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3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5卷 门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的区域(不含码头泊位),为 实现基于服务流程的实时管控 了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企业的区位优 由于保税港区应用系统具备松散性、异构性的 势,形成“前港后区”格局的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 特点,其服务流程的执行大多根据服务需求者(或 经济安排四.目前已经在国内八个重点口岸进行试 潜在服务需求者)的需求而进行动态地组合:同时, 点运行,包括上海外高桥、天津、青岛、大连、宁 基于保税港区系统的第三方平台的特点,其服务流 波、张家港、厦门象屿和深圳盐田港 程性能评价应当能够遵循以服务需求者的目标需求 以保税港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行区,通过 为导向,纵贯服务需求者、第三方平台及服务提供 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吸引外资,推动地区和城市外 者的服务流程,分别从不同的业务视角对服务需求 向型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或服务组合进行层次结构分解,从而覆盖三者的不 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自1990年6月起,经国 同管理层次. 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以 从保税港区服务流程的整体管理及Web服务 来,保税港区的发展在我国沿海、沿江等城市呈现 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本文将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 强劲势头,已凭借其特殊功能及当地的实际资源, 能管理主要分为服务流程性能的监控、性能的分析 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港区 与评价、性能的预测与优化、服务流程的执行四个 的建设是对港口和保税区的国际物流核心资源进行 阶段,它们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体系,从 有效而系统地整合,是满足保税区功能的拓展、港 而构建起保税港区服务性能管理框架,具体如图1 口业务衍生、口岸政策能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国际 所示,其中S(=1,2,…,m;k=1,2,…,n)代表 贸易战略和国际物流全球化提升的需要. 服务 一般来说,保税港区主要业务模式包括:(1)国 在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管理框架中,服务是 际中转,即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 通过执行引擎被远程调用后进行组合,并由一个服 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②)国际配送, 务流程管理器对服务流程进行性能监控、性能分析 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 与评价、性能预测与优化、执行四个阶段的闭环管 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3)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 理,上述四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如下 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 (1)性能监控:主要对服务流程性能进行监测 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4④)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 与记录,获取历史数据作为服务流程性能分析、预 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采取转口贸易方式直 测及优化的基础.在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管理框 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架中,性能监控的核心功能是实时地获取并存储保 保税港区的信息化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奠 税港区各服务流程的相关数据及事件,主要是从服 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初步搭建起了“电子政务、 务流程的模型数据、执行的实例数据、执行过程中 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的信息框架.通常保税港区 事件信息的日志数据、执行调用的文件数据中抽取 系统涉及港口、保税物流园区、海关、国检以及企 能够支持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指标分析与评价的 业等多个实体,应用系统种类繁多.随着面向服务 信息,作为服务流程性能分析的原始数据与性能评 体系架构的出现,W®b服务(或简称服务)已成为保 价的依据.此外,检测服务流程执行环境,建立预 税港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越来越多的业务 警机制,以有利于保税港区各服务流程的顺利执行 组件被抽取和封装成服务,从而形成服务流程(或 也是性能监控阶段的主要功能 称面向服务的工作流)回.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下的 (2)性能分析与评价:主要对服务流程性能的 保税港区集成业务中,基于服务流程的集成与协同 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及性能评价.在此阶段中,通过 广泛存在 分析监控阶段收集所得的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指 1.2保税港区业务的闭环管理 标的原始数据,对各服务流程性能的关键性指标进 保税港区中的服务流程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基 行计算与评价,并采用图表分析等方法将这些指标 础.服务流程中不同活动之间的连接与执行规则是 值显示出来,从而为进一步的服务流程性能预测与 保税港区管理的积累.服务流程是由一系列相关任 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务组成,这些任务按照企业的管理规章和业务流程 (③)性能预测与优化:主要是基于分析阶段的 顺序或并行执行,最终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也就 相关性能指标评价对服务流程性能进行预测,并计 是说,为了实现对保税港区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 划抽象服务的优化组合方案.