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的《唐宋词通论》等论、著持此论。4、源于中唐。胡适的《词的起原》中曾明确提出 长短句的词起于中唐,至早不得过西历第八世纪的晚年。王国维、胡云翼对胡适此说都 表示赞同,并加以了补充。建国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以及高梦林 的《词当起于中唐》等论、著也都持此说。5、源于六朝或六朝以前。梁启超的《词之起 源》、浦江清的《词曲探源》以及李伯敬的《关于燕乐的商榷-兼及词的起源》等论、 著持此说. 3、关于词话的价值或思维方式问题。如吴相洲从现代科学美学的角度总结了词话的特殊 价值 反对或排斥形而上学的逻辑思辨 强调和采用描述的方法;三、立足于 实践。(28)李复波将诗话词话的文学价值概括为“笔记文体、“小品风格ν诗歌韵 味”三个方面。(29)张利群则认为,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思雄方 式,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 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形 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传统。(30) 4、关于词的艺术特性和风格问题。龙榆生在《谈谈词的艺术特征》一文中认为探讨词的 艺术特征,应从“每个曲调的音节"和“句法和韵位的整体结合”上着手,否则,“是很难把上 不类诗,下不类曲的界线划分清楚的”。(31)万云骏的《词话论词的艺术特征》一文结 合前人词话中有关词的艺术特征的论述,对词的°情景结合”、“含蓄、“曲折性”等艺术特 征作了概括。(32)刘永济的《略谈词家抒情的几种方法》一文则将词家抒情方法归纳 为辞愈质朴情愈真实、辞愈说尽情愈无穷、辞愈无关情愈难堪、辞虽旷达情实郁抑、辞 虽含蓄情却分明六种。(33)赵山林专门对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将词的文体风格归纳为 司长于言情;二、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三、词比兴 多于赋;四、诗庄词媚;五、词要上不似诗,下不似曲。他还对词内部的各种风格及其 辩证关系,以及影响作家风格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34)在词学理论研究 中,诸如词的风格流派问题、“以诗为词'问题、词的形式格律和艺术价值问题都有待于研 究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施议对的《建国以来词学硏究述评》-文对建国以来词学硏究 中的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反对将宋词分为 豪放、婉约两大派;认为苏辛两家风格不同,难以同派;不同意将以诗为词″当作普遍规 律加以颂扬;指出词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能力,应重视其艺术价值硏究等等。(35) (二)重要词论家及其论著研究 1、李清照及其《词论》研究 建国前,关于李清照及其《词论》,一些词学著作中有过零星论述,但专论较少,较为 集中的研究是随着五十年代未有关李清照词及《词论》的学术讨论的展开而开始的。建 国后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下 关于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五十年代未到六十年代初,关于这一问题主要形成了两种 看法。夏承焘、刘遗贤、王延梯等人都批评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与词的发展 趋势相违背,不利于词的发展。夏承焘的理由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词的发展趋势已 进入和诗合流的阶段,不合流将没有词的岀路”,从宋词的发展规律看,李清照的词论是 不利于宋词发展的。(36)刘遗贤的理由是:李清照"醉心于词的形式,把形式绝对化 37)王延梯也认为李清照反对苏轼的以诗为词"的主张“过于保守”。(38)黄墨谷则提 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李清照的主张“是有她自己创作实践的一定依据的’,也是符合词的发 展实际的。(39)新时期以来,相对于前此的针锋相对的研究特点,对词别是一家说的 看法漸趋公允、辩证。如徐永端认为,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从词特定的文学样式自有 其内部规律来看,有其合理之处,但又不可绝对化起来。(40)顾易生认为,所谓别是 家即相当于“本色”,“本色论与词“别是一家”之说比起“词为小道”与诗之余事”一类观念 来是一种进步,“这篇词论也可以说是词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独立宣言,也是婉约词的第 阶段的理论总结。”(41)又如,施议对认为,不能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论持否定态 度,所谓词别是一家”就是要求讲究词的音乐美、形式美和形象美,严分诗词疆界,作 出“词"的“本色”来。作者还认为这种主张为“词正名,对于矫正不良倾向,维护词在文学 史上的独立地位有一定积极作用。(42) 关于《词论》对北宋诸词人的批评问题。一种看法是:李清照目空一切,所评有失公 道。如黄盛璋认为《词论》可能是李清照的早年之作,其时李清照生活美满如意,未受 多大的挫折,故而目空一切,轻视前辈的成就,其“论词的口吻是和她早年的情况相符合 的"。(43)王学初也认为清照此文,苛求太甚。北宋词无佳作”,而她虽侈谈声律, 其成就却未必如柳永诸人。(44)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李清照的评论切中要害。如黄墨谷和的《唐宋词通论》等论、著持此论。