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 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 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 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 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 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 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 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淸净之乡,神仙之 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 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 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 身此时此地”开始吧!(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940年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 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 架上挑选书籍。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共15分) 记忆的版图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 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 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 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 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 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 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 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 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缘故,境。1940 年 9 月 7 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 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 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 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 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 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 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 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 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 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 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 身此时此地”开始吧!(选自 2013 年 1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4.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 分)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 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 分) 1940 年 9 月 7 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 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 架上挑选书籍。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 ~22 题。(共 15 分)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 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 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 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 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 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 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 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 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