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海淀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 单位使用初管理。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之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 忽视了缸址的保护,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十年动乱期间, 圆明目遗址又遭受了严重的劫难。从1967年至1971年6年间,就有多处土山被 破坏,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多么顷绿化带被侵占刀明 园遗址范围内,10多个企事业单位先后进入,占地23公顷,园内唯一遗存古建 筑“正觉寺”被作为厂房使用。大小20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坐落 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群旧址之上。圆明园遗址这种新的破坏 使人们感到极为痛心。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圆明园遗址得以保护。 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自1904年圆明园撒销管园大臣放弃管理后 第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园内绿化,逐步改善了园内绿化 状况。尤其是配合西洋楼景区的清理,重点调整充实了长春园北半部的植物配置 布局,种植了白皮松、油松抬柏及大量常绿乔木。在大水法遗址一带栽种了花租 木,并力求按当年植物配置和布局,栽种了近千米的绿篱,收到了较好的景观效 果。此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慎重稳妥地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观水法、 大水法、远瀛观、线法山五处建筑基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观水法五块石 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并按原样子以安置。这 是自1900年八国联晕人侵北京后,圆明园建筑残件不断地遭受洗劫后,第一次 将失散遗物征集回园,实属圆明园残毁史上的重要转折。 1977年4月,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首次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座谈会。1978 年9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研究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和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建委召集 规划、园林、文物等有关部门专题硏究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方案。1979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圆明园遗址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是圆明园罹 劫12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圆明园学术会 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随后,以国家多誉主席宋庆龄为 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1583人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扩。 倡议书充分论证了圆明园遗址的重大政治、历史和园林价值,明确地提出圆明园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海淀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 单位使用初管理。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之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 忽视了缸址的保护,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十年动乱期间, 圆明目遗址又遭受了严重的劫难。从 1967 年至 1971 年 6 年间,就有多处土山被 破坏,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 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 多么顷绿化带被侵占刀明 园遗址范围内,10 多个企事业单位先后进入,占地 23 公顷,园内唯一遗存古建 筑“正觉寺”被作为厂房使用。大小 20 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坐落 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群旧址之上。圆明园遗址这种新的破坏, 使人们感到极为痛心。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圆明园遗址得以保护。 1976 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自 1904 年圆明园撒销管园大臣放弃管理后 第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园内绿化,逐步改善了园内绿化 状况。尤其是配合西洋楼景区的清理,重点调整充实了长春园北半部的植物配置 布局,种植了白皮松、油松抬柏及大量常绿乔木。在大水法遗址一带栽种了花租 木,并力求按当年植物配置和布局,栽种了近千米的绿篱,收到了较好的景观效 果。此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慎重稳妥地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观水法、 大水法、远瀛观、线法山五处建筑基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观水法五块石 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并按原样子以安置。这 是自 1900 年八国联晕人侵北京后,圆明园建筑残件不断地遭受洗劫后,第一次 将失散遗物征集回园,实属圆明园残毁史上的重要转折。 1977 年 4 月,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首次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座谈会。1978 年 9 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研究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和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建委召集 规划、园林、文物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方案。1979 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圆明园遗址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 年是圆明园罹 劫 120 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圆明园学术会 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随后,以国家多誉主席宋庆龄为 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1583 人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扩。 倡议书充分论证了圆明园遗址的重大政治、历史和园林价值,明确地提出圆明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