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市场结构理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各类市场的组织方式、竞争形式、市场竞争的效 率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校正措施。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完全竞争市场 垄斷市场和垄斷竞争市场模型。一般了解寡头市场、市场效率与市场缺陷的相关概念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的组织特征,而最重要的组织特征,是那些影响竞争性质和市 场价格确定的因素。一个市场包含一群企业和个人,他们在其中通过买卖交易产品和服务来 发生经济联系,并影响稀缺资源的配置过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变量对市场进 行分类。绎济学家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分类方法,是从市场的竞争程度着眼,依据市场中存在 的厂商数目、产品同质性或差异性程度、个别厂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等变量,把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等几种类型 表5-1显示了依据竞争程度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方法 表5-1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对象实例 厂商数目产品差异性商控制进入壁垒 价格能力 完全竞争小麦和农业市场极多 没有 没有 没有 垄断 自来水,邮政独家 不适用 很大 很大 垄断竞争餐饮业、家具业很多 较小 较小 较小 寡头竞争汽 较大 较大 较大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的含义及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是:厂商数目极多,因而个别厂商规模与市场规模相比微 不足道:产品完全没有差异即具有同质性;个别厂商没有影响价格的能力;个存在进入壁垒 显然,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市场与这里所假定的条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可能没有 个市场完全满足这些条件,但是这一高度抽象的市场结构也不是完全没有生活原型。一般 认为像小麦或其他农业生产部门,市场结构相当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个失 为微观绎济理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研究其他市场理论的基础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益,但是提供产品需要花费成本,收益与 成本之间差额构成利润。山于个别企业无力影响价格,因而可以在给定价格水半下出售任意 数量产品。对市场价格完全没有影响能力的厂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价格接受者。单个厂商 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突出特征。 二、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 据完全竞争的市场假定,单个厂商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它所面临的需求曲 线d是完全水半的,即需求完全富于弹性。厂商可以销售它所愿意出售的任意数量产品 因而增加出售一个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与价格相等,即边际收益等于价格且等于半均收益 (MR=P=AR)。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线重叠。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选定了特定生产规模的厂商就具有相应的个变的边际成本曲线。完全竞争 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过程如图5-1所示。假设山市场价格决定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它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之上。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 益进行决策。此时厂商可以获得绎济利润。如果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使厂商所面临的需 求曲线移动到dd2(它位于半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厂商仍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
行决策,此时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为零。 我们把经济利润为零的供给决策点称为收 支相抵点( break-even point),它位于平均 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果市场价格继续下 降,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l; (它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之 上),厂商若要继续生产,它仍然按照边际 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行决策,此时厂商处 图5-1完仝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于亏损状态,但生产的总收益补偿可变成本后还有剩余,可以用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即 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如果市场价格再继续下降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移动到dll(它相 切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厂商继续生产和停止生产的亏损额相等,我们称此 决策点为停止营业点( shutdown point)。如果价格还继续下降,厂商一定会停止营业。 