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电子讲义(宏观经济学,打印版)2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7,文件大小:4.45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掌握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并了解理性预期学派的分析方法,掌握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和 宏观经济学的共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凯 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谷】 第一节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两个假设 1.新货币数量论 先来了解货币主义出现之前的货币数量论。 (1)费希尔的“交易方程”。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在1911年提出的费希尔的“交 易方程”表达式是: Py=MV 式中,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为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 Ⅴ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即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货币总量。决定V的“如公众的支付习 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等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 大的变化,因而在短期内不会迅速变化;Y决定于资源和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下也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Ⅴ和y就被视为常量。这样,价格P就随着货币数量M 正比例地发生变化。山于费希尔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即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费希尔 方程故被称为“交易方程”。 (2)“剑桥方程”。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歇尔的嫡传弟子庇古根据费希尔的“交 易方程”,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文中提出了“剑桥方程”。庇古关心的是人们 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即对货币的需求量。剑桥方程表示如下: 式中,P仍然表示价格总水半或价格指数,Y代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为实际国民生 产总值,k为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k显然为货 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倒数。这甲的M与费希尔方程中的M在意义上略有不同,它代表人们对 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这样,剑桥方程也就是剑桥学派的货币 需求方程。剑桥方程表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两个因 素,与k的倒数即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收入成正比。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和 制度等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可视为常数,y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时也是一个已知常数 因此,价格水P同货币数量M成正比例变化,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山于剑 桥方程强调货币作为储臧手段的职能,也就是把货币作为财产的保存形式,侧重于货币的持 有,因此,剑桥方程暗含着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在实质上,费希尔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是相同的,二者所想说明的内容也是相同的,都 想说明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 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费希尔交易方程强调货币在交易中的 媒介作用,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这是第三章已经提到过的内容。凯恩斯提出的以灵活偏 好为基础的货币需求方程为: M L(, r)=L()+L,(r)=ky-hr 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 息率,P为价格水平。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的货币数量论比以往的货币数量化虫有进步,但也存在着缺点。 缺点主要是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 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好像在 现实的社会中,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人们选择,这些很显然都是有待于改进的 4)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弗甲德曼 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弗甲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Pn,n,p,),2 式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侏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为市场债券利息率, 1,並 r。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Pd为预期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为了说明 方便,现令 i dP ω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为名义收入,u为其 p dr 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甲德曼认为,如果表示价格及货币收入的单位发生了变化,那么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应 I dP 同比例地进行变动。比如,用美元来表示方程M=f(P,Pm,0Y,)式中的P与 Y时,M的大小为某一数量;当改用美分来表示P与Y时,M的大小必然为该数量原来的 1014或者说,方程M=P,,pm,0、算,)式应被看做是P与y的一次齐次式 f(AP, Ib, re, Ipt λY,u) Af(P, Th,re, rp, @, Y,u) 特别地,如果令λ=一,则 M=f(P, rh, r ep'.,O,,)式变化为 n=f(h, re,'p,@,y, u) 式中,y=为实际国民收入,这是新货币数量论常见的表达形式,山于P表示财富持有 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故这一方程代表了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关系 从p=/(,,,0,y,n)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总财富。弗甲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财富包括 收入或“消费性服务”的一切源,其中之一是个人的生产或挣钱能力,也就是弗甲德曼早 先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发展的“永久性收入”的概念。山于很难得到总财富的估算值,故只能

