正在加载图片...
生物活性丧失。 21,肌红蛋白( myoglobin):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 它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型 22,复性( renaturation):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23,波尔效应( Bohr effect):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的 现象 24,血红蛋白( hemoglobin):是由含有血红素辅基的4个亚基组成的结合蛋白。血红蛋白负责将氧由肺 运输到外周组织,它的氧饱和曲线为S型。 25,别构效应( allosteric effect):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 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2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sickle- ell anemia):血红蛋白分子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红 细胞呈镰刀状。其特点是病人的血红蛋白β一亚基N端的第六个氨基酸残缺是缬氨酸(vol),而不是下正常 的谷氨酸残基(Ghe) 1,酶( enzyme):生物催化剂,除少数RNA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 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2,脱脯基酶蛋白( apoenzyme):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机或无机辅助因子或辅基后的蛋白质部分 3,全酶( holoen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辅助因子 4,酶活力单位( U, active unit):酶活力单位的量度。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 定条件(25ºC,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mn内能转化1p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umol 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5,比活( specific activity):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8rdm;C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比活是酶纯度 的测量。 6,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将1mol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态转化为过度态所需要的能量 7,活性部位( active energy):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氨基酸残基部分。活 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质的结构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维空间上 靠得很进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 8,酸-碱催化( acid-base catalysis):质子转移加速反应的催化作用。 9,共价催化( covalent catalyse):一个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与催化剂形成共价键,然后被转移给第二个 底物。许多酶催化的基团转移反应都是通过共价方式进行的 10,靠近效应( proximity effect):非酶促催化反应或酶促反应速度的增加是由于底物靠近活性部位,使得 活性部位处反应剂有效浓度增大的结果,这将导致更频繁地形成过度态。 11,初速度( initial velocity):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这一阶段产物的浓度非常低,其 逆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12,米氏方程( Michaelis-Mentent equation):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u)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 速度方程:U=umax[s/(Km+[s]) 13,米氏常数( Michael is constant):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异至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u0)达到最大反应 速度(u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4,催化常数( catalytic number)(Kat):也称为转换数。是一个动力学常数,是在底物处于饱和状态下 个酶(或一个酶活性部位)催化一个反应有多快的测量。催化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除以总的酶浓度 (Umax/[E]tota)。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钟转化为产物的底物的量(摩[尔])。 15,双倒数作图( double-reciprocal plot):那称为 Lineweaver Burk作图。一个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倒数(1/V) 对底物度的倒数(1/LSF)的作图。x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代表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的倒数 16,竟争性抑制作用( competitive inhibition):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竞争性抑生物活性丧失。 21,肌红蛋白(myoglobin):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 它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型。 22,复性(renaturation):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23,波尔效应(Bohr effect):CO2 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 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的 现象。 24,血红蛋白(hemoglobin): 是由含有血红素辅基的 4 个亚基组成的结合蛋白。血红蛋白负责将氧由肺 运输到外周组织,它的氧饱和曲线为 S 型。 25,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 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2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ickle-cell anemia): 血红蛋白分子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红 细胞呈镰刀状。其特点是病人的血红蛋白 β—亚基 N 端的第六个氨基酸残缺是缬氨酸(vol),而不是下正常 的谷氨酸残基(Ghe)。 第三章 1,酶(enzyme):生物催化剂,除少数 RNA 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 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2,脱脯基酶蛋白(apoenzyme):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机或无机辅助因子或辅基后的蛋白质部分。 3,全酶(holoen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辅助因子。 4,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酶活力单位的量度。1961 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 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 定条件(25ºC,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 1min 内能转化 1μmol 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 1μmol 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5,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 25ºC 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比活是酶纯度 的测量。 6,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将 1mol 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态转化为过度态所需要的能量。 7,活性部位(active energy):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氨基酸残基部分。活 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质的结构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维空间上 靠得很进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 8,酸-碱催化(acid-base catalysis):质子转移加速反应的催化作用。 9,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一个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与催化剂形成共价键,然后被转移给第二个 底物。许多酶催化的基团转移反应都是通过共价方式进行的。 10,靠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非酶促催化反应或酶促反应速度的增加是由于底物靠近活性部位,使得 活性部位处反应剂有效浓度增大的结果,这将导致更频繁地形成过度态。 11,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酶促反应最初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这一阶段产物的浓度非常低,其 逆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12,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t equation):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υ)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 速度方程:υ=υmax[s]/(Km+[s]) 13,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异至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υ0)达到最大反应 速度(υ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4,催化常数(catalytic number)(Kcat):也称为转换数。是一个动力学常数,是在底物处于饱和状态下一 个酶(或一个酶活性部位)催化一个反应有多快的测量。催化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除以总的酶浓度 (υmax/[E]total)。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钟转化为产物的底物的量(摩[尔])。 15,双倒数作图(double-reciprocal plot):那称为 Lineweaver_Burk 作图。一个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倒数(1/V) 对底物度的倒数(1/LSF)的作图。x 和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代表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的倒数。 16,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竞争性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