山此可见,位于半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实际上就是完全竞争市 场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加总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便得到完全竞争 市场的市场供给曲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对所有的生产要素进行调整,这甲的分析需要加入对其他厂商可 以自山进入或退出的考虑。厂商如何决定支付不变资本进入一个行业呢?从理论上分析,厂 商需要比较半均成本与价格水平。如果价格水平大于平均成本,进入就有利可图,厂商就有 进入动机。反之,进入无利可图,厂商就不愿进入。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差别,或者山于与 市场距离远近等区位条件不同,厂商半均成本曲线位置高低和形状都可能不同,因而它们的 最低进入价格水平也不相同。与有关进入决策不同的是,在决定是否退出某个行业时,厂商 需要考虑不变支出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补偿。因而,退出决策不仪与成本曲线高低即 厂商一般效率水平有关,而且与成本结构即不变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有关。如果不考虑 成本结构差异,那么不同企业半均成本曲线高低,即它们各自效率水半高低,便决定了它们 退出价格临界水毕。这个看起來平淡枯燥的分析结论,实际上是一个对说明市场配置资源机 制具有重要经济含义的推论。它的引中含义是: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随着价格下降,高成 本低效率企业首先会退出,并且 这一退出决策是在厂商个体利 益分析基础上得到的。正是借助 这种自发性竞争秩厅,市场机制 保证在生产特定产品的资源配 置中,这些产品总是山最有效率 的厂商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 图5-2展示了完全竞争厂商 长期均衡的分析过程,在分析过 图5-2完仝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程中假设厂商的长期半均成本曲线不发生变动。山市场价格决定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厂商初始选择的生产规模为规模1,山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分析知,此时厂商汏 得经济利润。这将吸引其他厂商的进入,随眷其他厂商进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市场价格开始 下降,假设一直下降到d2,此时厂商的供给决策依据的短期半均成本或短期边际成本高于 长期平均成本或长期边际成本。这导致厂商将生产规模1调整到规模2,一厂商完成生产 规模的调整,它将按照MR2=SλC2进行决策,厂商重新又获得绎济利润,上述过程会继续
进行下去……一直到厂商将生产规模调整到规模n,市场价格下降到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 线移动到dldn。此时,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长期均衡,其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P=LMC-minLACSMC-minSaC 上述分析说明,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结果是:山于竞争机制 的作用,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长期均衡后,厂商的长期绎济利润为零,同时生产规模达到 了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市场 当个别厂商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一产业的商品价格的能力时,称该产业市场为不完 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但应该将激烈角逐与完全 竞争区分开来。绎济学家将不完全竞争分为三种: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对 于一个不完全竞争厂商來说,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随着厂 商销售量的增加,产品的价格(半均收益)会下降,每单位销售量带来的收益的增量也要下 降,而且后者下降的速度史快。因此,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不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 线向下倾斜并且处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当一个产业存在规模绎济,而且规模经济发生重要作用时,一个或几个厂商就 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即这些较大的厂商在成本上比小厂商具有一定的优势,以至 于它们在整个产业的总产量中占据重要的比例。 第二,当出现进入壁垒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进入壁垒是指阻碍新的厂商进 入某一产业的各种因素。规模绎济是进入壁垒的一种很普遍情况,除此之外,法律限制、进 入的高成本、广告和产品差别也会形成进入壁垒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是与完全竞争完全相反的市场结构,基本含义是市场上仪仪存在一个厂商,即单 个厂商成为整个市场的供给方。垄断意味着竞争的消失,因而,可以把垄断看作是不完全竞 争的一种极端形式。不同市场中垄断局面形成可能山不同原因造成 1.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平均成本随着产出数量扩大而不断下降的情况。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个厂商U形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 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因而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山于规模经济因 素的作用,可能出现在一个市场上仪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的垄断或半垄断情况。