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讲语法化理论概说 1.1理论框架 这一部分将简要论述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从历史事实 中归纳规律,揭示汉语语法发展的具体过程。但是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个适 合描写汉语语法史的理论框架。尽管我们认为新近的历史语言学理论—语法化最适 合于我们的研究目标,但是该理论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对印欧语言历史发展的考察, 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必须加以修正以适合汉语的情况 1.1.1语法化理论 凡是对历史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一定都会对“语法化”和它的相应英语叫 法 grammaticalization不陌生。然而在目前通行的英语辞典中尚见不到 grammaticalization这个词条,甚至大部分的语言学辞典也未收录该词条(如 Trask 1993)。要了解该词条的定义只能到有关的历史语言学书中去找。下面是其中有代 表性的一个解释。 语法化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时性的,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特 别是它们的具体发展过程。从这一角度看,语法化是关心一个普通词汇如 何演变成一个语法标记,以及一个语法标记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共时性 的,基本是把语法化看作一种句法、篇章和语用现象,即语言使用过程中 自然形成的各种各样格式。( Hopper& Traugott193:2)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有关语法化现象的文献。首先注意到有关现象的人是中国学 者。根据郑殿、麦梅翘(1964),过去一千年来,中国学者一直很注意语言中的 “虚化”现象,相对于普通历史语言学中的“语义虚化( semantic bleaching)”或者 “语法化”。一个名叫周伯奇的元代学者已经注意到,很多当时语言中的虚词都是 来自实词。清代涌现出了一批研究虚词的优秀学者和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王引 之和其《经传释词》、袁任印和其《虚字说》等。 在西方历史语言学中,法国学者 Meillet于1912年在其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 《语法形式的演化》中首先使用 grammaticalization(语法化)这一术语,用以描写 个词汇形式如何演化成一个语法标记。此外,他还把语序变化归入语法化现象 该思想还可以追溯到 Humboldt和 Gabelentz早期关于语言演化的学说。在这篇文 章中 Meillet已经确立出导致新语法形式产生的两个机制类推和重新分析。 华裔学者李讷和 Thompson合作在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 性的工作,他们的论著(如Li& Thompson1974,1976a,和1976b)对语法化理论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关于汉语连动结构(verb serialization)的研究,指出动词可以语法化为一个格标记,从而可以引起语序的变 化。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话题”和“主语”之间的历史渊源:主语实际上是从话 题语法化而来的(1976b:484)。这些研究对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非常具有启发性, 后来汉语历史语言系的研究、特别是国外的有关研究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1 第一讲 语法化理论概说 1.1 理论框架 这一部分将简要论述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从历史事实 中归纳规律,揭示汉语语法发展的具体过程。但是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个适 合描写汉语语法史的理论框架。尽管我们认为新近的历史语言学理论⎯语法化最适 合于我们的研究目标,但是该理论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对印欧语言历史发展的考察, 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必须加以修正以适合汉语的情况。 1.1.1 语法化理论 凡是对历史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一定都会对“语法化”和它的相应英语叫 法 grammaticalization 不陌生。然而在目前通行的英语辞典中尚见不到 grammaticalization 这个词条,甚至大部分的语言学辞典也未收录该词条(如 Trask 1993)。要了解该词条的定义只能到有关的历史语言学书中去找。下面是其中有代 表性的一个解释。 语法化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时性的,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特 别是它们的具体发展过程。从这一角度看,语法化是关心一个普通词汇如 何演变成一个语法标记,以及一个语法标记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共时性 的,基本是把语法化看作一种句法、篇章和语用现象,即语言使用过程中 自然形成的各种各样格式。(Hopper & Traugott 1993:2)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有关语法化现象的文献。首先注意到有关现象的人是中国学 者。根据郑殿、麦梅翘(1964),过去一千年来,中国学者一直很注意语言中的 “虚化”现象,相对于普通历史语言学中的“语义虚化(semantic bleaching)”或者 “语法化”。一个名叫周伯奇的元代学者已经注意到,很多当时语言中的虚词都是 来自实词。清代涌现出了一批研究虚词的优秀学者和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王引 之和其《经传释词》、袁任印和其《虚字说》等。 在西方历史语言学中,法国学者 Meillet 于 1912 年在其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 《语法形式的演化》中首先使用 grammaticalization(语法化)这一术语,用以描写 一个词汇形式如何演化成一个语法标记。此外,他还把语序变化归入语法化现象。 该思想还可以追溯到 Humboldt 和 Gabelentz 早期关于语言演化的学说。在这篇文 章中 Meillet 已经确立出导致新语法形式产生的两个机制⎯类推和重新分析。 华裔学者李讷和 Thompson 合作在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 性的工作,他们的论著(如 Li & Thompson 1974, 1976a, 和 1976b)对语法化理论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关于汉语连动结构(verb serialization)的研究,指出动词可以语法化为一个格标记,从而可以引起语序的变 化。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话题”和“主语”之间的历史渊源:主语实际上是从话 题语法化而来的(1976b: 484)。这些研究对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非常具有启发性, 后来汉语历史语言系的研究、特别是国外的有关研究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