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2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下一卷带钢生产数据 坦度前馈控制模型: L3 (5)第2、第3机架与第1机架的控制策略相 各机架日标 板形调控手 白适应 同,最终的控制目的是使成品机架的入口带钢凸度 凸度设定模型 段设定模型 自学习 稳定且达到目标值: -1- (6)由第5机架出口板形仪测得的平坦度,利 」板形前馈 参数校正 控制模型 模型 用板形预测模型的参数校正模型对1~5机架板形 预测模型进行自适应参数校正. 当前乳制工艺 轧机板形调控 凸度仪 板形仪 参数实测 执行机构 按分配式控制方式的板形调控策略,即将上述 步骤中的(2)、(3)和(5)项改为:将目标凸度和实际 凸度的偏差量按一定比例分配到第1至第3机架控 制消除,其余步骤相同. 由于越是上游机架,带钢的凸度向平坦度的转 图4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系统结构 化能力越弱,因此接力式控制策略可将改变凸度对 Fig.4 Structure of a flatness feed-forw ard control system 平坦度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分配式控制策 3.1最佳目标比例凸度的确定 略,由于每个机架控制的凸度偏差量小,因此参与凸 最佳目标比例凸度是实施基于来料板凸度的板 度控制的各机架的调节负荷更小.因此,实际生产 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的重要参数.在冷轧中要同时实 中应依据现场条件、来料凸度情况以及参与板形平 现对凸度和平坦度的控制,就必须充分考虑在轧制 坦度前馈控制机架的凸度调控域等因素,综合比较 过程中带钢凸度和平坦度的相互影响,不仅要保证 选择一种针对当前轧制条件下合理的控制策略, 在前序机架尽量消除来料凸度波动,也要使成品机 4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模型研究 架入口带钢平坦度处于最佳可调控制范围内,有利 于板形平坦度闭环反馈控制模型控制轧后平坦度达 当轧机入口板廓仪检测到带钢凸度发生波动 到目标值.因此,最佳目标比例凸度的合理与否对 时,相应机架的执行机构需要进行相应的动作以前 板形前馈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最佳目标比例凸 馈消除此凸度偏差,这就需要制定出不同的弯辊工 度应综合考虑以下五点因素加以确定:(1)各机架的 艺来“以变应变”.制定出合理的弯辊工艺后,还需 凸度调节域:2)成品机架的入口轧件凸度最有利于 要将之固化于实时控制模型中,依靠过程计算机来 发挥成品机架的板形控制能力:(3)成品机架的入口 快速设定出不同机架的弯辊量并将设定值迅速传递 轧件板形稳定;(4)各机架之间平坦度缺陷较小,不 到下位机中进行执行,这才是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 影响轧件运行稳定:(5)各机架的各板形调控机构设 的最终目的. 定值都处于正常使用范围内. 基于来料板凸度的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模型是 3.2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策略 根据入口带钢凸度偏差△CW(i一1),延迟后(待具 基于来料板廓的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可以有两 有此△CW(i一1)的带钢段进入轧机时)前馈控制液 种控制策略:接力式控制策略和分配式控制策略, 压弯辊,即给液压弯辊一个控制量FsT(i)十 接力式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Fw(i).由式(1)~(3),经数学推倒可得△Fw(i) (1)假设来料带钢无板形平坦度缺陷,并由第1 的公式为: 机架入口板廓测量仪提供来料带钢的凸度: △Fw(i)={[-(△PwH-PwH)/e+ (2)若来料带钢凸度落在第1机架的凸度调控 CW(i-1)/Hc]hc-KiCW(i-1))/K2KF (4) 域内,则根据目标凸度和实际凸度偏差,利用板形前 式(4)即为第i机架的板形前馈控制模型.一般 馈控制模型计算出相应执行机构的调节量,对来料 地△℃W(i一I)即包括二次型凸度的变化量,也包括四 带钢凸度偏差进行前馈控制: 次型凸度的变化量,这样在确定△Fw(i)时要考虑 (3)若来料带钢凸度不在第1机架的凸度调控 对两个变化量的综合控制效果.为在实际控制过程 域内,则第1机架尽最大能力消除此来料凸度偏差, 中使用方便,本文只按二次凸度偏差确定△Fw(i,. 