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刖言 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领国内高校之先,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 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 力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即努力造就“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 的复合型人才。《应用伦理学》课程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肩负通识教育的 重任,力求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宗旨,不仅向学 生传授广博的知识,而且更突出培养一种学习的理念,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型 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促进其才智、心智日益成熟。 《应用伦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内容涉及人性伦理、人生伦理、性 伦理、婚姻家庭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 经济伦理、行政伦理等方面,课程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伦理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别尖锐而重大的实际问题, 既作理论的思辨,又作深入的探讨,努力提髙学生的分析、研究和处理、解决 问题的能力。 《应用伦理学》也是一门研讨型的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 能力。研讨型课程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发现问题、 寻求思路为教学方法,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 作,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应用伦理学》教 学涵盖“理论、历史、现实”方面,努力构建文科、理科、医科之间的紧密联 系,力求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其学识学养 作为研讨型课程—一《应用伦理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学期开展“课题调查 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性教学活 动。具体做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提交题目。在开学初布置“课题调査研究”计划。要求学生自发 志愿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人数以2至5人为宜),拟定并递交课题调查研究计 划书,其内容涉及课题项目名称、课题内容、研究大纲、研究方式和途径以及 最终成果形式。事实表明,学生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注重对课题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期望对专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所 选课题有一定的理性预期 (2)教师初审定题。教师同学生共同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审核 课题,拟定方案,设计大纲,制定操作程序。学生只有在研究计划获得初审通 过后,才能正式启动课题研究活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 前言 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领国内高校之先,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 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 力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即努力造就“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 的复合型人才。《应用伦理学》课程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肩负通识教育的 重任,力求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宗旨,不仅向学 生传授广博的知识,而且更突出培养一种学习的理念,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型 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促进其才智、心智日益成熟。 《应用伦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内容涉及人性伦理、人生伦理、性 伦理、婚姻家庭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 经济伦理、行政伦理等方面,课程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伦理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别尖锐而重大的实际问题, 既作理论的思辨,又作深入的探讨,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处理、解决 问题的能力。 《应用伦理学》也是一门研讨型的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 能力。研讨型课程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发现问题、 寻求思路为教学方法,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 作,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应用伦理学》教 学涵盖“理论、历史、现实”方面,努力构建文科、理科、医科之间的紧密联 系,力求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其学识学养。 作为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学期开展“课题调查 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性教学活 动。具体做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提交题目。在开学初布置“课题调查研究”计划。要求学生自发 志愿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人数以 2 至 5 人为宜),拟定并递交课题调查研究计 划书,其内容涉及课题项目名称、课题内容、研究大纲、研究方式和途径以及 最终成果形式。事实表明,学生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注重对课题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期望对专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所 选课题有一定的理性预期。 (2)教师初审定题。教师同学生共同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审核 课题,拟定方案,设计大纲,制定操作程序。学生只有在研究计划获得初审通 过后,才能正式启动课题研究活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