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旅游心理学 Tourism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6.74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68卷第12期 地理学报 Vol.68,No.12 2013年12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Dec.,2013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 与区域影响因素 黄毅,马耀峰,薛华菊: (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19,2.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 摘要:运用锡尔指数、ESDA、质一量矩阵、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从时序演变、空间关 联、质一量态势、区域影响因素4个视角对近10年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 发现:①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整体呈提升态势,中部逐渐赶超东部,西部常年最低。②省 区间服务质量差异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比重较高。东、中部服务质量势能差转换较 好,差异在低值上表现出连续倒U型演变;西部差异高度震荡,服务质量势能差没有实现稳 定、渐进式转换。③与入境旅游流及收入不同,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未呈现显著全局 空间自相关。④局部空间相关关系的波动主要由邻近省区一方跃迁造成,多为质量下降型: 低值集聚区在西部扩大的同时,由西南内陆向南部沿海扩散。⑤东部高值集聚区比重较大, 但显著程度降低:中部随着吉林的崛起,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显著程度超过长三 角:西部形成滇一川、新一青一藏两大显著低值集聚区。⑥东部质一量态势最优,但出现数 量型粗放发展趋势:中部质量发展好于数量;西部质一量态势日渐堪忧。各省区表现出9种质 一量态势演变类型。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设施、劳动力供给、经济生活水平等区域因 素正向相关,与入境旅游收入及接待量相关关系不强。 关键词: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变化:质一量态势:影响因素;中国 D0:10.11821/dlxb201312009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起始于入境旅游接待。2012年,入境游客 接待量达到1.3亿多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70和190余 倍,数量规模得到快速发展。而作为第三产业,服务质量对于旅游业无疑具有“生命线"” 意义,是目的地提升形象和声誉,保持竞争力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四,因此,对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进行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极具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综观国内外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发现:①时间维度上,以静态研究为 主,大多研究的是某一年份的具体情况。例如Yù等对2000年蒙古不同群体人境游客的服 务质量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四:Eaqi运用因子分析、相关系数矩阵研究了2003年埃及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王恩旭等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了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9。然 而,较少有学者纳入时间序列维度研究人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动态演变特征。②空间维度 上,以空间“点”上的研究为主,例如Chand运用SERVQUAL模型对印度l0个旅游目的 地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评测阿: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指数课题组”运用结构 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50个城市的游客满意度,其中包含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部分:笔者在 此前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571027,No.40271037)研究中,运用模糊综合评 价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6个城市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 收稿日期:2012-12-28:修订日期:2013-1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l58)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71158)] 作者简介:黄毅(1981-,男,壮族,广西桂林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者时空行为。E-mail:huangyi@stu.snnu.edu.cm 通讯作者:马耀蜂(1949-),男,陕西兴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611M),研究方向为旅游规 划与GlS。E-mail:myfmx@snnu.edu..cn 1689-1701页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8卷 第12期 2013年12月 Vol.68, No.12 Dec., 2013 收稿日期:2012-12-28; 修订日期:2013-1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8)[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271158] 作者简介:黄毅 (1981-), 男, 壮族, 广西桂林人, 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旅游者时空行为。E-mail: huangyi@stu.snnu.edu.cn 通讯作者:马耀峰 (1949-), 男, 陕西兴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1611M), 研究方向为旅游规 划与GIS。E-mail: myfmx@snnu.edu.cn 1689-1701页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 与区域影响因素 黄 毅1 , 马耀峰1 , 薛华菊1, 2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119; 2.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 810008) 摘要:运用锡尔指数、ESDA、质—量矩阵、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从时序演变、空间关 联、质—量态势、区域影响因素4个视角对近10年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 发现:①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整体呈提升态势,中部逐渐赶超东部,西部常年最低。② 省 区间服务质量差异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比重较高。东、中部服务质量势能差转换较 好,差异在低值上表现出连续倒U型演变;西部差异高度震荡,服务质量势能差没有实现稳 定、渐进式转换。③ 与入境旅游流及收入不同,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未呈现显著全局 空间自相关。④ 局部空间相关关系的波动主要由邻近省区一方跃迁造成,多为质量下降型; 低值集聚区在西部扩大的同时,由西南内陆向南部沿海扩散。⑤ 东部高值集聚区比重较大, 但显著程度降低;中部随着吉林的崛起,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显著程度超过长三 角;西部形成滇—川、新—青—藏两大显著低值集聚区。⑥ 东部质—量态势最优,但出现数 量型粗放发展趋势;中部质量发展好于数量;西部质—量态势日渐堪忧。各省区表现出9种质 —量态势演变类型。⑦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设施、劳动力供给、经济生活水平等区域因 素正向相关,与入境旅游收入及接待量相关关系不强。 关键词: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变化;质—量态势;影响因素;中国 DOI: 10.11821/dlxb201312009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起始于入境旅游接待。2012年,入境游客 接待量达到1.3亿多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70和190余 倍,数量规模得到快速发展。