我们会发 现,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单独一个厂商提供电话、水和燃气等公共服务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种基于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市场容量产量范围内不断下降而产生的垄断局面被称为自然 垄断 应当注意,自然垄断是相对于一定技术条件而言的,如果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垄断 会随之改变,原有的自然垄断可能不在自然了。当代电信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自然垄断不再 自然的个案。在传统固话通信技术条件下,建立固话通信內络一次性投资很高,市场容量相 对较低,因而一个网络运营厂商平均成本,有可能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处于下降阶段 因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这一局面在过去20-30年之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新的光纤材料替 代传统金属传导材料,大大降低了单位通讯能力成本。成本降低导致价格下降,加上人均收 入提高,刺激通讯市场消费需求扩展,使得有效市场规模急速扩大。另外,无线通话技术普 及应用对传统固话服务构成替代,有线电视內络发展也对传统电信业务构成潜在挑战。在这 些背景下,传统电信领域垄断局面受到冲击,各国改变电信业垄断体制和政策,推动形成新 的竞争性格局
2市场竞争产生垄断 市场竟争产生垄断分为两种个同情况。一类情况是厂商通过技术开发,发明了生产某种 产品的新技术,并通过专利制度证一段时期内其他厂商不能生产同类产品,从而造成垄断 地位。竞争产生垄断的第二种类型,是与闷络效应和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因素相联系的垄断 当一种产品给某个消费者帶來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这一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具有正向关 系时,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络效应。当代信息经济发展,显示出络效应导向垄断的可能性 例如,计算机应用软件产品具有很强的恻络效应。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使用人数达到一定临 界点后,人们发现使用微软产品的知识和技能,山于有很多其他机构和消费者使用而具有史 高效用或大价值,这一因素鼓励史多的人使用这类软件;随着使用人数增加上述吸引更多 使用者的效果史加显著和强有力。于是在已有使用者人数与新使用者选择行为之间形成互相 支持的正反馈作用,我们看到,正是这一作用导致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上占据近乎垄断 局面。微软崛起是现代信息产业中內络效应导致垄断的一个案例。 微软视窗系统的市场控制能力依托于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而不是平均成本降低带来 的供给方面规模绎济。越来越多消费者使用微软视窗系统,原因在于它已经被广泛使用,并 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事实上的产品行业标准。其他视窗系统面临的真正困难,在于如何获得 临界点数量的使用者。不难理解,恻络效应带来的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不会随着市场扩大 而耗尽,它相反可能随着使用者进一步上升而增强 3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和产业合二为一,企业就是产业。因 此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这是垄断厂商的重要特征。垄断厂 商的需求曲线DD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确定 在MR=MC的水平Qo1,对于这个产量,厂商可以将价格定在P,如图5-3所示。可以看出 尽管垄断厂商对市场价格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它在确定市场价格时,仍 然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而个能漫天要价。即使是 短期内,垄断厂商也仍然可能面临着亏损,如图 5-4所示,此时就面临是否停产的问题,决策依据 仍是能收回可变成本 从长期看,垄断厂商产量决策的短期半均成本 通常高于长期平均成本,它仍要进行规模调整,直 到长期均衡产量o,并确定长期均衡价格P。。如 图5-5所示,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图5-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MR=LMC=SMC 5-4短期内垄断厂商亏损 图5-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行业具有三个特征:(1)存在大量的厂商,(2)不存在进入障碍,(3)存在产品差 别。例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业就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我们看到,个断有新 餐馆开张和老餐馆消失,说明进入市场基本不受阻碍。山于不存在很大的规模经济,尽管有 不少餐馆倒闭,但仍有数量众多的餐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把垄断竞争与垄断以及寡头市场区别开來的特征之一,是个别厂商不能凭借其规模来 影响市场价格。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制造产品差别来获得价格控制能 力。同样以餐饮业为例,它们通过提供其他餐馆难以提供的特色菜,通过提供舒适卫生的餐 饮条件和优质服务,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需要说明的是,生产一种独特的产品,或建 立一个特殊声誉,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垄断者”:即没有另一个厂商 能提供与某个厂商完全相同的商品。甚仝地理位 置不同,亦可能构成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一个垄断 因素 垄断竞争与纯粹垄断的又一区别,在于垄断 竞争市场上不同商品仍然存在显著的替代性。即 便是一家具有特殊风味的餐馆,如果价格提得过 高,它的顾客可能会走入另一家餐馆。山于垄断 竞争厂商之间存在产品和服务差异性,一个垄断 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通常比完全竞争厂商 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小;山于存在产品和服务替 代性,垄断竞争厂商又比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大。