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风格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风格各有其美。王充《论衡.自纪》篇云:“饰貌以强类者 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 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伤手,然后称工巧也。文土之务,各有所 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 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作家创作是各以所禀,自为佳好"。各种风格形 态虽“美色不同面,但能皆佳于目”。不同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清代沈善宝《名媛诗 话》说:余常论诗犹花也,牡丹、芍药,具国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贵,他如梅品孤高, 水仙清洁,杏、桃禾农艳,兰菊幽贞。此外则或以香胜,或以色著,但具一致,皆足赏 心,何必泥定一格也?最怕如剪彩为之,毫无神韵,令人见之生倦。”文学风格犹如百花, 或富贵,或孤高或幽贞,皆有品质,“皆足赏心,都能给人一定的美感,因而不必泥定 格。但不管何种形态的风格,都必须富于神韵,必须有内在的生命精神,不可如剪彩 为之。剪彩为之者虽有花之形色,却无花之生气活力,没有花之神韵生命,因而“令人见 生倦。真正有审美价值的风格在于富于神韵,能显现出生命活力。内蕴着生命精神 显现着生命活力的风格是最富于审美魅力的。古人论述最多、古代最流行的文学风格都 包蕴着人的生命精神。不妨试剖析几例。 雄浑。 雄浑属于阳刚之美的文学风格,表现出一种雄壮博大、浑厚自然的审美特点。《二十 四诗品》把它列为首品,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雄是 作家内在的生命精神特征;“浑"是作品外在的风貌特点。故雄为“体”,浑为“用。郭绍虞 《诗品集解》说:“何谓雄'?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这不是可以-一朝袭取的 必须积强健之气才成为雄。"雄浑"风格之关键在于作家长期积淀在心的雄刚之气,若无 这种至大至刚之气,作家缺乏强旺刚健的生命精神,心灰意懒,气乏神弱,精神颓然 萎靡不振,作品不会有雄浑风格。雄浑风格以作家雄刚之生命力为根本。浑是浑然 体、浑成自然的艺术风貌,是雄强健旺生命精神的艺术体现。淸代孙联奎《诗品臆说》 释雄浑"云:“《大风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 方。滈髙祖为人,气象近于雄浑,故其诗亦雄浑。”《大风歌》是雄浑风格的诗作。而此诗 雄浑风格的根本在于作者为人近于雄浑。刘邦创一代帝业,多年风起云涌的战争生活锻 铸了他的强雄气概,这种精神气概是此诗雄浑风格的内在基质。此诗作于天下既定,沛 县亭长时的刘邦是难以吟出此种雄浑风格的诗的 雄浑是古代阳刚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体现着力的美。雄浑风格必须是强健有力的,力 量孱弱,气势狭小,谈不上雄浑。叶梦得《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 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句中有力”,是雄浑风格的基本规定性。胡应麟《诗薮》内 编卷四云:“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作小家语',无力量,无气 势,也就无法形成雄浑之美。雄浑风格深为古代文论家所重,因为它体现了生命力量之 美,体现出了宏大的精神气概,而能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和生命的激励。但有力者不一定 都是雄浑风格,“力”不是雄浑风格的唯一因素,强调力之美的风格有多种,如豪放、遒 劲、壮丽等。雄浑风格除在内容上要表现出"力”之美外,在形式上还要表现出浑然-体的 整体风貌和意味不尽的审美特征。郭绍虞注释“返虚入浑云:“何谓浑?浑,全也,浑成 自然也。所谓真体内充,又堆砌不得,填实不得,板滞不得,所以必须复还空虚,才得 入于浑然之境。浑成自然之境包藏着丰富的审美含蕴,雄健强旺的生命力量和至大至刚 的生命精神以浑然一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构成的雄浑风格,不但给人以生命力量之 壮美感,而且也给人体味不尽的审美余韵。因而,雄浑风格给人的美感即是有力的,又 是丰富的。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在于余味无穷,雄浑风格包蕴丰富的特点恰恰符合中国 古人的审美趣味 豪放 豪放是阳刚之美的又一风格形态,它与婉约是一对立的风格类型。豪放风格体现岀豪 爽狂放之美。《二十四诗品》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 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豪 放风格以作家内心弥满的“真力”为根本,作家内心“真力弥满,有豪壮强劲的精神生命风格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风格各有其美。