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旦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稿) 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_ 二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 (是否博士点[是]) 二级学科代码_083001 研究生院 填表日期:2004年11月25日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 修 订 稿 )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 是否博士点[ 是 ]) 二级学科代码 083001 研 究 生 院 填表日期:2004 年 11 月 25 日
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学科代码:083001)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环境化学 1.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陈建民(教授、博导)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侯惠奇(教授、博导)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庄国顺(教授、博导) 2.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何阿弟(教授) 3.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刘燕(教授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郑志坚(副教授) 4.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高效江(副教授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董文博(副教授) 5.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大气环境:.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陈立民(教授、博导)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马蔚纯(副教授)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周斌(副教授)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3大气气溶胶1.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庄国顺(教授、博导)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陈建民(教授、博导)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学科代码: 083001 )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 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研究生导师 (职称、是否博导) 1 环境化学 1.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中化学污染物的来 源、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 其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 2. 环境污染物多相反应机制; 3. 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是污染 物与活性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4. 环境催化新材料制备、表征及催化(光催化、电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 5.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6. 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吸附、吸收、降解、还原的 化学或生物机理及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陈建民(教授、博导) 侯惠奇(教授、博导) 庄国顺(教授、博导) 何阿弟(教授) 刘 燕(教授) 郑志坚(副教授) 高效江(副教授) 董文博(副教授) 2 大气环境 1. 系统研究大气环境痕量气体的时空变化,区域 之间的差异,痕量气体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 响,痕量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城 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中超痕量气体的特性,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思想的研究人才; 2. 环境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预测与评价,城市 空气质量的规划与管理; 3. 系统学习研究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有 关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 陈立民(教授、博导) 马蔚纯(副教授) 周 斌(副教授) 3 大气气溶胶 1. 中国气溶胶对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域环境 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大影 响;中国沙尘的长途传输及其对区域环境和全 球变化的重大影响;颗粒物表面结构、理化特 性和大气低层大气和表层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 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气溶胶表面的多相反应及矿物气溶胶、海盐颗 粒物的重大作用;大气瞬变物种产生、表征及 减控;对流层的卤素光化学及城市光化学烟雾 形成和转化机理及控制对策; 3. 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长途传输模式; 4.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生态气候影响,尤其 是纳米级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酸 雨的成因、分布和治理及其大气化学研究;有 机气溶胶的来源、成因和理化特性及城市化机 动车化产生的大气污染;雨水、雾、雪和云水 化学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庄国顺(教授、博导) 陈建民(教授、博导)
4污染控制 1.应用于废水、废气处理的高级氧化过程、光化学侯惠奇(教授、博导) 过程、放电过程、电解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刘燕(教授 2.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郑志坚(副教授) 是与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董文博(副教授) 3.水污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 收、降解、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 5城市生态学系统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科的理论、技|王祥荣(教授、博导) 术与方法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刘燕(教授)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调控机理与途王寿兵(副教授) 径,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剖析、生态旅游与生态承载 力评价、城市生态管理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 学与管理能力的城市生态学高级人才。 城市水生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城市河道、湖泊生 态修复技术,城市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6环境规划与绿‖系统学习环境评价与规划、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丨王祥荣(教授、博导) 地景观设计论、技术与实验方法,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王寿兵(副教授 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3S技术应用、 环境模型、环境容量、环境规划程序、环境规划与 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及相应的 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学与管理能 力的环境规划与绿地景观设计高级人才。 7环境管理 系统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戴星翼(博导 评价与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张真(副教授) 发展的研究,分析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环 境的投入一产出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数理统计与田野调査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 应用等,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工作能力强的从 事环境管理科研、教学与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特点及基本学习年限,以及今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的适应面等:硕士生、博士生应分开阐述)
