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 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一朊蛋白(PI 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 为信号分子 1999年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 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 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 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 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 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 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 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 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 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 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1996 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 保护特征 1997 年 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 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 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 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 为信号分子 1999 年 Gunter Blobel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 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 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 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 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 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 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 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 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 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 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 20 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 的“贺礼”,分享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 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9 月 2 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 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 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 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 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 200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 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