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孔德军等:ATCN涂层结合界面组织特征与结合性能 1627* 10.90,Cr7.79,W10.87,C50.05,Co3.37,N微量,数 合界面处向基体扩散,形成梯度扩散层,如图4(b)所 据未测出.AITiCrN涂层中Al和Cr含量比较高(图3 示.涂层中下元素的含量较低,在结合界面处有明显 (c)和(e),分布比较均匀.Ti的含量从基体到表面 的扩散现象,在基体中形成富集,这是由于基体主要成 呈现减少趋势(图3(d)),在涂层中含量远低于基体 分是TiC的缘故,如图4(c)所示.Cr和N元素分布规 中含量.涂层中N含量比较高(图3()),是由于在制 律一致,如图4(d)和(e)所示,在涂层中形成一定的富 备过程中N,作为反应气体与金属靶蒸发离子生成氮 集层,并向基体中产生了一定的扩散.上述分析表明, 化物沉积在基体上.T、W和Co在基体中表现为较高 Al、Ti,Cr、N等原子在界面处向基体扩散,形成界面区 原子浓度,如图3(d)、(g)和(h)所示,这是由于YT14 域扩散型,结合图3(a)分析结果可知,涂层结合界面 硬质合金是由TiC和WC粉末以Co作为黏结剂烧结 为机械+扩散形式.Ti、W和Co主要分布于基体中, 而成的缘故.在结合界面处涂层中C原子浓度高于基 如图4(c)、(0和(g)所示,C原子在界面处形成了一 体,如图3()所示,涂层出现的C原子为基体中C原 定的扩散层,如图4(h)所示,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基 子扩散所致.因此,涂层和基体中化学原子含量呈梯 体材料 度变化,涂层获得适当的硬度/韧性比,可以有效地抑 2.5划痕形貌与结合强度 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改善涂层的承载能力、抗摩擦和 AITiCrN涂层划痕为犁沟形貌,随着载荷的增加, 磨损性能。 犁沟在划痕方向变得越来越宽,如图5(a)所示.加载 2.4界面面扫描分析 力为59.2N,声发射强度突变增强,划痕过程经历弹性 对图3(a)中AlTiCrN涂层界面进行面扫描分析, 变形(图5(b)、塑性变形(图5(c))和涂层剥离5 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l11.10,Ti14.61,Cr ())三个阶段,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划痕两侧的涂 12.52,W55.83,C0.25,Co5.69,N微量,数据未测出. 层发生剥落,但未观察到裂纹,因此AlTiCrN涂层表面 原子数分数(%):129.85,Ti22.13,Cr17.47,W 的划痕属于剥落型.在临界载荷为59.2N时,没有出 22.03,C1.51,C07.01,N微量,数据未测出,如图4 现微裂纹,表明涂层虽然产生失效的现象,但涂层表面 (a)所示.Al原子在涂层中形成富集现象,同时,在结 并没有完全破裂,韧性较好.可以确定此时涂层结合 20000 ⊙ I6000 12000 A 8000 4000 10m 456 8910 能量keV 10 gm 10 um 104m 104m 10m 图4界面面扫描分析结果.(a)面扫描结果:(b)A:(c)Ti:(d)Cr:(c);(DW:(g)Co:(h)C Fig.4 Plane sca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nterface:(a)results of plane scan:(b)Al:(c)Ti:(d)Cr:(e):(f)W:(g)Co:(h)C孔德军等: AlTiCrN 涂层结合界面组织特征与结合性能 10. 90,Cr 7. 79,W 10. 87,C 50. 05,Co 3. 37,N 微量,数 据未测出. AlTiCrN 涂层中 Al 和 Cr 含量比较高( 图 3 ( c) 和( e) ) ,分布比较均匀. Ti 的含量从基体到表面 呈现减少趋势( 图 3( d) ) ,在涂层中含量远低于基体 中含量. 涂层中 N 含量比较高( 图 3( f) ) ,是由于在制 备过程中 N2作为反应气体与金属靶蒸发离子生成氮 化物沉积在基体上. Ti、W 和 Co 在基体中表现为较高 原子浓度,如图 3( d) 、( g) 和( h) 所示,这是由于 YT14 硬质合金是由 TiC 和 WC 粉末以 Co 作为黏结剂烧结 而成的缘故. 在结合界面处涂层中 C 原子浓度高于基 体,如图 3( i) 所示,涂层出现的 C 原子为基体中 C 原 图 4 界面面扫描分析结果. ( a) 面扫描结果; ( b) Al; ( c) Ti; ( d) Cr; ( e) ; ( f) W; ( g) Co; ( h) C Fig. 4 Plane sca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nterface: ( a) results of plane scan; ( b) Al; ( c) Ti; ( d) Cr; ( e) ; ( f) W; ( g) Co; ( h) C 子扩散所致. 因此,涂层和基体中化学原子含量呈梯 度变化,涂层获得适当的硬度/韧性比,可以有效地抑 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改善涂层的承载能力、抗摩擦和 磨损性能. 2. 4 界面面扫描分析 对图 3( a) 中 AlTiCrN 涂层界面进行面扫描分析, 化学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 % ) : Al 11. 10,Ti 14. 61,Cr 12. 52,W 55. 83,C 0. 25,Co 5. 69,N 微量,数据未测出. 原子 数 分 数 ( % ) : Al 29. 85,Ti 22. 13,Cr 17. 47,W 22. 03,C 1. 51,Co 7. 01,N 微量,数据未测出,如图 4 ( a) 所示. Al 原子在涂层中形成富集现象,同时,在结 合界面处向基体扩散,形成梯度扩散层,如图 4( b) 所 示. 涂层中 Ti 元素的含量较低,在结合界面处有明显 的扩散现象,在基体中形成富集,这是由于基体主要成 分是 TiC 的缘故,如图 4( c) 所示. Cr 和 N 元素分布规 律一致,如图4( d) 和( e) 所示,在涂层中形成一定的富 集层,并向基体中产生了一定的扩散. 上述分析表明, Al、Ti、Cr、N 等原子在界面处向基体扩散,形成界面区 域扩散型,结合图 3( a) 分析结果可知,涂层结合界面 为机械 + 扩散形式. Ti、W 和 Co 主要分布于基体中, 如图 4( c) 、( f) 和( g) 所示,C 原子在界面处形成了一 定的扩散层,如图 4( h) 所示,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基 体材料. 2. 5 划痕形貌与结合强度 AlTiCrN 涂层划痕为犁沟形貌,随着载荷的增加, 犁沟在划痕方向变得越来越宽,如图 5( a) 所示. 加载 力为 59. 2 N,声发射强度突变增强,划痕过程经历弹性 变形( 图 5 ( b) ) 、塑性变形( 图 5 ( c) ) 和涂层剥离 5 ( d) ) 三个阶段,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划痕两侧的涂 层发生剥落,但未观察到裂纹,因此 AlTiCrN 涂层表面 的划痕属于剥落型. 在临界载荷为 59. 2 N 时,没有出 现微裂纹,表明涂层虽然产生失效的现象,但涂层表面 并没有完全破裂,韧性较好. 可以确定此时涂层结合 · 726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