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变化,发现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 与子女同住占多数,但比1990年有所降低,原因是较年轻和健康的老年人倾向单独 居住。①郭志刚依据2005年“小普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口居住方式,指出老年人与 后代同居仍占多数。同时,“空巢”家庭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2006年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与配偶同住占41.5%,三代同住27.4%,与子女同 住14.5%,独居8.3%;农村三代同住为39.0%,与配偶同住29.0%,独居9.3%, 与子女同居18.0%③其三代家庭比例明显低于2005年“小普查”数据 3.成年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居住方式 2005年后,国内学者针对独生子女的有关研究增多。风笑天2008年五城市独 生子女父母调查显示,未婚独生子女父母“空巢”占7.0%,核心家庭882%;已 婚独生子女父母“空巢”为56.4%,主干家庭35.8%。独生子女婚配成为其父母家 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④其不足是,未对独生子女划分年龄。宋健2009年在 北京等四城市调查发现,双独夫妇婚后更倾向于与父母分开居住。⑤可见,城市独 生子女婚后没有形成高比例与父母同居现象。 4.人口流迁与家庭结构 当人口流迁以劳动力个体为主时,其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将比较显著。周福林利 用2000年人口普査长表数据所作研究显示,人口流迁使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出现 缺损”,增大了单人户、“空巢”家庭、隔代家庭比例。⑥郭志刚基于2005年“小 普査”数据的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呈现新趋向——家庭流动,其 中夫妇户和二代户已占很大比例。⑦这两项研究的不足是,未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 差异和城乡差异分析。 5.家庭变动趋向理论 黄宗智不同意中国家庭会沿着西方核心化模式发展的观点。他指出:我们所认 为是必然的、普适的、来自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现代化”模式,使我们错误地把 ①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②郭志刚:《关于中国家庭户变化的探讨与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3期, ③张恺悌、郭平主编:《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年,第68-69页 ④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社会科学研 究》2009年第2期 ⑤宋健、黄菲:《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互动—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 《人口研究》2011年第3期。 ⑥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4-125页 ⑦郭志刚:《全国及东、中、西部老年家庭结构比较分析》,曾毅主编:《老年人口家庭 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3页 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 2013年第 12期 和 2000年人 口普查数据分析家庭 与老年人居住变化 ,发现 2000年 65岁 以上老年人 与子女 同住 占多数 ,但 比 1990年有所降低 ,原 因是较年轻和健康 的老年人倾 向单独 居住 。 郭志刚依据 2005年 “小普查 ”数据分析老年人 口居住方式 ,指 出老年人与 后代同居仍占多数。同时,“空巢”家庭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② 中国老龄科研 中心 2006年调查显示 :城市 老年人 与配偶 同住 占 41.5 ,三代 同住 27.4 ,与子 女 同 住 14.5 ,独居 8.3 ;农村三代 同住为 39.0 ,与配偶 同住 29.0 ,独居 9.3 , 与子女同居 18.0 。③ 其三代家庭比例明显低于 2005年 “小普查”数据。 3.成年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居住方式 2005年后 ,国内学 者针 对独 生子女 的有关研 究增 多 。风笑 天 2008年五城 市独 生子女父母调查显示 ,未婚独 生子女父母 “空巢” 占 7.0 ,核心 家庭 88.29/6;已 婚独生子女父母 “空巢’’为 56.4 ,主干家庭 35.8 。独生子女婚配成 为其父母 家 庭结构变化 的主要影 响因素 。④ 其不足是 ,未对独生子女划分年龄 。宋健 2009年 在 北京等四城市调查发现 ,双独 夫妇婚后更倾 向于与父母 分开 居住 。⑤ 可 见 ,城市独 生子女婚后没有形成高 比例与父母 同居现象 。 4.人 口流迁与 家庭结构 当人口流迁以劳动力个体为主时 ,其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将 比较显著。周福林利 用 2000年人 口普查长表 数据 所作 研究 显示 ,人 口流迁 使核 心家 庭 、直 系家庭 出现 “缺损”,增大 了单人户 、“空巢 ”家庭 、隔代家庭 比例 。⑥ 郭志 刚基于 2005年 “小 普查”数据 的研究发现 ,人 口流动对 家庭结构 的影 响呈 现新趋 向一 一家庭 流动 ,其 中夫妇户和二代户已占很大比例 。⑦ 这两项研究的不足是 ,未对流动人 口进行身份 差异和城乡差异分析 。 5.家庭变动趋 向理论 黄宗智不 同意 中国家庭会沿着 西方核 心化模式发 展 的观点 。他 指 出 :我们所 认 为是必然 的 、普适 的 、来 自西方社会科学理论 的 “现代 化”模 式 ,使我们错 误 地把 ① 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 口科学》2004年第 5期。 ② 郭志刚:《关于中国家庭户变化的探讨 与分析》,《中国人 口科学》2008年第 3期。 ③ 张恺悌、郭平主编:《中国人 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 出版社, 2OlO年 ,第 68 69页。 ④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 :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社会科学研 究》2009年第 2期。 ⑤ 宋健、黄菲:《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互动 一~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 《人 口研 究》2Ol1年 第 3期 。 ⑥ 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 124~125页。 ⑦ 郭志刚:《全国及东、中、西部老年家庭结构比较分析》,曾毅主编:《老年人 口家庭 、 健康 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23页。 · 62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