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电子讲义(宏观经济学,打印版)12国民收入核算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2.1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硏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 的慨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慨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 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 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绎济学的硏究对象 宏观绎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绎济整体,包括国民绎济运行方式、运行状况、 运行规律以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绎济的运行 2.对宏观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 从宏观的角度硏究经济问题山来已久。古典经济学研究了一些宏观的问题。比如,威 亷·配第在历史上第一次估算了国民收入的数量,亚当·斯密提出了与现代绎济学“国民生 产总值”分相近的“国民财富”的概念,布阿吉尔贝尔对国民财富的来源作了分析,萨伊 的“生产三要素理论”实际上成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出发点。再如,魁奈的《经济 》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分析,实际上要把经济中的许多变量归结为总收入、总消 费、总投资等经济总量,这是古典绎济学宏观分析的典范。又如,配第、斯密、休谟、李嘉 图、洛克等对货币的交易作用、货币数量、利率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另外,古典绎济 学对国家的防务、救助贫困的职能也做过分析,特别对财政政策做了论述。在19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时间甲,新古典经济学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整个经济的产量 就业、消费、储蓄、利率、工资等绎济总量的决定,瑞典学派对储蓄与投资不一致问题的分 析涉及到了整个经济的总量分析。这个时期,许多经济学家都研究了属于宏观经济范围的国 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实践等内容。 3.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建立了 现代宏观绎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绎济问题的硏究是支离 破碎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到了1936年,凯恩斯在对1929年~1933年资本 主义世界绎济危机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才标志着初步建立了现代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此后,凯恩斯的追随者比如哈罗德、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索 洛、奥肯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觊恩斯的宏观绎济理论,比如希克斯提岀了IS一LM模型,哈 罗德与多马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另外,在消费函数、投资 函数、总供给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等方 面,宏观绎济理论都得到了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使 凯恩斯主义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以凯恩斯主义反对者面目出现的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等所谓的新俫守主义,大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极力坚持自山放任的 经济主张。此后,另一学派一一新凯恩斯主义重新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解释,并不断吸收经

济自山主义的合理部分。这样,随着各国与世界绎济的变化与发展,在新侏守主义与新凯恩 斯主义的争论中,宏观经济学在货币、绎济周期、绎济增长等方面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宏观经济学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社会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从总供求关系来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国民收入决定过程、国民收入量的多少及 其变动规律 二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市场绎济国家都会出现通货膨胀与失业现象,通货膨胀与失 业伴随着一个国家的绎济发展,一些宏观绎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都与通货膨胀与失业有关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就是分别研究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性质、分类、原因与对策等问题 是经济增长与绎济周期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出现正增长、零增长甚全负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就是要硏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或源昦、经济增长过程与结果以及经济増长的 长期趋势。经济周期理论就是通过对有关绎济波动统计资料的分析,探寻经济周期的特点 形成原因、影响后果,探讨政府反经济周期的应对措施,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均衡增 四是开放经济理论。各国之间存在着山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每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都 会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开放经济理论就是在世界经济的框架内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通货 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进而说明一个国家的绎济政策如何对国民收入进行调 扛是宏观经济政策。绎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与依据,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的运用与 实践,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宏观经 济政策硏究的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工具、改策机制、政策效果等内容 对以上所述宏观绎济理论,各个经济学流派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对具体宏观经济问题的 分析,各个绎济学流派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解决国民绎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各个 经济学流派的政策主张也是不同甚全是对立的。西方宏观绎济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内容上完 整、逻辑上一致、方法上统一的体系,而是多种宏观经济理论并存。 2.宏观绎济学以国民收入与就业分析为中心 山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绎济理论认为,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组成的社会总 购买如果小于整个绎济社会所能提供的商品总供给,将会导致社会生产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失业增多。反之,当社会总购买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则会出现通货膨胀,社会生产水平将上 升,国民收入增多,就业增加。山于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分析其他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或者 说其他宏观经济问题都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來分析、解释的,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是宏观绎济学的中心内容。又山于就业状况是伴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与国民收入相联 系的就业量的变化也反映在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乃仝政府的经济政策方面,因而,宏观绎济 学也就以国民收入与就业分析为中心。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硏究方法主要是总量分析方法。绎济总量是指反映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 的绎济变量。经济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之和,比如国民收入、总消费、总投资、总储 蓄、总供给、总需求、财改盈余与赤字等。当然,这类总量中有的总量并非个量的简单相加 而是根据需要、运用数学或统计学中的各种方法所得出的总量。另一类绎济总量是平均量, 比如价格总水平、失业率、利率、绎济增长率等。总量分析方法是硏究绎济总量的决定、变 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说明国民绎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绎济政策选择的方法。另外 宏观绎济学的硏究方法还有短期与长期分析方法、静念和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

