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经济周期类型、加速原理和乘数一加速 数模型,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増长模型,掌握庳兹涅茨对绎济增长 因素的分析和庳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掌握罗默的新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 典绎济增长模型,厍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一多马绎济增长模型的假定 ①绎济社会生产单一产品。②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 变,故资本一产量比率不变,规模报酬也不变④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不变 在这些假定基础上,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集中考察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变 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国家在长期内实现经济稳定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 的条件 2.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模型是从国民收入、资本-产量比率和储蓄率三个绎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中来考察决定绎济增长的因素。用G表示经济增长率,Y表示国民收入,△Y表示国民收 入的增量,则有: △Y 用表示资本一产量比率,即前面提到的加速系数a,则有:y=K=△=1 用s表示储蓄一收入比率(储蓄率),则有:s= 把 K△K S 式和s=式作些变化,分别变成I△Y·v、S=s·Y的形式 Y△Y△Y 使I=s,经整聞,并用G表示△Y/Y,于是得到G、v、s三者之间的如下关系:G=S G=S式就是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它说明:第一,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越高。第二,经济增长率与资本一产量比率成反比,即资本一产 量比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 哈罗德绎济增长模型是以凯恩斯收入理论为基础的动态绎济分析 3.多马绎济增长模型 多马绎济增长模型硏究的是三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这三个变量是:收入增长率(G)、 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s)、资本生产率又称投资效率,即每单位资本的产出或收入,山σ代
表。前两个变量与哈罗德公式中的两个变量是一致的,后一个变量即资本生产率σ实际上 就是哈罗德的资本一产量比率的倒数。 多马的基本公式是:G=s 将G、△Y S △Y 代入G=sσ中,得 AYSΔY 山于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G=sσ与哈罗德的基本公式Gvs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西方 经济学家一般把两个模型相提并论,称作“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増长模型是建立在凯恩斯储蓄一投资理论基础 上的,是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但是,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与凯恩斯理论又有明显的区 别。首先,凯恩斯理论是从短期的角度、静态的方法來说明投资和储蓄的均衡以及山此实现 的国民收入均衡。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则将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的分析加以长期化 动态化。所谓长期化,就是将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关系绎济增长的因素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变动的变量;所谓动态化,就是阐述长期内投资和储蓄的均衡及其对国民收入均衡变动 的影响。其次,凯恩斯短期静态的投资一储蓄分析理论,只注意增加投资对刺激收入增长的 重要作用,而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投资既增加需求又増加供给的双重作用。 4.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1)均衡增长率。均衡增长率是指经济在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均衡的、稳定的增长所 需要的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増长条件下,只有俫证使増加的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才能使 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实现均衡增长。假设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人们愿意的储蓄率为Sw(称 合意的储蓄率),用ⅴ表示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用投资一收入增量比率L△Y表示) 为了必须使投资者在俫证实现最大利润条件下愿意按资本一产出比率增加投资,则为实现充 分就业的有侏证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v)应是: (9.16) 实际的资本存量等于合意的资本存量、实际的与合意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等于投资增长率 亦等于储蓄增长率,同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储蓄=投资)时,经济就能在俫持充分就业条 件下获得均衡增长 (2)实际增长率及其与均衡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际增长率就是在事后统计的实际达 到的增长率。G=s中的数字s、ⅴ如果是实际的统计数字,则G就是实际增长率,此时的 G可表达为GA。实际增长率可能大于均衡增长率,亦可能低于均衡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条件下,实际资本存量超过合意的资本存量(企业家所需要 的资本存量),表示有过剩的资本存量。这是因为,较低的经济增长率造成的商品滞销,必 然导致厍存增加、生产能力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就要用逐步削减投资的办法来减少 库存,使实际资本存量降低到与合意的资本存量相当的水平。山此造成的实际投资下降,会 通过乘数和加速系数作用而引起经济过程的累积性收缩,其结果是经济的衰退与萧条 反之,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均衡增长率,就会有实际资本存量小于合意资本存量的情况 出现。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家就会通过增加投资使实际资本存量同合意资本存量相当 这就意味着实际的储蓄率或实际的投资率会大于合意的储蓄率或合意的投资率,从而使实际 的需求大于合意的供给。这样就会形成绎济的累积性的扩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社会经济发生短期性的周期波动,经济就处于收缩与扩张的个断