而作为第三产业,服务质量对于旅游业无疑具有“生命线” 意义,是目的地提升形象和声誉,保持竞争力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1] ,因此,对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进行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极具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综观国内外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发现:① 时间维度上,以静态研究为 主,大多研究的是某一年份的具体情况。例如Yu等对2000年蒙古不同群体入境游客的服 务质量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2] ;Eraqi运用因子分析、相关系数矩阵研究了2003年埃及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3] ;王恩旭等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了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4] 。然 而,较少有学者纳入时间序列维度研究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动态演变特征。② 空间维度 上,以空间“点”上的研究为主,例如Chand运用SERVQUAL模型对印度10个旅游目的 地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评测[5] ;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指数课题组”运用结构 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50个城市的游客满意度,其中包含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部分[6] ;笔者在 此前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49571027, No.40271037) 研究中,运用模糊综合评 价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6个城市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7]

1690 地理学报 68卷 在地理研究中,Tobler将空间关联上升为地理学第一定律,即“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 都是相关的;距离越近,关联程度就越强,距离越远,关联程度就越弱”网。然而,上述 空间“点”的研究大多没有纳入空间关联视角,忽略了邻近空间之间服务质量的相互影 响。反观入境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Zhang等,Yang等uo利用ESDA方法研究发现我国 入境旅游流分布具有日趋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体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spatial dependence)和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赵安周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收人也具有 类似的空间关联情况四。但鲜有学者专门对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关联情况进行研究。 ③态势维度上,入境旅游数量上的发展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相关成果集中体现 在入境旅游流规模与空间模式、入境旅游收入分布与区域差异等方面;而近年以满 意度为代表的质量研究则将关注点引向了入境旅游的质量方面。入境旅游的发展既有数量 问题,也包含着一个质量问题,需要将“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四,但此类 研究成果还不多见。④在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中,主流范式是通过调查问卷 分析游客特征22、旅游企业管理4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联情况,微观视角多,而涉及区 域影响因素之类的宏观视角较少。 综上所述,目前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侧重于通过构建评测模型对某一年份各空间点 进行实证分析,质量与数量研究各成体系,区域宏观视角相对缺乏。笔者认为,中国入境 旅游发展30余年来,十分有必要从更为宏观、全面的角度对其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及 区域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基于 1999-2009年国家旅游局大规模抽样调查权威数据,从时序演变、空间关联、质一量态 势、区域影响因素4个视角切入,主要思考和分析以下4个问题:①时间维度上,研究中 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时序演变特征;②空间维度上,运用ESDA 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依赖性与溢出效应:③ 态势维度上,运用矩阵分析法探究各省区入境旅游的质一量态势及其发展模式;④通过 相关系数初步研究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区域影响因素。期望上述问题的探讨对旅游服务质 量理论研究与相关实践能有所裨益。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 Theil指数 考虑到锡尔指数能够将总差异分解为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本文用其 分析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总差异及三大地带内、地带间差异的演变: Theil=∑T,LnnT)=Tn+T (1) (2) (3) 式中:Tw为地带内差异;Tm为地带间差异;n为省区数;u、n、n,分别为东、中、西部 省区数;T为i省区评分占全国比重;T、T、T分别为东、中、西部省区评分占全国 比重。 1.1.2ESDA方法 ESDA为一系列以空间关联度量为核心的技术集合,空间自相关方 法可以发现属性值的空间集聚与异常,揭示研究对象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及其空间相 互作用机制。本文选用Moran'sI(公式4)和Local Moran'sI(公式5)两个指标,辅以 Moran散点图2,用以研究属性值全局和局部空间上的集聚、异常及其相互作用: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68卷 在地理研究中,Tobler将空间关联上升为地理学第一定律,即“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 都是相关的;距离越近,关联程度就越强,距离越远,关联程度就越弱”[8] 。然而,上述 空间“点”的研究大多没有纳入空间关联视角,忽略了邻近空间之间服务质量的相互影 响。反观入境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Zhang等[9] ,Yang等[10] 利用ESDA方法研究发现我国 入境旅游流分布具有日趋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体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 (spatial dependence) 和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赵安周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也具有 类似的空间关联情况[11] 。但鲜有学者专门对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关联情况进行研究。 ③ 态势维度上,入境旅游数量上的发展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相关成果集中体现 在入境旅游流规模与空间模式[12-16] 、入境旅游收入分布与区域差异[17-20] 等方面;而近年以满 意度为代表的质量研究则将关注点引向了入境旅游的质量方面。入境旅游的发展既有数量 问题,也包含着一个质量问题,需要将“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21] ,但此类 研究成果还不多见。④ 在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中,主流范式是通过调查问卷 分析游客特征[22-23] 、旅游企业管理[24-25] 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联情况,微观视角多,而涉及区 域影响因素之类的宏观视角较少。 综上所述,目前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侧重于通过构建评测模型对某一年份各空间点 进行实证分析,质量与数量研究各成体系,区域宏观视角相对缺乏。笔者认为,中国入境 旅游发展30余年来,十分有必要从更为宏观、全面的角度对其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及 区域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基于 1999-2009 年国家旅游局大规模抽样调查权威数据,从时序演变、空间关联、质—量态 势、区域影响因素4个视角切入,主要思考和分析以下4个问题:① 时间维度上,研究中 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时序演变特征;② 空间维度上,运用ESDA 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依赖性与溢出效应;③ 态势维度上,运用矩阵分析法探究各省区入境旅游的质—量态势及其发展模式;④ 通过 相关系数初步研究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区域影响因素。期望上述问题的探讨对旅游服务质 量理论研究与相关实践能有所裨益。