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些方法中运用的经济变量 大多是绎济总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 及与此相关的几个国民收入总量概念。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弄清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概念,需要先了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这两个概念。现举例说明。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被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 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否则会 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地域概念,即它不仪 包括本国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所生产的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它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不仪包括在本国 境内的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包括该国国民从外国所获得的收入 第三,GDP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 前某一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生产出来而未售出 的部分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买下来的部分,因而是存货投资,也计入GDP。从量上来看 生产出的产品价值与售出的产品价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第五,GDP一般仪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绎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不计入GDP中 例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第六,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仪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 务。例如,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 值中 、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 的产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2、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收入五个总量,即国民收入可以是 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也可以是指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中所讲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广义的国民收入。以后所提到的国民收入,指广义的国民收入。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 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也就是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 在一定时期内所得报酬即狭义的国民收入。间接税是指可以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企业转移 支付包括企业捐赠和呆帐。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然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 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虫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入。故在国民收入中应扣除间 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而加上政府补助金 3、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收入。因为,一方面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 下一部利润用作积累,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并且职工收入中也 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部门。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失业救济金、职工养 老金、职工困难补助、退伍军人津贴等形式从政府那甲得到转移支付。因此,从国民收入中 减去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侏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即为 个人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即人们可以用来消费或 储蓄的收入。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 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与储蓄的收入 总结以上内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这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NDP=GDP折旧 NIENDP-间接税一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Ⅰ一公司所得税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DPI=PⅠ个人所得税=消费+投资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指按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 的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某年名义GDP∑P9×00% 某年实际GDP∑PQ 上式中,P1为当年价格,P0为基期价格,Q1为当年产量,ΣPQ1为当年名义GDP,Σ PQ1为当年实际GDP。在上例中,6240÷5200=120%,即GDP折算数为120%,说明从1990 年到2000年该国价格水平上升了20%。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 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实际GDP既能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又能反映价格的变动,名义GDP则只反映产量的 变动。只有根据实际GDP,才能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按名义GDP计算的增 长率,其实是山价格水半上升引起的,或者是山产量与价格水半变动共同引起的,只有按实 际GDP计算的增长率,才反映产量的真实变动情况 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

总而计算岀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 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P1+Q2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 出、服装、食品等非时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 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史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 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 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 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术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 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术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 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 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 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 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 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 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俫障、卫生保健、对农业 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 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 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 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 产总值中。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Ⅹ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 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 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C+I+G+(X-M 、用收入法核算GDP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 企业家小能得到的利润相加來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 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 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

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 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 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虫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 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 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 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 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 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 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 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 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 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岀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 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 民绎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 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绎济的方法,是一种比 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 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绎济生活中的地位凵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 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 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 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 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绎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 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 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 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 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 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 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 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和发展,其缺陷山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 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

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 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绎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 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从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 个基本半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 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 总需求=总供给 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绎济学中是|分重要的。我们可以从国民绎济的运行,即国民绎济 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来分析这个恒等式 理论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所以,我们从两部门经济入手硏究国民经 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硏究三部门绎济与四部门经济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两部门绎济指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绎济单位所组成的绎济社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绎 在两部门绎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相应的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 买与消费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购买居民户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 各种产品与劳务。 在包括居民户与厂商的两部门绎济中,总需求分为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 求。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 支出即为投资。所以 总需求=消费+投资 如果以AD代表总需求,以C代表消费,以I代表投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的总和,产品与劳务是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 总供给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生产要 素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收入的总和来表示,即用工资、利息、地租和利 润的总和来表示。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居民户所得到的收入,这些收入分为消费与储 蓄两部分。所以 总供给=消费+储蓄 如果以AS代表总供给,以C代表消费,以S代表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就是 AD=AS 即:C+I=C+S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以写为 部门绎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部门绎济是指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绎济社会 在三部门绎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支

出和居民户、厂商发生经济上的联系 部门绎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之外,还有政府的供给。政府 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要提供这些 “公共物品”,必须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税收,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T 部门绎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就是: AD= AS 即:I+G=S+T 四部门绎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是指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 在四部门纤济中,国外部门的作用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 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 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 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仪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厂商的投资需求与政府的需求, 而且还包括国外的需求。国外的需求对国内来说就是出口,所以可以用出口来代表国外的需 求。这样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如果以X代表出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I+G+X 四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外,还有国外的 供给。国外的供给对国内来说就是进口,所以可以用进口来代表国外的供给。这样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如果以M代表进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T+M 四部门绎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就是 AD=AS I+G+X=S+T+M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种恒等式是一种事后的恒等关系,即在一年的生产与消费之后 从国民收入核算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也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出发 点。但是,在一年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是相等的。有时总需求大于总 供给,也有时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