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水稻、小麦、玉米D:棉花、高粱、花生 12小麦成熟期间各个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能力最大的器官是() A:倒2叶B:倒3、倒4叶C:旗叶和倒2叶D:穗部 13.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 A:经济产量不断增加 B: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 C: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D: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 14.玉米叶龄指数约在60%左右时,它真处于() A:大喇叭口期B:小喇叭口期C:抽雄期D:开花期 15根据叶蘖同伸规律,当小麦主茎达6叶时,其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为() A:4B:3C:5D:6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子叶出土的作物有()。 A:棉花B:大豆C:蚕豆D:豌豆E:花生 2.生长分析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 A:株高B:根条数C:叶面积D:分蘖数E:干物质 3.下列属于作物生活因子的是() A:日光B:温度C:水分D:养分E:空气 4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异表述正确的有() A:栽培作物各器官变得巨大并生长迅速 B: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 C: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而野生植物则有其固有的传播方式 D: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长,而野生植物种子休眠性弱或休眠期短 E:栽培作物防护机能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5.下列属于表土耕作的措施有() A:耙地B:耱地C:少耕D:镇压E:做畦 四、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玉米的灌水方法有畦灌 和 2.玉米从光合作用途径上看属于作物,其叶片维管束为 结构。 3.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方式有2种 分别 与 4.由于作物根系具有 性,所以经常在苗期控制灌水,实行,可促使根系下扎 5.小麦成熟期可以分为乳熟期、 五、简答题(共30分) 1.有些作物连作常常引起减产,减产的的原因主要有那些(5分)? 2.实现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是什么(4分)? 3.简述玉米施肥方法(6分) 4.水地小麦三种栽培体系指什么?它们的技术依据、技术关键是什么?如何控制株型(6 5.冬小麦有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6分) 6.小麦春化和光照阶段各有那些类型(3分)? 六、论述题(共20分) 1.试述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环节。(11分) 2.举例说明单子叶作物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9分)C:水稻、小麦、玉米 D:棉花、高粱、花生 12.小麦成熟期间各个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能力最大的器官是( ) A:倒 2 叶 B:倒 3、倒 4 叶 C:旗叶和倒 2 叶 D:穗部 13.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 ) A:经济产量不断增加 B: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 C: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 D: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 14.玉米叶龄指数约在 60%左右时,它真处于( ) A:大喇叭口期 B:小喇叭口期 C:抽雄期 D:开花期 15.根据叶蘖同伸规律,当小麦主茎达 6 叶时,其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为( ) A:4 B:3 C:5 D:6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子叶出土的作物有( )。 A:棉花 B:大豆 C:蚕豆 D:豌豆 E:花生 2. 生长分析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 )。 A:株高 B:根条数 C:叶面积 D:分蘖数 E:干物质 3.下列属于作物生活因子的是( )。 A:日光 B:温度 C:水分 D:养分 E:空气 4.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异表述正确的有( )。 A:栽培作物各器官变得巨大并生长迅速 B: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 C: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而野生植物则有其固有的传播方式 D: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长,而野生植物种子休眠性弱或休眠期短 E:栽培作物防护机能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5.下列属于表土耕作的措施有( )。 A:耙地 B:耱地 C:少耕 D:镇压 E:做畦 四、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玉米的灌水方法有畦灌、 和 。 2.玉米从光合作用途径上看属于 作物,其叶片维管束为 结构。 3. 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方式有 2 种,分别 是 与 。 4.由于作物根系具有 性,所以经常在苗期控制灌水,实行 ,可促使根系下扎。 5.小麦成熟期可以分为乳熟期、 和 。 五、简答题(共 30 分) 1. 有些作物连作常常引起减产,减产的的原因主要有那些(5 分)? 2. 实现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是什么(4 分)? 3. 简述玉米施肥方法(6 分)。 4. 水地小麦三种栽培体系指什么?它们的技术依据、技术关键是什么?如何控制株型(6 分)? 5. 冬小麦有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6 分) 6. 小麦春化和光照阶段各有那些类型(3 分)? 六、论述题(共 20 分) 1. 试述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环节。(11 分) 2. 举例说明单子叶作物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9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