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和 利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圆明园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对人民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风景游览胜 地 圆明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圆明园,一代名 园的衰毁,它的新生也得依靠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开始了新生,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从1860年被焚至1949年的80余年间,圆明园虽然历经劫难,但它根基雄厚, 没有湮灭。园林格局依然存在,山形水系基本完整,大部分建筑基址仍可辨认, 园林内容仍然十分丰富。作为一处著名遗址,它不仅在我国造园史上具有重大的 学术价值,而且由于它是中国封建末期盛世的产物,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见证, 又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意义。因此,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 帝国主义把它烧毁,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发出 “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指示。1951年上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两次行文, 指令市公园管理委员会严肃查处两起砸运圆明园太湖石、石块事件,并明令:“今 后任机关,不得移用圆明园石块。”1953年初,北京植物园请求在圆明园遗址 开辟60亩育苗地,彭真市长明确表示不得占用。1956年春,北京市园林局首次 在圆明园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共栽植株柏、杨、杉等乔木6万余株,绿 化山丘18公顷。1960年12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正式将圆明园遗址划定 为公园用地,规划范围423公顷,比遗址范围大出73公顷。1960年,北京市海 淀区人民政府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发价征用了 圆内旱地73公顷,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绿化植树。截止1961年秋,圆明园遗址 共有树木2万株,绿化面积87公顷,初步改变了“兽蹄乌迹走荒苔”的荒凉景 象,初步展示了圆明园遗址美好的前景。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也与祖国的命运一样 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圆明园遗址已征用,但尚 未绿化的13公顷旱地暂借给园内生产队用。1962年5月,圆明园遗址已征用的
名园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和 利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圆明园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对人民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风景游览胜 地。 圆明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圆明园,一代名 园的衰毁,它的新生也得依靠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开始了新生。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从 1860 年被焚至 1949 年的 80 余年间,圆明园虽然历经劫难,但它根基雄厚, 没有湮灭。园林格局依然存在,山形水系基本完整,大部分建筑基址仍可辨认, 园林内容仍然十分丰富。作为一处著名遗址,它不仅在我国造园史上具有重大的 学术价值,而且由于它是中国封建末期盛世的产物,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见证, 又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意义。因此,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 帝国主义把它烧毁,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发出 “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指示。1951 年上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两次行文, 指令市公园管理委员会严肃查处两起砸运圆明园太湖石、石块事件,并明令:“今 后任机关,不得移用圆明园石块。”1953 年初,北京植物园请求在圆明园遗址 开辟 60 亩育苗地,彭真市长明确表示不得占用。1956 年春,北京市园林局首次 在圆明园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共栽植株柏、杨、杉等乔木 6 万余株,绿 化山丘 18 公顷。1960 年 12 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正式将圆明园遗址划定 为公园用地,规划范围 423 公顷,比遗址范围大出 73 公顷。1960 年,北京市海 淀区人民政府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发价征用了 圆内旱地 73 公顷,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绿化植树。截止 1961 年秋,圆明园遗址 共有树木 72 万株,绿化面积 87 公顷,初步改变了“兽蹄乌迹走荒苔”的荒凉景 象,初步展示了圆明园遗址美好的前景。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也与祖国的命运一样, 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圆明园遗址已征用,但尚 未绿化的 13 公顷旱地暂借给园内生产队用。1962 年 5 月,圆明园遗址已征用的
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海淀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 单位使用初管理。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之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 忽视了缸址的保护,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十年动乱期间, 圆明目遗址又遭受了严重的劫难。从1967年至1971年6年间,就有多处土山被 破坏,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多么顷绿化带被侵占刀明 园遗址范围内,10多个企事业单位先后进入,占地23公顷,园内唯一遗存古建 筑“正觉寺”被作为厂房使用。大小20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坐落 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群旧址之上。圆明园遗址这种新的破坏 使人们感到极为痛心。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圆明园遗址得以保护。 