用收入来代替,y航代表永久性收入。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弗甲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 富两部分。非人力财富指有形的财富,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 用消费品等等,人力财富指个人挣钱的能力,又称无形财富;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的形式 可以互相转换,但山于受到制度上的限制,这种转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人力财富转为非 人力财富比较困难。比如,萧条时期存在大量失业量的时候,工人的人力财富就不容易转变 为货币收入,而在转变为收入之前,人们又需要有货币来维持生存。因此,非人力财富在总 财富中所占比例对货币需求量就产生影响。当人力财宫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大,或非人力 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愈大。反之亦然。因此ω就成为影响实际 货币需求的一个变量。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弗甲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俫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 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在各种资产中,货币与其 他有形资产之间的分割比例,取决于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一般情况下,各种有形资产的 预期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为这时人们用其他有形资产的形式来替代货币 的形式保存在手中对自己史为有利。因此,债券的预期报酬率(n)、股票的预期报酬率(r) 和物资资产的预期报酬率(rp)便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例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统统以变量u 来概括 如果在方程Af(P,,r,h,°,Y,a)式中,令2_1,则方程 i dP M=f(P, h, epd O,Yy,)式化为 =f(n,,"n,O,v,n) 上式中,Y为货币收入的流通速度。利用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则 N=∫(h,r,"2,O,v,a)式可改写为: Y=Py=V(rb, Ie, Ip, o, y, u).M 式中的(rn,n,rn,O,y,u) 为货币流通速度 f(h, re, rn, a, y, u) 同时,弗甲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 货币流通速度V或(k)当做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 V不是某些不变的数值的常数,而是决定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的稳定函数。说得明 确点,稳定的是决定Ⅴ的函数,而不是Ⅴ的值本身。总之,货币主义在维持传统货币数量 论关于V在长期中的一个个变的数量的同时,又认为V在短期中可以作出轻微的波动。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 个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 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地

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在长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却不会使实际 的失业率趋向于自然率 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摩擦失业和自慝失业两种失业,两种失 业量之和与全部劳动力之比就是自然失业率。自然率的假说意味着: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 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在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基础上,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甲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 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 无关。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10.8)表明,在货币供求均衡时,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 期仪仪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不会变化,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 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名义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 工资等),而不会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以及实际国民收入 是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绎济资源的数量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因此方程(10.8)式中的 y与M无关。山于Ⅴ在长期中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 P以及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换伺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这一观点 受到货币流通速度Ⅴ在短期具有轻微变动以及自然率假说的支持。 第四,私人绎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自然 率假说是货币主义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按照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趋向于充分就 业时的自然率的自行调节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 有效机制。虫然各种随机扰动使绎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绎济本身的发展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 势。