交替中。只有当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的增长牽时,绎济才能侏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长期 稳定的增长 3)自然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是指与人口增长率相对应的经济增 长率。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哈罗德的增长模型中引进了这两种因素,把人口增长归纳为劳动力增长、把技术进步归为劳 动生产率增长。用n代表劳动力增长率,ε代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经济的自然增长率(Gn) 等于两者之和,即:Gn=n 如果劳动力增长率n=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ε=5%,则自然增长率为6%。这样,休 证实现长期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就是6%。如果均衡增长率偏离自然增长率,就会使经济 过程出现波动。 当均衡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 能允许的程度,这时的生产增长受到劳动力的不是与技术水半的限制,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 过度现象,也就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从而使绎济呈现长期停滞的趋势。反之,当 均衡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还没有达到人口增长同步所允许的 程度。这时,生产的增加个会受劳动力不是与技术水半的限制,生产者将增加雇側工人以扩 大再生产,从而使经济出现长期的繁荣、扩张的趋势 哈罗德认为,只有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这三个增长率相等,即:GA Gw=Gn,绎济社会小能实现合乎理想的长期的均衡增长,GA=Gw=Gn也就是理想的、长期 的均衡增长条件。但是,事实上要达到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一致是极 其困难的,因为要达到三个增长率相等必须取决于其他六个要素。三个增长率常常不一致, 就导致了绎济的长期波动 综上所述,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得岀的结论是:尽管经济在长期中均衡增长的 能性是存在的,但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很难稳 定在一个不变的增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是或者连续上升或者连续下降的剧烈波动状态 新古典绎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定 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如下几个假定:①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②劳动力按 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③技术水平不变。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⑤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而充分地相互替代 根据以上四个假定,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y=f(k) 式中,y为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量,yf(k)表示,人均产量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人均资本量的增加会使人均产量增加,但是,山于报酬递减规律,人均资本量会以递减的速 度增长。下图是生产函数的图示。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sy=△k+(n+8)k (927) 上式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中,sy为人均储蓄,△k为人均资本增量。(n δ)k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nk一人均储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花费,另一部分是 δk——人均储蓄中用于替换旧资本的花费,即人均折旧量,(n+δ)k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中超过资本的广化的部分会使得人均资本增多,即△k>0,△k就是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人均储蓄是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之和,或者 说,人均储蓄用于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两部分 3.稳态分析 稳态是指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的状态,是人均资本与人均产量达到均衡数值并维持在均 衡水平不变。在稳念下,k和y达到一个持久的水平。这就是说,要实现稳念,资本的深化 为零,即人均储蓄全部用于资本的广化。因此,稳态条件是:sy=(n+8)k。稳态时,△k 且然在稳态时y和k的数值不变,但总产量Y与总资本存量K都增长山于y=N k〃所以,总产量Y与总资本存量K的增长率必须与劳动力数量N的增长率n相等。 这就是说,在稳态时,总产量与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且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n相等, AY△K△N Y K N 还可以用图形来分析稳态,如下图所示 y 经济增长的稳态 山于00。这时,人均资本k有增多的趋势,人均资本k会逐步地
增加,逐渐接近于k。当k的数量为kε即k=kE时,经济实现稳定状念。反之,在E点之右 人均储蓄小于资本广化,即sy<(nδ)k,此时有∧k<0,人均资本k有下降趋势。人均 资本k的下降会一直持续到kE的数量上,达到稳态 以上论述表明,当绎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是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经济都会在市 场力量的作用下恢复到长期、稳定、均衡状态。 显然,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均衡”的结论与哈罗徳一多马绎济增长模型“稳定、均衡的 极小可能性及经济的剧烈波动”的结论存在着重大差别。 4.稳态的变化 如果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发生了变化,稳态也会相应变化。 先来看储蓄率的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下图中,山于人均储蓄曲线soyo与(n-δ)k曲线相交,所以绎济处于稳态均衡,Eo点表示 最初的经济稳态均衡,此时的人均储蓄为Ek、人均资本量为k。当储蓄率山so提高到s 以后,人均储蓄曲线syo上升到s′y’的位置。山于人均储蓄曲线s'y′与(n+8)k 曲线相交,所以绎济仍然处于稳态均衡,新的稳念均衡状态山E′点表示。新的稳态下,人 均储蓄为E′k′,多于旧均衡的Edka:人均资本量为k′,也多于原先均衡时的人均资本 量为k。显然,储蓄率的提高增加了稳态的人均资本量。新的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大于 旧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因此,储蓄率的提高还增加了人均收入 (n+)k 储蓄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山于E0点与E′点都表示稳态,所以,这甲所提到的稳态变化不是指山稳态到非稳态, 而是指旧的稳态变化到新的稳态,绎济变化前后都是稳态。这就是说,储蓄率的提高个能影 响稳态增长率n,但能提高稳态的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水。 下面来看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n1+)k kr 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以上分析的都是经济按照不变的劳动力增长率n来增长,现在就来分析把n看作是参数 时,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产生的影响。 上图中,最初的经济位于N1点所表示的稳念均衡,此时的人口增长率为m、人均资本 量为k1。当劳动力的增长率山m提高到n2以后,(n+8)k曲线上升到(n2+8)k的位置, (n2+δ)k曲线与sy曲线相交于N2点,实现了新的稳态。