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B(″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不正确,原文 只是说自己因罪遭到上天责罚,实情不能说出) 7.(1)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自 已作打算。(文如,像……那样有文才,介宾短语后置;尚,尚且;碌碌,平庸的 样子,形容一生平庸,无所作为;自图,自己想办法,作打算。每点1分,句意 1分,共5分) (2)你使我活了下来,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生, 使……生,救活;良,很;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珠还,财物失而复 得。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8.痴迷高远,鄙夷富贵。诗的前两句,“金银气”表明徽州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 地方;“黄白游”表明时人追逐富贵,趋之若鹜。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平生只痴迷 于尘世外的绝美之境,从不逐“金银气”,从不做富贵梦。一个“痴”字直抒胸臆, 抒发出诗人的平生之志。 9.①对比,将时人“黄白游”与诗人“痴绝处”对比,于对比中表达诗人的平生之 志趣。②双关,黄白二字,既指黄山、白岳,又比喻黄金白银。③借代:以“金银” 和“徽州”借代富贵,引人联想,形象鲜明,凝练生动。④比喻:以“梦”比喻追 求、心志,既形象又含蓄。(答出两种分析即可) 10.(1)学而时习之 不亦君子乎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11.(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A中“先干活再磕头”有误。B 中改变规矩并非达老爷子迫不得已,而是他有意为之。D中大家的子孙兴旺并不是 因为镇子上人们的议论。) (2)①形体消瘦,吝啬(勤俭,节省)持家:②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 (固执己见);③教子有方,深谋远虑。(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 (3)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 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其作用有:①衬托主要人物。小儿子是 陪衬人物,更好地衬托了达老爷子的形象;②在结构方面,推动情节发展,避免情 节单一;③在内容方面,作者通过“小儿子”的言行传达一种善的理念,丰富了小 说内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认为达老爷子的所作所为诠释了为善的真正内涵。①乐善好施, 有心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 应有道。②老爷子最后那番话中“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 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 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真正的帮助灾民。③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 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可有些方式让受助者失却了尊严,有的救助后跟踪调 査不力,钱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 的泥潭。 示例二:我赞同达老爷子勤俭持家。行善有方的做法。①中华民族有艰苦朴素、勤 俭持家、子承父业、发扬光大等优秀传统文化。②老爷子临终前的话有深意,他教 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 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结尾说“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 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可见9 6.B("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不正确,原文 只是说自己因罪遭到上天责罚,实情不能说出) 7. (1)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自 已作打算。(文如,像……那样有文才,介宾短语后置;尚,尚且;碌碌,平庸的 样子,形容 一生平庸,无所作为;自图,自己想办法,作打算。每点1分,句意 1分,共5分) (2) 你使我活了下来,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生, 使……生,救活;良,很;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珠还,财物失而复 得。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8. 痴迷高远,鄙夷富贵。诗的前两句,“金银气”表明徽州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 地方;“黄白游”表明时人追逐富贵,趋之若鹜。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平生只痴迷 于尘世外的绝美之境,从不逐“金银气”,从不做富贵梦。一个“痴”字直抒胸臆, 抒发出诗人的平生之志。 9.①对比,将时人“黄白游”与诗人“痴绝处”对比,于对比中表达诗人的平生之 志趣。②双关,黄白二字,既指黄山、白岳,又比喻黄金白银。③借代:以“金银” 和“徽州”借代富贵,引人联想,形象鲜明,凝练生动。④比喻:以“梦”比喻追 求、心志,既形象又含蓄。(答出两种分析即可) 10.(1)学而时习之 不亦君子乎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11.(1)选 E 得 3 分,选 C 得 2 分,选 A 得 1 分。(A 中“先干活再磕头”有误。B 中改变规矩并非达老爷子迫不得已,而是他有意为之。D 中大家的子孙兴旺并不是 因为镇子上人们的议论。) (2)①形体消瘦,吝啬(勤俭,节省)持家;②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 (固执己见);③教子有方,深谋远虑。(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3)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 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其作用有:①衬托主要人物。小儿子是 陪衬人物,更好地衬托了达老爷子的形象;②在结构方面,推动情节发展,避免情 节单一;③在内容方面,作者通过“小儿子”的言行传达一种善的理念,丰富了小 说内容。(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认为达老爷子的所作所为诠释了为善的真正内涵。①乐善好施, 有心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 应有道。②老爷子最后那番话中“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 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 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真正的帮助灾民。③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 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可有些方式让受助者失却了尊严,有的救助后跟踪调 查不力,钱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 的泥潭。 示例二:我赞同达老爷子勤俭持家。行善有方的做法。①中华民族有艰苦朴素、勤 俭持家、子承父业、发扬光大等优秀传统文化。②老爷子临终前的话有深意,他教 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 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结尾说“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 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可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