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理解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2] 重点:简单图形和组合图形静矩的计算及形心位置的确定,简单图形惯性矩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 难点: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转轴公式,形心主惯性矩。 第四章弯曲内力 内容: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工程实例: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和荷载 集度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和校核剪力图和弯矩图中的应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2]。 2.掌握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1]。 3.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的绘制[1]。 4.了解叠加法作弯矩图[3]。 重点:梁在任一指定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值的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难点: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第五章弯曲应力 内容: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纯弯曲理论的推广: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及其它形状截面 梁的剪应力。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基本要求 1.掌握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1]。 2.掌握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1 3.掌握工字形及其它形状截面梁的剪应力[1 4.掌握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1]。 5.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3] 重点:弯曲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难点:弯曲剪应力 深度和广度:要求能正确地推导正应力公式和正确地使用该公式,并能熟练地使用正应力强度条件灵活地进行强度计算 第六章弯曲变 内容:梁的变形和位移的概念: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式。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位移边界条件和 变形连续条件。用迭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用形变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基本要求 1.理解梁的变形和位移的概念:挠度和转角的概念[2] 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 3.掌握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1] 4.掌握用迭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5.掌握梁的刚度校核[1]。 了解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了解用形变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3]。 重点: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叠加法 难点:积分法,用形变比较法求解简单超静定梁。 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内容:应力状态的概念,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应力状态的分类。二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一一解析法,斜截面上的应 力,主应力和主平面的确定。三向应力状态的举例与(简单)分析,最大正应力。广义虎克定律;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和形状改变比 能。强度理论的概念;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相当应力:各种强度理论的使 1.理解应力状态、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2]。 2.了解应力状态的分类[3] 3.掌握二向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1]。 4.掌握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平面的确定[1] 5.掌握广义虎克定律[1] 6.了解体积改变比能和形状改变比能[3]。 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2] 8.掌握四个常用强度理论[1] 9.了解各种强度理论的使用范围[3] 重点: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常用强度理论 难点:应力状态的概念,强度理论的概念。 第八章组合变形 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工程实例: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拉(压)与弯曲组合时应力和强度计算:偏心压缩(拉 伸):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基本要求: 1.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2]。 2.掌握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时应力和强度计算[1]。 4.掌握偏心压缩(拉伸)[1] 5.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2 6.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1] 重点:斜弯曲,弯扭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难点:截面核心7.理解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 [2]。    重点:简单图形和组合图形静矩的计算及形心位置的确定,简单图形惯性矩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 算。    难点: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转轴公式,形心主惯性矩。    第四章 弯曲内力    内容: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工程实例;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和荷载 集度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和校核剪力图和弯矩图中的应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基本要求: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2]。    2.掌握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1]。    3.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的绘制[1]。    4.了解叠加法作弯矩图[3]。    重点:梁在任一指定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值的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难点: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第五章 弯曲应力    内容: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纯弯曲理论的推广;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及其它形状截面 梁的剪应力。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基本要求:    1.掌握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1]。    2.掌握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1]。    3.掌握工字形及其它形状截面梁的剪应力[1]。    4.掌握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1]。    5.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3]。    重点:弯曲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难点:弯曲剪应力。    深度和广度:要求能正确地推导正应力公式和正确地使用该公式,并能熟练地使用正应力强度条件灵活地进行强度计算。    第六章 弯曲变形    内容:梁的变形和位移的概念;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式。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位移边界条件和 变形连续条件。用迭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用形变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基本要求:    1.理解梁的变形和位移的概念;挠度和转角的概念[2]。    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1]。    3.掌握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1]。    4.掌握用迭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1]。    5.掌握梁的刚度校核[1]。    6.了解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3]。    7.了解用形变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3]。    重点: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叠加法。    难点:积分法,用形变比较法求解简单超静定梁。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内容:应力状态的概念,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应力状态的分类。二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斜截面上的应 力,主应力和主平面的确定。三向应力状态的举例与(简单)分析,最大正应力。广义虎克定律;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和形状改变比 能。强度理论的概念;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相当应力;各种强度理论的使 用范围。    基本要求:    1.理解应力状态、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2]。    2.了解应力状态的分类[3]。    3.掌握二向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1]。    4.掌握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平面的确定[1]。    5.掌握广义虎克定律[1]。    6.了解体积改变比能和形状改变比能[3]。    7.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2]。    8.掌握四个常用强度理论[1]。    9.了解各种强度理论的使用范围[3]。    重点: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常用强度理论    难点:应力状态的概念,强度理论的概念。    第八章 组合变形    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工程实例;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拉(压)与弯曲组合时应力和强度计算;偏心压缩(拉 伸);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基本要求:    1.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2]。    2.掌握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1]。    3.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时应力和强度计算[1]。    4.掌握偏心压缩(拉伸)[1]。    5.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2]。    6.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1]。    重点:斜弯曲,弯扭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难点:截面核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