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自1904年圆明园撒销管园大臣放弃管理后 第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园内绿化,逐步改善了园内绿化 状况。尤其是配合西洋楼景区的清理,重点调整充实了长春园北半部的植物配置 布局,种植了白皮松、油松抬柏及大量常绿乔木。在大水法遗址一带栽种了花租 木,并力求按当年植物配置和布局,栽种了近千米的绿篱,收到了较好的景观效 果。此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慎重稳妥地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观水法、 大水法、远瀛观、线法山五处建筑基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观水法五块石 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并按原样子以安置。这 是自1900年八国联晕人侵北京后,圆明园建筑残件不断地遭受洗劫后,第一次 将失散遗物征集回园,实属圆明园残毁史上的重要转折。 1977年4月,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首次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座谈会。1978 年9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研究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和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建委召集 规划、园林、文物等有关部门专题硏究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方案。1979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圆明园遗址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是圆明园罹 劫12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圆明园学术会 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随后,以国家多誉主席宋庆龄为 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1583人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扩。 倡议书充分论证了圆明园遗址的重大政治、历史和园林价值,明确地提出圆明园
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海淀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 单位使用初管理。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之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 忽视了缸址的保护,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十年动乱期间, 圆明目遗址又遭受了严重的劫难。从 1967 年至 1971 年 6 年间,就有多处土山被 破坏,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 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 多么顷绿化带被侵占刀明 园遗址范围内,10 多个企事业单位先后进入,占地 23 公顷,园内唯一遗存古建 筑“正觉寺”被作为厂房使用。大小 20 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坐落 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群旧址之上。圆明园遗址这种新的破坏, 使人们感到极为痛心。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圆明园遗址得以保护。 1976 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自 1904 年圆明园撒销管园大臣放弃管理后 第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园内绿化,逐步改善了园内绿化 状况。尤其是配合西洋楼景区的清理,重点调整充实了长春园北半部的植物配置 布局,种植了白皮松、油松抬柏及大量常绿乔木。在大水法遗址一带栽种了花租 木,并力求按当年植物配置和布局,栽种了近千米的绿篱,收到了较好的景观效 果。此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慎重稳妥地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观水法、 大水法、远瀛观、线法山五处建筑基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观水法五块石 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并按原样子以安置。这 是自 1900 年八国联晕人侵北京后,圆明园建筑残件不断地遭受洗劫后,第一次 将失散遗物征集回园,实属圆明园残毁史上的重要转折。 1977 年 4 月,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首次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座谈会。1978 年 9 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研究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和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建委召集 规划、园林、文物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方案。1979 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圆明园遗址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 年是圆明园罹 劫 120 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圆明园学术会 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随后,以国家多誉主席宋庆龄为 首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1583 人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扩。 倡议书充分论证了圆明园遗址的重大政治、历史和园林价值,明确地提出圆明园
