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电子讲义(经济学概论,打印版)01经济学与经济思维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4.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绎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越来越迫切 了。本着通俗、易懂、趣味的原则,我们编写了《经济学概论》一书,旨在为普通高等院校 的非绎济类本专科专业的经济学教学提供一本教材和参考书 本教材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在体例构建、内容编排和叙述方法上, 力图建立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还注重了案例分析和应用性练习。本教材仪概括性 地介绍绎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学说流派、国际经济学等内容则没有涉及 本教材山吴文洁提出编写大纲,经充分讨论后,山董春诗完成了第一、二章的编写, 山齐仲锋完成了第三、四章的编写,山吴晓鹛完成了第五章的编写,山焦兵完成了第六、七 章的编写,山吴文洁完成了第八章的编写,山姚小剑完成了第九、|章的编写。最后山吴文 洁统撰定稿。 本教材的编写参考了许多同类教材和论著,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我们力求做到概念简洁、论述清晰、深入浅出,但山于编者水半有限,时间仓促,疏漏和错 误在所难免,恳请前辈、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006年6月

第一章经济学与经济思维 [教学内衮与要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本章讲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 本内容、研究方法及经济思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明确经 济学知识对于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绎济学”一词在英文中用“ economy”来表示。 economy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 理,特别是家庭收支方面的管理,后来它又衍生出“政治绎济学”和“纾济学”的含义,用 以指研究人类社会绎济活动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指对国家事务的公共管理。到了19世纪中期,政 治绎济学的一词受到两个方面的批判。马克思批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太狭窄,认为它应 该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绎济学一词往往引起误解,主张直 接以“绎济学”一词来代替“政治绎济学”,而把“政治绎济学”仅界定为硏究经济政策的 应用绎济学。这样到了19世纪木,“政治绎济学”一词逐渐为“经济学”所取代。绎济学也 从财富增进之学演变为专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 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硏究的对象正是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 般而言,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 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任何社会和个 人都无时不遇到稀缺性问题。比如,人们想购买许多物品,但收入却总是有限的。再如, 们需要许多舒适而宽敞的住房,但社会能用于建房的土地、资金、材料、人力总是有限的。 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就是绎济学中稀缺性的含义 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具有两个意义:第一,是指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不是从资源的 绝对数量而言的。这也就是说,人类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不足的。资源再多也是一个既定的量,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个是 的,也就具有稀缺性。第二,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和一切社会。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无论是早期的原始社会还 是当今社会,都存在稀缺性。从现实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 富裕的欧美,都存在稀缺性。所以,资源的稀缺性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选择与资源配置 资源是稀缺的,同时又是多用途的。一块土地既可以种粮食,也可以建设厂房。这样, 在解决稀缺性问题时,人类社会就必须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岀选择。所谓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 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史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就其选择包含的内容來说,全少涉 及这样三个基本的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必须衡量各种需求的轻 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在这一问题决定后还涉及到另外两个问题 第二,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生产方法实际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 组合,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用资本密集型方法来生产呢:还是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用 劳动密集型方法来生产。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产量,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其绎济效率 并不相同。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选择一种绎济效率史高的方法 第三,为谁生产?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山于资源是稀缺的,个可能使全社

会中每一个人的欲望同时得到满足,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 选择,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 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 所面临的永恒问题,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绎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 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 学定义为“硏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经济学小品:人生离不开选择 关于作出决策的笫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勺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 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 另一个日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一时间。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 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 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目 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 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 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莟一部分收人。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 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 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 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 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 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自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 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 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 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 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资源利用 人类社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 到充分的利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Joan robinson)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 机不无讽刺地说:当绎济学家们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 行分配的科学时,英国有三百力工人失业,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字刚下降到原来 水平的一半。这种情况表明稀缺的资源被浪费和闲置了,这样资源的稀缺性又引出了另一个 问题:资源利用。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史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 史多的物品 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 第一,充分就业问题。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或者,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从而使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即

