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16年瑞士伯尔尼市颁布了禁止出售掺杂种子的法令。 1869年英国联邦会议通过了禁止种子掺杂法,当时主要是为了 杜绝商人掺杂牟利行为。20世纪初,参杂的不道德行为有增无减, 种子质量低劣使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促使欧美许多国家开展种子 研究,种子检验也应运而生。 世界上第一个种子检验室于1869年由诺培(.Nobbe)教授在德 国萨克森州塔朗特小镇上建成,七年后出版了《种子检验手册》。随 后,丹麦、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以及北美等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 种子检验站。 随着国际种子贸易的发展,各国在质量检验方面就须有一致的方 法和标准,才能使检验结果有可比性。1924年在英国剑桥召开了第 四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组建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并于1931 年颁布了第一个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以后作了不断的修改,使规程更 臻完普,最新的是2003年版。它的任务是制订、修订国际种子检验 规程,颁发国际证书,组织世界种子研讨会,印发协会会刊《种子科 学与技术》,仲裁国际种子贸易争议。目前共有60个成员国,下设 17个技术委员会,140个成员检验站。 我国种子检验工作起步较晚,1952年在华东举办种子检验学习 班,培训了省级检验人员。1956年农业部创建种子检验室,之后陆 续制订了一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质量与分级标准,尔后陷于停顿。 1976年农业部颁发了《农作物种子检验办法》和《主要农作物种子 分级标准》。1977年中国种子公司诞生,种子检验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1983年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次年又颁布《农 作物种子分级标准》。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了《农作物种 子检验规程》,这些对于大田用种质量无疑是有益的。同时为了治理 种子市场的混乱现象,198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 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农作物种子检验管理》,从而使种子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有章可 循,以法治种。然而总体上国内种子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尚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