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宏观经济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章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类 型、产生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过菲利浦斯曲线的引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并为这些问 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此外,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也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通过 本章的学习,基本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和保持经济稳定增 长的条件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两大难题 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也就成了久热不衰的宏观绎济问题。 第一节失业理论 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各国对工 作年龄和失业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工作年龄是16~65岁。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 括:第一,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 周以上的人。第二,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第 被暂时辭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第四,被企业解雇而且无 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 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X100% 其中,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 数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失业可以分为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与山于 绎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 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 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流 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力市场总不是|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仪是必然的,而且 还是必要的。因为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作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绎济对劳动的需求,能作为 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率。此外,各种社会保障的存在,也使得这 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是社会可以接受的。 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山 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各国在各个时期所确定的自然失业率都不同。从二战后的情 况看,自然失业率有个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上世纪50~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 3.5%~4.5%,7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有4.5%~5.5%,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有5.5%~6.5% 失业类型 1.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山于绎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 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类型 (1)摩擦性失业 绎济中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与各
地区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这种变动必然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在劳动力的流动过 程中总有部分工人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 所以,这种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一般还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也归入摩擦性失业的范围之内 (2)求职性失业 工人不满意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史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主要 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不是同质的,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工作也存在着工资与其他条件的差异,而 且,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是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一个工人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工人在 劳动市场上得到的信息越充分,就越能找到理想工作。如果好工作的收益大于寻找这种工作 的成本,工人就宁愿失业去找工作。工人在寻找理想工作期间的失业就是求职性失业。这种 失业也是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但它又不同于摩擦性失业。因为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不是绎济 中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而是工人自己所造成的,属于自愿失业的性质。失业补助的存 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失业。在这种失业中,肯年人占的比例相当大,因为青年人往 往不满现状,渴望找到史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3)结构性失业 这是指山于生产技术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变化、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政府开 支或税收政策变化所引起的绎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大量长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山劳动供给性质与劳动需求性质在长时期内失调造成的。就是说,寻找工 作者的种类与可得到的工作职位的种类之间存在着相对长期的不协调。结构性失业的出现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1)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 有些部门扩张而有些部门收缩:(2)城市发展的变化,工人居住的地区不再有足够的工作机 会(如衰洛的中心城市或被放弁的矿区城市)也会引起结构性失业的发生:(3)人口增长速度 过快,导致现有的部门难以吸纳所有的劳动力:(4)政府开支和税收等政策的变动,导致结 构收缩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上述情况所引起的失业是短期的,那么这种短期的失业 不能算结构性失业,只属于摩擦性失业。只有上述各种原因引起的失业是长期的,才是结构 性失业。在结构性失业中,通常会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情况,即一方面存在有工作而 无人适合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有人而无工作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 指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在绎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生产中愈来 愈广泛地采用了资本密集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代替了工人的劳动;这样,对劳动力需 求的相对缩小就会使失业增加。此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和劳动力 相对价格的上升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而也就加重了这种失业。在长期中,技术性 失业是很重要的,属于这种失业的工人大都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的 工人。被称为“马鞍匠式的人物”(马鞍匠,指虫然拥有技术但其技术已经过时)就是一例。 (5)季节性失业 指山于某些行业间歇性需求不足(不是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某些行业的生产具有季节 性,生产繁忙的季节所需的工人多,生产淡季所需的工人少,这样就会引起具有季节性变动 特点的失业。这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很难改变。因此,这种失业也是正 常的。在农业、建筑业、旅游业中,这种季节性失业最严重。 (6)古典失业 指山于工资恻性所引起的失业。工资刚性是指通常情况下工资具有只能升不能降的特 性。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如果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能实现人人 都有工作。这也就是说,如果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全全部工人都被雇用为 止,从而不会有失业。但山于人类的本性不愿使工资下降,而工会的存在与最低工资法又限
