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电子讲义(微观经济学,打印版)03消费者行为效用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3,文件大小:5.5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三章效用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关于效用理论的预备知识 教学目的:本章考察消费者行为,目的在于从消费者行为出发,对需求进行进一步研究 山此说明或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说明该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证明需求曲线上任 何一点都代表消费者取得的最大效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家能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 硏究消费者行为的,消费者根据哪些因素和什么原则来决定其购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以及 消费者达到均衡状态(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具体说明收入、价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 需求的关系。并能较客观地分析、评价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无差异曲线及特点、预算线及其移动,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条件。 课堂教学设计:简要介绍基数效用论,重点研究序数效用论,尽可能将内容具体化,易 于理解。组织随堂讨论,如何评价。 教学课时:6时 教案内容: 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但并没有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是什么。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的背后是消费者与生产者 的行为。本章作为上一章的深入,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此推导出需求曲 前提假设: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效用最大化是通过商品购买与消费行为来达成的 效用的概念 1、从幸福方程式谈起。P.萨缪尔森提岀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甲,欲望是 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慝望,我们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则幸福为零;效 用是个人愿望的满足程度 2、效用定义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 满足程度。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 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是;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 或需要的能力。这甲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从主体还是从客体来分析,效用均是一种心理感觉 不同于商品使用价值。 3、关于效用的几点说明 (1)效用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同一物品前后满足程序之间后两种物品的满足之间相互 比较时才有意义。 (2)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效用实际是个主观判断,同一物品有 无效用或效用大小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 (3)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或 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例如,吸从伦理上讲是坏欲望,但毒品能满足这 种欲望,因此它具有这种效用。 (4)与效用概念意义相反的一个穊念是负效用,是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引起人的不舒适感 或痛苦的能力。例如,垃圾一类的物品,失恋一类的打击等

(5)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效用是 不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比较的。例如,辣椒对于南方人来说其效用是很大的,而对于北方 人来说就未必 萨缪尔森提岀的所谓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其中的幸福只是个人的一种感 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读者》杂志上有一个人撰文认为:幸福是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的 种感觉。要判别一个人是否幸福,主要上看 ①是否有一个充满希望的追求目标 ②是否有一份在目标的激励下充满负荷的工作 ③是否 fall in love 二、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 1.基数效用理论 (1)基数的理解: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 (2)基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 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效用的大小可 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计量效用大小的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一个人来 说,吃一盘土豆和一份牛排的效用分别为5效用单位和10效用单位,则可以说这两种消费 的效用之和为15效用单位,且后者的效用是前者的效用的2倍。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 体的数字来硏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具体说来 a可以具体衡量 b.可以加总求和 c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 (3)基数效用论是早期硏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2.序数效用理论 (1)序数的理解:基数是不可以加总求和的数 (2)厅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 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 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仍就上面的 例子来说,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一,哪一种是第二 或者是说,要回答的是宁愿吃一盘土豆,还是吃一份牛排。进一步地,序数效用论者还认为, 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 它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 a不可以具体衡量 b不可以加总求和 c不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 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岀第一、第二……的顺序 3.两种分析思路、方法均不同,但二者的结论是完全相同的,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 西方绎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甲,通常使用的是序数效用的椤 念。本章的重点是介绍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在本节作一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 、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总效用含义( Total utility)TU=f(Q。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 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 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定义( Marginal Utility)。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 度。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MU=△(g (3.2)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有: 亿=li (o) dTU(o) △Q (3.3) 西方价值观念: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 3、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公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 自变量的变化量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用表3—1,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理解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某商品的效用表 (货币的边际效用A=2) 商品数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价格 (1) 5 8008t80( 6 1122332 0 0 2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30 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 和边际效用曲线。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20 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10 又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 MU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 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 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曲线则随MU 着MU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10 点。总结MU与TU的关系: 当MU>0时,TU上升 当MU<0时,TU下降 当MU=0是。TU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2 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0 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2 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b) 图3—1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①含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俫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 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 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一特征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我们 看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小品—“陈佩斯吃面条”。(见P82表和P83图) 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据基数效用论者的解释,一是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山 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钶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 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绎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的。在一种商品具有 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 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 a:MU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 b:MU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比。MU=0时,Tu为最大。 c:MU是特定时间内的U,这一次镘头的MU从10到-10,下一次,第一个馒头的MU 又恢复到旧。 d:MU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TU,而取决于MU 消费量少,MU大,P高,反之则低。所谓“稀为贵” 4.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①货币也是商品,也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多了,钱也就不是钱了)。基数效用 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 交换商品的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 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说,随着某消费者货币收入的 逐步增加,每增加单位货币给该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②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据 基数效用论者的解释,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

