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p6(精确至10kgm): -"m-m×100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3砂的筛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相细程度和级配情况。 (2)主要仅器设备 掘筛机、标准筛(孔径为150m、300m、600m、1.18mm、2.36mm、4.75mm、9.50mm 的方孔筛)、天平或电子称、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3)样制冬 用四分法缩取约1100g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先筛除大于 9.50mm的颗粒(并记录其含量),再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实验方法及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 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 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工在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筛至每分钟 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重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重 量之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5)实验结果计算 1)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精确到1%。具体见表2。 表2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计算关系 孔尺寸/mm 饰余量/g 分计余率/% 累计筛余/% 4.75 a=m/m A=a 2.36 ms a:=m:/m A=A+a 1.18 a-m:/m 60 a=m/m A=Ayta 0.30 a=m/m AAtas 015 m a.=m./m A=Atas 底 m=m:+m2 +m3+m+ms+me+m (6)实验结果鉴定 1)级配的鉴定:按国家规范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表3),判定属于哪个级配区,是否合格。 2)粗细程度鉴定: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M的大小来判定。具体见下式。 .7- 7 -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  0  (精确至 10kg/m3): 1000 0 0 1 0      V m m 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3 砂的筛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 (2)主要仪器设备 摇筛机、标准筛(孔径为 150 m、300 m、600 m、1.18mm、2.36mm、4.75mm、9.50mm 的方孔筛)、天平或电子称、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3)试样制备 用四分法缩取约 1100g 试样,置于 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先筛除大于 9.50mm 的颗粒(并记录其含量),再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准确称取试样 500g(精确至 1g)。 2) 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 4.75mm 筛内,加盖后, 置于摇筛机上,摇筛 10min(也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工在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筛至每分钟 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 1g)。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重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重 量之比,其差值不得超过 1%。 (5)实验结果计算 1) 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0.1%。 2) 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精确到 1%。具体见表 2。 表 2 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计算关系 筛孔尺寸/mm 筛余量/g 分计筛余率/% 累计筛余/% 4.75 m1 a1=m1 /m A1=a1 2.36 m2 a2=m2 /m A2=A1+a2 1.18 m3 a3=m3 /m A3=A2+a3 0.60 m4 a4=m4 /m A4=A3+a4 0.30 m5 a5=m5 /m A5=A4+a5 0.15 m6 a6=m6 /m A6=A5+a6 底 m 底 m=m1+m2+m3+m4+m5+m6+m 底 (6)实验结果鉴定 1)级配的鉴定:按国家规范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表 3),判定属于哪个级配区,是否合格。 2)粗细程度鉴定: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 M x 的大小来判定。具体见下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