制了工资的下降,这就形成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工资刚性。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雇主减 少雇佣人数并导致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形成失业。这种失业是古典绎济学家提出的,所 以称为古典失业,凯恩斯也把这种失业称为自愿失业 2.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 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山于总需求不足 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绎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 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可用图9—-1来说明紧缩性缺口 与周期性失业的关系。 在图9-1中,横轴0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AD代表总需求。当国民收入为Y时,绎济 中实现了充分就业,Y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实现这一国民收入水半所要求的总需求水半 为AD,即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但现在的实际总需求为AD,这一总需求水平决定的国民收入 为Y,Y<Y,这就必然引起失业。Y<Y是山于AD<AD造成的。因此,实际总需求AD 与充分就业总需求AD之间的差额(图中EK),就是造成这种周期性失业的根源。这种失业 山总需求个足引起,故而也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 3.隐蔽性失业 除了上述两类失业之外,经济中往往还存在另一种失业: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 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或者说,这 些工人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绎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 业。例如,一个经济中的3000力工人,如果减少600力工人而国民生产总值并不减少,则 经济中存在着20%的隐蔽性失业。这种失业在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著名美国发展绎济学 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蔽性失业 三、失业的经济损失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 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半下降 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 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 的减少。美国绎济学A·奥肯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奥肯定理,正是要说明失业率与实 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 奧肯定理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说 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 民收入增加2.5%。在理解这一规律时应该注意: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 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 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来的,在不同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在60年代,这 比率是1:3:在70年代,这一比率1:2.5~2.7;在8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9。 第三,奧肯定律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即失业率是周期性的失业率。在实觋现了
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这一关系就要弱得多,一般估算 1:0.76左右。 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定义及其衡量 1.定义 绎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所接受的是这样的定义:通货膨胀是物 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在理解通货膨胀时应注意:第一,物价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 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第二,不是指物价水平 时的上升,而是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 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物价指数一般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加权平均数,即根据某 种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价格的加权数的大小。计算物价指数的一般公式是 物价指数=∑Pq/∑PqX100% 在上式中,P,P是基期和本期的价格水平,q是本期商品量 根据计算物价指数时所包括的商品的品种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物价指数: 第一,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 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二,批发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是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 这三种物价指数都能反映出基本相同的通货膨胀率变动趋势,但山于各种指数所包括 的范围不同,所以,数值并不同,可是在这三种指数中,消费物价指数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 最密切,因此,一般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分类 绎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 1.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 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在三位数 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这种通货膨胀会引起金融体系完全崩溃、绎济崩溃,以全 政权的史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府垮台前旧中国的通货膨 胀就属于这种超速通货膨胀 2.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 长,总供给个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或者是“因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 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所以一般物价水半便上涨”。总之,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 起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当绎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如果 总需求仍然增加,就会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可以用膨胀性缺口这一概念 來说明这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 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可用图9-2来说明
在图9-2中,AD为充分就业的总需求,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Y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但这时实际总需求为AD。尽管总需求是AD,但因为国民收入已绎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 无法再增加,所以,实际总需求AD与充分就业总需求A之间的差额KE就形成了膨胀性缺 口 还可用图93说明膨胀性缺口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图9-3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P代表价格。当总需求曲线为AD时,国民 收入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Y,价格水平为Pa。当总需求增加到AD时,国民收入已无法增 加,价格水平上升到P,这样就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了通货膨胀。 凯恩斯强调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不会并存,通货膨胀是在充分就业实现后产生的。但实际 上,在经济中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也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这就是山于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总需 求增加,也会引起通货膨胀,可用图9—-4来说明这种情况。 图9-4中,当总需求为AD时,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为Y,价格水平为P,这时国民 收入并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半Y。当总需求增加到AD1时,国民收入增加到Y1,这时国民 收入仍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Y,但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了P1,于是 山于总需求的增加而发生了通货膨胀。这是因为当总需求增加后,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迅速 满足总需求的这种增加,产生暂时的供给短缺,价格水半上升,但这时经济中并未实现充分 就业,价格水半的上升刺激了总供给,使国民收入增加 (2)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 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 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 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 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用图9-5来说明这种情况
