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商品生产者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因而生产同种商品 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相同。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从而使一部分富裕起来的生产者成为脱 离劳动,专门使用雇工劳动的经营管理者,而另一部分生产者则因亏损破产而与其他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2、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商业资本不仅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了小生产者的分化,而且通过直接剥削和控制家庭手工业者,成为工业资产阶级 形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3、富农经济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 (1)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2、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方式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是“原始”的,是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 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主要有:(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2)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 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3)利用国家政权,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 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障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商品体自身的性 质,即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不同商品貝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因而其使用价值也不相同,例如,粮食可以 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纯净水可以止渴,等等。毎一种商品都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因而它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但是, 同一商品的多种属性,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利用的。例如石油,过 去人们只知道它可以用作燃料,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能从石油中提炼岀多种化工产品,其用途越来越广 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对象,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因而在任何社会,财 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但是,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它与财富的社会鳽式 无关。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 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单纯作为物品自然属 性的使用价值,并非政治经济学的硏究对象,而是商品学、技术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硏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考察使 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有联系,但也存在显著区别:(1)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 产品的使用价值。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阳光、空气和水等,虽然对人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因不是劳动产品,它们也不是 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消费 的需要,而是用来满足他人、社会的消费需要。(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通过交换才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例 如,农民用于交纳地租的粮食,虽然也是满足他人消费需要,但未经过交换,因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 商品不仅有用,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能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如1把斧子换18公斤大米,这里,10公斤大米就是1把 斧子的交换价值。可见,交换价值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然而,交换价值并非 商品的内在本质因素,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现象形态。我们知道,斧子和大米是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异质物品,它们为何 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呢?这表明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垬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是商品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他们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商品的效用 越大,交换价值就越大,反之,效用越小,交换价值就越小。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 同的,而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为此,马克思说:“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 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交换关系的显著特点,恰恰在于抽去了商品的不同的使用价值。只要比例适当,无论使用价值的 差别多大,不同的商品都可以互相交换。那么,这个共同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就只剩 下一种属性,即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的生产上都耗费了一定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已不是以某种具体形式支出 的劳动,而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人类劳动,都包含价值这个共同的东西。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 基础,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交换的量的比例。可见,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从表面上来看,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 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1)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2)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1、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商品生产者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因而生产同种商品 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相同。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从而使一部分富裕起来的生产者成为脱 离劳动,专门使用雇工劳动的经营管理者,而另一部分生产者则因亏损破产而与其他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2、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商业资本不仅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了小生产者的分化,而且通过直接剥削和控制家庭手工业者,成为工业资产阶级 形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3、富农经济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 (1)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2、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方式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是“原始”的,是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 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主要有:(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2)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 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3)利用国家政权,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 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障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商品体自身的性 质,即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因而其使用价值也不相同,例如,粮食可以 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纯净水可以止渴,等等。每一种商品都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因而它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但是, 同一商品的多种属性,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利用的。例如石油,过 去人们只知道它可以用作燃料,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能从石油中提炼出多种化工产品,其用途越来越广 泛。 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对象,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因而在任何社会,财 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但是,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它与财富的社会形式 无关。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 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因此,单纯作为物品自然属 性的使用价值,并非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商品学、技术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考察使 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有联系,但也存在显著区别:(1)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 产品的使用价值。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阳光、空气和水等,虽然对人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因不是劳动产品,它们也不是 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消费 的需要,而是用来满足他人、社会的消费需要。(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通过交换才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例 如,农民用于交纳地租的粮食,虽然也是满足他人消费需要,但未经过交换,因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 商品不仅有用,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能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如1把斧子换10公斤大米,这里,10公斤大米就是1把 斧子的交换价值。可见,交换价值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然而,交换价值并非 商品的内在本质因素,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现象形态。我们知道,斧子和大米是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异质物品,它们为何 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呢?这表明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是商品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他们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商品的效用 越大,交换价值就越大,反之,效用越小,交换价值就越小。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 同的,而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为此,马克思说:“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 其他的天然属性。” 商品交换关系的显著特点,恰恰在于抽去了商品的不同的使用价值。只要比例适当,无论使用价值的 差别多大,不同的商品都可以互相交换。那么,这个共同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就只剩 下一种属性,即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的生产上都耗费了一定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已不是以某种具体形式支出 的劳动,而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人类劳动,都包含价值这个共同的东西。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 基础,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交换的量的比例。可见,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从表面上来看,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 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1)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2)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