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肥用量分别占肥料投入量的10%,20%,30%,40%,60%,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后 化肥作为当家肥的局面基本形成,相应地,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基本上每隔10年约下降10%。 在施肥技术与方法上,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氮肥的有效使用方法与技术。提出了 不同氮肥品种的适宜土壤条件,主要农作物的需氮规律、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尤其 是结合当时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易挥发性碳酸氢铵、氨水等提出的氮肥深施覆土、球肥深施、 压粒施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氨的挥发损失,提高肥效达20%一30%。此后,又进一步提 出尿素深施技术,并在实践中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磷肥的有效施用方法和技术。明确了磷肥有效施用条件及 土壤缺磷的诊断方法与治标,为施磷改良低产田,促进生物固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应用 前景。同时,还针对不同作物需磷特点,不同磷肥品种的性质及不同土壤类型对磷肥的反 应特点,提出了豆科绿肥“以磷增氨”、磷肥集中施用等一套合理施用磷肥的技术措施。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研究钾的有效施用方法与技术。开始了钾肥肥效武验,指出 了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为明确钾肥在增产、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等方面 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试验依据。 此外,有关微量元素肥料的肥效与有效施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先后得到可靠的试 验数据。 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研究与推广配方施肥。针对20世纪70年代末施肥中出现的 “三重三轻”(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氨肥,轻磷、钾、微肥:重追肥,轻基肥)现象, 以及由此带来的氨肥生产效率(单位面积施氨量而获得的增产量)下降 农作物生理病害日 益严重等问题,根据斯坦品(Stanford)定肥公式,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测报施吧”、“诊 断施肥、“氯磷钾合理配比”等技术。1983年农业部将各地采用的平衡施肥方法统一定名 为“配方施肥”(prescription-fertilization),该项技术已被国家列为“九五”农业增产的十 大措施之一,也为我国复混肥的生产与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化肥肥效研究上,我国自施用化肥以来,曾进行过3次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化肥 肥效试验 第一次(1936一1940年)由前中央农业实验所组织,在14个省68个点上对7种土壤 种作物(水稻、小麦、油莱、棉花、玉米和谷子)进行了156个试验,1941年由张乃风先生 以《地力之测定》一文加以总结,基本查清了供试士壤的需氮氯程度为80%、磷约未4% 钾仅为10% 第二次(1958一1962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汇总,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农 业单位参加,在157个试验点上完成351个田间试验,作物从粮食扩大到油料、烟草、果 树、蔬菜,明确了农家肥的肥效及氮、碳、钾肥的增产效果与施用有效的地区。 第三次(1981一1983年)由农业部作为化肥区划的研究任务下达,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 所主持,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肥所参加,在18种作物上进行了 5086个试验,1985年全面整理、汇编成《中国化肥区划》一书。试验再次证明氮肥肥效 仍然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这个总的趋势没有变。而单位养分的增产量有所变化,对 于粮食作物,每千克养分增产量,氮肥降低,磷肥没变,钾肥增加。 为了讲一步弄清效,学习国外经验。从1980年开始先后在全国23个省、市、自 治区设置了101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内容包括: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氨、磷、钾 配合以及种植制度中磷、钾肥的分配与后效等,并研究了施肥与土壤肥力,产品品质和不 。5- 5 - 肥用量分别占肥料投入量的 10%,20%,30%,40%,60%,也就是说 20 世纪 80 年代后, 化肥作为当家肥的局面基本形成,相应地,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基本上每隔10年约下降10%。 在施肥技术与方法上,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研究氮肥的有效使用方法与技术。提出了 不同氮肥品种的适宜土壤条件,主要农作物的需氮规律、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尤其 是结合当时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易挥发性碳酸氢铵、氨水等提出的氮肥深施覆土、球肥深施、 压粒施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氨的挥发损失,提高肥效达 20%~30%。此后,又进一步提 出尿素深施技术,并在实践中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研究磷肥的有效施用方法和技术。明确了磷肥有效施用条件及 土壤缺磷的诊断方法与治标,为施磷改良低产田,促进生物固氮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应用 前景。同时,还针对不同作物需磷特点,不同磷肥品种的性质及不同土壤类型对磷肥的反 应特点,提出了豆科绿肥“以磷增氮”、磷肥集中施用等一套合 理施用磷肥的技术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研究钾的有效施用方法与技术。开始了钾肥肥效试验,指出 了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为明确钾肥在增产、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等方面 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试验依据。 此外,有关微量元素肥料的肥效与有效施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先后得到可靠的试 验数据。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主要研究与推广配方施肥。针对 20 世纪 70 年代末施肥中出现的 “三重三轻”(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微肥;重追肥,轻基肥)现象, 以及由此带来的氮肥生产效率(单位面积施氮量而获得的增产量)下降,农作物生理病害日 益严重等问题,根据斯坦福(Stanford)定肥公式,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测报施肥 ”、“诊 断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等技术。1983 年农业部将各地采用的平衡施肥方法统一定名 为“配方施肥”(prescription-fertilization),该项技术已被国家列为“九五”农业增产的十 大措施之一,也为我国复混肥的生产与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化肥肥效研究上,我国自施用化肥以来,曾进行过 3 次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化肥 肥效试验。 第一次(1936—1940 年)由前中央农业实验所组织,在 14 个省 68 个点上对 7 种土壤 6 种作物(水稻、小麦、油莱、棉花、玉米和谷子)进行了 156 个试验,1941 年由张乃风先生 以《地力之测定》一文加以总结,基本查清了供试土壤的需氮程度为 80%、磷约 未 40%、 钾仅为 10%。 第二次(1958—1962 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汇总,有 25 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农 业单位参加,在 157 个试验点上完成 351 个田间试验,作物从粮食扩大到油料、烟草、果 树、蔬菜,明确了农家肥的肥效及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与施用有效的地区。 第三次(1981—1983 年)由农业部作为化肥区划的研究任务下达,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 所主持,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肥所参加,在 18 种作物上进行了 5 086 个试验,1985 年全面整理、汇编成《中国化肥区划》一书。试验再次证明氮肥肥效 仍然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这个总的趋势没有变。而单位养分的增产量有所变化,对 于粮食作物,每千克养分增产量,氮肥降低,磷肥没变,钾肥增加。 为了进一步弄清肥效,学习国外经验,从 1980 年开始,先后在全国 23 个省、市、自 治区设置了 101 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内容包括: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 配合以及种植制度中磷、钾肥的分配与后效等,并研究了施肥与土壤肥力,产品品质和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