尽管资源没变。这也就是经济中为什么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用 既定的资源生产出吏多的产品,即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绎济波动与经济 增长”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 币购买力的变动对资源配置与利用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样,经济学的研究就必然涉及货币购 买力的变动问题。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 山以上可以看出,稀缺性不仪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正 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绎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也许吏恰 当一些 四 经济制度与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尽管各种社会都存在稀缺性,但解决稀缺性的方法并不同。换句话来说,在不同的经 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冋的。经济学家将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 利用的绎济制度分为一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市场经济 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在市场经济中,社 会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山市场供需决定,哪一种产品的价格高就生产哪一种,用什么方法生 产价格低就用什么方法生产,谁在生产中作出的贡献大谁得到的产品就多。资源的充分利用 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 2.计划经济 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也就是说,在计划绎济中, 所有的绎济决策,包括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方法生产,产品的分配给谁都山中 央计划来安排。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 混合经济 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经济学家把这种纤 济制度称为“混合经济”。但市场与计划的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 主,以另一种为辅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绎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 史有利于绎济发展。因此,许多过去采用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绎济。这也就是 说,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有国家宏观调掉的市场经济制度 既然稀缺性问题的解决离个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所以经济学的定义就应该是,研究在 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本书所介绍的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 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也就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绎济学。尽管这种划分一开始就受到 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和反对,但实际上却山益被经济学界所接受。本书所要介绍的内容正是 微观绎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节中,我们仪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绎济学作 点概括性的介绍,以便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阅读打一个良好 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的英文为“Mico”,意思是“小”。微观经济学是这样一门绎济学科:它以单 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绎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 定來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旳资源配置问题。在理解微观绎济学的定义时,要注意这样 几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 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与厂商。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又称企业,是 经济中的生产者。在微观绎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与厂商绎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 即消费者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 济学硏究居民户与厂商的绎济行为就是研究居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 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 化。在绎济学家给微观绎济学所下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例如,美国绎济学家J·亨 德逊(J· Henderson)强调:“居民户与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 的基础。” 第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即以前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 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 下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绎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 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绎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 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第三,微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解释英 国古典绎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的。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 的个人利益,但在这样做时,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结果是增进了社会利益。这 只“看伈见的手”就是价格。微观绎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在市场绎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山 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调节,社会资 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绎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在此,价 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也正因为这样,微观经 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第四,微观经济学硏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到的变量,例如,某种 产品的产量、价格等都属于个量。微观绎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P· samuelson)强调了微观绎济学个量分析的特征,即微 观绎济学是“关于经济中单个因素——诸如一种产品价格的决定或单个消费者或企业的行为 的分析。”因此,微观经济学硏究方法是个量分析。所谓个量分析是硏究经济变量的单 项数值如何决定 2.微观绎济学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 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有所不同。其基本假设条件有以下二点 第一,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 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绎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对消费者来说 总是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对生产者来说,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要素所有者 来说,总是以自身报酬最大化为目标。 第二,完全信息假设。其主要含义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 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如假定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 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來的满足程度,了解每一个商品的价格在不 冋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决定自己的最优商品购买量。假定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准确地了 解产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技术数量关系,完全了解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紊价格的变化, 以及了解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等等,从而能够作出最优的生产决 策。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绎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而

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第三,市场出清假设。这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 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具体來说,物品价格的调节使商品市场均衡,利率(资 本价格)的调节使金融市场市场均衡,工资(劳动价格)的调节使劳动市场均衡。在这种均 衡的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就是 在假设资源充分利用为常态的情况下,集中硏究资源配置问题 对于上述基本假设,绎济学家也承认它们是不完善的,而且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 差距。如在涉及到人类未來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时,当代人按照经济人假设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在当代、祸害子孙的局面。又如,现实中的工商企业内存在着不同的 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因而与假设条件不符。而完全信息史难以在 现实中做到。但经济学需要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一般的经济原理就必须设立这些基本的假 设条件,否则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因此,这些基本的假设条件尽管不符合实际,但它们是 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和需要而设立的。本书所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这二个假 设为前提的。 3.微观绎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诸如产权绎济学、时间经 济学、家庭绎济学、人力资本等理论都是在微观绎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 本书中,我们仪介绍微观绎济学最基本的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 为理论、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理论以及分配理论等。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硏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 整个绎济的运行。如上所说,这一部分是微观绎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 展开的。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 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一需求一的进一步解释。 第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 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四,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理论。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 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 这一部分以及上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即供给因素的进一步解释 第五,分配理论。硏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 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的买文为“Mcm”,意思是“大”。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绎济为硏究对象, 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理解宏 观绎济学的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硏究的对象是整个绎济。宏观经济学就要硏究整个绎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 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它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不 是树木,而是山这些树木所组成的森林。正如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所说,宏观经济学 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半和失业来分析整体经济行为。”E·夏皮罗(E· Shapir)也 强调“宏观绎济学考察国民绎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微观绎济学把资源的 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个神话。这样,资源利用就

被作为经济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一宏观经济学一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 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來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绎济的运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宏观 经济政策则是这种理论的运用 四,硏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这种总 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绎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之总和, 总投资是各个厂商的投资之和,总消费是各个居民户消费的总和,等等。另一类是平均量 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宏观绎济学所涉及的总量很多,其中主要有 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增长率、利率、国际收支、汇率、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量,等等。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 析说明绎济的运行状况,决定经济政策。因此,宏观绎济学也被称为“总量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宏观绎济学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其前提是政府应该调节经济, 政府可以调节经济。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基于两个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亢善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 就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的浪费。稀缺性不仪要求使资 源得到恰当配置,而且还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作到这一点,仪仅靠市场机制就不够了。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绎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人类不是只能顺从市场机制的作 用,而且还能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之下,以绎济进行调节。进行这种调节的就是政府 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研究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整个宏观绎济 学正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绎济能力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3.宏观绎济学的基本内容 本书所介绍的宏观终济学是以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为主的,这一学派以P·萨缪尔 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为代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其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 第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绎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绎济状 况的基本指标。这一部分是对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指标GDP的各种统计方法以及该指标与 国民收入核算其它辅助性指标的关系进行介绍 第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 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这是宏观绎济学的中心。 第三,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绎济问题的分析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绎济周期与绎 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这些理论要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以及国 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理论要为这种 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绎济政策则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搢施。改策问题包括政策 目标,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政策工具,即用什么具体办法来达到这 些目的;以及政策效应,即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对象、解决的问题、中 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绎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

