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 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 國 国差能 @ 《陶汇》3·1005 合 晋公盖 會 槁朝鼎 四 郢钟 图 大梁鼎 吉 徐沈尹钲 《包山》204 乘 邓公乘鼎 鄂君启车节 不难发现二者笔画结构一脉相承,呈现典型的晚周文字风格。至于春秋中期以降的 楚系铭文,诸如王子婴次炉、王子申盏等,与战国早期舍章诸器、曾侯乙诸器等风格类 似,更是一目了然。而南方楚国,包括吴、越、蔡等国的铜器铭文中的花体字,其春战 之际的界限就更难以掌握了。因此,对战国文字使用时间的上下限,乃至对一种字体的 始末予以探讨,只能求其概数,而不宜强指其绝对年代。 基于这种认识,所谓“战国文字”的上下限应是比较宽的。我们认为如春秋末年的 侯马盟书(或以为战国初年)以及部分越国、蔡国铜器铭文,乃至年代颇有争议的石鼓文, 都可以与战国文字对比研究。同理,秦统一后的若干铜器铭文和简牍文字,也可以与战 国文字对比研究。至于时代不宜确指的货币、玺印、陶文等材料,我们也间或采用春秋 战国之际和秦统一以后者。这不仅便于文字学方面的比较研究,而且与文字形体“渐变” 的规律也是并行不悖的。 总之,我们所讨论的“战国文字”材料并不十分严格地局限于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而间有阑入春秋末期和秦统一以后者。大体可以这样说:古文字学中的所谓“战国文字”, 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 过的一种古文字。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中是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按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介绍历代战国文字出土和研究的概况。 注释: 【1】杨宽《战国史》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唐兰《中国文字学》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李学勤《秦简的古文字学考察》,引《云梦秦简研究》341页,中华书局,1981年;又《新出简 帛与楚文化》,引《楚文化新探》3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