山于sy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1+ δ)k曲线上升后的新的均衡点N2点一定低于N1点。可以看到,人口增长率的增长降低 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人均资本山k1降低到k2。又山于sy曲线的上方有一条人均收入曲线, 所以,新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显然低于旧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因此,人口增长率的提 高又减少了人均收入,即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一结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 下降山人口增长率上升引起的现象,并且两个储蓄率相同的国家,人均收入会山于人口增长 率不同而个同。 5.黄金分割率 以上的稳态分析表明,储蓄率会影响稳态的人均资本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又影响人均产 量。山于产量要用于积累与消费,所以需要分析绎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人均消费 假定个存在折旧,则(n+8)k就变为nk,稳态条件就变为: 稳态时,人均消费Ca就是人均收入与人均储蓄之差,即: Ca=ysy 又山于sy=nk,y=f(k),故可得到:Ca=f(k)-nk 人均消费Ca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f′(k)-(nk)′=0,即: 上式就是黄金分割率表达式,其含义为:要想使得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 量的选择就应该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还可以用下图表示人均消费最大化。图中,稳态时的人均消费就是人均收入曲线y与直线 nk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的人均消费量出现在人均资本等于k*的时候。因为在人均资本等 于k*的时候,y曲线切线的斜率正好等于n,即这条切线与直线nk平行。这种情况下,人 均收入曲线y与直线nk之间的垂直距离M′M最大即消费最大,M′M表示的消费量大于 人均资本分别等于k、k2时的消费G′G、H′H。G′G、H'H之所以小于M′M,是因 为人均资本为k1、k2时所做的曲线y的切线都不与直线nk平行。这一结论与f(k)=n 式的意思完全相同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从黄金分割率可知,稳态时,如果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的水平,则需要通过消费掉 一部分资本使人均资本减少到黄金分割的水平,这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反之,人均资 本量少于黄金分割的水平,则需要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再通过储蓄转化为资本,使人均资 本增加到黄金分割的水平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作为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绎济增长,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 认识现实的绎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绎济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影响绎济增长 的因素进行分析。 绎济增长源泉 如果宏观生产函数表示为:Y=Af(L1,K) 式中,Y1、L、K1分别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为t时期 的技术状况。从(935)式中可以得到一个表达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 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即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Gy=GA+aG1+BG1 式中,Gy为经济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1、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β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中可知,产出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决定,或者说经济增长的 源泉是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丹尼森对绎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绎济学家丹尼森把绎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一类是生产 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劳动、资本是可变的 土地是不变的。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产率取决 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绎济与知识进展。具体讲,影响绎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六个:劳动 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因素 丹尼森分析绎济增长因素的目的在于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绎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以此来 比较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丹尼森根据美国1929~1982年的历史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经 过计算与分析,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部分原因在于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对较 大,劳动増长率就占有较大的权重。资源配置状况对经济增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劳动 者转换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等,都导致了产量或收入的增加。在收入的年半均增长中超 过10%的部分来自于规模绎济,因为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产量的投入史少,可以节约生产 资源,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在所有因素中,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 据此,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讲 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山于采用新知识而在结构与 设备方面产生的史有效的设计,还包括从经验与观察中得到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进步 对绎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也不能把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知识,因为管理知识 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知识史有可能降低生产资本、增加国民收入,它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 献比改善产品物理特性而产生的影响史大。