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Theil指数 考虑到锡尔指数能够将总差异分解为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本文用其 分析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总差异及三大地带内、地带间差异的演变: Theil =∑i = 1 n TiLn(nTi ) = TWR + TBR (1) TWR =∑i = 1 nd TiLnæ è ç ö ø nd ÷ Ti Td +∑i = 1 nz TiLnæ è ç ö ø nz ÷ Ti Tz +∑i = 1 nx TiLnæ è ç ö ø nx ÷ Ti Tx (2) TBR = Td Lnæ è ç ö ø Td ÷ n nd + TzLnæ è ç ö ø Tz ÷ n nz + TxLnæ è ç ö ø Tx ÷ n nx (3) 式中:TWR为地带内差异;TBR为地带间差异;n为省区数;nd、nz、nx分别为东、中、西部 省区数;Ti为 i 省区评分占全国比重;Td、Tz、Tx分别为东、中、西部省区评分占全国 比重。 1.1.2 ESDA方法 ESDA为一系列以空间关联度量为核心的技术集合,空间自相关方 法可以发现属性值的空间集聚与异常,揭示研究对象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及其空间相 互作用机制[26] 。本文选用 Moran's I (公式 4)和 Local Moran's I (公式 5) 两个指标,辅以 Moran散点图[27-29] ,用以研究属性值全局和局部空间上的集聚、异常及其相互作用: 1690

12期 黄毅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691 1=22,-/22m, (4) 式中:广=∑(化,~对:n为省区数:名、分别为省区i、的评价值:为空间权重矩阵 (运用邻接矩阵计算,定义海南与广东相邻接)。若Moran'sI为正,说明同类型质量省区趋 于集聚;反之,则说明相似质量省区趋于分散;若系数接近-1/(-1),则说明为随机分布。 1=, (5) 式中:和分别为省区i和j评价值的标准化。Local Moran'sI大于零,说明存在较强的局 部空间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即出现高值或低值离群点。 另外,需要对Moran'sI和Local Moran'sI进行Z检验: Z=1-E() VAR万 (6) 式中:E0为各自的期望值;VAR(0为其方差。 1.l.3 Quality-Quantity Matrix以入境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代表质量水平(Quality), 接待人次与当地人口数量比值代表数量水平(Quantity),一并构建二维矩阵,从质一量两 个维度揭示各省区入境旅游在全国所处的态势及其发展模式。矩阵以各年份两个指标的均 值为交界点划分出4个象限,第一象限最优,质、量皆高;第二象限为低质高量态势;第 四象限为高质低量态势;第三象限最劣,质、量皆低。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游客是旅游服务的消费者,自然也是旅游服务质量的最终评判者。在理论研究中, 众多学者直接使用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表征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划,Cronin&Taylor, Llosa,Hui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单纯感知模型可能比期望差异模型更有效。因此,本文 根据国家旅游局《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1999-2010)①公布的数据,以加权后的入境游 客对服务质量的总评分代表相应区域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原始 数据分为宾馆、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导游服务、邮电通讯7个子项,以入境游客评 分(1~5分)的方式作为其评价值。本文运用加权公式计算省区各子项的分值: D=Eip (7) 式中:D为省区该子项评价得分:i为评分值;P为选择该分值的游客比重。 考虑到各子项重要程度不同,参考肖潜辉等学者别的研究成果,分别赋权重为:宾馆 22%,餐饮20%,交通18%,娱乐8%,购物8%,导游服务17%,邮电通讯7%,再运用加 权公式计算各省区总体评价得分: Z-EDP (8) 1-1 式中:Z为省区总体评价得分;D为子项评价得分;P为i子项权重。 2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及其差异时序演变 2.1服务质量演变 由图1可知,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保 持高速增长,说明相应空间尺度上的服务质量水平整体上得以提升,近年尤为显著。东部 ①1999年以前,各年次入境游客服务质量评价子项不统一,2003(非典)、2010、2011年未公布相关数据.因此研究 年限为除2003年外,1999-2009年10年。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2期 黄 毅 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I =∑i = 1 n ∑j = 1 n wij(xi - xˉ)(xj - xˉ) s 2 ∑i = 1 n ∑j = 1 n wij (4) 式中: s 2 = 1 n∑i = 1 n (xi - xˉ) 2 ;n 为省区数;xi、xj分别为省区 i、j的评价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运用邻接矩阵计算,定义海南与广东相邻接)。若Moran's I为正,说明同类型质量省区趋 于集聚;反之,则说明相似质量省区趋于分散;若系数接近-1/(n-1),则说明为随机分布。 Ii = zi∑i = 1 n wijzj (5) 式中:zi和zj分别为省区i和j评价值的标准化。Local Moran's I大于零,说明存在较强的局 部空间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即出现高值或低值离群点。 另外,需要对Moran's I和Local Moran's I进行Z检验: Z = I - E(I) VAR(I) (6) 式中:E(I) 为各自的期望值;VAR(I) 为其方差。 1.1.3 Quality-Quantity Matrix 以入境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代表质量水平 (Quality), 接待人次与当地人口数量比值代表数量水平 (Quantity),一并构建二维矩阵,从质—量两 个维度揭示各省区入境旅游在全国所处的态势及其发展模式。矩阵以各年份两个指标的均 值为交界点划分出4个象限,第一象限最优,质、量皆高;第二象限为低质高量态势;第 四象限为高质低量态势;第三象限最劣,质、量皆低。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游客是旅游服务的消费者,自然也是旅游服务质量的最终评判者[30] 。在理论研究中, 众多学者直接使用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表征旅游服务质量水平[31-33] ,Cronin & Taylor, Llosa,Hui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单纯感知模型可能比期望差异模型更有效[31] 。因此,本文 根据国家旅游局《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 (1999-2010) ①公布的数据,以加权后的入境游 客对服务质量的总评分代表相应区域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原始 数据分为宾馆、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导游服务、邮电通讯7个子项,以入境游客评 分 (1~5分) 的方式作为其评价值。本文运用加权公式计算省区各子项的分值: D =∑i = 1 5 iPi (7) 式中:D为省区该子项评价得分;i为评分值;Pi为选择该分值的游客比重。 考虑到各子项重要程度不同,参考肖潜辉等学者[33] 的研究成果,分别赋权重为:宾馆 22%,餐饮20%,交通18%,娱乐8%,购物8%,导游服务17%,邮电通讯7%,再运用加 权公式计算各省区总体评价得分: Z =∑i = 1 7 DiPi (8) 式中:Z为省区总体评价得分;Di为i子项评价得分;Pi为i子项权重。 2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及其差异时序演变 2.1 服务质量演变 由图1可知,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保 持高速增长,说明相应空间尺度上的服务质量水平整体上得以提升,近年尤为显著。东部 ① 1999年以前,各年次入境游客服务质量评价子项不统一,2003 (非典)、2010、2011年未公布相关数据,因此研究 年限为除2003年外,1999-2009年10年。 1691

