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气溶胶的危 气溶胶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影响。当气溶胶拉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有部分粒子可以附着 在呼吸道上,其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直接响人的呼吸,危害人体蛙康。降尘在空中停留时间短,不易 吸入,故危害不大。可被吸入的飘尘因粒径不同而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大于5m的飘尘,多滞留 在上呼顾道,小于5m的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进入呼吸道的飘尘往往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产生 联合作用,损伤粘膜、肺泡,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作用导改肺心病,死亡率增高。人体呼吸道吸 入颗粒物的粒径及份额见图2-20 扩教沉积 性主流积 异腔流积 肺泡沉积 支气管沉积 60 01 Diameter (m) 10 图2-20人体呼吸道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及份额 侵入人体深部组织的拉子化学组成不同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例如,硫酸雾侵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和 肺硬化而导致死亡,故硫酸雾的毒性比气体SO2的毒性要高10倍以上。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会造成人储 重金属的紫积性慢性中毒。特别是某些气溶胶粒子,如焦油蒸气、煤烟、汽车排气等常含有多环芳烃类化 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能造成组织的癌变。细粒子的危害较大不仅表现在可吸入性上,还由于有毒污染物在 细粒子的含量大大高于粗粒子.例如,北京大气颗粒物的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90%集中在3m 以下的颗拉物中。 此外,气溶胶粒子具有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特别是0.1~1m粒径范围的粒子(燃烧、工业排放 和二次气溶胶)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十分强烈,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气溶胶对气候影响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危害和影喻与其粒子的大小和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根据大气中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进行污染来源的判别及其贡献率的研究,已成为近10年来大气顾粒物 表征的重要内容。人们希里能从大量观测到的数据中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有关各种有害成分的来源及其贡 献的有用信旦,以便为制定控制人为污染源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常用推断方法有 相对浓度法、富集因子(EF)法、相关分析法、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因子分析法(又可分主因子分 析PFA和目标转移因子分析法TT下FA),本节简要介绍一下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法是近年来采用的推断气溶胶污染源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选定一个比 较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元素r(如Si、A1、Fe、等)为参比元素(基准),若颗粒物中待考查 元素为1,将1与r在颗粒物中的浓度比值(X/X)和它们在地壳中的浓度(丰度)比位(XX)进 行比较,求得富集因子(EF)”: (EF)=(X/Xr)X/Xr)5) 气溶胶的危害 气溶胶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影响。当气溶胶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有部分粒子可以附着 在呼吸道上,甚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直接影响人的呼吸,危害人体健康。降尘在空中停留时间短,不易 吸入,故危害不大。可被吸入的飘尘因粒径不同而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大于 5μm 的飘尘,多滞留 在上呼吸道,小于 5μm 的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进入呼吸道的飘尘往往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产生 联合作用,损伤粘膜、肺泡, 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作用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人体呼吸道吸 入颗粒物的粒径及份额见图 2-20。 图 2-20 人体呼吸道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及份额 侵入人体深部组织的粒子化学组成不同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例如,硫酸雾侵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和 肺硬化而导致死亡,故硫酸雾的毒性比气体 SO2的毒性要高 10 倍以上。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会造成人体 重金属的累积性慢性中毒。特别是某些气溶胶粒子,如焦油蒸气、煤烟、汽车排气等常含有多环芳烃类化 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能造成组织的癌变。细粒子的危害较大不仅表现在可吸入性上,还由于有毒污染物在 细粒子的含量大大高于粗粒子。例如,北京大气颗粒物的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 90%集中在 3μm 以下的颗粒物中。 此外,气溶胶粒子具有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特别是 0.1~1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燃烧、工业排放 和二次气溶胶)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十分强烈,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气溶胶对气候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危害和影响与其粒子的大小和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根据大气中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进行污染来源的判别及其贡献率的研究,已成为近 10 年来大气颗粒物 表征的重要内容。人们希望能从大量观测到的数据中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有关各种有害成分的来源及其贡 献的有用信息,以便为制定控制人为污染源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常用推断方法有 相对浓度法、富集因子(EF)法、相关分析法、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因子分析法(又可分主因子分 析 PFA 和目标转移因子分析法 TTFA)。本节简要介绍一下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法是近年来采用的推断气溶胶污染源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选定一个比 较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元素 r(如 Si、Al、Fe、Sc 等)为参比元素(基准),若颗粒物中待考查 元素为 i,将 i 与 r 在颗粒物中的浓度比值(Xi/Xr)气溶胶和它们在地壳中的浓度(丰度)比值(Xi/Xr)地壳进 行比较,求得富集因子(EF)地壳: (EF)地壳=(Xi/Xr)气溶胶/(Xi/Xr)地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