分,所以,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 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略去不计。这样,货币的边际 效用便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6、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这是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不变的消费者收入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 了最大的效用、不愿再变动购买量。 ②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假设 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这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各种物品效用与边际效用的评 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每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于对消费者者是相同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消费者均衡就是要说明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 购买上,以获得总效用的最大(TU值最大) ③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XI+Px ……=I收入全部花光 MU, MU …=λ它表示消费者对于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 PP 量:应该是使最后一次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该商品所支付一元钱的边际效 用相等 如果能够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上时,其总效 用(TU值)就会最大 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均衡条件所谈的是:消费者对于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 是消费者最后一次购买1商品、2商品、…n商品时,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而不是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不能俫证消费者获得最大 的效用,因为各种商品的价格是不相等的。 ④逻辑证明 为便于叙述,下面以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为例,具体说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与(3.5)式和(3.6)式相对应,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PX1+P2X2=1 (3.6) Mo MU. (3.7) P P2 MU1MU2的关系分析: PP 当C<MC2时,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 PP 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数 量: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量。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在消 费者用减少1元钱的商品1的购买来相应地增加1元钱的商品2的购买时,山此带来的商品 1的边际效用的减少量是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的增加量的,这意味者消费者的总效用是增 加的。另一方面,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1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不断减 少而递增,商品2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个断增加而递减。当消费者一旦将其购买组合

调整到同样一元钱购买这两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 MU, MU PP 便得到了山减少商品1购买和增加商品2购买所带来的总效用增加的全部好处,即消费者 此时获得了最大的效用。 相反,当MCL>M0三时,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 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根据同样的道理,理性的消费者会进行与前 面相反的调整过程,即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全 MU MU 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用 =A,i=1,2的关系分析 MU <λ,i=1,2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 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数量太多了, 事实上,消费者总可以把这一元钱用在全少能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的其他商品的购买上去。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减少对第ⅰ种商品的购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全 MCL=x,i=1,2的条件实现为止。 P 相反,MU B2i=1,2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 用大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消费 量是不是的,消费者应该继续购买第i种商品,以获得史多的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 会增加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同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全一=λ,i=1, P 2的条件实现为止 7.需求曲线的推导 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A。当λ不变时,MU与P同增同减,而MU增加即 是需求量(购买量)减少,MU减少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增加。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 8.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 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方面,我们已经知道,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 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所愿意支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需要区分的是,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 照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 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例如:某种汉堡包的市场价格为3元,某 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个汉堡包时,根据这个汉堡包的边际效用,他认为值得付5元去购买这个 汉堡包,即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为5元。于是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3元购买这个汉堡包时 就创造了额外的2元的剩余。在以后的购买过程中,随着汉堡包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为购买 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递减为450元、4.00元和3.50元 这样,他为购买4个汉堡包所愿意支付的总数量为500+450+400+3.50=17元。但他实际按

市场价格支付的总数量=3.00×4=12元。两者的差额=17-12=5元。这个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也正是从这种感觉上,他认为购买4个汉堡包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的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 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3—3中的 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具体地看,在图3-3中,P 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P=fQ)给出,它 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 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a,消费者的 买量为Qa。那么,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我 们可以推断,在产量0到Q0区间需求曲线以下 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数量的商品所愿P P=f(o) 意支付的总数量,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 OABQo;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等于市场价格Po 乘以购买量Q0,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 OPBQ。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 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 图3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P=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 需求量为Qo,则消费者剩余为 CS=(g)d@.g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总数量,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以上,我们利用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得到了单个消费者剩余,这一分析可以扩展到整 个市场。相类似地,我们可以山市场的需求曲线得到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市场的消费者 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3)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两点: ①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这一概念是分析某些问题时 的一种工具。例如在分析垄断存在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时就运用了这个概念 ②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空间大。因为消费者对这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 价格也高,但这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第二节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木分析 厅数效用论者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考察消费者行为的,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消费 者的需求曲线。深入地阐述需求曲线的绎济意义 第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消费者偏好假定 厅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顺序。为此,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 消费者偏好的概念。所谓偏好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 排列。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 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半的评价。具体来说, 有三个假定