1692 地理学报 68卷 服务质量平缓提升,增幅及年均增幅 42 ◆东部■一中部西部◆全国 最低,只有6.5%和0.71%,除2006年 只1 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均值:中部至 4 服务质量提升较快,增幅及年均增幅 最高,达到12.79%和1.37%,评价值 39 从2006年起超越东部成为最高:西部 38 服务质量波动频繁,增幅及年均增幅 3.7 居中,分别为9.21%和1%,除2000 3.6 2006年外,其余年份均最低,且始终 3.5 低于全国均值。 1999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2.2服务质量差异演变 图1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演变 由图2可知,研究期内全国省区 Fig.I Chang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 0.0035 ◆全国 ◆一地带内。地带间 但整体呈缩小趋势,Theil指数由 0.003 0.003167降至0.001035,降幅为 0.002 67.32%,说明存在趋同态势。地带内 0.002 差异的演变与总差异大致相同,历年 均大幅高于地带间差异,解释了70% 0.0015 以上的总差异,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 0.001 量的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需要对局 0.0005 部空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三大地带 内差异演变情况不尽相同(图3),东 1999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部与中部在低值上呈连续倒U型波 图2人境旅游服务质量地区差异 Fig.2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动,收敛与分散并存且水平相当,波 动较平稳;而西部收敛更为显著,差 0.0025 ◆东部 。中部 ◆西部 异整体上表现出快速缩小态势,降幅 0.002 高达90.87%,但波动较大且频繁。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极化作用下 整0.0015 得以优先发展的增长极,能进一步发 挥扩散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 0.001 展两:而随着势能差的不断产生和转 0.0005 化,极化与扩散效应会交替出现,区 域差异表现出上下波动的连续倒U 1999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型阿,区域联系强度、资源流动状 图3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地带内差异 况、个体微观活动、政府管理行为、 Fig.3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 regions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相关要素会对极 化、扩散效应的实现造成影响。笔者认为,上述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质量研究,类似于知 识溢出,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人才、技能、理念、政策的竞争与交流必然导致服务质量势能 差的产生与转换,从而促生服务质量增长极式发展。上述分析发现东部和中部服务质量差 异在低值上呈现较平稳的倒U型波动,可以认为是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作用下的极化 和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带动区域质量水平逐渐提升:而西部服务质量差异为 高震荡型波动,质量水平波动也较大,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没有实现稳定、渐进 式的转换。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68卷 服务质量平缓提升,增幅及年均增幅 最低,只有6.5%和0.71%,除2006年 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均值;中部 服务质量提升较快,增幅及年均增幅 最高,达到 12.79%和 1.37%,评价值 从2006年起超越东部成为最高;西部 服务质量波动频繁,增幅及年均增幅 居中,分别为 9.21%和 1%,除 2000、 2006年外,其余年份均最低,且始终 低于全国均值。 2.2 服务质量差异演变 由图 2 可知,研究期内全国省区 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 但 整 体 呈 缩 小 趋 势 , Theil 指 数 由 0.003167 降 至 0.001035, 降 幅 为 67.32%,说明存在趋同态势。地带内 差异的演变与总差异大致相同,历年 均大幅高于地带间差异,解释了70% 以上的总差异,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的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需要对局 部空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三大地带 内差异演变情况不尽相同 (图 3),东 部与中部在低值上呈连续倒 U 型波 动,收敛与分散并存且水平相当,波 动较平稳;而西部收敛更为显著,差 异整体上表现出快速缩小态势,降幅 高达90.87%,但波动较大且频繁。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极化作用下 得以优先发展的增长极,能进一步发 挥扩散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 展[34] ;而随着势能差的不断产生和转 化,极化与扩散效应会交替出现,区 域差异表现出上下波动的连续倒 U 型[35] ,区域联系强度、资源流动状 况、个体微观活动、政府管理行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相关要素会对极 化、扩散效应的实现造成影响。笔者认为,上述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质量研究,类似于知 识溢出,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人才、技能、理念、政策的竞争与交流必然导致服务质量势能 差的产生与转换,从而促生服务质量增长极式发展。上述分析发现东部和中部服务质量差 异在低值上呈现较平稳的倒U型波动,可以认为是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作用下的极化 和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带动区域质量水平逐渐提升;而西部服务质量差异为 高震荡型波动,质量水平波动也较大,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没有实现稳定、渐进 式的转换。 图1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演变 Fig. 1 Chang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图2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地区差异 Fig. 2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图3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地带内差异 Fig. 3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 regions 1692

12期 黄毅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693 3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空间相关关系演变 3.1全局空间相关关系 选择蒙特卡洛模拟999次检验Moran'sI,由表1可知,2001、2008年中国省域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存在全局空间正自相关,分别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但其余年份均 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说明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全局空 间依赖性不强,总体上不能认为高质量省区趋于与高质量省区集聚,亦不能认为低质量省 区趋于与低质量省区集聚。 与之相反,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流、入境旅游收入不仅表现出显著的全局 空间正相关,而且显著程度日益增强,说明质量属性的空间相关关系比经济属性复杂。主 要原因有:①地区间入境旅游流、入境旅游收入交互关系包括游客交换、经济合作等显 性因素,而服务质量主要以技术、观念、政策等隐性因素为主。②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合 作还主要停留在客源互送、经济共赢的层面,各省区对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相差较 大,导致服务质量空间传导机制运行不顺。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是一个总体统计指标,仅说明所有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空间 差异的平均程度,有可能掩盖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因此还需要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 析进一步研究。 表1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全局空间自相关 Tab.1 Moran's I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年份Moran'sI标准差 Z值P值年份Moran's I标准差Z值P值 1999 0.0442 0.1107 0.7009 0.2352005 -0.0224 0.1198 0.0909850.561 2000 0.1044 0.1081 1.2738210.092 2006 0.1166 0.1088 1.377757 0.093 2001 0.2046 0.1147 2.074106 0.02 2007 0.0204 0.1163 0.461737 0.308 2002 -0.1096 0.1189 -0.64172 0.291 2008 0.475 0.1198 4.242905 0.001 2004 -0.0349 0.1164 -0.013750.5232009 0.1218 0.12 1.29250.101 注:期望值均为-0.0333。 3.2局部空间相关关系 3.2.1 Moran散点图 通过Moran散点图及GIS可视化,可识别各省区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的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图4为1999年与2009年对比情况,有显著变化。