因此,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都是很重要的,不能 只重视技术知识而忽略管理知识。 厍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厍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厍兹涅茨认为绎济增长因紊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 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一,知识存量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 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当然,知识本 身并不直接是生产力,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系列的诸如劳动力的训练、对适用知识的 判断、企业家克服困难的能力等中介因素。在这些中介因素的作用下,知识才会转变为现实 的生产力。 第二,劳动生产率的提髙。现代经济増长的重要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髙增长率,通过对劳 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长期分析,库兹涅茨认为,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来自于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绎济结构的优化。发达资夲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绎济结构迅速转变。比 如,农业活动转向工业活动,再山工业活动转向服务性行业。与此相对应,劳动力的部门分 配和社会产值比重也发生变化,第二产业劳动力数量占社会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和第三产业产 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在现在的一个世纪甲,这两个比例迅速变化,这都是绎 济结构迅速变化的结果。同时,生产规模山家庭企业、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仝跨国性的 大公司。发达国家现在的总体增长率与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比其现代化之前的要高得多。厍 兹涅茨也认为,不发达国家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占有太大的比重、 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绎济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半低等因素或状况,不能 形成对绎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刺激。 2.库兹涅茨的“倒U宁假说” 在绎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上,库兹涅茨提出了所谓的“倒U宁假说”。库兹涅茨认 为,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创造”与“破坏”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并影响者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利用各国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绎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 分配将随同绎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绎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绎济充 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库兹涅茨曲线 根据库兹涅茨的表述,我们可以用曲线的形式,大致将库兹涅茨的结论描述出来。如果 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收入),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半等程度的指标 则库兹涅茨揭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倒U字”的形状,因而被命名为库兹 涅茨“倒U字假说”,又叫库兹涅茨曲线,如上图所示,图中的Ku曲线就是厍兹涅茨曲线 从A点到B点的曲线比较陡峭,表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收入分配趋向于不平等:B点 与C点之间的曲线较为半缓,表示收入分配没有太大的变化:从C点开始,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故C点趋向于D点就表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 厍兹涅茨在说明这一“倒U字假说”时,将收入部门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两个部门 再用三个因素即“按部门划分的个体数的比例、部门之间收入的差别、部门内部各方收入的 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化来说明两个部门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变化。庳兹涅茨推断这三个因
素将同经济的发展而起如下作用:(1)经济发展初期,山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非农业部门的 比率加大,整个社会的分配趋于不平等。(2)一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山于非农业部门的 比率居于支配地位,比率变化所起的作用将缩小。(3)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将缩小。(4)使 不平等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财产收入所占的比率将降低、收入再分配的各项政策的实施等, 各部门内部的分配将趋于半等,总的来说分配将趋于平等。 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提出后,西方学者对“倒U字”的形成过程、原因以及平 等化进程等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倒U字假说”不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实际情况,或者 说,随着第三世界纾济发展的进程,收入不平等程度越來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平等。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 新古典增长理论也山益暴露出一些不足或缺陷。一是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与事实越 来越相符合。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山于资源配置合理化、部门协调效率较高、信息传递有效 等,其经济资源的利用率高,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则山于种种原因出 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状况。二是该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也未能 对搾制人口増长、提髙技术进步速度提岀相应的建议。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率即 人口增长率是外生变量,但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对绎济增长全关重要。所以,许多西方 学者认为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三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 释现实方面显得无力。