图5-6显示了三类市场厂商需求 图5-6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需求曲线比较 曲线的比较特征。其中,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与市场需求曲线等同,因而较为陡直: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因而需求曲线是一条水 平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形状处于上述二者中间的某个位置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内决策行为与垄断者 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说,山于垄断竞争厂商对产品价格具有某钟控制能力,因而它选择的均 衡状态下边际收益可能不等于价格。然而,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是下行的,为了增加产出 并在市场上出售它,必须使价格有所降低。图5-7表示,依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这 利润最大化一般原则,垄断竞争厂商选择了MC与MR交点规定的均衡产量与价格组合即 Q与P。应当提醒注意的是,山于垄断竞争行业中存在激烈竞争,厂商获得利润很不容易 图5-8显示一个遭受短期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尽管这个厂商对价格具有某种控制能力,表 现为价格高于MC与MR的交点,但市场需求曲线决定的价格不足以补偿半均成本 图5-7获得短期利润的垄断竞争厂商 图5-8遭受短期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
在长期条件下,山于厂商有时间完成改变产量以及进 入或推出的充分调节行为,存在获取短期利润的场合 利润会为新厂商的进入提供刺激,它们通过提供与已绎获 得利润厂商的产品密切相关的替代品,來替代原来的利 厂商需求。于是老厂商需求曲线逐渐向左移动,直到利润 完全消除为止。反之,对于短期遭受亏损的厂商,它们在 长期会被挤出市场。这种情况发生时,侏留在该行业中的 厂商获得了市场总量中史大份额,使它们的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直全亏损完全消除。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中,长期 存在向绎济利润为零状态过度或逼近的趋势。这一过程的 结果如图5-9所示。对于一个厂商来说,当它的需求曲线图5-9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 与它的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这种长期均衡状态就会出现。 垄断竞争厂 三、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被几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这些厂商单个生产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 价格。寡头垄断市场具体种类不尽相同。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存在显著差别。例如, 汽车行业是这类市场的典型代表,国外的福特(Ford)、宝马(BMW)、大众(VW)、丰田 ( TOYOTA)等汽车厂商对市场具有很大支配能力,它们生产不同品牌的汽车。国内轿车行 业亦有类似特点,樊迪、桑塔纳、捷达、富康等几个不同品牌左右了国内私人家用轿车市场。 而在另外一些市场上,产品几乎是同质的。例如,国内原油的生产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 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这些寡头产量的相对规模,使它们足以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还 有一种情况是,大批厂商生产同类产品,但是仪有几家掉制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例如, 我国彩电行业一度有大量厂家,然而像海尔、海信、长虹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了大部分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寡头垄断厂商之间既有竞争性也有串谋性,寡头厂商市场 控制力大小和利润水平高低,取决于它们之间行为相互作用方式。山于几个厂商较大程度上 控制了市场,而少数厂商之间进行串谋的协调成本较低和困难较小,因而寡头厂商存在串谋 或勾结的可能性。如果它们的行动史多采用串谋而个是竞争的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显著高 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竞争 并降低它们扶得的利润。 寡头垄断的另一特征是,寡头厂商采取某种经营策略,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 能反应。这一点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具有实质差异。依据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个 别厂商山于规模很小,可以在给定价格下销售它能够生产的任意数量产品,因而经营决策无 需较多考虑其他厂商反应。依据垄断市场的定义,垄断厂商不存在直接竞争对手,因而无需 考虑对手反应。寡头厂商则不同,它们进行决策必须考虑其竞争对手的预期应对措施及其影 响,因而它们决策行为之间存在互动性。例如,海尔这类传统“白色家电”行业巨头,如果 计划把产品链条延伸到彩电等“黑色家电”行业,这一经营方针能杳成功,部分取决于像长 虹这样“黑色家电”行业巨头如何应对海尔的进入行动;同样,如果长虹试图进入计算机或 其他∏T行业,成败得失则部分取决于像联想这样计算机行业寡头的应对行动:;“二汽”如果 把富康车价降到10力元左右,能获利及获利大小,部分取决于奧迪、捷达、桑塔纳等其 他寡头厂家是否以相同比例降价甚仝降价史多。经济学家把这类行为互动性概括为寡头厂商 决策具有策略性。引入互动性或策略性因紊后,寡头厂商行为决策规则极为复杂,即便在理 论分析层面也无法采用一个模型加以概括。关于寡头厂商竞争行为的分析,我们在这甲个再 进行详细论述