如果国家的经济政策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以弗甲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其理论和对经济资料所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策 主张。这些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三点:(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弗甲德曼认为,以需 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绎济调节作用的,而山 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为 用非生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 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绎济有害。(2)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 政策。货币主义坚持这一主张的理山在于绎济政策的滞后性。因为认识绎济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最终做出决策、政策效果的实现等都需要时间,政策的滞后会使得宏观经 济运行产生史大的波动。(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甲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 务,一是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根源,二是能够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据此,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 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 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 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政策规则 第二节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四个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派相信有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 率的假说。现仪对前三个假设加以论述。 1.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绎济学把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假设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合在 起。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绎济现象是个体绎济行为的后果,比如,一个社会的总消费 量是各个个体消费量的总和。微观绎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最 大化。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最大化的基本假 设条件。 2.理性预期 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 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这一假设有三个含义:第 作出经济决策的绎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 预期。第二,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搜集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 括有关的绎济理论和模型、有关的资料与数据,力图对绎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系统了 解。第三,绎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这就是说,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绎济主体 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会随时随地根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 当预期值高于正确值时,它会降低预期值:当预期值低于正确值时,它会提高预期值。及时 修正预期,会使绎济主体避免做出高估或低估的一时的错误,但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这样 从整体上看,在长期中,经济主体对某一经济变量的未來预期值与未来的实际值仍然会是 致的。说得史明确些,“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 济变量所会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 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个会存在超额 供给。因为一旦产品市场岀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直仝商品价格降到使买者愿意购买 为止: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全工资降到使雇主愿意为所有想工作 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因此,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 根据上述的三个假设,新古典学派得到了一系列的观点。 1.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宏观绎济政策既包括财政政策,也包括货币政策。根据自然率的假设,资本主义绎济在 长期中会处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在于使社会脱离这种状态。不 管通过绎济政策来造成这种脱离是杳有必要,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 可能达到目的,即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 例如,当绎济社会处于自然失业率为6%的时候,假设实际通货膨胀为零,如下图所示 的菲利普斯曲线的A点所示 2 6

人们是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而形成现在的预期通胀率,那末,在A点,山于过去的 实际通胀率为零,所以现在的预期通胀率也为零。这时,如果政府企图把失业率降低到4%, 它必须使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造成2%的通胀率,使经济社会沿着菲利普斯曲线到达图 中的B点,因为,B点所代表的失业率为4%,而4%是政府的目标 为什么2%的通胀率能把失业率降低到4%?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廉洁,当通胀率为2% 山于所有的价格都上升了相同的比例,所以劳动者发现,工资上升了2%;企业家发现, 他的产品价格上升了2%。但是,山于信息的传递和供给等都不够完善,所以他们只看到自 己劳动力或者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却未能看到其他产品价格的情况。因此,他们误以为 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是自己产品需求增加的讯号。于是,劳动者便因之而增加劳动量,企业 家便因之而扩大生产量。这些原因会促使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上升到相当于4%失业率或者 说96%就业率的水平,即到达B点。