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死亡时的尸体温度 直肠温度在活体间有一定差异,不同个体直肠温度可波动在342~376℃之间,平均369℃。如上所 述,直肠温度受骨盆壁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此外的影响因素还有昼夜体温差、环境温度、体质健康状况、 某些药物、年龄、性别、情绪状态及死亡原因等,在测量直肠温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尸体冷却规律 个体死亡后,不同组织细胞并未同步死亡,细胞代谢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表现为死后直肠温度并未立即 下降,而呈一个短暂的平台期( plateau)。当环境温度低于尸温时,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研究表明尸体直肠温度下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为在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 快并达到最大速率,最后再次变慢,直至达到环境温度,其整个过程呈反S形曲线,见图4-1 图4-1(同第三版P65图-1) 图4-1尸体直肠温度下降曲线( Marshal和 Hoare,1962年) 图中:Ir-直肠温度;Ta-环境温度;To=临终直肠温度(372°C);T°C}-温度(摄氏度);t时间 (小时) 该曲线可以通过双指数公式加以说明 Q=(Tr-Ta)/(ToTa)=Axexp(Bxt)+(1-A) xexp[(AXB)/(A-1)xt Q标准温度;Tr=所有时间测得的直肠温度;Ta-环境温度;T=临终直肠温度;A=常数;B=常数;t 死亡时间。exp代表指数( exponent)。 公式里的第二个指数(以常数A表示)代表起始部的平台,第一个指数(以常数B表示)代表平台以后的 曲线。常数B依赖于体重 迄今,尸体冷却曲线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和不同尸体测量值的基础上提出的。一般来讲,尸冷方式在数 学上可用二次幂S形曲线公式表示。也有研究者以一次或直线性方程式来表示。实际上,尸冷数学模型越复 杂,越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当尸冷曲线在接近直线或一次方程式可以表达的范围时,用简单的数学模型 同样适用。但是在尸冷初期以及当尸温接近环境温度时,不能用简单的一次或直线方程式来说明,要用复指 数公式才能更确切地表达尸体冷却的过程。 (四)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方法 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国内外学者曾根据各自的研究推导出不同的计算公式,由于所处的环境 状况及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事实上,如前所述由于影响尸温的因素很多, 采用单一的计算公式推断死亡时间所得的结果偏离必定很大。下面着重介绍国内常用的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 间的原则及方法,供参考 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 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 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夏季尸 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 度。具体情况见表4-1。 表4-1从直肠温度下降推测死后经历时间 死后时 环境温 35.534.533.5 32.5 31.5 373736.535.534.5 5333231.530.53029.528.52827.527 25.5 3533.532.531 3230.529.528.527 摘自陈康颐主编《应用法医学各论》(二)死亡时的尸体温度 直肠温度在活体间有一定差异,不同个体直肠温度可波动在34.2~37.6℃之间,平均36.9℃。如上所 述,直肠温度受骨盆壁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此外的影响因素还有昼夜体温差、环境温度、体质健康状况、 某些药物、年龄、性别、情绪状态及死亡原因等,在测量直肠温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尸体冷却规律 个体死亡后,不同组织细胞并未同步死亡,细胞代谢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表现为死后直肠温度并未立即 下降,而呈一个短暂的平台期(plateau)。当环境温度低于尸温时,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研究表明尸体直肠温度下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为在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 快并达到最大速率,最后再次变慢,直至达到环境温度,其整个过程呈反S形曲线,见图4-1。 图4-1 尸体直肠温度下降曲线(Marshall和Hoare,1962年) 图中:Tr=直肠温度;Ta=环境温度;To=临终直肠温度(37.2℃);T[℃]=温度(摄氏度);t[h]=时间 (小时) 该曲线可以通过双指数公式加以说明: Q=(Tr -Ta)/(To -Ta)=A×exp(B×t)+(1-A)×exp[(A×B)/(A-1)×t] Q=标准温度;Tr =所有时间测得的直肠温度;Ta =环境温度;To =临终直肠温度;A=常数;B=常数;t= 死亡时间。exp代表指数(exponent)。 公式里的第二个指数(以常数A表示)代表起始部的平台,第一个指数(以常数B表示)代表平台以后的 曲线。常数B依赖于体重。 迄今,尸体冷却曲线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和不同尸体测量值的基础上提出的。一般来讲,尸冷方式在数 学上可用二次幂S形曲线公式表示。也有研究者以一次或直线性方程式来表示。实际上,尸冷数学模型越复 杂,越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当尸冷曲线在接近直线或一次方程式可以表达的范围时,用简单的数学模型 同样适用。但是在尸冷初期以及当尸温接近环境温度时,不能用简单的一次或直线方程式来说明,要用复指 数公式才能更确切地表达尸体冷却的过程。 (四)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方法 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国内外学者曾根据各自的研究推导出不同的计算公式,由于所处的环境 状况及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事实上,如前所述由于影响尸温的因素很多, 采用单一的计算公式推断死亡时间所得的结果偏离必定很大。下面着重介绍国内常用的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 间的原则及方法,供参考。 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 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 ~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夏季尸 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 度。具体情况见表4-1。 表4-1 从直肠温度下降推测死后经历时间 死后时 间 (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环境温 度 (℃) 直 肠 温 度 (℃) 37 37 36.5 36 35.5 34.5 33.5 33 32.5 31.5 31.5 31 30 29.5 29 29 24 37 37 36.5 35.5 34.5 33.5 33 32 31.5 30.5 30 29.5 28.5 28 27.5 27 21 37 37 36.5 35.5 34 33 32 31 30.5 29.5 28.5 28 27 26.5 26 25.5 18 37 36.5 36 35 33.5 32.5 31 30 29.5 28.5 27 26.5 26 25.5 24.5 24 16 37 36.5 35.5 34.5 33 32 30.5 29.5 28.5 27 26 25.5 24.5 23.5 22.5 22 13 37 36.5 35 33.5 32 30 28 26.5 25.5 24 22.5 21.5 20 19 18 17 5 摘自陈康颐主编《应用法医学各论》 图4-1 (同第三版P65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