第三节市场效率与市场缺陷 竞争均衡的效率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提出了关于效率的定义 依据这一定义,如果一种变动全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 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绎济可以被看成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 上述的变动都已发生的经济。经济学分析基本结论之一是:一个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 绎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经济,必须满足关于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产出组合效率三方 面条件。第一,交换的效率指所有能够为交换主体带来利益的交换都已发生,在个人之间个 存在进一步发生互利交换的可能性。事实上,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供求机制侏证了交换效率的 实现。在决定是否购买一种商品时,人们把从一个单位商品中得到的好处即效用,与获得这 商品需要支付的成本即价格进行比较。购买成交表明他得到了超过价格所度量的边际效 用。有了价格机制,商店老板无须知道每个人的偏好,可以通过消费者自身选择行为,保 交换效率实现。反过來看,对价格机制的任何限制,都可能导致缺乏交换效率。第二,生产 的效率指不可能生产出史多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第二,产出组合效率指实际 生产的物品组合与消费者偏好相一致。把它和第二个条件结合起来,表示经济在生产可能性 边界线某一点上的生产组合正好反应了消费者的偏好。价格机制保证了这一条件得到满足 山此可见,经济学理解的帕累托效率,描述了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怂:其中如果不使 至少一个人境况变差,便不存在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使任何一个人境况变得史好。对于 个不存在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帕累托效率三个条件都能得到满足 、外部性与市场效率 我们对市场竞争机制的分析前提之一,是假定生产和供应某种产品的成本或收益全部 归卖者,因而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完全一致。实际生活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它们并未因此支付相 应成本或得到相应报酬,绎济学家称此种情况存在外部性。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 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 成本和收益不能内生化把外部性分为两种类型: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 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是负外部性。例如,把污水排放到河流中的造纸厂,向天空排放有 害气体的化工厂,在公共场所随意抽烟的烟民,随地仍弁塑料袋或其他垃圾的人,在人行道 乱停车或在生活小区随意按喇叭的司机等等。他们的行为在给自己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包 括便利)时,都对他人或社会利益带来不同程度负面影响,但却不必完全承担这种负面影响 的成本,因而构成负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共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例如,环境保护人 员或机构保护珍惜动物的努力,能给社会带来利益,但当事人通常难以得到充分物质补偿 养蜂人在生产蜂蜜过程中帮助果树传授花粉,而果园主在生产水果时为蜜蜂提供了产岀蜂蜜 的原料:这些绎济活动往往未能通过市场方式得到足够补偿,因而具有正外部性 理解外部性慨念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其中提到的未能内生化的危害或影响,都是 指直接的利害关系,而不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变化或竞争关系发生的影响。例如,一个企业销 售量增加,可能会引起价格下降,因而使其竞争对手利润下降,该企业不仪个必承担其对手 企业损失,而且会从中获得利益。这类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引发的利害关系及其分配方式,不 属于纾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范畴。外部性现象是指外生于市场交换机制的成本利益特定分配 方式 山于经济活动的某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而内生化,当事人不必承担负外部性
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从正外部性中获得足够的回报,结果导致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以工厂排放污水为例,它生产纸张的私人成本包括与材料、运输、资本、劳动、管理等费用 相联系而发生的成本,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纸张生产成本除了这些私人成本以外,还包 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等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 依据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活动决策。当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或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不一致时,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最优的决策,不一定是社会的最优决策。因而,存在外部性 效应时,完全竞争不能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从造纸厂例子看,山于它不考虑环境污染成 本,私人成本便低于社会成本,基于私人成本决定的生产数量会高于从社会成本角度确定的 最优产量。也就是说,存在负外部性时,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生产和消费过多,因而发生市场 缺乏效率即市场失灵问题。依据类似分析思路,可以判断存在正外部性时,市场竞争机制结 果导致生产和消费不足,同样发生市场失灵问题。 、垄断的效率损失 我们以完全竞争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基础,衡量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完全 竞争产业相比,垄断产业的市场价格史高、市场供给量史低,如图5-10所示。