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不管处于什么社会生活环境下都能主动同社会保持接触,让自己融 入社会,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 来,与社会格格不入。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源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研究 樊富取等人(2000)通过自编压力调查表,在清华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71.3%的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并山此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在校期 间,个人前途/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经济问题仍足因扰大学生的主 要问题。 李虹、悔锦荣(2002)通过自编《大学生压力量表》对大学生压力的类型和特定进行 调查,发现大学生压力的主要类型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大学校园压力 的主要特点是口常烦扰所产生的压力位主要压力,而突发性消极事件并非大学生的主要压力 源。 车文博、张林等(2003)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 体产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并业压力和人际 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群体差异 1、性别差异 在学习压力,经济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异性关系压力五个维度上, 两性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有史多的压力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对男性有 着较高的社会期许,导致男性对自己期望较高,感受到的压力也史高。在重大与突发事件和 前程压力两个维度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前程问题是全体大学生共同面对的压力,无论男女 都必须接受微烈的角遂与残酷的挑选:而重大与突发事件的出现,生像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应 对课题,性别不对突发事件的压力产生影响。 2、年级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布重大与突发事件、家庭与经济压力、社交与人际压力、 异性关系四个维度无显著差异:而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上差异显著,对压力感知强度从高 到低分别为大二、大二、大一、大四,大二学生的压力感知强度最大,究其原因,在经历两 年多的大学学习后大二学生对于前途的选择迫在眉睫,时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在自我职业定 向的两难处境中,他们感受到了较多的压力。此外,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是累进的,经历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