4 污染控制 1.应用于废水、废气处理的高级氧化过程、光化学 过程、放电过程、电解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2.废水、废气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尤其 是与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 3. 水污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 收、降解、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 侯惠奇(教授、博导) 刘 燕(教授) 郑志坚(副教授) 董文博(副教授) 5 城市生态学 系统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科的理论、技 术与方法,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调控机理与途 径,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剖析、生态旅游与生态承载 力评价、城市生态管理等, 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 学与管理能力的城市生态学高级人才。 城市水生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城市河道、湖泊生 态修复技术,城市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王祥荣(教授、博导) 刘 燕(教授) 王寿兵(副教授) 6 环境规划与绿 地景观设计 系统学习环境评价与规划、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 论、技术与实验方法,重点研究环境及绿地景观构 建要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3S 技术应用、 环境模型、环境容量、环境规划程序、环境规划与 管理政策、绿地景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及相应的 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具有独立科研、教学与管理能 力的环境规划与绿地景观设计高级人才。 王祥荣(教授、博导) 王寿兵(副教授) 7 环境管理 系统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 评价与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的研究,分析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环 境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数理统计与田野调查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 应用等,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工作能力强的从 事环境管理科研、教学与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戴星翼(博导) 张 真(副教授) 二、培养目标 (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特点及基本学习年限,以及今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的适应面等;硕士生、博士生应分开阐述)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与管 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硕士学位: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好学,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专业论文,基本能与外籍专家进行学 术交流。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2.博士学位: (1)同上1(1)。 (2)刻苫钻硏,掌握本学科坚实且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 技能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主持环境 科学领域的硏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同上1(3)。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以下未包括必修环节的4学分;各学科专业在满足全校最低学分数要求下可提出各自的学分数要 1.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二至三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31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4门10学分 须修2门6学分 须修2门5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3门8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1门2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学学开课 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分时学期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硕ENv60环境化学原理 第二环境系陈建民 士|ENV6003环境生态学 333 环境系 张浩 在|w环境政第分析 第二环境系戴星翼 基 ENV16005 54第 环境系 侯惠奇 础|ENV606环境物理化学 环境系庄国顺 课 硕NV08环境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英文)3|54第一环境系 学BN大气环境化学 环境系 陈立 位ENV608水处理化学 环 境系 刘燕 专「ENV60城市生态学 环境系 王祥荣 课|BNV04环境地学导论 环境系 高效江 ENV6011|环境科学技术进展 环境系 侯惠奇等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科学领域科研、教学与管 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硕士学位: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好学,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 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专业论文,基本能与外籍专家进行学 术交流。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2.博士学位: (1)同上 1(1)。 (2)刻苦钻研,掌握本学科坚实且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 技能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主持环境 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同上 1(3)。 (4)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三、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以下未包括必修环节的 4 学分;各学科专业在满足全校最低学分数要求下可提出各自的学分数要 求) 1. 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二至三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10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5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3 门 8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ENVI6001 环境化学原理 3 54 第二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03 环境生态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张浩 ENVI6004 环境政策分析 3 54 第二 环境系 戴星翼 ENVI6005 污染控制 3 54 第二 环境系 侯惠奇 ENVI6006 环境物理化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庄国顺 硕 士 学 位 基 础 课 ENVI6018 环境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英文)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成天涛 ENVI6007 大气环境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立民 ENVI6008 水处理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刘燕 ENVI6009 城市生态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6010 环境地学导论 3 54 第一 环境系 高效江 硕 士 学 位 专 业 课 ENVI6011 环境科学技术进展 3 54 第二 环境系 侯惠奇等
