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GB/T 12346—2006前言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90/8579-Atar本标准穴位命名依据1991年也工齐8000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rure).本标准代替GB12346—1990《经穴部位》。本标准与GB12346—199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标准名称修订为《穴名称与定位》将三焦经、督脉、任脉三条经脉的经穴代码分别改为“TE”、“GV"、CV",与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命名法相一致;将“骨度"折量寸表作了如下调整:删去“眉间→大椎18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3寸”“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寸”“肩峰缘→后正中线8寸”四项,增加“两肩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内踝尖足底3寸”、“尖(膝中)→内踝尖15寸”、“膜尖+髋底2寸”四项,将原“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课上缘”改作“耻骨联合上缘→髋底”一穴定位的标准体位及方位术语改用现代解剖学标准体位和方位术语一新增了22个确定穴定位的“基准穴点",一将穴定位的文本中属于取穴法的内容析出,同时定位文本中需要说明的部分,都归于新设的“注"统一了穴定位描述的体例,更正了陷谷、风市、中读3穴的定位错误以及部分瑜穴的表述不规范、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删去了经外奇穴中的“膝眼”条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经穴定位依据”“经经穴定位方法”中的部分内容调整后,作为“附录A常用定穴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龙祥、赵京生、韩钟、王雪苔、李鼎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0年6月,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