在该点,失业率和实际通胀率分别为4%和2%。 然而,新古典学者指出,B点仪能暂时存在,因为,根据理性预期,劳动者和企业家会 很快收集到有关通货膨胀的所有信息,从而发现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是通胀的后果,而个是 社会对自己产品需求的增加。山于B点的实际通胀率为2%,所以他们的预期通胀率从零变 为2%。这样,他们会减少产量,使社会经济移到C点。在C点,失业率又回复到原有的 6%,而实际和预期的通胀率均为%这一结果也可以从方程式z,=丌n+h一中得 到。 在C点,丌(实际通胀率)=。(预期通胀率)=2% 因此,x-。=0=61-y* 所以,y1=y*,即失业率处于相当于y*的6%的自然率水半。简言之,这一结果表 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它们的目标,而仪仪造成了通胀率的提高 根据上述结果,新古典学派得出结论,山于理性预期,一切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政策无效性的结论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必须具有欺骗性,即让人们得不到有关 政策的真实的信息。然而,这一点在事实上又是做不到的,因为政策的真正内容和后果迟早 要为公众所知悉。 作为新古典学派先驱的货币主义仪仪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理性预期学派反对 切宏观经济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以反对凯恩斯主义而论,理性预期学派比货币主义又多 走了一步。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适应性预期指人们仪仪根据过去而预测未來的说法。直到19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 者还经常在他们的宏观计量绎济学模型中使用适应性预期的说法 然而,新古典学者坚持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因为,人们预期未来时,除了以过

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种商品的价格时,除 了考虑该产品过去价格以外,也要照顾到将来的变化对该产品的供求影响。因此,适应性预 期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也违反了人们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利用包括将来的信息等 一切信息,來寻求最精确的预期这一原则。山于这一原因,一切使用适应性预期的模型都是 错误的。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微调”的经济政策。 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在一篇被称为“卢卡斯批判”的文章中,卢卡 斯指出,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 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 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闬按照估计的影响來采取对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 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于衡量的。因此, 经济学者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仍以方程兀=兀+hyy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在该方程中,丌°是一个参数,代表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大小,而其大小又部分地 取决于人们对目前的政策的态度。这就是说,“斟酌使用”或“微调”政策本身会造成的丌 改变,从而会改变政策的效果。例如,假设在过去,用3%的y的减少成功地使5%的通胀 率降为零,那么,这并不意味着:当通胀率为10%时,6%的y的减少就能达到通胀率为零 的目标,因为,人们对3%和6%的所做出的丌°的反应不同,所以不能根据3%政策的绎验 来差别6%政策的效果。 山于“斟酌使用”或“微调”政策表示在某一种具体情况下所执行的特殊性政策,所以 政策的制定者不知道经济模型中的参薮的数值的变动,从而也就无从决定政策的力度(3° 或6%)以及效果。简言之,“斟酌使用”或“微调”政策是靠不住的。在货币主义的政策 滞后性理山之后,新古典学派又加上一个反对斟酌使用政策的理山。 上述三个观点已经凸现出新古典绎济学的倾向性,即沿袭货币主义的道路,以史大的步 伐回归到凯恩斯主义前的被称为“古典学派”的传统的西方绎济思想,它与传统思想不同的 地方,仪在于提出不同的理山和论证的方式,与此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提出吏多的反对凯 恩斯主义的见解 新古典学者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他们的政策建议凯恩斯主义以前的西方传统思想是国家 对绎济活动应该不加干预或尽量少干预,因此,传统的学者没有必要来作出政策建议。以此 而论,回归到传统思想的新古典绎济学当然也就提不出什么政策建议了。 、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简单模型 以下模型是一个简单的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和思想作进一步说明的模型,首先需要导出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1.传统的总供给曲线 传统总供给曲线是在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的假定下得到的,如下图所示 AL AD, 上图中,传统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y*之上的垂直线。它的意义是 传统的总供给曲线

不论价格P的数值如何变动,经济社会所提供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均为不变的y*。山于总供 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所以,任何一条总需求曲线与它相交之点均处于垂直线上,如A、B 点。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总是处于自然就业率的水平,从而长期中不会出现大量的 失业现象。正是山于这一原因,传统理论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从而被凯恩斯主义 所代替。 对凯恩斯主义采取否定态度的新古典经济学企图弥补传统理论的这一缺点,他们想在传 统理论的基础上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为此,他们对传统总供给曲线作了一些修 改和补充 2.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对传统总供给曲线所作的修改和补充主要在于给它添加了一个预期变量 关于传统理论的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P的说法,新古典学者是完全同意 的,不过,他们认为,在决定实际工资的大小时,劳动供给方面所依据的价格和劳动需求方 面所依据的价格并不是同一个价格,其原因如下 按照新古典学派的说法,社会中的各行业因为都熟悉本行业的行情,所以在任何时候都 确切地知道自己产品的价格。但是,它们对整修社会的价格水平的变动,却未必确切地了解 至少在短暂的时期内如此。当通货膨胀出现时,各行业的价格都会上升。在短暂的时期内, 各行各业都会感觉到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然而却不知道这种上升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因此 各行各业都会按照原有的价格或预期的价格P来决定它们的供给量,而各行各业的需求量 则取决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价格,或实际价格P。