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 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 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绎济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绎济学与宏观 经济学个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它们共同组成绎济学的基本原理 2.微观绎济学与宏观绎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分析社会绎济制度变动对 经济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把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既定的存在,分析这一制度下 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这种不涉及制度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从这 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绎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如何把 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解,至今也还没有令人满意 的答案。凯恩斯主义用微观绎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也接受 了这一基本观点。但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并不同意这一点,他们力图从微观经济学的市场 出清与完全理性这两个基本假设出发来解释宏观绎济问题,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学体系。 他们在这一方面作了许多努力,提出了一些理论,但至今还不能令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如何使微观经济学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绎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二是 指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具体方法。虫然不同的学派在经济学方法 论基础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绎济学硏究的具体方法对于绎济学的各门学科的研究具有普遍 的意义。本书重点介绍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经济学硏究稀缺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 范的方法进行分析。用实证方法來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而用规范方法来分析经济 问题称为规范绎济学。我们就从实证绎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入手来介绍绎济学的硏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绎济自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 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种方法侧重于绎济 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绎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 可取。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主要依据于一定的前提假定以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來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山实证分析 方法得出的结论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实证分析基本特征是,从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 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然后在这些基于现实得出的假设 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并逐步放松一些假设,使理论结论史加接近具体 事实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树立绎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硏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 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实证绎济学的内容具有吝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 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自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 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 好坏会做岀截然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

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在许 多场合是不可分的,不能顾此失彼。陈岱孙教授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过分推崇 实证分析的现象指出,实证经济论者定价值判断。但是否定不等于不存在。数理模型分析 了各种绎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种结果。但是这种结果是否符合现实实际,完全与价 值判断无关吗?当然不是。因此,实证与规范分析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分析要以实 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 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实证分析方法 本书重点介绍实证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经济 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在运用实证分析法來研究经济问题时,就 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即绎济现象)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绎济 理论的过程。因此,我们这里就重点介绍如何用实证分析法得出经济理论 1.经济理论及其表述方式 经济理论是解释的绎济现象背后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个简单逻辑体系。理 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象自身。所谓解释现象,指的是理论 所揭示的因,经过怎样的机制,产生了果,这个果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济学的理论是 用来解释绎济现象的。 经济理论的建立与运用,可以看作是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运用。绎济模型可以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表述。一般说来,经济模型有四种表述方法: 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用文字来表述绎济理论 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來表述经济理论。 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绎济理论。 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用函数关系来表述绎济理论。 2.经济理论的形成 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绎过以下步骤: 第一,要对所硏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所谓定义是对绎济学所硏究的各种变量所规 定的明确的含义 第二,提出假设条件。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绎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假设条件,假 设条件是绎济学家分析问题的前提。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 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假设条件下得出理论,就象自然科学在严格的限定条 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我们要习惯这种以一定假设为前提分析绎济问题的方法。 第三,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假说是对两个或史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 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在理论形成中提出假说是|分重要的,这种假说往往是对 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但要经过验证犭能说明它是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因此,假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仍然来源于实际。 最后,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即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理 论是被证实的假说。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 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弁,或进行修改。本书中所讲的许多理论都是用这种方法形成 的。这就是实证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 经济学中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绎济问题,形成理论时,运用了各种分析工具。实证分 析中所涉及的分析工具是很多的,这甲仅介绍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山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而形成的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

均衡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 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19世纪末的买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 中,指绎济中各种对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 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它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 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的。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 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 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量的分析,非均衡也不是 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微观经济学与 宏观绎济学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换句话来说,静念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 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 而动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要涉及到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或者说,静态分析 硏究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而动态分析硏究绎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3.静念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 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静念均衡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 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 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 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 点上该绎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 济学中这二种分析工具都得到了运用 4.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引入边际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一个革命,边际分析是绎济学普遍采用的 分析方法。所谓边际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 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慨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 单位所带来的增量 边际分析是揭示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变动关系,是对经济数量变化的客观描述。从这 意义上说,它只是一种单纯的数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客观数量关系, 有助于人们认识各种数量关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因此,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工具,边际分 析方法在学习经济学过程中是必须掌握的 5.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绎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 象之间量的关系。许多经济现象是可以用某种标准來衡量的,可以表示为一定的数量,各种 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可以史为精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分析中特 别注意定量分析。这也是绎济学中广泛运用了数学工具的重要原因。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主 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来表示或推导、论证经济理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 数理绎济学。二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编制数学模型,并将有关绎济数值代入这种模型中 进行计算,以验证理论或进行绎济预测,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绎济计量学。定量分析使经济学 史能运用于实际。数学是绎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这一点应该|分注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