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期 黄毅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697 表4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遴选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Tab.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selected index 指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2009 人均GDP 0.4090.408 0.388 0.429 0.378 经济外向依存度 0.393 0.357 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 0.387 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 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0.987*0.976*0.984·0.983*0.954*0.972 0.979* 0.969* 0.966·0.987*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0.422 0.5* 0.479 0.488* 0.408 0.361 0.466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0.4040.504◆0.474 一 0.4090.439 0.358 0.357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 资料》:由于人境旅游服务质量涉及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部门,故选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指标:受限于数据 的可得性,用当地就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作大致测算。 产业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表征当地劳动力供 给。 结果表明(表4),劳动力供给指标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加大服 务人员数量供给,提高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指标中, 人均GDP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有5年为较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能够提 供更为完备和高水准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当地服务业一般也较发达,对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而经济外向依存度表现出的相关关系不强,经济高度外向发 展,一方面有可能提升当地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促进因素;但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服务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广东省就是 典型的例子9。旅游产业指标中,除2004年外,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量水平与入境旅游服 务质量相关关系不强,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整体上并没有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两者关系较复杂,这与上述质一量态势研究结论相同:而入境游客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则与服务质量评价呈现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历年相关系数在1%显著水平下均高于 0.95,说明设施水平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紧密。 6 结论与讨论 ()总体上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呈提升态势。除西部外,游客评价值均 已超过4分,达到“满意”水平;期间的波动体现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特征。东部期初 水平较高,提升缓慢;中部后发优势显著,提升速度最快,2006年起赶超东部;西部波 动较大,且常年为最低。 (2)省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但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贡献率保 持在70%以上,说明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通过对比三大地带内部差异的演变,发现随着 势能差的不断产生与转换,服务质量也存在增长极式发展:东、中部地带内差异在低值呈 连续倒U型变化,说明极化与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增长极式发展带动了区域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西部则相反,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高震荡性表明极化与扩散效应 未形成稳定、渐进式转换,区域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没有得到跨越式提升。 (3)与入境旅游流、人境旅游收入表现出的日益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情况相反,我 国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全局空间相关关系较弱,总体上空间依赖性不强。主要原 因是服务质量涉及的隐性因素较多,以及认知差异导致的空间传导机制不灵。中国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在邻近空间尺度上的溢出有待加强。 (4)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波动主要由邻近 省区一方的跃迁所造成,且跃迁方式多为质量下降型;另外低值集聚区在西部逐渐扩大的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2期 黄 毅 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产业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 表征当地劳动力供 给。 结果表明 (表4),劳动力供给指标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加大服 务人员数量供给,提高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指标中, 人均GDP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有5年为较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能够提 供更为完备和高水准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当地服务业一般也较发达,对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而经济外向依存度表现出的相关关系不强,经济高度外向发 展,一方面有可能提升当地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促进因素;但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服务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广东省就是 典型的例子[4] 。旅游产业指标中,除2004年外,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量水平与入境旅游服 务质量相关关系不强,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整体上并没有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两者关系较复杂,这与上述质—量态势研究结论相同;而入境游客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则与服务质量评价呈现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历年相关系数在 1%显著水平下均高于 0.95,说明设施水平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紧密。 6 结论与讨论 (1) 总体上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呈提升态势。除西部外,游客评价值均 已超过4分,达到“满意”水平;期间的波动体现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特征。东部期初 水平较高,提升缓慢;中部后发优势显著,提升速度最快,2006年起赶超东部;西部波 动较大,且常年为最低。 (2) 省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但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贡献率保 持在70%以上,说明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通过对比三大地带内部差异的演变,发现随着 势能差的不断产生与转换,服务质量也存在增长极式发展:东、中部地带内差异在低值呈 连续倒U型变化,说明极化与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增长极式发展带动了区域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西部则相反,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高震荡性表明极化与扩散效应 未形成稳定、渐进式转换,区域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没有得到跨越式提升。 (3) 与入境旅游流、入境旅游收入表现出的日益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情况相反,我 国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全局空间相关关系较弱,总体上空间依赖性不强。主要原 因是服务质量涉及的隐性因素较多,以及认知差异导致的空间传导机制不灵。中国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在邻近空间尺度上的溢出有待加强。 (4)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波动主要由邻近 省区一方的跃迁所造成,且跃迁方式多为质量下降型;另外低值集聚区在西部逐渐扩大的 表4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遴选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Tab. 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selected index 指标 人均GDP 经济外向依存度 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 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 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1999 — — — — 0.987* 0.422 0.404 2000 0.409 — — — 0.976* 0.5* 0.504* 2001 0.408 0.393 — — 0.984* 0.479* 0.474* 2002 — — — — 0.983* — — 2004 0.388 — 0.387 — 0.954* 0.488* 0.409 2005 0.429 0.357 — — 0.972* 0.408 0.439 2006 — — — — 0.979* 0.361 — 2007 — — — — 0.969* 0.466* 0.358 2008 — — — — 0.966* — — 2009 0.378 — — — 0.987* — 0.357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 资料》;由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涉及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部门,故选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指标;受限于数据 的可得性,用当地就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作大致测算。 169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