HH区,1999年 为东部的沪一苏一浙一徽、京一津,西部的渝一陕:2009年,东北的黑一吉一辽与内蒙 古形成最大一片高值集聚区,另外还包括沪一苏一鲁,津、鄂,总体上表现出北移趋势。 LL区,1999年为西部的青一藏一川一滇,另外还包括粤一琼、晋;2009年西部十二省除 内蒙古、川、陕外,其余省区同粤一琼一闽连成最大一片低值集聚区;HL、LH区分布范 围收缩,HL区保持散状分布,LH区则由小规模连片变为散状分布。需要特别注意LL区 的空间扩散态势,尽管其数量在研究期内有所波动,但在2002-2006年,2007-2009年出现 了两个连续增长期,不仅在西部的范围逐渐扩大,还自西南内陆向南部沿海扩散。这种低 值依赖型空间传递方式对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 采用Ry时空跃迁测度法胸对局部相关类型的时空跃迁进行分析,类型0表示该省区 及其邻居服务质量水平未发生跃迁(如HH→H田,类型I表示仅该省区发生跃迁(如HH→ LH),类型Ⅱ表示仅邻居发生跃迁(如HH→HL),类型Ⅲ表示该省区及其邻居都发生了跃 迁(如HL→LH田。结果表明,历年类型0省区数量与其余类型数量总和相当,说明我国省 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类型I、Ⅱ数量波动较大, 类型Ⅲ数量始终最小,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空间相关关系的波动主要是由邻近省区中 一方的跃迁引起。其中,历年主要的跃迁方式为LH→LL、HL→LL、HH→LH、LL→ HL,大多为质量降低所造成的跃迁。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2期 黄 毅 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3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空间相关关系演变 3.1 全局空间相关关系 选择蒙特卡洛模拟999次检验Moran's I,由表1可知,2001、2008年中国省域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存在全局空间正自相关,分别通过了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但其余年份均 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说明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全局空 间依赖性不强,总体上不能认为高质量省区趋于与高质量省区集聚,亦不能认为低质量省 区趋于与低质量省区集聚。 与之相反,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流[9-10] 、入境旅游收入[11] 不仅表现出显著的全局 空间正相关,而且显著程度日益增强,说明质量属性的空间相关关系比经济属性复杂。主 要原因有:① 地区间入境旅游流、入境旅游收入交互关系包括游客交换、经济合作等显 性因素,而服务质量主要以技术、观念、政策等隐性因素为主。② 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合 作还主要停留在客源互送、经济共赢的层面,各省区对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相差较 大,导致服务质量空间传导机制运行不顺。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是一个总体统计指标,仅说明所有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空间 差异的平均程度,有可能掩盖局部空间相关关系[27-29] ,因此还需要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 析进一步研究。 3.2 局部空间相关关系 3.2.1 Moran散点图 通过Moran散点图及GIS可视化,可识别各省区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的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图4为1999年与2009年对比情况,有显著变化。HH区,1999年 为东部的沪—苏—浙—徽、京—津,西部的渝—陕;2009年,东北的黑—吉—辽与内蒙 古形成最大一片高值集聚区,另外还包括沪—苏—鲁,津、鄂,总体上表现出北移趋势。 LL区,1999年为西部的青—藏—川—滇,另外还包括粤—琼、晋;2009年西部十二省除 内蒙古、川、陕外,其余省区同粤—琼—闽连成最大一片低值集聚区;HL、LH区分布范 围收缩,HL区保持散状分布,LH区则由小规模连片变为散状分布。需要特别注意LL区 的空间扩散态势,尽管其数量在研究期内有所波动,但在2002-2006年,2007-2009年出现 了两个连续增长期,不仅在西部的范围逐渐扩大,还自西南内陆向南部沿海扩散。这种低 值依赖型空间传递方式对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 采用Rey时空跃迁测度法[36] 对局部相关类型的时空跃迁进行分析,类型0表示该省区 及其邻居服务质量水平未发生跃迁 (如HH→HH),类型I表示仅该省区发生跃迁 (如HH→ LH),类型II表示仅邻居发生跃迁 (如HH→HL),类型III表示该省区及其邻居都发生了跃 迁 (如HL→LH)。结果表明,历年类型0省区数量与其余类型数量总和相当,说明我国省 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类型I、II数量波动较大, 类型III数量始终最小,说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空间相关关系的波动主要是由邻近省区中 一方的跃迁引起。其中,历年主要的跃迁方式为 LH→LL、HL→LL、HH→LH、LL→ HL,大多为质量降低所造成的跃迁。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4 Moran's I 0.0442 0.1044 0.2046 -0.1096 -0.0349 标准差 0.1107 0.1081 0.1147 0.1189 0.1164 Z值 0.7009 1.273821 2.074106 -0.64172 -0.01375 P值 0.235 0.092 0.02 0.291 0.523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Moran's I -0.0224 0.1166 0.0204 0.475 0.1218 标准差 0.1198 0.1088 0.1163 0.1198 0.12 Z值 0.090985 1.377757 0.461737 4.242905 1.2925 P值 0.561 0.093 0.308 0.001 0.101 注:期望值均为-0.0333。 表1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全局空间自相关 Tab. 1 Moran's I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1693

1694 地理学报 68卷 a.1999年 b.2009年 HH HH LH LH LL LL HL 习HL 未统计 测未统计 图41999、2009年人境旅游服务质量可视化Morn散点图 Fig.4 Visual Moran scatter plot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1999 and 2009) ◆HH -LH ◆HH-LH 50 .东部 .中部 c.西部 图5三大地带局部空间关系类型比重演变 Fig.5 Percentage changes of lo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pattems in the three regions 对三大地带内局部空间关系类型演变作比较(图5):①东部HH区比重波动较大,但 多数年份显著高于中、西部,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LH区比重较高,天津、河北常年 在该区,浙江近年脱离长三角H田区进入该区;LL区比重有上升趋势,原因是广东、福建 彼此相连且逐渐由高值区落入低值区,连同海南一起形成低值集聚;HL区比重近年有下 降趋势,也是由于广东、福建逐渐从高值区落入低值区所导致。②中部LH区比重较高, 但近年有下降趋势,原因是吉林逐渐提升并进入高值区,与邻近的黑龙江形成高值集聚, 这也使HH区比重出现增长趋势;L区比重波动较大,但湖南常年为该区;LL区比重较 小,有4年数量为零。③西部LL区比重显著高于东、中部,近年增长较快,2009年高达 75%,说明越来越多的西部省区表现出低值集聚;HL区比重稍高,新疆、陕西较多年份 处于该区,若干年份出现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甘肃;LH区主要为贵州,原因 是邻近的湖南、重庆多年为高值,另外宁夏也常处于该区:HH区比重较低,主要为重 庆,原因是邻近的湖南、陕西较多年份为高值,内蒙古近年进入该区,原因是邻近的辽 宁、吉林、黑龙江近年为 表2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显著局部空间关系 高值。 Tab.2 Notable lo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3.2.2空间联系局部指标年份显著丽 显著LH显著L山 显著HL (LISA) 通过LISA中的 1999 沪 滇 粉 2000 Local Moran'sI进一步研究 吉幸、宁滇、川 新 2001 沪 新、青、藏、滇、川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 2002 鲁 津* 局部关联程度(表2)。HH 2004 新 区,2006年前以华东的上 2005 冀 滇 新*、川 海、山东最为显著,此后 2006 黑*、吉*、辽 2007 冀 川 则转移到东北地区,特别 吉* 新 2008黑、吉*、辽、冀*、鲁 晋、鄂 新、青*、藏* 是吉林省,显著水平维持2009吉* 冀 川幸 在1%,原因是华东地区的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68卷 对三大地带内局部空间关系类型演变作比较 (图5):① 东部HH区比重波动较大,但 多数年份显著高于中、西部,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LH区比重较高,天津、河北常年 在该区,浙江近年脱离长三角HH区进入该区;LL区比重有上升趋势,原因是广东、福建 彼此相连且逐渐由高值区落入低值区,连同海南一起形成低值集聚;HL区比重近年有下 降趋势,也是由于广东、福建逐渐从高值区落入低值区所导致。