作为社会许多行业中的劳动市场的情况也 是如此,即:劳动的供给方面使用预期价格P来决定实际工资的大小,而在劳动的需求方 面,则使用实际价格P。 把实际的P(即在劳动的需求曲线方面的P)和预期的P(即在劳动的供给曲线方面的 P)的差别考虑在内,可得到下图 在下图中,W为货币工资,N4和N为相当于个同数值的P的劳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P为预期价格,Nd是根据P1数值的实际价格水半而作出的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假定N为 劳动者根据P=P1作出的劳动供给曲线,即假定预期的价格水半正好等于实际的价格水平 或者说,在需求方面的P与在供给方面的P是相同的,因此,N与N4相交的E1点决定了 就业量的数值为N*,从而得到对应的产量y*。于是在右图中得到点A1(y*,P1)。假设P 的数值不变,而实际价格却山P1上升到P2,这时,山于P不变,所以N3的位置不变:然 而,山于P2>P1,所以劳动需求曲线的位置山Nd上升到Nd",其含义为,山于实际价格 的提高,整个社会只有在W作出相同比例的上升时,才会雇用原有数量的劳动,现在N 和Nd"相交于E2,E2点所对应的就业量为N2,山此产生出对应的收入y2,从而又得到了下 右图中的点A2(y2,P2)。按照这一思路继续下去,便可得到一系列点,将其用光滑的曲线 连接起来便得到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S(P=P1)。它表示在一定预期的P1下各个实 际的价格P相对应的y的数值。下右图中的ES曲线系以P为某一数值为前提,可以设想, P可以具有许多不同的数值,而相当于每一P数值都存在着一条相应的ES曲线,从理论上 讲,ES曲线与传统总供给曲线都相交于一点。如“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与传统总供 给曲线图”所示

(P=P2) ES(P=P, (P=P1) P PI y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下图中的B点代表预期的P与实际P相一致,E点代表预期的P与实际的P*相一致, 如此等等。10-4仪表示出两条ES曲线,然而,可以想像,该图应具有很多的ES线,其 中每一条线代表某一数值的预期价格 Po ES (P=P*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与传统总供给曲线 上面所论述的仪仪是劳动市场所导致的情况,新古典学派认为,社会一切市场导致的情 况都是如此。因此,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必然存在。 3.理性预期学派的简单模型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考虑一个山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S和总需求曲线AD构成的经济模型。假定绎 济社会在开始时处于y*垂直线、ES和AD这二条线相交之点。又假设AD曲线在某些因素 的影响下发生移动,则这一模型所决定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这时是多少? 新古典学派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AD曲线的位置是受到意料之中的因素的影 响,还是受到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按照西方学者公认的说法,AD曲线的位置可以因许多外生变量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 变,这些外界因素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逆差或顺差、外汇行情的波动以及气候变 化等自然现象。这其中,有些因素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如地震、台风、气候突然的改变等 某些因紊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如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其他经济政策(假设这些政 策是公开执行的)。还有一些因素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如仪仪被部分地觉察到的外贸 逆差或顺差,外汇行情的波动等,其中被察觉到的部分属于意料之中的因素,还没有被觉察 到的部分算是意料外的因素。总之,AD曲线位置的改变以可以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即意

料中的因素和意料外的因素的影响。 现在,假设AD曲线位置的改变全然是山于意料中的因素造成的,那么,ES和AD的 经济模型是如何决定价格水半P和产量y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使用下图加以说明 在图中,假定经济社会在开始时处于A点,即处于y*垂直线、ES和AD这二条线相交 之点,又假设意料之中的因素使AD的位置移动到AD′,那么,山此而决定的P和y各为 多少? 图表明:ES和AD′相交于B点,相当于B点的价格水半和产量顺次为P1和y,从表 面上看P1和y1可能是问题的答案 B ES(P=Po D 意料之中的原因造成的后果 但是,新古典学派认为,答案不会是B点的P1和y1。因为B点的答案违反理性预期的 假设。理性预期假设表明:对于经济变量的理性预期的数值必须等于根据绎济理论而推算出 来,即与使用的绎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数值。如果B点代表问题的答案,那么,根据经 济模型(ES=AD′的交点)而推算出来的P必然是P1,此时的预期的P(即P)必然为P 因为,在ES与y*垂直线的交点,预期的P必然等于实际P,从而,P=P。因此,在这甲 预期的P和根据经济模型而推算出来的P并不相等,从而,B点所意味的P不是理性预期 的P,既然理性预期学派假设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预期都是理性的。所以B点不能存在 从而答案也就不是P1和y1了 理性预期学派的答案在哪甲?AD′是意料之中的原因所造成的,即在有效地利用一切 信息的情况下,AD′的位置已众所周知,但图上的哪一点能使预期的P和根据模型而推算 出来的P相等呢?很显然,图上的C点可以使二者相等,因为C点是根据P等于P2而得到 另一条ES线、y*线和AD这二条线的交点。以C是ES线与AD′线的交点而论,P2是根 据经济模型而推算出来的P:以C是ES和y*交点而论,则P=P2。因此,三线相交于一点 就是说预期的P和根据模型而推算岀来的P相等。此时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从而C点代 表问题的答案。C点所标志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2和y*。把C点和原来的A点相比,价格 已从Po上升到P2,而产量却不变,仍然为y*,因此,山于意料之中的原因而造成的总需求 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半上升或下降,并个能导致整个经济社会的就业量或产量的变动。 新古典学派的上述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含意:既然一切公开执行的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 在内的绎济政策,都属于意料之中的因素,那么,经济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半的高低,不会 造成就业量或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即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通过宏观绎济政策来改变就业量的 说法是错误的。 虫然山于意料之中的因素而造成的AD的变动不能改变y的数值,但是新古典学派认为,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