对于市场需求曲 线为D、市场供给曲线为S的完全竞争市 场,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市场价格为P,市场 供给量为Qc。如果市场交易没有外部性,此 时的市场总剩余最大,市场边际支付意愿 等于市场边际成本,因此可以说完全竞争 市场是有效率的。对于每个完全竞争企业, 产量仪仪是整个市场供给量微不足道的 部分,没有一个企业能够通过变动产量来 改变市场价格。设想我们可以不需成本地 将该市场变为垄断市场,此时该产业只有 图5-10垄断的效率损失 家企业,它使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相同技 术,且没有因此使成本显示规模绎济或不经济。对于垄断市场则不同,垄断者可以通过变动产 量来影响价格。它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将市场供给量确定为ψ,尽管此时边际收益也等于边际 成本,但与完全竞争不同,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的下方,这使得小于 Q。这一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曲线决定的市场价格为P,且P高于Pc 可见,垄断市场的市场总剩余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总剩余,其减少的数量如图5-11 阴影所示。市场总剩余的减少是因为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者为了利润最大化,将市场供给 量减少所导致的。为了理解这一点,假设垄断者将市场供给量山Q增加一单位,此时消费者的 边际支付意愿大于垄断者因该单位产量所导致的边际成本,即增加的这一单位产量可以使市 场总剩余增加,如果条件具备,垄断者会以低于P、高于Pc的价格出售:将产量山Q增加到qc, 可以使市场总剩余增加到最大,且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总剩余相等。把山于垄断者的产量 未达到市场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而导致的市场总剩余的减少量称为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 weight loss)。在前述假设条件下,就市场供给量c而言,垄断与完全竞争的市场总剩余相等, 不同的只是前者的消费者市场总剩余小于后者,而这一差额刚好为前者生产者市场总剩余的 增加所弥补,垄断导致的只是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整个社会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与完全竞争 市场相比,垄断所导致的市场供给量的减少则不同,它使整个社会受到不能获得弥补的市场 总剩余的减少,把这种损失称为垄断的无谓损失。 垄断所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寻租。对于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内可以获得绎济利润,长期 的绎济利润为零;而垄断者可以在长期内获得经济利润。因此,经营一家垄断企业比绎营 家完全竞争企业史有利。垄断者所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垄断租金,那些通过在某一产业内获得
垄断地位或维持垄断地位,以便获得或维持垄断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秈( rent seaking),寻租 也是一种要花成本的活动。山于垄断权的稀缺性,对垄断权的竞争是一个用生产性资源去获 得或维持垄断权的过程,其中存在着非生产性活动,这些非生产性活动只会使社会遭受损失。 如果对寻租没有进入限制,在均衡时,用于寻租的资源的价值等于垄断租金。寻租的一种形 式是寻找可以按低于垄断租金的价格获得垄断权。山于有寻租活动,垄断所引起的资源配置 的效率损失应等于无谓损失加上用于寻租中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资源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 使寻租透明化、市场化的办法,减少寻租中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例如,在许多城市 经营出租车受到政府对出租车营业执照数量等的限制,且经营出租车是有利的,政府对新増 加的出租车营业执照常常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发放。 四、非充分信息 非充分信息包括非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两种情况,对经济决策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非 对称信息 非信息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卖的精”这其中的道理就是信息不对称。非对称信息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多一点,一方面掌握的信 息少一些 中国古代有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故事,讲的是商人卖的货物表里不一,由此 引申比喻某些人徒有其表。在商品中,有一大类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商品的内容很难在 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人们或者看不到商品包装 内部的样子(如香烟、鸡蛋等),或者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辩别产品质量的妤坏(如录音、 录像带)。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淸楚产 品实际的质量情况。这时卖者很容易依仗买者对产品内部情况的不了解欺骗买者。如此看来 消费者的地位相当脆弱,对于掌握了“信息不对称”武器的骗子似乎毫无招架之术 由于信息不对称,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就会失灵。比如某商品降价消费者也未必增加购买 消费者还以外是假冒伪劣商品;某商品即使是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价格消费者还以为只有真货 价格才高。这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的无效率 为消除因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商家想了很多办法。