遗址的发展方向和保护途径,振奋了民族精神。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喜闻整修圆 明园,欣然赋诗: 山形水系依稀是,馆阁楼台付劫灰 拟欲圆明存旧貌,宏观盛世一声雷 爱国侨胞遍宇内,天涯海角创新奇。 名园十载告成日,共尽茅台酒一扈。 王昆仑同志以书祝贺 对此真应大笔书 国仇民恨敢模糊? 振古兴今非易事, 心齐协力有前途。 张爱萍将军则发自内心呐喊“整修整修,还我河山锦绣!”对圆明园遗址的整修, 各种新闻媒介相继发表了大量宣传报导,从而形成了对保护圆明园遗址极为有利 的舆论环境。1981年8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视察了“圆明园遗址, 发表了“建议加速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提议。提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遗址 公园的概念。并针对长期困扰圆明园遗址保护的难题之一一一农民问题,提出了 将居园农业生产单位划为圆明甲管理处领导)组成园内联合企业,不改变集体所 有制性质,但应服从园林建设统一规划,结合园林特点发展农业生产,使两者相 辅相成,浑然一体,并组织园内农民适当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重要设想。根据这 提议,海淀区人民政府就开辟遗址公园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写了专题报告,市长办 公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1982年2月,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中国地方志协会等8个学术团体联合召 开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和北京 市政协副主席廖沬沙到会并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整修 再现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对 圆明园遗址如何整修和利用发表了有益的意见。这次座谈会对圆明园遗址公园从 构想变为现实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同年3月,海淀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冻结 园内户口,停止在园内再建房屋”的决定。198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内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最
遗址的发展方向和保护途径,振奋了民族精神。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喜闻整修圆 明园,欣然赋诗: 山形水系依稀是,馆阁楼台付劫灰。 拟欲圆明存旧貌,宏观盛世一声雷。 爱国侨胞遍宇内,天涯海角创新奇。 名园十载告成日,共尽茅台酒一扈。 王昆仑同志以书祝贺: 对此真应大笔书, 国仇民恨敢模糊? 振古兴今非易事, 心齐协力有前途。 张爱萍将军则发自内心呐喊“整修整修,还我河山锦绣!”对圆明园遗址的整修, 各种新闻媒介相继发表了大量宣传报导,从而形成了对保护圆明园遗址极为有利 的舆论环境。1981 年 8 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视察了“圆明园遗址, 发表了“建议加速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提议。提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遗址 公园的概念。并针对长期困扰圆明园遗址保护的难题之一——农民问题,提出了 将居园农业生产单位划为圆明甲管理处领导)组成园内联合企业,不改变集体所 有制性质,但应服从园林建设统一规划,结合园林特点发展农业生产,使两者相 辅相成,浑然一体,并组织园内农民适当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重要设想。根据这一 提议,海淀区人民政府就开辟遗址公园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写了专题报告,市长办 公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1982 年 2 月,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中国地方志协会等 8 个学术团体联合召 开了“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和北京 市政协副主席廖沫沙到会并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整修 再现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对 圆明园遗址如何整修和利用发表了有益的意见。这次座谈会对圆明园遗址公园从 构想变为现实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同年 3 月,海淀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冻结 园内户口,停止在园内再建房屋”的决定。1983 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内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最
终确走了圆明园遗址的发展方向。同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圆明园遗址 公园筹建委员会”(后改为建设委员会),1984年12月1日,圆明园学会筹委 会经过四年的扎实工作,完成了“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开阔前景”的历史任务, 正式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遗址公园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圆明园 遗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几十年来,正是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圆明园遗址在风风雨雨中、在首都建 设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才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形势下逐 步焕发了青春。 圆明园从康熙48年(1709)建园至1990年遗址公园初具雏形的近280年间,大 体经历了一代名园一名园遗恨一盛世重光的历史过程。这期间特别是园明园遗址 公园的建设给了人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圆明园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国盛则园兴,国败则园衰 从康煕至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就经济情况来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直至进 入极盛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比较雄厚。封建帝王在主观上虽然有追求 “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的欲望,但只有在这种比较稳走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够 兴建如此空前规模的圆明园。至清朝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 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封建社会内部危机日益严重,道光 20年至22年(1840至11842)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是 在这次战争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遭到了大规模的蹂躏,并被毁之一炬 圆明园被毁后,同治、光绪年间均试图重修或部分重建,但终因财力枯竭未能如 愿。光绪26年(1900)八国联军人侵北京,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 把园内少量劫余建筑拆卖殆尽,后又遭受官僚、军阀、奸商等长期破坏,圆明目 终成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日益昌盛,圆明园才有了新生。一部四明园的兴 衰史,从一个侧面证明,只有国家的稳走和繁荣,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园林和其它文化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 有圆明园的新生和光辉的未来。 建设圆明目遗址公园就是要使圆明园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都风景游览、中