② 中部LH区比重较高, 但近年有下降趋势,原因是吉林逐渐提升并进入高值区,与邻近的黑龙江形成高值集聚, 这也使HH区比重出现增长趋势;HL区比重波动较大,但湖南常年为该区;LL区比重较 小,有4年数量为零。③ 西部LL区比重显著高于东、中部,近年增长较快,2009年高达 75%,说明越来越多的西部省区表现出低值集聚;HL区比重稍高,新疆、陕西较多年份 处于该区,若干年份出现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甘肃;LH区主要为贵州,原因 是邻近的湖南、重庆多年为高值,另外宁夏也常处于该区;HH 区比重较低,主要为重 庆,原因是邻近的湖南、陕西较多年份为高值,内蒙古近年进入该区,原因是邻近的辽 宁、吉林、黑龙江近年为 高值。 3.2.2 空间联系局部指标 (LISA) 通过 LISA 中的 Local Moran's I进一步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 局部关联程度 (表 2)。HH 区,2006 年前以华东的上 海、山东最为显著,此后 则转移到东北地区,特别 是吉林省,显著水平维持 在1%,原因是华东地区的 图4 1999、2009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可视化Moran散点图 Fig. 4 Visual Moran scatter plot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1999 and 2009) 图5 三大地带局部空间关系类型比重演变 Fig. 5 Percentage changes of lo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patterns in the three regions 表2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显著局部空间关系 Tab. 2 Notable lo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显著HH 沪 — 沪 鲁 — — 黑*、吉*、辽 吉* 黑、吉*、辽、冀*、鲁 吉* 显著LH — 吉*、宁 — 津* — 冀 — 冀 晋、鄂 冀 显著LL 滇 滇、川 新*、青、藏、滇、川 — — 滇 — 川 新、青*、藏* — 显著HL 新 新 — — 新 新*、川 京* 新* — 川*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1694

12期 黄毅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695 浙江2006年开始落入低值区,而东北的吉林则自2006年起进入高值区,与邻近的辽宁 黑龙江一起形成最显著的高值集聚区;LH区,从2005年开始以河北最为显著,原因是近 年其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显著低于邻近的北京、山东、内蒙古;LL区,始终以西部省区最 为显著,形成滇一川,新一青一藏两大中心区块:HL区,新疆、四川分别有5年、2年最 为显著,相反它们又分别有2年、3年为显著LL区,波动极大,为西部入境旅游服务质量 波动的重要因素。 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认为:①服务质量溢出不是一个自发过程,后发区 域追赶行为较活跃地区容易形成溢出。吉林的旅游发展常年处于辽宁、黑龙江的“夹 逼”之中,2000年甚至还是最显著的低值离散区,但其通过积极融入大东北、东北亚、 环渤海旅游圈加强了与周边的合作交流,在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上,借由学习效应很好地接 受了邻近高值区的溢出,进而加快了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速度。②服务质量的溢出需要 有显著且稳定的增长极。中国西部面积大、省份多,虽然出现了新疆、四川两个强增长 极,但其本身又波动较大,不能为邻近地区提供持续的强辐射,因此很难通过溢出效应带 动周边形成显著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高值集聚区。 4入境旅游质一量态势演变 以2009年为例(图6),通过矩阵图 30 分析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质一量态 圆 势,其中5个省区位于第一象限,包括接25 ☒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全部 阑 是东部地区,为高质高量最优态势:5 次20 个省区位于第二象限,包括广东、浙 江、福建、海南、云南,以东部地区为 断 津 主,为低质高量态势;9个省区位于第 10 因 辽 四象限,包括山东、吉林、黑龙江、山 國凰周 國 西、安徽、湖北、湖南、内蒙古、四 新陕 川,以中部地区为主,为高质低量态 。 鄂,固内蒙古 黑徽 登领四 势;其余12个省区位于第三象限,数量 3.80 4.00 4.20 4.40 最多,主要是西部地区,为低质低量最 服务质量评价(分) 劣态势。 图62009年入境旅游质一量矩阵图 4.1各类型数量演变 Fig.6 Quality-quantity matrix of inbound tourism in 2009 各类型省区数量演变方面(图7), ◆一高质高量量一低质高量★一低质低量兴高质低量 低质低量与高质低量省区数量历年维持 16 相对高值,均不少于9个,说明大部分 省区数量水平不高;除2007、2008年 外,以低质低量省区最多,约占三分之 10 一的比重,说明不少省区质一量态势堪 8 忧;高质高量与低质高量省区数量相对 较少,均不多于6个,两者数量比较的 、3 拐点为2005年,在数量水平高的省区 中,低质型逐渐占据优势。 1999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4.2地带内演变 图7各类型态势数量演变 分析三大地带内各态势类型比重的 Fig.7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each situation pattern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2期 黄 毅 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浙江2006年开始落入低值区,而东北的吉林则自2006年起进入高值区,与邻近的辽宁、 黑龙江一起形成最显著的高值集聚区;LH区,从2005年开始以河北最为显著,原因是近 年其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显著低于邻近的北京、山东、内蒙古;LL区,始终以西部省区最 为显著,形成滇—川,新—青—藏两大中心区块;HL区,新疆、四川分别有5年、2年最 为显著,相反它们又分别有2年、3年为显著LL区,波动极大,为西部入境旅游服务质量 波动的重要因素。 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认为:① 服务质量溢出不是一个自发过程,后发区 域追赶行为较活跃地区容易形成溢出[37] 。吉林的旅游发展常年处于辽宁、黑龙江的“夹 逼”之中,2000年甚至还是最显著的低值离散区,但其通过积极融入大东北、东北亚、 环渤海旅游圈加强了与周边的合作交流,在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上,借由学习效应很好地接 受了邻近高值区的溢出,进而加快了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速度。② 服务质量的溢出需要 有显著且稳定的增长极。中国西部面积大、省份多,虽然出现了新疆、四川两个强增长 极,但其本身又波动较大,不能为邻近地区提供持续的强辐射,因此很难通过溢出效应带 动周边形成显著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高值集聚区。 4 入境旅游质—量态势演变 以 2009 年为例 (图 6),通过矩阵图 分析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质—量态 势,其中5 个省区位于第一象限,包括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全部 是东部地区,为高质高量最优态势;5 个省区位于第二象限,包括广东、浙 江、福建、海南、云南,以东部地区为 主,为低质高量态势;9 个省区位于第 四象限,包括山东、吉林、黑龙江、山 西、安徽、湖北、湖南、内蒙古、四 川,以中部地区为主,为高质低量态 势;其余12个省区位于第三象限,数量 最多,主要是西部地区,为低质低量最 劣态势。 4.1 各类型数量演变 各类型省区数量演变方面 (图 7), 低质低量与高质低量省区数量历年维持 相对高值,均不少于9个,说明大部分 省区数量水平不高;除 2007、2008 年 外,以低质低量省区最多,约占三分之 一的比重,说明不少省区质—量态势堪 忧;高质高量与低质高量省区数量相对 较少,均不多于6个,两者数量比较的 拐点为 2005 年,在数量水平高的省区 中,低质型逐渐占据优势。 4.2 地带内演变 分析三大地带内各态势类型比重的 图6 2009年入境旅游质—量矩阵图 Fig. 6 Quality-quantity matrix of inbound tourism in 2009 图7 各类型态势数量演变 Fig. 7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each situation pattern 1695

