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识论,发挥了恩格斯的反映论思想,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 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 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 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 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 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 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 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本卷第100、101页) 列宁从这些基本原则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论述了 真理的客观性,阐明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列宁指 出,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人的认识是从相对真理向绝 对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不是绝 对的,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因此,它们之间的 “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 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 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本卷第137 页)。列宁还着重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 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本卷第144页)列宁强调要 辩证地看待实践标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它,没有任何东西能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因此它是“确定的”。这样可以回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 界限。但是实践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实 践不可能完全地证实或推翻人的认识,因此它是“不确定的”。这 样可以防止人的认识僵化,变成绝对。 前 言 Ⅴ识论,发挥了恩格斯的反映论思想,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 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 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 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 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 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 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 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本卷第100、101页) 列宁从这些基本原则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论述了 真理的客观性,阐明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列宁指 出,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人的认识是从相对真理向绝 对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不是绝 对的,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因此,它们之间的 “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 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 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本卷第137 页)。列宁还着重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 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本卷第144页)列宁强调要 辩证地看待实践标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它,没有任何东西能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因此它是“确定的”。这样可以回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 界限。但是实践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实 践不可能完全地证实或推翻人的认识,因此它是“不确定的”。这 样可以防止人的认识僵化,变成绝对。 前 言 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