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 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D.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 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 以改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 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 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 世之人 14.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髙髙的山崖上采茶, 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 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 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 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 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 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 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 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15.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C.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 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D.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 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 以改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 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 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 世之人。 14.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 分)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 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 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 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 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 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 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 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 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15.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