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税法学研究文库》是继财税法系列教材》、财税法论丛》和《当代中国依 法治税丛书》之后由我主持推出的另一个大型税法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不 仅在于展示当代中国税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在于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 学者脱颍而出,在传播、推广税法知识的同时,加快税法研究职业团队的建设和 形成。 税法学是一门年轻、开放、尚处于成长期的新学科。谓其年轻,是因为它不 像民法学和刑法学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谓其开放,是因为它与经济学、管 理学以及其他法学学科等存在多方面的交叉与融合:谓其成长,是因为它的应 用和发展空间无限广阔。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民主宪政、税收 法治等先进理念的普及和深入,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越发强烈,其对税收的课征 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敏感和关心。税法学的存在价值,正在于科学地发现和把握 征纳双方的利益平衡,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国家税收秩序的稳定与 和谐。 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税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文 和专著,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中国税法学的发展以及税收法制建设 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而,不容否认,中国税法学的研究力量仍然十分 薄弱,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税法和税法学的应有地位与现实形成强烈 的反差。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改变这种状态,绝非某个人或单位力所能及。当 务之急,必须聚集和整合全国范围内的研究资源,挖掘和培养一批敢创新、有积 累的年轻税法学者,在建设相对稳定的职业研究团体的同时,形成结构合理的 学术梯队,通过集体的力量组织专题攻关。惟其如此,中国税法学也才有可能 展开平等的国际对话,而税法学研究的薪火也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我先后主编财税法系列教材》、《财税法论丛》、《当代中国依法治 税丛书》,这三项计划的开展,不仅使税法学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进程逐渐为法 学界所熟悉和认同,同时也推动了税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我既 看到了新一代税法学者的耕耘和梦想,更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途中跋涉的艰 辛。这群年轻的学者大多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已取得副教授职称,且至少熟练 掌握一门外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专业充满热忱,愿意为中国税法学贡献 毕生精力。正是在他们的期待和鼓励下,为了展示中国税法学的成长和进步,总 序 《税法学研究文库》是继《财税法系列教材》、《财税法论丛》和《当代中国依 法治税丛书》之后由我主持推出的另一个大型税法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不 仅在于展示当代中国税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在于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 学者脱颖而出,在传播、推广税法知识的同时,加快税法研究职业团队的建设和 形成。 税法学是一门年轻、开放、尚处于成长期的新学科。谓其年轻,是因为它不 像民法学和刑法学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谓其开放,是因为它与经济学、管 理学以及其他法学学科等存在多方面的交叉与融合;谓其成长,是因为它的应 用和发展空间无限广阔。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民主宪政、税收 法治等先进理念的普及和深入,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越发强烈,其对税收的课征 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敏感和关心。税法学的存在价值,正在于科学地发现和把握 征纳双方的利益平衡,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国家税收秩序的稳定与 和谐。 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税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文 和专著,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中国税法学的发展以及税收法制建设 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而,不容否认,中国税法学的研究力量仍然十分 薄弱,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税法和税法学的应有地位与现实形成强烈 的反差。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改变这种状态,绝非某个人或单位力所能及。当 务之急,必须聚集和整合全国范围内的研究资源,挖掘和培养一批敢创新、有积 累的年轻税法学者,在建设相对稳定的职业研究团体的同时,形成结构合理的 学术梯队,通过集体的力量组织专题攻关。惟其如此,中国税法学也才有可能 展开平等的国际对话,而税法学研究的薪火也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我先后主编《财税法系列教材》、《财税法论丛》、《当代中国依法治 税丛书》,这三项计划的开展,不仅使税法学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进程逐渐为法 学界所熟悉和认同,同时也推动了税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我既 看到了新一代税法学者的耕耘和梦想,更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途中跋涉的艰 辛。这群年轻的学者大多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已取得副教授职称,且至少熟练 掌握一门外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专业充满热忱,愿意为中国税法学贡献 毕生精力。正是在他们的期待和鼓励下,为了展示中国税法学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