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20年第2期 郝志刚: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海岸是在陆地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海岸地貌类型的差异对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产生了不同 程度的影响由此影响了海洋非遗的空间分布。我国海洋非遗主要分布于平原海岸和基岩海岸(图7), 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丘陵与海洋交互的地方,稳定性强,长期以来沿海先民以此为基础积累了 丰富的开发利用海洋的经验,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海洋非遗。我国海洋非遗的三个核心区均分布于基岩 港湾海岸。从各省来看,数量排名前四位的浙江、福建、山东以及广东,其海洋非遗大多分布于基岩海 岸。平原海岸成因均源于陆源河流供沙。河海密集的交互致使海岸不断变化,海洋非遗的分布也随 之发生移动。图7显示,平原海岸带海洋非遗的分布向内陆延伸得更远,尤其是江苏一带,海洋非遗离 海岸线的直线距离最远处可达200km,比海洋非遗离海岸线的平均距离(60km)多140km。此外,我国 的平原海岸多为淤泥质海岸和三角州海岸,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以北地区,这些区域拥有制盐所需的丰富 滩涂资源,产生了25项与海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所有海盐类非遗的65.79% ” 图7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形地貌 3、海洋非遗与气候 由沿海地带及近海海域气候所产生的环境差异对沿海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影 响海洋非遗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海洋非遗共跨越了七个气候带(图3b),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与 (南)温带地区,亚热带地区海洋非遗总数量占比为68.07%,其中,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海洋 非遗占比分别为29.09%、28.11%、10.87%,从南往北呈递减趋势。温带地区海洋非遗总量占比为 27.13%南温带海洋非遗占比为25.47%。位于南北两端的中热带(Ⅷ)、北亚热(Ⅶ)以及中温带(Ⅱ) 均有零星分布。海洋非遗的三个核心集聚区均位于亚热带地区,其中舟山群岛和泉州、莆田两个核心区 分别位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交界地带。此外,近海海域作为人类海洋活动的 主要空间,常伴有大风、大浪、风暴潮、暴雨、低温、海冰等灾害性天气和气候。为此,人类总结了一套 预测天气的谚语,制造更为安全稳固的海船,同时需要海上神灵来为渔民出行保驾护航。于是在这些区 域产生了包括天气谚语、福船制造技艺、海神信仰等数量众多的海洋非遗。 4、海洋非遗与岛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