ENⅥ6013环境物理 354第二环境系 周斌 ENV16014 业生态学 第二环境系戴星翼、王寿兵 ENV6020近代环境仪器分析 境系 陈建民 ENV6022环境规划 环境系 戴星翼 ENV6023环境数理统计 境系 ENV6021环境评价 3333 环境系 马蔚纯 硕|ENV600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系 雷中方 士|ENV030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环境系 张仁熙 专|ENⅥ7031卫星遥感近海环境与海洋生态3|54第一环境系唐丹玲 业 选|EN70 洁生产 第二环境系 王寿兵 修「ENⅥ702环境放射性 2|36第一环境系何阿弟 课|E7003三废处理与资源化 354第一环境系郑志坚 ENV6024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环境系罗如新 ENVI7005 境催化 236第二环境系陈建民 ENV6025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 236第二环境系 ENV7007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 36第二环境系雷中方 ENV78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环境系王祥荣 ENV00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ENⅥI701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第第第 环境系郑志坚 环境系 董文博 ENV011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境系周斌 ENV012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第二环境系 ENV013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高效江 ENVI7014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6第二环境系罗如新 ENⅥI7015环境毒理学 第一环境系罗如新 V016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 环境系 ENⅥ7017灾害医学 环境系王德耀 ENV7018环境材料 下境系何阿弟 ENⅥ7019环境投入一产出分析 系罗如新 ENI7020生物修复技术 2223232 第二环境系罗如新 ENⅥ7021绿地规划与设计 环境系 王祥荣 ENⅥ7022环境信息技术 36第二环境系马蔚纯 ENV6026生态规划与设计 2|36第二环境系王祥荣、张浩 FN7024中国环境问题与对策(英文 环境系 王祥荣等 ENⅥ025环境与贸易 环境系 张真 ENⅥ027海岸带环境与赤潮(英文) 第二环境系唐丹玲 ENⅥ7028大气污染传输模式 第一环境系 成天涛 ENⅥI7029环境有机化学 第一环境系 李春雷 ENⅥI7032环境法案例分析 第一环境系 黄文芳 ENⅥ7033循环经济 环境系 戴星翼等 EN7034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 第第 环境系 ENⅥI7035可持续发展概论 54第一环境系张真 ENV00生态工程 54第二环境系王寿兵
ENVI6013 环境物理 3 54 第二 环境系 周斌 ENVI6014 产业生态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戴星翼、王寿兵 ENVI6020 近代环境仪器分析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22 环境规划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戴星翼 ENVI6023 环境数理统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浩 ENVI6021 环境评价 3 54 第一 环境系 马蔚纯 ENVI6002 环境工程原理 3 54 第一 环境系 雷中方 ENVI7030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仁熙 ENVI7031 卫星遥感近海环境与海洋生态 (英文) 3 54 第一 环境系 唐丹玲 ENVI7001 清洁生产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寿兵 ENVI7002 环境放射性 2 36 第一 环境系 何阿弟 ENVI7003 三废处理与资源化 3 54 第一 环境系 郑志坚 ENVI6024 微生物生态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05 环境催化 2 36 第二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6025 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何坚 ENVI7007 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 2 36 第二 环境系 雷中方 ENVI7008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3 54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7009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2 36 第二 环境系 郑志坚 ENVI701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董文博 ENVI7011 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36 第一 环境系 周斌 ENVI7012 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2 36 第二 环境系 刘翔、张仁熙 ENVI7013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高效江 ENVI7014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15 环境毒理学 2 36 第一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16 生态学研究方法 2 36 第一 环境系 张浩 ENVI7017 灾害医学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德耀 ENVI7018 环境材料 2 36 第二 环境系 何阿弟 ENVI7019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3 54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20 生物修复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罗如新 ENVI7021 绿地规划与设计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7022 环境信息技术 2 36 第二 环境系 马蔚纯 ENVI6026 生态规划与设计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张浩 ENVI7024 中国环境问题与对策(英文) 2 36 第二 环境系 王祥荣等 ENVI7025 环境与贸易 2 36 第一 环境系 张真 ENVI7027 海岸带环境与赤潮(英文) 2 36 第二 环境系 唐丹玲 ENVI7028 大气污染传输模式 3 54 第一 环境系 成天涛 ENVI7029 环境有机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李春雷 ENVI7032 环境法案例分析 2 36 第一 环境系 黄文芳 ENVI7033 循环经济 2 36 第一 环境系 戴星翼等 ENVI7034 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 2 36 第一 环境系 雷一东 ENVI7035 可持续发展概论 3 54 第一 环境系 张真 硕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ENVI6000 生态工程学 3 54 第二 环境系 王寿兵
ENV7037生态工学导论(英文) 236第一环境系王寿兵 硕化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商管理、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 士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 2.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三至四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18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3门8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2门6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1门2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1门2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别/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学开课 分时/学期/开课院系任课教师 博LEN大气化学前沿 环境系 庄国顺 V8002|环境光化学 环境系 侯惠奇 学 V8003高级城市生态学 环境系 王祥荣 位|ENv8004 态评价与规划 环境系 王祥荣 专|ENv805环境科学热点研讨 环境系 陈建民等 业|ENv8006环境研究方法论 354第 环境系 陈立民 课「EN8007加速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3|54第 环境系 孝炎 ENV8009大气气溶胶 236第二环境系 唐陈陈侯 建民 博 ENV8010绿色化学选读 236第一环境系 建民 士 专「sNws01环境工程案例解析 236第一环境系 惠奇 业 EN8012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审定方法 236第二环境系侯惠奇 ENVI8013大气环境前沿 236第 环境系 陈立民 修 ENV8014景观生态学导论 2|36第一环境系 王祥荣 课EN05数理统计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环境系 戴星翼 ENV8016汽油添加剂的发展研究 环境系 唐孝炎 博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力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课程。 士 跨 科 课 四、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4学分)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包括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开发和 服务等内容的基本要求、工作量及考核方式)