具体来讲,一方面是· 1232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5 卷 门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的区域 (不含码头泊位),为 了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企业的区位优 势,形成 “前港后区” 格局的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 经济安排 [1] . 目前已经在国内八个重点口岸进行试 点运行,包括上海外高桥、天津、青岛、大连、宁 波、张家港、厦门象屿和深圳盐田港. 以保税港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行区,通过 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吸引外资,推动地区和城市外 向型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自 1990 年 6 月起,经国 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以 来,保税港区的发展在我国沿海、沿江等城市呈现 强劲势头,已凭借其特殊功能及当地的实际资源, 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税港区 的建设是对港口和保税区的国际物流核心资源进行 有效而系统地整合,是满足保税区功能的拓展、港 口业务衍生、口岸政策能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国际 贸易战略和国际物流全球化提升的需要. 一般来说,保税港区主要业务模式包括:(1) 国 际中转,即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 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2) 国际配送, 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 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3) 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 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 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4) 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 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采取转口贸易方式直 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保税港区的信息化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奠 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初步搭建起了 “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电子物流” 的信息框架. 通常保税港区 系统涉及港口、保税物流园区、海关、国检以及企 业等多个实体,应用系统种类繁多. 随着面向服务 体系架构的出现,Web 服务 (或简称服务) 已成为保 税港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越来越多的业务 组件被抽取和封装成服务,从而形成服务流程 (或 称面向服务的工作流) [2] . 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下的 保税港区集成业务中,基于服务流程的集成与协同 广泛存在. 1.2 保税港区业务的闭环管理 保税港区中的服务流程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基 础. 服务流程中不同活动之间的连接与执行规则是 保税港区管理的积累. 服务流程是由一系列相关任 务组成,这些任务按照企业的管理规章和业务流程 顺序或并行执行,最终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 也就 是说,为了实现对保税港区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 实现基于服务流程的实时管控. 由于保税港区应用系统具备松散性、异构性的 特点,其服务流程的执行大多根据服务需求者 (或 潜在服务需求者) 的需求而进行动态地组合;同时, 基于保税港区系统的第三方平台的特点,其服务流 程性能评价应当能够遵循以服务需求者的目标需求 为导向,纵贯服务需求者、第三方平台及服务提供 者的服务流程,分别从不同的业务视角对服务需求 或服务组合进行层次结构分解,从而覆盖三者的不 同管理层次. 从保税港区服务流程的整体管理及 Web 服务 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本文将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 能管理主要分为服务流程性能的监控、性能的分析 与评价、性能的预测与优化、服务流程的执行四个 阶段,它们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体系,从 而构建起保税港区服务性能管理框架,具体如图 1 所示,其中 S k i (i=1, 2, · · · , m; k=1, 2, · · · , n) 代表 服务. 在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管理框架中,服务是 通过执行引擎被远程调用后进行组合,并由一个服 务流程管理器对服务流程进行性能监控、性能分析 与评价、性能预测与优化、执行四个阶段的闭环管 理,上述四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如下. (1) 性能监控:主要对服务流程性能进行监测 与记录,获取历史数据作为服务流程性能分析、预 测及优化的基础. 在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管理框 架中,性能监控的核心功能是实时地获取并存储保 税港区各服务流程的相关数据及事件,主要是从服 务流程的模型数据、执行的实例数据、执行过程中 事件信息的日志数据、执行调用的文件数据中抽取 能够支持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指标分析与评价的 信息,作为服务流程性能分析的原始数据与性能评 价的依据. 此外,检测服务流程执行环境,建立预 警机制,以有利于保税港区各服务流程的顺利执行 也是性能监控阶段的主要功能. (2) 性能分析与评价:主要对服务流程性能的 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及性能评价. 在此阶段中,通过 分析监控阶段收集所得的保税港区服务流程性能指 标的原始数据,对各服务流程性能的关键性指标进 行计算与评价,并采用图表分析等方法将这些指标 值显示出来,从而为进一步的服务流程性能预测与 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3) 性能预测与优化:主要是基于分析阶段的 相关性能指标评价对服务流程性能进行预测,并计 划抽象服务的优化组合方案. 具体来讲,一方面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