终确走了圆明园遗址的发展方向。同年 7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圆明园遗址 公园筹建委员会”(后改为建设委员会),1984 年 12 月 1 日,圆明园学会筹委 会经过四年的扎实工作,完成了“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开阔前景”的历史任务, 正式成立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遗址公园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圆明园 遗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88 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几十年来,正是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圆明园遗址在风风雨雨中、在首都建 设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才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形势下逐 步焕发了青春。 圆明园从康熙 48 年(1709)建园至 1990 年遗址公园初具雏形的近 280 年间,大 体经历了一代名园--名园遗恨--盛世重光的历史过程。这期间特别是园明园遗址 公园的建设给了人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圆明园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国盛则园兴,国败则园衰。 从康熙至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就经济情况来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直至进 入极盛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比较雄厚。封建帝王在主观上虽然有追求: “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的欲望,但只有在这种比较稳走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够 兴建如此空前规模的圆明园。至清朝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 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封建社会内部危机日益严重,道光 20 年至 22 年(1840 至 11842)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是 在这次战争中,1860 年 10 月 18 日圆明园遭到了大规模的蹂躏,并被毁之一炬。 圆明园被毁后,同治、光绪年间均试图重修或部分重建,但终因财力枯竭未能如 愿。光绪 26 年(1900)八国联军人侵北京,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 把园内少量劫余建筑拆卖殆尽,后又遭受官僚、军阀、奸商等长期破坏,圆明目 终成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日益昌盛,圆明园才有了新生。一部四明园的兴 衰史,从一个侧面证明,只有国家的稳走和繁荣,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园林和其它文化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 有圆明园的新生和光辉的未来。 建设圆明目遗址公园就是要使圆明园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都风景游览、中
国古典园林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风 光游览。圆明园遗址以其独特的物质存在表明,它是一部具体形象生动的爱国主 义教材。一方面,圆明园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华,这种艺术精华是中华 民族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结合体,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才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圆明园所体现的中 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正是我们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内驱力;另一 方面,圆明园遗址以它修痛的历史告诉人们:帝国主义就是侵略,对帝国主义不 要存在丝毫的幻想;腐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人们树立为振兴中 华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圆明园遗址爱国主义教育 功能的作用呢?建国后圆明园40多年的实际情况表明,只有建设遗址公园才能 使遗址教育功能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1980年以前,每年来回明园遗址凭吊参 观者为数不多,圆明园几乎被人们遗忘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建设以来,每年有上 百万人来此凭吊游览,人们通对美和美的毁灭所形成的情感冲突,感触到心灵的 震撼,这种震憾势必与广字相连,与国势相通,从而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精神升 华 圆明园遗址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而且也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资源。建设遗址 公园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建设遗址公园可以使圆明园所体现的中国 古老文明遗产得以继承、沿续和发展,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另一方 面,为人民提供一处新的游乐场所,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圆明园属于人民,圆明 园遗址公园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利在此得到槽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享受。此外,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同其它文物、园林的保护、开发、利用事业一样,既是 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事业。只要我们整修得当,它就可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之而成色”,长期利用,长期得益,为首都的旅游事业带来美好的前景。建设圆 明园遗址公园,正是把教育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 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实践反复证明,对待圆明园遗址必须坚持重点保护、科学 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保护、整修、利用三位一体的思想。其中,保护是 前提,整修是手段,是更积极更有效的保护,利用是目的,是更高层次上的保护。 保护圆明园遗址,有四个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必须制定圆明园邂址公园 总体规戈“。总体规划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保持圆明园风景格局的原貌,体现
