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 方面,礼也具有外在的特征,这在郭店楚墓竹简里就有明确的记载,“天生百物,人为贵。人之道 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由中出者,仁、忠、信。或【由外入者,礼、乐、刑。】”(《郭店楚简校读记·物 由望生》)①礼就是“由外入”的存在。 就外在性的特点而言,义本身还具有“行”的意思,诸如“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 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郭店楚简校读记·五行》)2,在闻道、知道、行道 个环节中,“知而行之”属于“义“的环节。显然,这是道与人的生活实现对接并实现社会意义的关 键一环,问道、知道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就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任何影响,自然也没有实现自己价 值的舞台;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的价值的完美实现,还牵涉到另外一个因素,这就是“行 之而时,德也”存在所持有的意义,换言之,具体的行为、行动必须把握住时机、时势,这是“德”的要 求。对这里“德”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往往习惯作道德的解释,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德”还有另 外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在德、得相通层面的获得的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习惯缺乏对此 重视的意识,这也是造成我们重视做的方面,而忽视乃至无视对做的事情作功效的考核。这里“德” 的内涵,无疑要从这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就义所持有的行的特点而言,其实,古代思想家没有仅仅停留于时机、时势的方面,还有第二个规 定,就是简练的内容,诸如“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郭店楚简校读记 五行》)、“简之为言犹练也,大而晏者也。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轸者也。简,义之方也”(《郭店楚 简校读记·五行》,第80页)③。“不行不义”是对上面“知而行之,义也”的进一步肯定,但这不过是 行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前面还有“直”(直率)、“肆”(正直)、“果”(果断、果决)、“简”(简洁、简练)这 四个环节,它们的协调共作,才是实现义的完整条件。具体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直率,其品质 就不正直,品质不正直,处理事情就无法果断,不果断的话做事就不精炼简要,不简练精要的话就难 以施行,其结果就是“不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得出了“简,义之方也”的结论,因为只有简练 才便于实现。其实,义的行之的内容也与“礼,行之也”(《郭店楚简校读记·父无恶》)的规定相 致 礼义与礼仪一致的认识依据还为义的另一规定所支持,这就是“义,宜也”(《郭店楚简校读记 父无恶》)⑤。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宜”同“仪”,表法度、标准的意思,诸如“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诗经·大雅·文王》)⑥里的“宜”就是“仪”,这个层面的意思实际就是义读为阳平声的 意思,这无疑是直接的证据;二是“宜”通“谊”(y),表合理的道理、行为的意思,“明主之治国也,案 其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⑦、“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国语·晋语 四·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髒肋》)8里的“宜”,用的都是这个层面的意思。合理的道理昭示着一种 符合,这种符合不是个人一己范围内的事情,而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事务,诸如管子讲的“宜”就是治 国中的事情;僖负与曹共公谈话的内容显然也包括人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这第二 方面的“宜”实际就是适宜的意思,不过,适宜不是个人的事务,而是关系里的量定,这一层面的意思 用的也是“宜”的本义,“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9可谓形象的表述,“尊贤”就是人际 关系中的事务,贤自身无法完成这一事务;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0,说明 的也是同样的意思。这种关系里的宜,也就是内外之间的适宜,行为的施行必须顾及外在的因素,诸 如上面提到的“时”的因素,就是具体的一个例子。这在“义”的文字结构上也可得到解释。义的上 ①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58页 ②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79 ③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79、80页。 ④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8页。 ⑤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148页。 ⑥[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05页中。 ⑧邬国义等撰:《国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99页 ⑨[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29页中。 ⑩[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页。一方面,礼也具有外在的特征,这在郭店楚墓竹简里就有明确的记载,“天生百物,人为贵。 人之道 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 由中出者,仁、忠、信。 或【由外入者,礼、乐、刑。】” (《郭店楚简校读记·物 由望生》)①礼就是“由外入”的存在。 就外在性的特点而言,义本身还具有“行”的意思,诸如“闻君子道,聪也。 闻而知之,圣也。 圣 人知天道也。 知而行之,义也。 行之而时,德也” (《郭店楚简校读记·五行》)②,在闻道、知道、行道 三个环节中,“知而行之”属于“义”的环节。 显然,这是道与人的生活实现对接并实现社会意义的关 键一环,问道、知道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就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任何影响,自然也没有实现自己价 值的舞台;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的价值的完美实现,还牵涉到另外一个因素,这就是“行 之而时,德也”存在所持有的意义,换言之,具体的行为、行动必须把握住时机、时势,这是“德”的要 求。 对这里“德”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往往习惯作道德的解释,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德”还有另 外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在德、得相通层面的获得的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习惯缺乏对此 重视的意识,这也是造成我们重视做的方面,而忽视乃至无视对做的事情作功效的考核。 这里“德” 的内涵,无疑要从这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就义所持有的行的特点而言,其实,古代思想家没有仅仅停留于时机、时势的方面,还有第二个规 定,就是简练的内容,诸如“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郭店楚简校读记· 五行》)、“简之为言犹练也,大而晏者也。 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轸者也。 简,义之方也”(《郭店楚 简校读记·五行》,第 80 页)③。 “不行不义”是对上面“知而行之,义也”的进一步肯定,但这不过是 行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前面还有“直”(直率)、“肆”(正直)、“果”(果断、果决)、“简”(简洁、简练)这 四个环节,它们的协调共作,才是实现义的完整条件。 具体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直率,其品质 就不正直,品质不正直,处理事情就无法果断,不果断的话做事就不精炼简要,不简练精要的话就难 以施行,其结果就是“不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得出了“简,义之方也”的结论,因为只有简练 才便于实现。 其实,义的行之的内容也与“礼,行之也” (《郭店楚简校读记·父无恶》)④的规定相 一致。 礼义与礼仪一致的认识依据还为义的另一规定所支持,这就是“义,宜也”(《郭店楚简校读记· 父无恶》)⑤。 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宜”同“仪”,表法度、标准的意思,诸如“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诗经·大雅·文王》)⑥里的“宜”就是“仪”,这个层面的意思实际就是义读为阳平声的 意思,这无疑是直接的证据;二是“宜”通“谊” (yì),表合理的道理、行为的意思,“明主之治国也,案 其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⑦、“守天之聚,将施于宜。 宜而不施,聚必有阙” (《国语·晋语 四·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肋》)⑧里的“宜”,用的都是这个层面的意思。 合理的道理昭示着一种 符合,这种符合不是个人一己范围内的事情,而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事务,诸如管子讲的“宜”就是治 国中的事情;僖负与曹共公谈话的内容显然也包括人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这第二 方面的“宜”实际就是适宜的意思,不过,适宜不是个人的事务,而是关系里的量定,这一层面的意思 用的也是“宜”的本义,“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⑨可谓形象的表述,“尊贤”就是人际 关系中的事务,贤自身无法完成这一事务;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原道》)􀃊􀁉􀁒,说明 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种关系里的宜,也就是内外之间的适宜,行为的施行必须顾及外在的因素,诸 如上面提到的“时”的因素,就是具体的一个例子。 这在“义”的文字结构上也可得到解释。 义的上 3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2 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158 页。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79 页。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79、80 页。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48 页。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148 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505 页中。 黎翔凤撰:《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第 1211 页。 邬国义等撰:《国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99 页。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 1629 页中。 [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 13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