1696 地理学报 68卷 ◆高质高景 。任现高量 ★一任硬纸量 ◆高盾任量 18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图8三大地带态势类型比重演变 Fig.8 Percentage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 patterns in the three regions 表3各省区入境旅游质一量态势演变类型 Tab.3 Quality-quantity pattern evolution of inbound tourism for each province 类型 省区 特征 1高质高量 京、沪 历年均保持高质量、高接待量最优态势 Ⅱ高质低量 、陕、黑 多年接待量低,但质量高,精品发展态势 Ⅲ低质高量 琼 历年接待量高,但质量低,数量型粗放发展 IV低质低量 黔、滇、青、宁、甘 多年为低质量、低接待量最劣态势 V质高量增 辽、苏 维持高质量基础上,接待量显著提升,转为I型 VI量低质升 吉、湘 历年接待量低,但质量显著提升,转为Ⅱ型 VI量高质降 津、浙、粤、闽 历年接待量高,但质量显著下降,转为数量型粗放发展 鲁、冀、豫、徽、晋、 VⅢ量低波动 历年接待量低,质量波动较大 赣、鄂、桂、川、新 X双波动 内蒙古、藏 质量与接待量均波动较大 演变情况(图8):①东部高质高量、低质高量区比重显著高于中、西部,说明东部在数量 态势上有较大优势;低质高量区比重显著提升,2005年起超越高质高量区,2009年虽有 所下降,但仍表现出数量型粗放发展态势,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数量发展给服务质量管理带 来较大难度两:东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显著低于中、西部,高质低量区比重波动较大。②中 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显著递减,而高质低量区相反,比重大小的拐点为2004、2005年,说 明部分省区尽管数量态势不佳,但质量态势得以改善:中部没有出现高质高量、低质高量 区,原因是各省区数量态势均不佳。③西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波动中有增长趋势,而高质 低量区相反,说明不仅数量态势不佳,部分省区的质量态势也逐渐下降;高质高量、低质 高量区比重较小,零星出现在个别年份,说明同中部一样数量态势不佳。 4.3演变类型 总结各省区质一量态势的演变规律,发现两者关系较为复杂,表现出9种不同发展类 型(表3):V型在质量与数量上均较为稳定,以低质低量型最多,且都在西部;V~VⅢ 型在质量或数量单一维度上有较大变化,除V型外其余皆因质量升降造成态势波动,说明 相对于数量,质量水平稳定性较低;X型在两个维度上均波动较大。 5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区域影响因素 尽管基于游客特征与旅游企业管理的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的主流范 式,但其分析依然为个体微观视角,在空间尺度研究中,还需要从区域整体特征层面探讨 其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影响,比如当地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水平以及劳动力供给等。因此, 本文遴选7个相关指标,分别计算其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近l0年的Pearson相关系数。其 中,人均GDP(元人)、经济外向依存度(%)表征当地的经济水平;旅游外汇收入占GDP 比重(%)、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分)表征当地旅游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68卷 演变情况 (图8):① 东部高质高量、低质高量区比重显著高于中、西部,说明东部在数量 态势上有较大优势;低质高量区比重显著提升,2005年起超越高质高量区,2009年虽有 所下降,但仍表现出数量型粗放发展态势,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数量发展给服务质量管理带 来较大难度[4] ;东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显著低于中、西部,高质低量区比重波动较大。② 中 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显著递减,而高质低量区相反,比重大小的拐点为2004、2005年,说 明部分省区尽管数量态势不佳,但质量态势得以改善;中部没有出现高质高量、低质高量 区,原因是各省区数量态势均不佳。③ 西部低质低量区比重波动中有增长趋势,而高质 低量区相反,说明不仅数量态势不佳,部分省区的质量态势也逐渐下降;高质高量、低质 高量区比重较小,零星出现在个别年份,说明同中部一样数量态势不佳。 4.3 演变类型 总结各省区质—量态势的演变规律,发现两者关系较为复杂,表现出9种不同发展类 型 (表3):I~IV型在质量与数量上均较为稳定,以低质低量型最多,且都在西部;V~VIII 型在质量或数量单一维度上有较大变化,除V型外其余皆因质量升降造成态势波动,说明 相对于数量,质量水平稳定性较低;IX型在两个维度上均波动较大。 5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区域影响因素 尽管基于游客特征与旅游企业管理的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的主流范 式,但其分析依然为个体微观视角,在空间尺度研究中,还需要从区域整体特征层面探讨 其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影响,比如当地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水平以及劳动力供给等。因此, 本文遴选7个相关指标,分别计算其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近10年的Pearson相关系数。其 中,人均GDP (元/人)、经济外向依存度 (%) 表征当地的经济水平;旅游外汇收入占GDP 比重 (%)、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 (%)、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 (分) 表征当地旅游 图8 三大地带态势类型比重演变 Fig. 8 Percentage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 patterns in the three regions 表3 各省区入境旅游质—量态势演变类型 Tab. 3 Quality-quantity pattern evolution of inbound tourism for each province 类型 I 高质高量 II 高质低量 III 低质高量 IV 低质低量 V 质高量增 VI 量低质升 VII 量高质降 VIII 量低波动 IX 双波动 省区 京、沪 渝、陕、黑 琼 黔、滇、青、宁、甘 辽、苏 吉、湘 津、浙、粤、闽 鲁、冀、豫、徽、晋、 赣、鄂、桂、川、新 内蒙古、藏 特征 历年均保持高质量、高接待量最优态势 多年接待量低,但质量高,精品发展态势 历年接待量高,但质量低,数量型粗放发展 多年为低质量、低接待量最劣态势 维持高质量基础上,接待量显著提升,转为I型 历年接待量低,但质量显著提升,转为II型 历年接待量高,但质量显著下降,转为数量型粗放发展 历年接待量低,质量波动较大 质量与接待量均波动较大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1696

12期 黄毅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697 表4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遴选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Tab.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selected index 指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2009 人均GDP 0.4090.408 0.388 0.429 0.378 经济外向依存度 0.393 0.357 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 0.387 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 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0.987*0.976*0.984·0.983*0.954*0.972 0.979* 0.969* 0.966·0.987*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0.422 0.5* 0.479 0.488* 0.408 0.361 0.466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0.4040.504◆0.474 一 0.4090.439 0.358 0.357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 资料》:由于人境旅游服务质量涉及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部门,故选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指标:受限于数据 的可得性,用当地就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作大致测算。 产业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表征当地劳动力供 给。 结果表明(表4),劳动力供给指标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加大服 务人员数量供给,提高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指标中, 人均GDP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有5年为较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能够提 供更为完备和高水准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当地服务业一般也较发达,对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而经济外向依存度表现出的相关关系不强,经济高度外向发 展,一方面有可能提升当地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促进因素;但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服务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广东省就是 典型的例子9。