国古典园林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风 光游览。圆明园遗址以其独特的物质存在表明,它是一部具体形象生动的爱国主 义教材。一方面,圆明园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华,这种艺术精华是中华 民族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结合体,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才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圆明园所体现的中 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正是我们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内驱力;另一 方面,圆明园遗址以它修痛的历史告诉人们:帝国主义就是侵略,对帝国主义不 要存在丝毫的幻想;腐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人们树立为振兴中 华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圆明园遗址爱国主义教育 功能的作用呢?建国后圆明园 40 多年的实际情况表明,只有建设遗址公园才能 使遗址教育功能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1980 年以前,每年来回明园遗址凭吊参 观者为数不多,圆明园几乎被人们遗忘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建设以来,每年有上 百万人来此凭吊游览,人们通对美和美的毁灭所形成的情感冲突,感触到心灵的 震撼,这种震憾势必与广字相连,与国势相通,从而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精神升 华。 圆明园遗址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而且也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资源。建设遗址 公园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建设遗址公园可以使圆明园所体现的中国 古老文明遗产得以继承、沿续和发展,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另一方 面,为人民提供一处新的游乐场所,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圆明园属于人民,圆明 园遗址公园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利在此得到槽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享受。此外,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同其它文物、园林的保护、开发、利用事业一样,既是 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事业。只要我们整修得当,它就可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之而成色”,长期利用,长期得益,为首都的旅游事业带来美好的前景。建设圆 明园遗址公园,正是把教育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 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实践反复证明,对待圆明园遗址必须坚持重点保护、科学 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保护、整修、利用三位一体的思想。其中,保护是 前提,整修是手段,是更积极更有效的保护,利用是目的,是更高层次上的保护。 保护圆明园遗址,有四个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必须制定圆明园邂址公园 总体规戈“。总体规划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保持圆明园风景格局的原貌,体现
遗址公园的特色。如果没有规划,不但现在己经开发的3000遗址范围难以继续 完善,而且开发区之夕卜的2200亩遗址范围将遭受更大程度的破坏,同时,遗 址外围1400亩规划保护地也将丧失殆尽。第二,积极妥善地分期分批地解决园 内驻园单位和居民、农民的搬迁。如果不尽早解决,必将进一步恶化遗址保护和 整修的条件,也必将给公园营理带来相当大的矛盾和困难。第三,保护应该贯穿 于遗址整修和利用的全过程。整修和利用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得造成建设 性的破坏,不得造成利用上的盲目。第四,应该广泛征集和保护散存的文物,并 尽量与整修结合起来。 圆明园遗址的整修是一个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指导。大体思路是: 第一,整修一走要突出遗址特色。这是圆明园遗址公园与其它公园的显著区别。 遗址的整修一定要创造岀一种感人的遗址形象,既有遗址群(如西洋楼景区) 又有遗址点,以突出圆明园之火这一历史悲剧的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二;整修必 须坚持“以木为本,以水为纲”的指导思想。重点恢复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山 形水系是园林之血脉,花草树木是园林之毛发,是园林赖以存在的最主要基础。 圆明园集中国古典园林堆山理水、植物造景艺术之大成,这正是圆明目的精华所 在。因此,恢复山形水系,再现宛自天然的奇观美景;恢复原有植物配置,再现 园内以松、竹、柳、荷为主于的樟物风格,再现“露蕊晨开,香苞舞绽,嫣红姹 紫,如锦似霞”,“二十四番风情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似锦”的美妙景色,是 圆明园遗址整修和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丝毫不苟。 第三,必须有选择地恢复少量古建筑。选择应本着两个角度考虑:一是非帝国主 义焚毁:;二是虽然被帝国主义焚毁,但因风格独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体现 圆明园风格的代表性,有特别的使用功能。总之,应综合权衡,其数量以不超过 原有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宜(原有建筑面积约16万多平方米)。恢复的古建 筑,应力求综合完成。这样,对于再现圆明园以自然山水风景为骨架、以建筑为 点缀的艺术风格有着直观的实感效果,有利于遗址公园的欣赏价值。第四,正确 处理好独乐乐和众乐乐贼关系。圆明园原为封建帝王所享乐,如今整个圆明园是 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的需要功能,进行 必要的革新和创造。这种革新和创造,应与原有风格相协调,应采取十分慎重的 态度。第五,妥善处理管理用房、市政工程和园务设施的建设问题。管理用房的