图95中,原来的总供给曲线AS0与总需求曲线AD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 P。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AS1,这时总需求曲线没变,决定了国民收入为 Y1,价格水平为P,价格水半山P上升到P是山于成本的增加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 的通货膨胀。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冋而 分为以下几种。 ①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许多绎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 水平上升。在劳动市场存在着工会的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工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要求提高工资, 雇主迫于压力提高了工资之后,就把提高的工资加入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引起通货 膨胀。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 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的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 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一物价螺旋式上升”,即工资上升引起物价上升,物价 上升又引起工资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②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 起的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控制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 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通货膨胀是山于利润的推动而产生的。尤其是在工资增加时,垄断 厂商以工资的増加为借口,吏大幅度地提髙物价,使物价的上升幅度大于工资的上升幅度, 其差额就是利润的增加。这种利润的增加使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绎济学家认为,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实际上都是操纵价格的上升,其根源在于经济中的 垄断,即工会的垄断形成工资推动,厂商的垄断引起利润推动。 ③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这是在开放的经济中,山于进口的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 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例如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通 货膨胀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物 价的上升会导致生产减少,从而又引起萧条。 与这种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出口性通货膨胀,即山于出口迅速增加,以致于出口生产部 门成本增加,国内产品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 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通货膨胀是山需求拉动 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价的上升,这种物价的上升又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 本的增加又引起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是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 起物价的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减少生产,增加失业,从 而使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停止。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通货 膨胀才能持续下去。 可用图96来说明成本推动与需求拉上如何引起通货膨胀
在图96中,总供给曲线山AS1移动AS2到,会使物价水平山P上升为P,这是成本推 动引起的通货膨胀。但如果仪仪是成本推动,山于价格上升为P1,产量会山Q下降为Q 最终山于经济衰退而结束通货膨胀。换言之,这种通货膨胀不会持续下去。只有成本推动之 后,总需求也山AD增加为AD2,才能使产量水平恢复到Q,而价格水平上升为P2。这时, 物价上升的过程是a-b-c。 (4)结构型通货膨胀 这是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 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而引起通货膨胀的过程。 绎济学家希克斯对扩展部门与非扩展部门进行了结构分析。他认为绎济中可以分为扩展 部门与非扩展部门。扩展部门正在扩大,需要史多的资源与工人,而非扩展部门已在收缩, 资源与工人过剩。如果资源与工人能迅速地山非扩展部门流动到扩展部门,则这种结构型通 货膨胀就个会发生。但在现实中,山于种种限制,非扩展部门的资源与工人不能迅速地流动 到扩展部门,这样,扩展部门山于资源与人力的短缺,资源价格上升,工资上升。而非扩展 部门尽管资源与人力过剩,但资源价格并不会下降,尤其是工资不仪不会下降,还会山于攀 比行为而上升。这样,就会山于扩展部门的总需求过度和这两个部门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工 资成本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 此外,各绎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各部门的工资水半山于攀比行为而向高工资水 平看齐,也会使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也是 结构型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J·托宾分析了劳动市场结构特征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他认为,劳动市场的特 点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有人没工作,另一方面又同时存在有工作无人做。这种情况 是山于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这些特征造成的劳动力不能迅速流动而引 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的刚性,有失业存在,工资不能下降:有空位存 在,则工资上升。这样,工资总水平的提高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还有一种通货膨胀称为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 的压力,但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 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原计划经济国家在绎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 通货膨胀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小。因为 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 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 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 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经济活动。因为这时无法准确地 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 1.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这是因为 债务契约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当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之后