ENVI7037 生态工学导论(英文) 2 36 第一 环境系 王寿兵 化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商管理、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 课程。 硕 士 跨 一 级 学 科 课 程 2. 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三至四年或习惯称三年制) 总学分 18 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3 门 8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1 门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ENVI8001 大气化学前沿 3 54 第一 环境系 庄国顺 ENVI8002 环境光化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侯惠奇 ENVI8003 高级城市生态学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8004 生态评价与规划 3 54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8005 环境科学热点研讨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建民等 ENVI8006 环境研究方法论 3 54 第一 环境系 陈立民 博 士 学 位 专 业 课 ENVI8007 加速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3 54 第一 环境系 唐孝炎 ENVI8009 大气气溶胶 2 36 第二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8010 绿色化学选读 2 36 第一 环境系 陈建民 ENVI8011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 2 36 第一 环境系 侯惠奇 ENVI8012 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审定方法 2 36 第二 环境系 侯惠奇 ENVI8013 大气环境前沿 2 36 第二 环境系 陈立民 ENVI8014 景观生态学导论 2 36 第一 环境系 王祥荣 ENVI8015 数理统计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 36 第二 环境系 戴星翼 博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ENVI8016 汽油添加剂的发展研究 2 36 第一 环境系 唐孝炎 博 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力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课程。 士 跨 一 级 学 科 课 程 四、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4 学分)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包括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开发和 服务等内容的基本要求、工作量及考核方式)
1.硕士生 (1)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包括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验课或专业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作。每位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辅助教学工作, (2)除完成与硕士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外,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与实 施、研究结果讨论、研究进展报告等科研工作,鼓励参加工程实践的野外实习或考察。 2.博士生 (1)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包括相关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验课或专业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作 (2)除完成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外,应积极主持科研项目的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与实 施、研究结果讨论、硏究进展报告等科研工作,鼓励参与或承担科硏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申请等工作。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 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内容的要求及考核方式)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校、系、课题组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 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生 (1)必须主讲4次由相关课题组组织的学术报告:第二、三学期,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文献阅读 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必须进行1次研究进展报告。 (2)必须主讲2次由系里组织的学术报告:第四学期中,必须配合中期考核完成1次研究进展报 告,报告内容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之一;第六学期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1次研究总结报告。 (3)第一至六学期,除听取上述相关课题组及系里组织的学术报告外,还必须听取由校、系或课 题组不定期组织的邀请报告(前沿讲座),其中包括由系里指定的邀请报告和至少5次其他邀请报 (4)鼓励硕士生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活动 5)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记录以及学生主讲学术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 2博士生 1)必须主讲4次由相关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二、三学期,每学期分别进行1次文献阅读 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必须进行1次研究进展报告。 (2)必须主讲2次由全系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四学期中,必须配合中期考核完成1次研究 进展报告,报告内容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之一;第六学期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1次研究总结报告。 (3)第一至六学期,除听取上述相关课题组内和系内的学术报告外,还必须听取由校、系或课题 组不定期组织的邀请报告(前沿讲座),其中包括由系里指定的邀请报告和至少10次其他邀请报告 或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 (4)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活动,并作至少4次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报 (5)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记录以及学生主讲学术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 五、本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必读或选读 备注
1.硕士生 (1)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包括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验课或专业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作。每位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辅助教学工作。 (2)除完成与硕士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外,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与实 施、研究结果讨论、研究进展报告等科研工作,鼓励参加工程实践的野外实习或考察。 2.博士生 (1)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包括相关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验课或专业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工作。 (2)除完成与博士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外,应积极主持科研项目的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与实 施、研究结果讨论、研究进展报告等科研工作,鼓励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申请等工作。