1、偏好的完整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只能 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 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2、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 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必有对A的偏好大于 3、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仪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 么,消费者总是偏好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偏好的这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又被称为消费者理论的“公理”。 要注意的是:偏好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也不取决于收入,只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 与不喜爱的程度。例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辆桑塔纳,但在他心目中仍然觉得奔驰车比桑塔纳 车强,这并不矛盾,因为最后的购买决策不光决定于偏好,还决定于消费可能性曲线。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定义:这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 条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山线也叫等效用线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U=f(X1,X2)=U0 式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其含义是 消费不同的X1,ⅹ2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即对消费者效用无差异。这些使消费者效用 无差异点的轨迹就是无差异曲线。山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序数效用,所以,这甲的U0只 表示某个效用水平,而不表示一个具体数值的大小 2、无差异曲线也可以从二维空间中的等 效用点投影而来,因此,无差异曲线也可山 元函数U=f(X1X2)来表示。某一条无差异曲 线表示的是二元函数U=f(X1X2)=U0的情形。 曲线的纵坐标与横坐标所表示的并不是因变 量与自变量的关系,U=(X1X2)=U式中, X1与Ⅹ2都是自变量,效用U才是应变量。U 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半。U对 应的是效用曲面,U0对应的是效用曲线 3、无差异曲线U=f(X1X2)是在一定价 格和收入水平下得出的,它代表某一特定的消费水平或满足水平。当价格和收入水半发生 变化时,U=f(X1X2)=U的取值会发生变化。(1)当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改变时,情况 发生变化。如果他的收入增加,他可以购买史多的商品,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右上方移动:反 之,如果他的收入减少,他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无差异曲线应向左下方移动。因此 对应不同的收入水半,应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价格下降了,同样 的收入可以购买史多的商品,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右上方移动;反之,价格上升,同样的收入 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下降,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左下方移动。(3)当收入与价格同时变动时,变 动幅度大的决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方向。(4)所以,一个消费者对两种商品Ⅹ和Y,可以有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l2,l3……月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某一既定的效用。无差 异曲线l、l2、I3…所听组成的坐标图,称为无差异曲线图 下面用表3-2和图32具体说明无差异曲线 表3—2是某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无差异表列,表中列出了关于这两种商品各 种不同的组合。该表有三个子表,每一个子表中都包含六种商品组合,且假定每一个子表中 六种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而且,消费者对这六个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同 样地,消费者对表b中的所有六个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也都是相同的,表c中六个商品组合

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也都是相同的。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商品组合 130 120 50 120 83 70 70 0 54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a、表b和表c三X 者各自所代表的效用水半的大小是不一样160 的。只要对表中的商品组合进行仔细观察和10 分析,就可以发现,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 设,或者说,根据商品数量“多比少好”的120 原则,可以得出结论:表a所代表的效用水100 平低于表b,表b又低于表c 根据表3-2绘制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60 所示。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 X1和商品X2的数量,曲线U1,U2,U3顺次 10 代表与表a、表b和表c相对应的三条无差20 异曲线 实际上,我们可以假定消费者的偏好程 20406080100120 度可以无限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有无穷 图32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个无差异子表,从而得到无数条无差异曲 线。表3-2和图3-3只不过是一种分析的 简化而已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 高。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即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 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可以这样想象:我们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以全覆盖整个 平面坐标图。根据消费者偏好的非饱和性假设,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 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 (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不会相交。这一点可以用图3-4来说明。其理 山在于:个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不同的效用 水平,而且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山无差异曲 线U1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半是相等的,山x 无差异曲线U2可得a、c两点的效用水半是相等X 的。于是,根据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必定有b 和c这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 比较图中b和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 X1 X 图3-4违反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

组合中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闹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点的 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一来,这就违背了偏好的假定。山此证明:对于任何一 个消费者来说,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仪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以凸向原 点的形状向右方倾斜。这一特征在图3-2中表现得很明显。为什么无差异曲线具有凸向原 点的特征呢?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斜率)为负,因此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 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因为两种商品都可带给消费者效用,任何一种商品的增加,都会使消费 者的效用增加。既然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必须使消费者的效用维持不变,因此当消费者 对一种商品的消费增加时,对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惟有负斜率的无差异曲线才符合 这种反向关系。 第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的本质特征是商品不同的组合可以产生相同的效用水平。这表明在维持消费 者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山此引出边际替代率慨念 边际替代率定义。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 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弇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我们通常用MRS表示。若用x替代y,我们以MRSs表示 若用y替代x,我们以MRSx表示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MRS (3.13) 式中,△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山于△X1是增加量,△X2是减少 量,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的时候,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 地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却保持不变。这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半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消费者 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薮量的同时,必然会放弁一部分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两商品的 消费数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为表示两种商品消费量变化方向相反,边际替代率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这样使MRS1 的计算结果取正值。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MRS.=lim-_AX2=-dx2 dx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含义: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 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在维持效用水平 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 需要放弁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 象,其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 爱程度较低。所以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増加,消费者想要获得史多的这种商品的 愿望就会减少,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 越来越少。(同时,商品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也能证明这一变化规律) 例一:人民币换手机。最开始人们愿意用力元级来换它,随着手机的增加,人们就用几 千元來换它,到今天的美国,据说只用几|美元来换它。 例二:真情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