王充《论衡.自纪》篇云:“饰貌以强类者 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 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 ]不伤手,然后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 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 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作家创作是“各以所禀,自为佳好”。各种风格形 态虽“美色不同面”,但能“皆佳于目”。不同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清代沈善宝《名媛诗 话》说:“余常论诗犹花也,牡丹、芍药,具国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贵,他如梅品孤高, 水仙清洁,杏、桃禾农艳,兰菊幽贞。此外则或以香胜,或以色著,但具一致,皆足赏 心,何必泥定一格也?最怕如剪彩为之,毫无神韵,令人见之生倦。”文学风格犹如百花, 或富贵,或孤高,或幽贞,皆有品质,“皆足赏心”,都能给人一定的美感,因而不必泥定 一格。但不管何种形态的风格,都必须富于神韵,必须有内在的生命精神,不可如剪彩 为之。剪彩为之者虽有花之形色,却无花之生气活力,没有花之神韵生命,因而“令人见 之生倦”。真正有审美价值的风格在于富于神韵,能显现出生命活力。内蕴着生命精神、 显现着生命活力的风格是最富于审美魅力的。古人论述最多、古代最流行的文学风格都 包蕴着人的生命精神。不妨试剖析几例。 雄浑。 雄浑属于阳刚之美的文学风格,表现出一种雄壮博大、浑厚自然的审美特点。《二十 四诗品》把它列为首品,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雄”是 作家内在的生命精神特征;“浑”是作品外在的风貌特点。故雄为“体”,浑为“用”。郭绍虞 《诗品集解》说:“何谓‘雄’?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这不是可以一朝袭取的, 必须积强健之气才成为雄”。“雄浑”风格之关键在于作家长期积淀在心的雄刚之气,若无 这种至大至刚之气,作家缺乏强旺刚健的生命精神,心灰意懒,气乏神弱,精神颓然, 萎靡不振,作品不会有雄浑风格。雄浑风格以作家雄刚之生命力为根本。“浑”是浑然一 体、浑成自然的艺术风貌,是雄强健旺生命精神的艺术体现。清代孙联奎《诗品臆说》 释“雄浑”云:“《大风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 方。’高祖为人,气象近于雄浑,故其诗亦雄浑。”《大风歌》是雄浑风格的诗作。而此诗 雄浑风格的根本在于作者为人近于雄浑。刘邦创一代帝业,多年风起云涌的战争生活锻 铸了他的强雄气概,这种精神气概是此诗雄浑风格的内在基质。此诗作于天下既定,沛 县亭长时的刘邦是难以吟出此种雄浑风格的诗的。 雄浑是古代阳刚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体现着力的美。雄浑风格必须是强健有力的,力 量孱弱,气势狭小,谈不上雄浑。叶梦得《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 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句中有力”,是雄浑风格的基本规定性。胡应麟《诗薮》内 编卷四云:“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作小家语”,无力量,无气 势,也就无法形成雄浑之美。雄浑风格深为古代文论家所重,因为它体现了生命力量之 美,体现出了宏大的精神气概,而能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和生命的激励。但有力者不一定 都是雄浑风格,“力”不是雄浑风格的唯一因素,强调力之美的风格有多种,如豪放、遒 劲、壮丽等。雄浑风格除在内容上要表现出“力”之美外,在形式上还要表现出浑然一体的 整体风貌和意味不尽的审美特征。郭绍虞注释“返虚入浑”云:“何谓‘浑’?浑,全也,浑成 自然也。所谓真体内充,又堆砌不得,填实不得,板滞不得,所以必须复还空虚,才得 入于浑然之境”。浑成自然之境包藏着丰富的审美含蕴,雄健强旺的生命力量和至大至刚 的生命精神以浑然一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构成的雄浑风格,不但给人以生命力量之 壮美感,而且也给人体味不尽的审美余韵。因而,雄浑风格给人的美感即是有力的,又 是丰富的。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在于余味无穷,雄浑风格包蕴丰富的特点恰恰符合中国 古人的审美趣味。 豪放。 豪放是阳刚之美的又一风格形态,它与婉约是一对立的风格类型。豪放风格体现出豪 爽狂放之美。《二十四诗品》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 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豪 放风格以作家内心弥满的“真力”为根本,作家内心“真力弥满”,有豪壮强劲的精神生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