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 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内容的要求及考核方式)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校、系、课题组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 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生 (1)必须主讲 4 次由相关课题组组织的学术报告:第二、三学期,每学期至少进行 1 次文献阅读 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必须进行 1 次研究进展报告。 (2)必须主讲 2 次由系里组织的学术报告:第四学期中,必须配合中期考核完成 1 次研究进展报 告,报告内容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之一;第六学期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 1 次研究总结报告。 (3)第一至六学期,除听取上述相关课题组及系里组织的学术报告外,还必须听取由校、系或课 题组不定期组织的邀请报告(前沿讲座),其中包括由系里指定的邀请报告和至少 5 次其他邀请报 告。 (4)鼓励硕士生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活动。 (5)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记录以及学生主讲学术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 2.博士生 (1)必须主讲 4 次由相关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二、三学期,每学期分别进行 1 次文献阅读 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必须进行 1 次研究进展报告。 (2)必须主讲 2 次由全系课题组参与的学术报告:第四学期中,必须配合中期考核完成 1 次研究 进展报告,报告内容作为中期考核的依据之一;第六学期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 1 次研究总结报告。 (3)第一至六学期,除听取上述相关课题组内和系内的学术报告外,还必须听取由校、系或课题 组不定期组织的邀请报告(前沿讲座),其中包括由系里指定的邀请报告和至少 10 次其他邀请报告 或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报告。 (4)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活动,并作至少 4 次校级(或校级以上)学术报 告。 (5)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记录以及学生主讲学术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 五、本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序 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必读或选读 备 注
1 The Chemistry of the Natural Atmosphere Warneck, P. 必读 1999.2-Ed 2 Aquatic Chemistry Sumn&Mogn|必读 1996,3Ed John wiley Sons 3JGR(Atmos. USA, AGU 选读 选读 I USA, AGU 选读 6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选读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A, ACS 选读 8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Elsevier 选读 Atmospheric Research Elsevier 选读 10 Nature Nature Publisher 选读 11 Air Monitoring by Spectroscopic Markus W Sigrist itik 12 Appl. Opt. 选读 选读 14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 Elsevier 选读 注:不够可加页。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的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述)
1 The Chemistry of the Natural Atmosphere Warneck, P. Academic, 必读 1999, 2nd Ed. 2 Aquatic Chemistry Stumm & Morgan John Wiley & Sons 必读 1996, 3rd Ed. 3 JGR (Atmos.) USA ,AGU 选读 4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lsevier 选读 5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 USA, AGU 选读 6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选读 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A, ACS 选读 8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Elsevier 选读 9 Atmospheric Research Elsevier 选读 10 Nature Nature Publisher 选读 11 Air Monitoring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Markus W. Sigrist 选读 12 Appl. Opt. 选读 13 J. Catalysis Elsevier 选读 14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 Elsevier 选读 注:不够可加页。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的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述)
1.硕士生 学位论文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或方面,对学科发 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专门研究(或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至少在国内核心刊物 上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 (一)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在学习期间,一般要用至少 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相关方向课题、培养独 立科研能力的过程。 1.硕士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査研究,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环境科学研 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2.硕士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结合科研攻关任务或从事应用开发研究, 但要有自己的特点。 3.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各学科、专业 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 在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内外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博士生 (一)基本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应以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中所取得的相当系统深入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 能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 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两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博士生必须经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 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 定自己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认真做好选题和做开题报告(时间在博一下前)。论文选题应注重 课题的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及立题依据,国内外进 展,该研究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确定研究课题及开题报告,须经导师和教研室(研究室或学科组) 审核同意,至迟第三学期完成。 3.博士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参照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4.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各学科、专业 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 在SCI或EⅠI收录的期刊或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 1篇为SCI或EI收录 注:不够可加页。 七、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具备的科硏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资证明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开规定)
