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调整到同样一元钱购买这两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 MU, MU PP 便得到了山减少商品1购买和增加商品2购买所带来的总效用增加的全部好处,即消费者 此时获得了最大的效用。 相反,当MCL>M0三时,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 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根据同样的道理,理性的消费者会进行与前 面相反的调整过程,即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全 MU MU 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用 =A,i=1,2的关系分析 MU <λ,i=1,2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 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数量太多了, 事实上,消费者总可以把这一元钱用在全少能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的其他商品的购买上去。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减少对第ⅰ种商品的购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全 MCL=x,i=1,2的条件实现为止。 P 相反,MU B2i=1,2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 用大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消费 量是不是的,消费者应该继续购买第i种商品,以获得史多的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 会增加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同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全一=λ,i=1, P 2的条件实现为止 7.需求曲线的推导 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A。当λ不变时,MU与P同增同减,而MU增加即 是需求量(购买量)减少,MU减少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增加。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 8.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 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方面,我们已经知道,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 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所愿意支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需要区分的是,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 照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 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例如:某种汉堡包的市场价格为3元,某 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个汉堡包时,根据这个汉堡包的边际效用,他认为值得付5元去购买这个 汉堡包,即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为5元。于是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3元购买这个汉堡包时 就创造了额外的2元的剩余。在以后的购买过程中,随着汉堡包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为购买 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递减为450元、4.00元和3.50元 这样,他为购买4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总数量为500+450+400+3.50=17元。但他实际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