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4卷第5期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24,No.5 2008年5月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May,2008 •科技思想史· 文章编号:1000.8934(2008)05.0078.05 概率哲学思想的几次进化 徐传胜,杨军 (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概率哲学思想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且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连同 本身的内在矛盾相互制约、彼此推动,促使其从对立矛盾发展到相对和谐统一,而形成了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形 式以及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概率哲学思想,概率论,随机现象;大数定律,偶然性 中图分类号:N092,0211文献标志码:A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描绘的世界 Samos,约B.C.580-B.C.500)的“万物皆数”和 是确定的,而混沌理论断言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 中国的“五行”等都是对确定性的一种追求。 随着概率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的不确定性已得 阿那克西曼德(Anaxiruander,约B.C.6l0- 到普遍认可。在牛顿式的确定性和混沌的不确定性 B.C.546)认为万物本原是阿派朗(apeiron),一切事 之间,存在着连续统一体,这庞大的中间宽,两头尖 物都有开端,这是对不确定性的最早探讨。老子 的锥体正是概率论的用武之地。作为科学探索的特 (B.C.600左右-B.C.470左右)的“道”也具有不 色方法,概率哲学推理的显著功效己引起概率理论 确定性。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B.C.460- 在科学研究中的爆炸性增长。 B.C.370)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受因果必然性和 概率哲学思想源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在实 客观规律的制约,然而他完全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 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当概率论内部矛盾达到一定 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苏格拉底(Soc 程度时,势必寻求更高层次的抽象,追求原始概念分 rates,B.C.469-B.C.399)认为事物最终原因是 析的深化与逻辑的完美,进而提升出更为深刻的概 “善”,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 率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 目前国内学者鲜有涉及概率哲学思想,即使对 指出,自然科学是一种可能性科学(the science of 概率思想的介绍也仅见于一般数学通史著作中,鉴 the probability)。他把事件分成三类:(I)必然发生 此本文在解读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 的确定性事件:(2)在大部分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性事 探讨了概率哲学思想的几次进化,力图对概率哲学 件;(3)偶然发生的不可预测或不可知事件。他认为 思想的发展提出更为合理的诠释。 偶然性事件是完全不能预测,因而科学研究难以涉 1概率哲学思想的萌芽 及。在对待偶然性事件的观点上,亚里士多德是不 可知论者)。故在现代概率论将随机性与确定性相 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 联系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却将其对立起来。 为世界是确定的,强调有序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等; 伊壁鸠鲁(Epicurus,B.C.341-B.C.270)发 另一种则认为世界是不确定的,强调差异、矛盾和无 展了对不确定性的认识,其宗旨是达到不受干扰的 序等。 宁静状态。他修正了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体积和形 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约B.C.625-B. 状有无限多差别的观点,增加了与原子运动有关的 C.547)的“水生万物”,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of 重量特性,并认为世界不仅存在着必然性(原子的自 收稿日期:2008,0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1169):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115GG73) 作者简介:徐传胜(1962.),山东聊城人,博士,临沂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概率论思想史。 78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2 4 卷 第 5 期 2 0 0 8 年 5 月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 St 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 24 , No. 5 May , 2008 ·科技思想史 · 文章编号 :1000 - 8934 (2008) 05 - 0078 - 05 概率哲学思想的几次进化 徐传胜 ,杨 军 (临沂师范学院 数学系 ,山东 临沂 276005) 摘要 :概率哲学思想的发展 ,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且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 ,连同 本身的内在矛盾相互制约、彼此推动 ,促使其从对立矛盾发展到相对和谐统一 ,而形成了概率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形 式以及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 :概率哲学思想 ; 概率论 ; 随机现象 ; 大数定律 ; 偶然性 中图分类号 :N092 , O211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08 - 01 - 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1169) ;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115 GG73) 作者简介 :徐传胜(1962 - ) ,山东聊城人 ,博士 ,临沂师范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概率论思想史。 牛顿 ( Isaac Newton ,1642 - 1727) 描绘的世界 是确定的 ,而混沌理论断言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 随着概率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世界的不确定性已得 到普遍认可。在牛顿式的确定性和混沌的不确定性 之间 ,存在着连续统一体 ,这庞大的中间宽 ,两头尖 的锥体正是概率论的用武之地。作为科学探索的特 色方法 ,概率哲学推理的显著功效已引起概率理论 在科学研究中的爆炸性增长。 概率哲学思想源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并在实 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当概率论内部矛盾达到一定 程度时 ,势必寻求更高层次的抽象 ,追求原始概念分 析的深化与逻辑的完美 ,进而提升出更为深刻的概 率哲学思想。 目前国内学者鲜有涉及概率哲学思想 ,即使对 概率思想的介绍也仅见于一般数学通史著作中 ,鉴 此本文在解读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 探讨了概率哲学思想的几次进化 ,力图对概率哲学 思想的发展提出更为合理的诠释。 1 概率哲学思想的萌芽 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认 为世界是确定的 , 强调有序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等 ; 另一种则认为世界是不确定的 ,强调差异、矛盾和无 序等。 泰勒斯( Thales of Milet us ,约 B. C. 625 - B. C. 547) 的“水生万物”,毕达哥拉斯 (Pyt hagoras of Samos , 约 B. C. 580 - B. C. 500) 的“万物皆数”和 中国的“五行”等都是对确定性的一种追求。 阿那克西曼德 ( Anaxiruander ,约 B. C. 610 - B. C. 546) 认为万物本原是阿派朗(apeiron) ,一切事 物都有开端 ,这是对不确定性的最早探讨。老子 (B. C. 600 左右 - B. C. 470 左右) 的“道”也具有不 确定性。德谟克利特 (Demokritos ,约 B. C. 460 - B. C. 370) 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受因果必然性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 ,然而他完全否定了偶然性 ,把自然 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1〕。苏格拉底 (Soc2 rates ,B. C. 469 - B. C. 399) 认为事物最终原因是 “善”,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B. C. 384 - B. C. 322) 指出 ,自然科学是一种可能性科学 (t he science of t he probability) 。他把事件分成三类 : (1) 必然发生 的确定性事件 ; (2) 在大部分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性事 件 ; (3) 偶然发生的不可预测或不可知事件。他认为 偶然性事件是完全不能预测 ,因而科学研究难以涉 及。在对待偶然性事件的观点上 ,亚里士多德是不 可知论者〔2〕。故在现代概率论将随机性与确定性相 联系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却将其对立起来。 伊壁鸠鲁 ( Epicurus , B. C. 341 - B. C. 270) 发 展了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其宗旨是达到不受干扰的 宁静状态。他修正了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体积和形 状有无限多差别的观点 ,增加了与原子运动有关的 重量特性 ,并认为世界不仅存在着必然性(原子的自 8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