1.硕士生 学位论文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或方面,对学科发 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文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专门研究(或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至少在国内核心刊物 上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 (一)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在学习期间,一般要用至少 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相关方向课题、培养独 立科研能力的过程。 1.硕士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环境科学研 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2.硕士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结合科研攻关任务或从事应用开发研究, 但要有自己的特点。 3.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各学科、专业 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 在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内外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 篇以上。 2.博士生 (一)基本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应以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中所取得的相当系统深入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 能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 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两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博士生必须经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 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 定自己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认真做好选题和做开题报告(时间在博一下前)。论文选题应注重 课题的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及立题依据,国内外进 展,该研究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确定研究课题及开题报告,须经导师和教研室(研究室或学科组) 审核同意,至迟第三学期完成。 3.博士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参照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4.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各学科、专业 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 在 SCI 或 EI 收录的期刊或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 2 篇论文,其中至少 1 篇为 SCI 或 EI 收录。 注:不够可加页。 七、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资证明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开规定)
、硕士生 1.积极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实践 技能,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硏课题,制定科硏计划,开展各种科硏工作,加强科硏训练 并通过科研考核,以能独立承担并完成导师主持课题中的分项日和发表权威或核心刊物论文作为科 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 、博士生 1.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及本人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系统掌握学科理论体系、科学研究手段、 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主持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硏课题,制定科硏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加强科硏训练并 通过科研考核,以能独立承担或协助承担并完成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发表SCLEⅠ和权威刊物论 文作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 3.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 注:不够可加页。 八、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时间、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博士生至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参加系组织的中期考核。考核办法参照“博士生 中期考核规定”进行,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参照学校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九、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时间、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硕博连读生至迟须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的第一学年末之前,参加系组织的学科综合考试或 资格考试。考核办法参照校研究生院有关规定进行,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十、基本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及其他 (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述) 硕士生学制三年,脱产或在职培养,在职硕士生可酌情延长一年。 博士生学制三年,脱产或在职培养,在职博士生可酌情延长一年,。 硕博连读生学制共计五年
一、硕士生 1. 积极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实践 技能,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 并通过科研考核,以能独立承担并完成导师主持课题中的分项目和发表权威或核心刊物论文作为科 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 。 二、博士生 1.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及本人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系统掌握学科理论体系、科学研究手段、 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主持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并 通过科研考核,以能独立承担或协助承担并完成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发表 SCI/EI 和权威刊物论 文作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 。 3.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 注:不够可加页。 八、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时间、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博士生至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参加系组织的中期考核。考核办法参照“博士生 中期考核规定”进行,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参照学校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九、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时间、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硕博连读生至迟须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的第一学年末之前,参加系组织的学科综合考试或 资格考试。考核办法参照校研究生院有关规定进行,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十、基本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及其他 (硕士生和博士生须分述) 硕士生学制三年,脱产或在职培养,在职硕士生可酌情延长一年。 博士生学制三年,脱产或在职培养,在职博士生可酌情延长一年,。 硕博连读生学制共计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