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课程教学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 基本经验。同时,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难点,联 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解疑释惑。 2.2.2应用性原则。 改革创新理论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理论教学中以参与式教学方式为主导,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操,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 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和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将属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放入后者中开展,实现了实践教学的专门化,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实 效性。 (三)设计思路 3.1总体设计理念 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 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 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 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 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2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追求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积极 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努力构建“参与式教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立足于教 材,按照三个模块进行划分,合理设计各个模块之中的问题,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 法、专题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结合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和载 体,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新型师 资和应用型人才。 3.3课程内容结构 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三章,中编四章,下编四章。 详见下表: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课后作业 学 或手段 思考题练习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