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三)“银行存款”账户(1002) 本账户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 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账户,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账户 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四)“无形资产”账户(1701) 本账户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本账户可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无形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是: 1.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或接受以无形资产形式的投资,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 本的金额,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等账户。自行开发的 无形资产,按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借记本账户,贷记“研发支出”账户, 2.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报废处理),应按已计提的累 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账户,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账户,按其差额,借记 “营业外支出”账户。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处置无形资产(对外销售),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 等账户,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账户,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 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账 户,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一一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账户或借记“营业 外支出一一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账户。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 准备。 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五)“短期借款”账户(2001) 本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 各种借款。本账户可按借款种类、贷款人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本账户;归还借款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 务费用”、“利息支出”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账户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六)“长期借款”账户(2501) 本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 各项借款。本账户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 行明细核算。4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三)“银行存款”账户(1002) 本账户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 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账户,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账户; 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四)“无形资产”账户(1701) 本账户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本账户可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无形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是: 1.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或接受以无形资产形式的投资,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 本的金额,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等账户。自行开发的 无形资产,按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借记本账户,贷记“研发支出”账户。 2.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报废处理),应按已计提的累 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账户,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账户,按其差额,借记 “营业外支出”账户。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处置无形资产(对外销售),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 等账户,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账户,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 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账 户,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账户或借记“营业 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账户。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 准备。 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五)“短期借款”账户(2001) 本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 各种借款。本账户可按借款种类、贷款人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本账户;归还借款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 务费用”、“利息支出”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账户。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六)“长期借款”账户(2501) 本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 各项借款。本账户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 行明细核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