在大商场某一生产鸭绒制品的公司开 设了一个透明车间,当场为顾客填充鸭绒被,消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关于质量信息的一个绎典事例是保险市场交易。在侏险市场上,人们针对特殊事件(如 疾病、事故和其他不幸变故)所引发的财务风险购买安全性。当一个人参与保险时,他 付给保险公司一笔固定数额即保险费。作为回报,他得到一个承诺:如果保险单针对的事故 发生了,他将得到一笔资金即保费赔偿。应当注意的是,侏险市场交易并没有消除风险,它 只是把风险发生的财务后果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又把风险分摊到购买保险的许多人身 上。如果俫险人数足够大,保险公司可以依据统计规律,相当精确地计算出某种事故的平均 发生概率和赔偿费用。因而,只要把侏险费确定在适当水平上,保险公司就可能用俫户缴纳 的保险费支付赔偿金,并且获得利润。 然而,保险市场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在汽车事故侏险中,不同人发生事故 的概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与驾车人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紊存在联系的 变数。一个每天从郊外到公司上班,并且经常要驾车出差的公司年轻销售员,比一位住在城 甲公寓的退休老人驾驶员史有可能遭遇车祸;同样,经常酒后开车或个得不在身体疲倦时开 车的司机,比一个生活上小心谨慎的人史可能发生车祸。如果存在对于侏险顾客所有情况的 充分信息,保险公司显然应当依据他们发生事故穊率的大小收取不同保险费。然而,问题在
于投保的顾客最了解自己,俫险公司会询问投俫人的工作地点、年龄等一般情况,但是很难 全面掌握像“是否经常喝酒后开车”这类个人习惯。不仪如此,山于涉及风险的个人信息意 味着投保人需要支付不同保险费,利益机制促使俫户倾向于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提 供对自己有利的不真实信息,从而使俫险公司对于顾客提供的信息难辨真伪。山于对保户进 行风险分类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困难,一个最愿意在给定保费上购买保险的人,可能正是保险 公司最不应以这一保费提供保险的人。 其他俫险市场同样存在这类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将要购买人寿保险的人,可能会隐 瞒或淡化医生对他检査身体时指出的毛病,也不愿吐露可能引起医生注意的潜在健康问题, 经济动机促使他在提供身体健康状况和前景的信息方面表现出选择性。一些正在考虑购买火 灾俫险或盗窃保险的人,通常也不会主动告诉侏险公司,他家的电线线路存在老化或其他问 题,家人外出时经常忘记锁门等等。因而对于侏险公司来说,最可能出事故因而最有可能索 要保险赔偿的人,往往是在给定保险费水平下最踊跃购买侏险的人,而那些最具有安全意识 因而索赔可能最小的人,山于知道自己相对比较安全,往往不愿意支付一个较高的俫险费 当侏险公司提高保费即购买保险价格时,低风险的客户首先被排除出去,高风险的客户继续 购买侏险。于是,我们看到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现象。 上面讨论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某些市场交易出现逆向选择的困难。这并不意味着取 消市场交易,而是刺激人们在价格机制以外发明一些辅助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信息不对称 增加了交易成本,但是交易方式的创新使市场交易仍有可能得以实现 应对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 market signaling)机制作用,这一概念是 美国经济学家斯朋塞( Michae l Spence)在1974年提出的,他也是2001年绎济学诺尔奖 位获得者之一。市场信号指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产品或其他交 易对象质量,从而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例如在产品市场上,厂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 保修保换,向购买者发出产品质量优良的信号,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2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绎济学家在研究保险市场时还发现,当侏险公司山于信息困难而无法准确监督承俫方行 为时,承保方史有可能出现导致增加事故发生几率的行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例如 一个没有对其住房保火险的人,史有可能购买烟尘报警器和家庭灭火器,并且特别小心谨慎, 以此减少火灾风险。但是如果购买了火险,他就可能不再如此小心。这样做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大多数人会说是不道德的。虫然我们可以从道德角度评价这一现象,但从经济学观点来 看,问题实质是与利益相联系的动机问题。如果一个人有理山相信,他对于自身行为后果仪 仪承担很小一部分责任,或者根本无需承担责任,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会改变,从而导致道 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也是和信息不对称相联系的问题。如果存在完全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免费获得 关于承保人行为的所有信息,可以准确判断山于承休人行为不当造成的事故,因而可能及时 调整具有不同行为方式承保人需要支付的休险费水平。山于承人需要对自己行为承担相应 责任,他也就没有动机改变原先谨慎从事的行为,因而也就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正是山于 不对称信息,俫险公司无法准确地监督承侏人行为变化,保险市场才会广泛发生道德风险问 题。然而,它与引发逆向选择的信息不对称有所区别。与逆向选择相联系的信息问题,是关 于广义产品质量或对象素质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它对人们交易之前的行为发生影响。导致道 德风险的信息问题,则史多涉及人们行为方式,对人们交易之后的行为发生影响 与人们通过市场创新应对逆向选择一样,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应对道德风险的市场交易手 段。例如,保险市场发明了一种称为扣押条款( rebate)办法:凡事故发生时,被保人自己先 承担一定数量金额(例如500元)以内的事故损失,超过扣押部分损失才山保险公司赔付。虫 然扣押金额相对于保险金额只是较小数目,但是山于直接关系到保户利益,因而也可能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