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具有相同的技术和相同人口增长 率的不同国家的增长率具有趋同性,但许多国家的增长率存在着较大或相当大的差异的现实 却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 2.新绎济增长理论概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绎济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 和内生技术进步來说明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理论总称。新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 是将增长率内生化。在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上,新增长理论大多强调技术的溢出效应。企业 采用了新技术而增加了技术知识,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有利影响,技术的这种正的外部性 就叫技术的溢出效应。新增长理论还特别论证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 新绎济增长理论中,罗默的增长理论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罗默在1983年写的题目为 《外部因素、收益递增和无限增长条件下的动态竞争均衡》的博士论文,标志着新增长理论 的兴起。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承认知识是一个生产要素,与获得资本一样,知识必须通过放弁当前的消费才能得 是过去投入的资本可以使知识得到积累,并且知识又能刺激投资,投资的持续增长能 够永久地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率。 是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收益 四是资本、人力资本、非熟练劳动、专利等都属于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得 规模报酬递增。 五是国际贸易有利于将新技术、新知识及人力资本引入一个国家,会促进一国的绎济增 长,使世界经济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各国绎济增长的差别源于不同的知识、人力资本等。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随后岀现的增长理论的基础。 卢卡斯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沿着罗默的思路,进一步研究了一般的人力资本与个人的、 特殊的人力资本的区别,提出“私人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的卢卡斯模式,认为必须 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包括在职训练、边学边干等形式的教育,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多 对硏究与发展进行投资。这样,一国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均衡的绎济增长。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斯科特认为应当用资本即总投资的变化来说明产出的变化,他把总
投资与技术进步看成是一回事,认为发明是山预期的利润所激发和促成的,这与促成投资的 因素是完全相同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巴罗认为,穷国追赶不上富国的原因并不是穷国缺乏投资,而在于穷国 缺乏人力资本,即对教育投资个够。 在技术进步的原因方面,新增长理论的绎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罗默认为技术进步表现 为私人厂商投资于研究活动而生产出新知识,卢卡斯认为技术进步是教育部门进行人力资本 投资的结果,巴罗认为技术进步表现为政府提供服务所带来的私人厂商生产率与社会生产率 的提高 另外,新增长理论还对税收、国际贸易等影响绎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新增长理论的内容来看,新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认真考虑 教育、投资、硏究与发展、税收与贸易政策等问题,并实施正确的政策,就能够促进一国的 经济增长 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论 绎济周期的慨念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概念 所谓绎济波动,是指国民绎济中的许多重要变量(如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物价水平 利润率、利息率、就业量等),每年均不是按相同的幅度增长,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波 浪式的上升与下降。国民经济表现出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相互交替的运动过程,就是绎济 周期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个经济周期通常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四个阶段。假定一个绎济周期从繁荣阶 段开始,此时的经济处于高水平时期,消费旰盛,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遂渐达 到最高水平。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俫持下去,当消费趋缓、投资下降时,经济就开始下滑 走向衰退阶段。在的衰退阶段初期,山于消费需求的减少,投资也逐步减少,进而生产下降 失业增多。随着消费的不断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致使企业投资进一 步减少,相应地,社会收入也不断减少,最终使得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在萧条阶段,经济 活动处于最低水平,这一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全倒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设备不断损耗和消费引起的库存减少,企业开始增加投资,于是就业 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经济便进入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绎济走岀萧条并走向上升的阶 段。这一阶段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回升,就业增加,价格有所上涨,整个经济呈现上升的势头 随着就业与生产的继续扩大,价格上升,经济又走向繁荣阶段,开始了又一个经济循环。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根据一个经济周期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又叫长波,是指长度屮均为5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这一划分是前苏联经济学家 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中提出的,故长周期还可称为康 德拉季耶夫周期。 中周期又叫中波,是指长度平均为8全10年的绎济周期。关于中周期的研究较早。1860 年,法国绎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系统地 分析了这种周期,故中周期又叫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又叫短波,是指长度平均约40个月的绎济周期。短周期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与 1923年提出的,所以,短周期还叫基钦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