4、源于中唐 。胡适的《词的起原》中曾明确提出 长短句的词起于中唐,至早不得过西历第八世纪的晚年。王国维、胡云翼对胡适此说都 表示赞同,并加以了补充。建国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以及高梦林 的《词当起于中唐》等论、著也都持此说。5、源于六朝或六朝以前 。梁启超的《词之起 源》、浦江清的《词曲探源》以及李伯敬的《关于燕乐的商榷---兼及词的起源》等论、 著持此说。 3、关于词话的价值或思维方式问题。如吴相洲从现代科学美学的角度总结了词话的特殊 价值:一、反对或排斥形而上学的逻辑思辨;二、强调和采用描述的方法;三、立足于 实践。(28)李复波将诗话词话的文学价值概括为“笔记文体”、“小品风格”、“诗歌韵 味”三个方面。(29)张利群则认为,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思维方 式,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 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形 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传统。(30) 4、关于词的艺术特性和风格问题。龙榆生在《谈谈词的艺术特征》一文中认为探讨词的 艺术特征,应从“每个曲调的音节”和“句法和韵位的整体结合”上着手,否则,“是很难把‘上 不类诗,下不类曲’的界线划分清楚的”。(31)万云骏的《词话论词的艺术特征》一文结 合前人词话中有关词的艺术特征的论述,对词的“情景结合”、“含蓄”、“曲折性”等艺术特 征作了概括。(32)刘永济的《略谈词家抒情的几种方法》一文则将词家抒情方法归纳 为辞愈质朴情愈真实、辞愈说尽情愈无穷、辞愈无关情愈难堪、辞虽旷达情实郁抑、辞 虽含蓄情却分明六种。(33)赵山林专门对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将词的文体风格归纳为:一、词长于言情;二、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三、词比兴 多于赋;四、诗庄词媚;五、词要上不似诗,下不似曲。他还对词内部的各种风格及其 辩证关系,以及影响作家风格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34)在词学理论研究 中,诸如词的风格流派问题、“以诗为词”问题、词的形式格律和艺术价值问题都有待于研 究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施议对的《建国以来词学研究述评》一文对建国以来词学研究 中的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反对将宋词分为 豪放、婉约两大派;认为苏辛两家风格不同,难以同派;不同意将“以诗为词”当作普遍规 律加以颂扬;指出词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能力,应重视其艺术价值研究等等。(35) (二) 重要词论家及其论著研究 1、李清照及其《词论》研究 建国前,关于李清照及其《词论》,一些词学著作中有过零星论述,但专论较少,较为 集中的研究是随着五十年代末有关李清照词及《词论》的学术讨论的展开而开始的。建 国后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下: 关于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关于这一问题主要形成了两种 看法。夏承焘、刘遗贤、王延梯等人都批评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与词的发展 趋势相违背,不利于词的发展。夏承焘的理由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词的发展趋势已 进入和诗合流的阶段,不合流将没有词的出路” ,从宋词的发展规律看,李清照的词论是 不利于宋词发展的。(36)刘遗贤的理由是:李清照“醉心于词的形式,把形式绝对化”。 (37)王延梯也认为李清照反对苏轼的“以诗为词”的主张“过于保守”。(38)黄墨谷则提 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李清照的主张“是有她自己创作实践的一定依据的”,也是符合词的发 展实际的。(39)新时期以来,相对于前此的针锋相对的研究特点,对词“别是一家”说的 看法渐趋公允、辩证。如徐永端认为,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从词特定的文学样式自有 其内部规律来看,有其合理之处,但又不可绝对化起来。(40)顾易生认为,所谓“别是 一家”即相当于“本色”,“本色”论与词“别是一家”之说比起“词为小道”与“诗之余事”一类观念 来是一种进步,“这篇词论也可以说是词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独立宣言,也是婉约词的第一 阶段的理论总结。”(41)又如,施议对认为,不能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论持否定态 度,所谓“词别是一家”就是要求讲究词的音乐美、形式美和形象美,严分诗词疆界,作 出“词”的“本色”来。作者还认为这种主张为“词”正名,对于矫正不良倾向,维护词在文学 史上的独立地位有一定积极作用。(42) 关于《词论》对北宋诸词人的批评问题。一种看法是:李清照目空一切,所评有失公 道。如黄盛璋认为《词论》可能是李清照的早年之作,其时李清照生活美满如意,未受 多大的挫折,故而目空一切,轻视前辈的成就,其“论词的口吻是和她早年的情况相符合 的”。(43)王学初也认为“清照此文,苛求太甚。北宋词无一佳作”,而她虽侈谈声律, 其成就却未必如柳永诸人。(44)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李清照的评论切中要害。如黄墨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