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w,=w+Wi+we 式中Ww、!、W分别为腹板、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部分的矩形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按下列公式计算 w h WIf=-1(6-b) (11b) W (b-b) 应当指出,式(11b)和式(1lc)是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分别视为受扭整体截面而按矩形 截面的相应公式确定的,如对图1所示的受压翼缘,可得 :=4(3-1)-2(-b) h (b2-b) 2 这就是式(11b),同样可得式(llc)。而有些教科书上不是用图1所示方法表示受压翼缘和 受拉翼缘,而是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各分为两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4关于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的计算方法 楼盖结构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进行分析时,可根据计算精度要求,采用精细分析方 法或简化分析方法。精细分析方法包括弹性理论、塑性理论方法以及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 析方法。简化分析方法是在一定假定基础上建立的近似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假定支承梁的竖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梁、板分开计算。此法根据作用 于板上的荷载,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板的内力;然后按照假定的荷载传递方式,将板上的 荷载传到支承梁上,计算支承梁的内力。包括基于弹性理论的连续梁、板法(用于计算单向 板肋梁楼盖)、查表法和多跨连续双向板法(用于计算双向板肋梁楼盖),以及基于塑性理论 的弯矩调幅法和基于板破坏模式(假定支承梁未破坏)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不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当支承梁的刚度比板的刚度大较多时,其计 算结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此法适用于边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 (2)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按楼盖结构进行分析。此法根据作用于楼盖上的荷载,将 楼盖作为整体计算梁和板的内力。包括基于弹性理论的直接设计法、等效框架法和拟梁法等, 以及基于塑性理论和梁-板组合破坏模式(支承梁可能破坏)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考虑了梁、板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计算无梁楼盖以及支承梁刚度相对较小 的肋梁楼盖的内力。此法适用于柱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 应当指出,对于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结构的分析方法,目前大多数教科书仅介绍了方法 (1),这是有缺陷的,它仅适用于边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实际工程中框架梁的截面高度 通常取梁计算跨度的(1/8~1/10),这样支承梁的竖向变形和扭转变形可能会对板的内力 分布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板肋梁楼盖除产生“板破坏机构”外,有 时还会产生“组合梁-板破坏机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板破坏机构”往往是最 危险的破坏机构。因此,假定支承梁不变形所得的楼盖结构的内力和挠度可能与实际情况不 符,甚至会产生较大误差。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对所有肋梁楼盖均采用考虑梁、板相互作用的 分析方法,即统一分析方法 5结论+ WWWW ft ft t wt = + ′ (10) 式中 、 、 分别为腹板、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部分的矩形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按下列公式计算 Wt w W ft ′ W ft )3( 6 2 t w bh b W −= (11a) )( 2 f 2 f ft bb h W ′ − ′ ′ = (11b) )( 2 f 2 f ft bb h W −= (11c) 应当指出,式(11b)和式(11c)是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分别视为受扭整体截面而按矩形 截面的相应公式确定的,如对图 1 所示的受压翼缘,可得 ( ) ( ) ' 2 ' 2 f f ' ' ' t f f f f 2 f f 3 3 6 6 = ( ) 2 h h W bh b h b b ′ = −− − ′ ′ − h 这就是式(11b),同样可得式(11c)。而有些教科书上不是用图 1 所示方法表示受压翼缘和 受拉翼缘,而是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各分为两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4 关于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的计算方法 楼盖结构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进行分析时,可根据计算精度要求,采用精细分析方 法或简化分析方法。精细分析方法包括弹性理论、塑性理论方法以及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 析方法。简化分析方法是在一定假定基础上建立的近似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3]: (1)假定支承梁的竖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梁、板分开计算。此法根据作用 于板上的荷载,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板的内力;然后按照假定的荷载传递方式,将板上的 荷载传到支承梁上,计算支承梁的内力。包括基于弹性理论的连续梁、板法(用于计算单向 板肋梁楼盖)、查表法和多跨连续双向板法(用于计算双向板肋梁楼盖),以及基于塑性理论 的弯矩调幅法和基于板破坏模式(假定支承梁未破坏)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不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当支承梁的刚度比板的刚度大较多时,其计 算结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此法适用于边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 (2)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按楼盖结构进行分析。此法根据作用于楼盖上的荷载,将 楼盖作为整体计算梁和板的内力。包括基于弹性理论的直接设计法、等效框架法和拟梁法等, 以及基于塑性理论和梁-板组合破坏模式(支承梁可能破坏)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考虑了梁、板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计算无梁楼盖以及支承梁刚度相对较小 的肋梁楼盖的内力。此法适用于柱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 应当指出,对于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结构的分析方法,目前大多数教科书仅介绍了方法 (1),这是有缺陷的,它仅适用于边支承板楼盖结构的设计。实际工程中框架梁的截面高度 通常取梁计算跨度的(1/18~1/10)[4],这样支承梁的竖向变形和扭转变形可能会对板的内力 分布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双向板肋梁楼盖除产生“板破坏机构”外,有 时还会产生“组合梁-板破坏机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5],“组合梁-板破坏机构”往往是最 危险的破坏机构。因此,假定支承梁不变形所得的楼盖结构的内力和挠度可能与实际情况不 符,甚至会产生较大误差。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对所有肋梁楼盖均采用考虑梁、板相互作用的 分析方法[6~11],即统一分析方法。 5 结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