债务契约无法史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这样,就会对 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个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 使投资减少。这种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住房建设贷款这类长期贷款最不利,从而也就会减 少住房投资这类长期投资 第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这是因为,在不可 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不能迅速地根通货膨胀率來调整,从而就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 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利润增加,而利润的增加是有利于刺 激投资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通货膨胀来刺激绎济发展的理山。 第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这是因为,在不可 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 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还有许多人进入了史高的税率等级,这 样,政府的税收增加,而公众纳税薮额増加,实际收人减少。政府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 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 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之所以会损害经济效率,是因为它使得价格信号变得混乱。在一个低通货膨胀 的绎济中,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了,那么买卖双方都会意识到该商品的实际供给和(或 需求发生了变化,并且会做出适当的反应。相反,在一个高通货膨胀的绎济中,人们就难以 判断是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还是总体价格发生了变化。 通货膨胀还会引起货币使用的混乱。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就会 小于零。结果,人们就会尽量减少货币持有量,转而购买实物。他们还会史频繁地出入银行 磨掉了“鞋跟”并浪费了有价值的时间,这被俗称为“皮鞋成本”,即减少货币持有量 时所浪费的资源。企业也会制定详尽的现金管理计划。因此,真实的资源只是被用来适应货 币尺度的变化,而不是用于生产性的投资。人们也不愿意史多地从事实际的工作,而希望通 过投机获得史大的收益 另外,一些绎济学家还指出,通货膨胀还有“菜单成本”。这是因为,价格发生变化时 企业必须花费真实的资源来调整其产品的价格。例如,饭店必须重新印制菜单,邮购公司必 须重印其目录,出租车公司重新计量其出租车价格,城市调整其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以及商店 改变商品的价格标签等 3.对就业和产出的影响 般说来,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会使商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使实际工 资率降低,利润增加,从而使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使得产出(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 通货膨胀还能使实际利率下降,这又会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总供给 的增加,但是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因为工人不会长期容忍货币工资率洛后于物价上涨的情 况,一旦工资的提高跟了上来,通货膨胀促使产出和就业增加的效果就会消失。当然,如果 通货膨胀率是可预料的,那就不会对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发生直接的影响 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对绎济增长的影响问题上,经济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 通货膨胀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中利润的份额,减少工资的份额,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半等,而富 人的储蓄倾向又大于穷人,从而提高了社会平均储蓄倾向,增加了投资比例,有利于绎济的 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使人们不愿意持有金额固定的资产,如储蓄、债券等,而 愿意持有价格可变的资产,如房屋、土地、黄金等,这样就减少了储蓄,抑制了投资,从而 不利于绎济的增长 上述3,4的分析是建立在通货膨胀的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在爬行式或温和的通货膨
胀状态。如果经济社会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如恶性通货膨胀时,情况会变得糟糕。当人们 对货币丧失信心时,货币就不再能执行它作为交换手段和储蓄手段的职能。这时,人们将不 愿再花很大精力去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的经营,而会把史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尽快把钱花出 去,或从事种种投机活动。等价交换的正常买卖、绎济合同的鉴定和履行、经营单位的经济 核算,以及银行的结算和信贷活动等,都很难正常实现,市场绎济机制也无法再健康运行 别说绎济增长,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正因为如此,政府和经济学家一般都主张对通货膨胀 进行搾制。价格稳定便成为各国宏观绎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之 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如果你问一个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脑胀剥夺了他 辛苫赚米的货币的购买力。当物价上升时,每一元收入能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都少了。因此,看米通货膨胀 直接降低了生活水平。 但进一步思考就发现这个回答有一个谬误。当物价上升时,物品与劳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 付得多了。但同时,物品与劳务的卖者为他们所卖的东世得到的也多了。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的劳务, 例如他的劳动,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 们的实际购买力 人们相信这个通货膨胀谬误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货币中性的原理。每年收入增加10%的工人倾向于认 为这是对他白己才能努力的奖励。当6%的通货膨胀率把这种收入增加降低为4时,工人会感到他应该得到 的收入被剥夺了。事实上,实际收入是由实际变量决定的。例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白然资本和可以 得到的生产技术。名义收入是由这些因素和物价总水平决定的。如果政府把通货膨胀从6%降到零,我们工 们每年的收入增加也会从10%降到鴓%。他不会感到被通货膨胀剥夺了,但他的实际收入并没有更快地增 如果名义收入倾向于与物价上升保持一致,为什么通货膨胀还是一个问趣呢?结果是对这个问题并没 有一个单一的答案。相反,经济学家确定了几种通货膨胀的成本。这些成本中的每一种都说刂了持续的货 币供给增长事实上以某种方式对实际变量有所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绎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学派的绎济学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1.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 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 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 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这种 通货膨胀是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的,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 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可用图9-7来说明
图9-7中,当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AD移动到AD1时,山于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 所以国民收入从Y增加到Y,而价格水平仍然是P,没有变动。当总需求继续增加,即总 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2时,山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仍然是充分就业的 国民收入水平Y,而价格水平山P上升到了P1,即山于总需求过度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凯恩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这种论述,适用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的情况,但 并不符合二战后各国的实际情况。这样,经济学家就试图对这一关系做出新的解释。 2.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山经济学家W·菲利浦 斯提出。 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绎验统计资料, 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 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増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髙时,货币工资増长率较低,甚全是负 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影胀率。因此,这条曲线 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 则通货膨胀率高。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 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 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 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可以用图9一8来说明 菲利蒲斯曲线 图9-8中,横轴0u代表失业率,纵轴gP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 即为菲利浦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低(b);当失业率低(c) 时,通货膨胀率高(a)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 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 不会并存的观点。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 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 通货膨胀率來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绎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也是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