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章政策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学习政策科学,首先要了解政策。本章开始进入对政策的一般界定。通过对政策本身 的阐述,试图使学生对政策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学习本章,要了解什么是政策,国内 外政策科学学者对政策的定义及其特点。政策的特征。了解政策产生的一般过程。理解在现 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了解政策的功能,政策分类的重要性及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政策 政策的字源分析 中国古代没有政策一词,“政”和“策”是分开使用的。“政”通常指政治、政务,其本 义是规范和控制的意思。如《说文解字》注:“政者,正也”;《左传·桓公二年》:“政以正 民”;《周礼·天官》:“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政的这 些含义相当于今天说的管理国家事务,治理民众的意思。古代的“策”字是计谋、策划的意 思。《礼记·仲尼燕居》:“策,谋也。”《吕氏春秋·简选》:“策,谋求也。”中国古代典籍中 的“方策”、“对策”“良策”中的策都具有谋略、策划的意思。另外古代还有一些词的意思 比较接近今天所说的“政策”的,一是“策书”。《释名》注:“策书教令于上,所以驱策诸 下也。”相当于今天的政令、文件的意思。二是“策画”。《文选·晋记总论》注:“每与谋策 画,多善。”三是“策略”。《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 英文中最初也没有“政策”一词,只有“政治”( Politics),源于古希腊语的“ Poiteke”,意为 关于城邦的学问。随着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从 Politics一词逐渐演变出 Policy一词,具有 策略、谋略、权谋等含义。它被用来指称政党或政府为实现特定的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日本 明治维新期间,政策( Policy)-词传入日本,日本人从他们所使用的汉字中选择了与 Policy 次含义相近的“政”和“策”加以联用,译为“政策”,以后又传入中国。中国人写文章 公开使用“政策”一词的,一般认为是梁启超,他在1899年写的《戊戌政变记》中说,按 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此后, 政策一词就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流行起来。 二、政策的定义 西方学者多从自己原有的理论体系出发,揭示政策的定义。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 把政策定义为“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它侧重说明政策的构成及其与一般计 划的区别,所谓“大型”是强调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划。托马斯·戴伊认为:“政策是政府 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作为”的形 式,认为未经宣布的或有意不采取行动的态度也是一种政策,从而扩大了政策研究的视野 例如,海湾战争期间,在美国向伊拉克及其占领的科威特发动空袭以后,伊拉克曾多次向以 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将以色列拖入海湾战争,以赢得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但 是以色列内阁作出决定——“暂时不报复”,这个决定就是一个不作为的政策。詹姆斯·安 德森的定义是“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 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卡尔·弗雷德里奇的定义是“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个 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完成某个 既定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目的。”这两个定义都侧重说明政策是相互联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一 个过程。戴维·伊斯顿从对政治的系统分析出发,认为“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 是为整个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这个定义揭示了政策是一种价值分配活动,并具有 强制性的特征第二章 政策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学习政策科学,首先要了解政策。本章开始进入对政策的一般界定。通过对政策本身 的阐述,试图使学生对政策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学习本章,要了解什么是政策,国内 外政策科学学者对政策的定义及其特点。政策的特征。了解政策产生的一般过程。理解在现 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了解政策的功能,政策分类的重要性及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政策 一、政策的字源分析 中国古代没有政策一词,“政”和“策”是分开使用的。“政”通常指政治、政务,其本 义是规范和控制的意思。如《说文解字》注:“政者,正也”;《左传·桓公二年》:“政以正 民”;《周礼·天官》:“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政的这 些含义相当于今天说的管理国家事务,治理民众的意思。古代的“策”字是计谋、策划的意 思。《礼记·仲尼燕居》:“策,谋也。”《吕氏春秋·简选》:“策,谋求也。”中国古代典籍中 的“方策”、“对策”“良策”中的策都具有谋略、策划的意思。另外古代还有一些词的意思 比较接近今天所说的“政策”的,一是“策书”。《释名》注:“策书教令于上,所以驱策诸 下也。”相当于今天的政令、文件的意思。二是“策画”。《文选·晋记总论》注:“每与谋策 画,多善。”三是“策略”。《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 英文中最初也没有“政策”一词,只有“政治”(Politics),源于古希腊语的“Poiteke”,意为 关于城邦的学问。随着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从 Politics 一词逐渐演变出 Policy 一词,具有 策略、谋略、权谋等含义。它被用来指称政党或政府为实现特定的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日本 明治维新期间,政策(Policy)一词传入日本,日本人从他们所使用的汉字中选择了与 Policy 一次含义相近的“政”和“策”加以联用,译为“政策”,以后又传入中国。中国人写文章 公开使用“政策”一词的,一般认为是梁启超,他在 1899 年写的《戊戌政变记》中说,按 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此后, 政策一词就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流行起来。 二、政策的定义 西方学者多从自己原有的理论体系出发,揭示政策的定义。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 把政策定义为“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它侧重说明政策的构成及其与一般计 划的区别,所谓“大型”是强调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划。托马斯·戴伊认为:“政策是政府 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作为”的形 式,认为未经宣布的或有意不采取行动的态度也是一种政策,从而扩大了政策研究的视野。 例如,海湾战争期间,在美国向伊拉克及其占领的科威特发动空袭以后,伊拉克曾多次向以 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将以色列拖入海湾战争,以赢得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但 是以色列内阁作出决定——“暂时不报复”,这个决定就是一个不作为的政策。詹姆斯·安 德森的定义是“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 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卡尔·弗雷德里奇的定义是“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个 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完成某个 既定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目的。”这两个定义都侧重说明政策是相互联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一 个过程。戴维·伊斯顿从对政治的系统分析出发,认为“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 是为整个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这个定义揭示了政策是一种价值分配活动,并具有 强制性的特征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