遗址公园的特色。如果没有规划,不但现在已经开发的 3000 遗址范围难以继续 完善,而且开发区之夕卜的 2200 亩遗址范围将遭受更大程度的破坏,同时,遗 址外围 1400 亩规划保护地也将丧失殆尽。第二,积极妥善地分期分批地解决园 内驻园单位和居民、农民的搬迁。如果不尽早解决,必将进一步恶化遗址保护和 整修的条件,也必将给公园营理带来相当大的矛盾和困难。第三,保护应该贯穿 于遗址整修和利用的全过程。整修和利用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得造成建设 性的破坏,不得造成利用上的盲目。第四,应该广泛征集和保护散存的文物,并 尽量与整修结合起来。 圆明园遗址的整修是一个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指导。大体思路是: 第一,整修一走要突出遗址特色。这是圆明园遗址公园与其它公园的显著区别。 遗址的整修一定要创造出一种感人的遗址形象,既有遗址群(如西洋楼景区), 又有遗址点,以突出圆明园之火这一历史悲剧的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二;整修必 须坚持“以木为本,以水为纲”的指导思想。重点恢复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山 形水系是园林之血脉,花草树木是园林之毛发,是园林赖以存在的最主要基础。 圆明园集中国古典园林堆山理水、植物造景艺术之大成,这正是圆明目的精华所 在。因此,恢复山形水系,再现宛自天然的奇观美景;恢复原有植物配置,再现 园内以松、竹、柳、荷为主于的樟物风格,再现“露蕊晨开,香苞舞绽,嫣红姹 紫,如锦似霞”,“二十四番风情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似锦”的美妙景色,是 圆明园遗址整修和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丝毫不苟。 第三,必须有选择地恢复少量古建筑。选择应本着两个角度考虑:一是非帝国主 义焚毁;二是虽然被帝国主义焚毁,但因风格独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体现 圆明园风格的代表性,有特别的使用功能。总之,应综合权衡,其数量以不超过 原有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宜(原有建筑面积约 16 万多平方米)。恢复的古建 筑,应力求综合完成。这样,对于再现圆明园以自然山水风景为骨架、以建筑为 点缀的艺术风格有着直观的实感效果,有利于遗址公园的欣赏价值。第四,正确 处理好独乐乐和众乐乐贼关系。圆明园原为封建帝王所享乐,如今整个圆明园是 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的需要功能,进行 必要的革新和创造。这种革新和创造,应与原有风格相协调,应采取十分慎重的 态度。第五,妥善处理管理用房、市政工程和园务设施的建设问题。管理用房的
建设,应本着宜散不宜聚、直隐不宜现的原则,尽量恢复适合管理功能的原有建 筑。即使个别必须安排的也应在地点、式样、体量、色调上与景区环境相吻合。 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线路等市政工程应槁掩埋式,不得影响园林空间。园务 设施也尽量与景观、风貌相和谐。第六,对整修的项目应用系统的观点,确定整 修序列,并反复诊证项目方案,绘制施工效果图,有些还应制作模型。施工中要 加强统一指挥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规划和设计的要求,保证髙水平、髙质量 第七,整修要充分考虑功能需要,从原有风格和意境出发,划分若干不同的功能 区,以适合不同游人的需求层次。第八,由于财力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城 市生活对室外空间和园林环境的迫切要求,遗址公园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 高级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寻求一种过渡形式,这种过渡形式; 主要是以现状为基础的因势利导,恢复自然风格,既适应游览需耍,又可以积累 经验,探索道路,使之逐步向髙级阶段发展。第九,遗址整修应坚持“民办公助” 的方针,把遗址的整修过程变成“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过程,在可能的条件 下吸收各方面的捐助和支援,促进整修计划的逐步实现。 圆明园遗址的合理利用,应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遗址公园的优 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圆明园遗址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宝贵财富,在废墟上整修圆 明园这一优秀历史园林,使古老的文明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删告慰于先人,造 福于人民,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被殖民主义推毁的圆明园 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明天的圆明园,必将仍然是一代名园
建设,应本着宜散不宜聚、直隐不宜现的原则,尽量恢复适合管理功能的原有建 筑。即使个别必须安排的也应在地点、式样、体量、色调上与景区环境相吻合。 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线路等市政工程应槁掩埋式,不得影响园林空间。园务 设施也尽量与景观、风貌相和谐。第六,对整修的项目应用系统的观点,确定整 修序列,并反复诊证项目方案,绘制施工效果图,有些还应制作模型。施工中要 加强统一指挥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规划和设计的要求,保证高水平、高质量。 第七,整修要充分考虑功能需要,从原有风格和意境出发,划分若干不同的功能 区,以适合不同游人的需求层次。第八,由于财力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城 市生活对室外空间和园林环境的迫切要求,遗址公园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 高级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寻求一种过渡形式,这种过渡形式; 主要是以现状为基础的因势利导,恢复自然风格,既适应游览需耍,又可以积累 经验,探索道路,使之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第九,遗址整修应坚持“民办公助” 的方针,把遗址的整修过程变成“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过程,在可能的条件 下吸收各方面的捐助和支援,促进整修计划的逐步实现。 圆明园遗址的合理利用,应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遗址公园的优 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圆明园遗址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宝贵财富,在废墟上整修圆 明园这一优秀历史园林,使古老的文明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删告慰于先人,造 福于人民,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被殖民主义推毁的圆明园 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明天的圆明园,必将仍然是一代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