剩余凸度偏差由第2机架消除: 5仿真研究 (4)由板形预测模型预测得出第1机架出口带 钢的凸度和平坦度,经延迟输送至第2机架板形平 以某厂1550mm五机架六辊UCMW冷连轧机图 4 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系统结构 Fig.4 Structure of a flatness feed-f orw ard control system 3.1 最佳目标比例凸度的确定 最佳目标比例凸度是实施基于来料板凸度的板 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的重要参数 .在冷轧中要同时实 现对凸度和平坦度的控制, 就必须充分考虑在轧制 过程中带钢凸度和平坦度的相互影响, 不仅要保证 在前序机架尽量消除来料凸度波动 ,也要使成品机 架入口带钢平坦度处于最佳可调控制范围内, 有利 于板形平坦度闭环反馈控制模型控制轧后平坦度达 到目标值.因此, 最佳目标比例凸度的合理与否对 板形前馈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最佳目标比例凸 度应综合考虑以下五点因素加以确定:(1)各机架的 凸度调节域;(2)成品机架的入口轧件凸度最有利于 发挥成品机架的板形控制能力 ;(3)成品机架的入口 轧件板形稳定;(4)各机架之间平坦度缺陷较小 , 不 影响轧件运行稳定;(5)各机架的各板形调控机构设 定值都处于正常使用范围内. 3.2 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策略 基于来料板廓的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可以有两 种控制策略:接力式控制策略和分配式控制策略 . 接力式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假设来料带钢无板形平坦度缺陷,并由第 1 机架入口板廓测量仪提供来料带钢的凸度; (2)若来料带钢凸度落在第 1 机架的凸度调控 域内 ,则根据目标凸度和实际凸度偏差 ,利用板形前 馈控制模型计算出相应执行机构的调节量, 对来料 带钢凸度偏差进行前馈控制; (3)若来料带钢凸度不在第 1 机架的凸度调控 域内 ,则第 1 机架尽最大能力消除此来料凸度偏差 , 剩余凸度偏差由第 2 机架消除 ; (4)由板形预测模型预测得出第 1 机架出口带 钢的凸度和平坦度, 经延迟输送至第 2 机架板形平 坦度前馈控制模型 ; (5)第 2 、第 3 机架与第 1 机架的控制策略相 同 ,最终的控制目的是使成品机架的入口带钢凸度 稳定且达到目标值 ; (6)由第 5 机架出口板形仪测得的平坦度, 利 用板形预测模型的参数校正模型对 1 ~ 5 机架板形 预测模型进行自适应参数校正. 按分配式控制方式的板形调控策略, 即将上述 步骤中的(2)、(3)和(5)项改为 :将目标凸度和实际 凸度的偏差量按一定比例分配到第 1 至第 3 机架控 制消除 ,其余步骤相同 . 由于越是上游机架 ,带钢的凸度向平坦度的转 化能力越弱, 因此接力式控制策略可将改变凸度对 平坦度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分配式控制策 略 ,由于每个机架控制的凸度偏差量小,因此参与凸 度控制的各机架的调节负荷更小 .因此, 实际生产 中应依据现场条件、来料凸度情况以及参与板形平 坦度前馈控制机架的凸度调控域等因素 , 综合比较 选择一种针对当前轧制条件下合理的控制策略 . 4 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模型研究 当轧机入口板廓仪检测到带钢凸度发生波动 时 ,相应机架的执行机构需要进行相应的动作以前 馈消除此凸度偏差, 这就需要制定出不同的弯辊工 艺来“以变应变” .制定出合理的弯辊工艺后, 还需 要将之固化于实时控制模型中, 依靠过程计算机来 快速设定出不同机架的弯辊量并将设定值迅速传递 到下位机中进行执行 , 这才是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 的最终目的 . 基于来料板凸度的板形平坦度前馈控制模型是 根据入口带钢凸度偏差 ΔCW(i -1), 延迟后(待具 有此 ΔCW(i -1)的带钢段进入轧机时)前馈控制液 压弯辊 , 即给液 压弯辊一个控制 量 F SET (i)+ ΔF W(i).由式(1)~ (3),经数学推倒可得 ΔFW(i) 的公式为: ΔF W(i)={[ -(ΔρWH -ξρWH)/ ε+ CW(i -1)/ HC] hC -K 1CW(i -1)}/K 2KF (4) 式(4)即为第 i 机架的板形前馈控制模型.一般 地,ΔCW(i -1)即包括二次型凸度的变化量,也包括四 次型凸度的变化量 ,这样在确定 ΔF W(i)时要考虑 对两个变化量的综合控制效果.为在实际控制过程 中使用方便 ,本文只按二次凸度偏差确定 ΔF W(i). 5 仿真研究 以某厂 1550 mm 五机架六辊 UCMW 冷连轧机 · 920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