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学科代码:083001)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环境化学 1.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陈建民(教授、博导)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侯惠奇(教授、博导)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庄国顺(教授、博导) 2.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何阿弟(教授) 3.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刘燕(教授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郑志坚(副教授) 4.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高效江(副教授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董文博(副教授) 5.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大气环境:.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陈立民(教授、博导)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马蔚纯(副教授)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周斌(副教授)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3大气气溶胶1.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庄国顺(教授、博导)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陈建民(教授、博导)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学科代码: 083001 )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 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1 环境化学 1.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2. 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3. 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4. 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5.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 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陈建民(教授、博导) 侯惠奇(教授、博导) 庄国顺(教授、博导) 何阿弟(教授) 刘 燕(教授) 郑志坚(副教授) 高效江(副教授) 董文博(副教授) 2 大气环境 1. 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 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 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陈立民(教授、博导) 马蔚纯(副教授) 周 斌(副教授) 3 大气气溶胶 1. 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 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动车化产生的大气污染;雨水、雾、雪和云水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庄国顺(教授、博导) 陈建民(教授、博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