旅游产业指标中,除2004年外,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量水平与入境旅游服 务质量相关关系不强,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整体上并没有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两者关系较复杂,这与上述质一量态势研究结论相同:而入境游客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则与服务质量评价呈现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历年相关系数在1%显著水平下均高于 0.95,说明设施水平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紧密。 6 结论与讨论 ()总体上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呈提升态势。除西部外,游客评价值均 已超过4分,达到“满意”水平;期间的波动体现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特征。东部期初 水平较高,提升缓慢;中部后发优势显著,提升速度最快,2006年起赶超东部;西部波 动较大,且常年为最低。 (2)省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但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贡献率保 持在70%以上,说明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通过对比三大地带内部差异的演变,发现随着 势能差的不断产生与转换,服务质量也存在增长极式发展:东、中部地带内差异在低值呈 连续倒U型变化,说明极化与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增长极式发展带动了区域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西部则相反,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高震荡性表明极化与扩散效应 未形成稳定、渐进式转换,区域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没有得到跨越式提升。 (3)与入境旅游流、人境旅游收入表现出的日益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情况相反,我 国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全局空间相关关系较弱,总体上空间依赖性不强。主要原 因是服务质量涉及的隐性因素较多,以及认知差异导致的空间传导机制不灵。中国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在邻近空间尺度上的溢出有待加强。 (4)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波动主要由邻近 省区一方的跃迁所造成,且跃迁方式多为质量下降型;另外低值集聚区在西部逐渐扩大的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12期 黄 毅 等: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产业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 表征当地劳动力供 给。 结果表明 (表4),劳动力供给指标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加大服 务人员数量供给,提高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指标中, 人均GDP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有5年为较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能够提 供更为完备和高水准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当地服务业一般也较发达,对入境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而经济外向依存度表现出的相关关系不强,经济高度外向发 展,一方面有可能提升当地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促进因素;但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服务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广东省就是 典型的例子[4] 。旅游产业指标中,除2004年外,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量水平与入境旅游服 务质量相关关系不强,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整体上并没有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两者关系较复杂,这与上述质—量态势研究结论相同;而入境游客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则与服务质量评价呈现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历年相关系数在 1%显著水平下均高于 0.95,说明设施水平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紧密。 6 结论与讨论 (1) 总体上中国及三大地带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呈提升态势。除西部外,游客评价值均 已超过4分,达到“满意”水平;期间的波动体现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特征。东部期初 水平较高,提升缓慢;中部后发优势显著,提升速度最快,2006年起赶超东部;西部波 动较大,且常年为最低。 (2) 省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差异波动较大,但存在收敛趋势。地带内差异贡献率保 持在70%以上,说明局部空间关系较复杂。通过对比三大地带内部差异的演变,发现随着 势能差的不断产生与转换,服务质量也存在增长极式发展:东、中部地带内差异在低值呈 连续倒U型变化,说明极化与扩散效应交替出现且转换较好,增长极式发展带动了区域入 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西部则相反,服务质量及其差异的高震荡性表明极化与扩散效应 未形成稳定、渐进式转换,区域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没有得到跨越式提升。 (3) 与入境旅游流、入境旅游收入表现出的日益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情况相反,我 国多数年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全局空间相关关系较弱,总体上空间依赖性不强。主要原 因是服务质量涉及的隐性因素较多,以及认知差异导致的空间传导机制不灵。中国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在邻近空间尺度上的溢出有待加强。 (4) 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兼具稳定性与波动性,波动主要由邻近 省区一方的跃迁所造成,且跃迁方式多为质量下降型;另外低值集聚区在西部逐渐扩大的 表4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遴选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Tab. 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selected index 指标 人均GDP 经济外向依存度 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 入境游客占当地人口比重 入境游客旅游接待设施评价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重 1999 — — — — 0.987* 0.422 0.404 2000 0.409 — — — 0.976* 0.5* 0.504* 2001 0.408 0.393 — — 0.984* 0.479* 0.474* 2002 — — — — 0.983* — — 2004 0.388 — 0.387 — 0.954* 0.488* 0.409 2005 0.429 0.357 — — 0.972* 0.408 0.439 2006 — — — — 0.979* 0.361 — 2007 — — — — 0.969* 0.466* 0.358 2008 — — — — 0.966* — — 2009 0.378 — — — 0.987* — 0.357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否则为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 资料》;由于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涉及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部门,故选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指标;受限于数据 的可得性,用当地就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作大致测算。 1697

1698 地理学报 68卷 同时,由西南内陆向南部沿 人境旅湖劳动力 海扩散。上述规律性变化对 接特设蝴供给 入境 经济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 游客 A地 一生活 升极为不利,需要加快培育 水平 入境 入境旅游 服务质量 高值型,特别是高值集聚型 游 点对外 开放 持 程度 发展方式。 服务企业其德影 、管理 因素 (⑤)三大地带入境旅游 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 近 差异大,东部高值集聚区比 入境旅游 应 重较大,但受到高接待量影 服务质量 响,浙江、广东、福建落入 劳动力 势能差转换 入境旅游 劳动力 低值区,导致以上海、山东 接待设描 供给 接待设描供给 入境 经状 入境 经济 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显著程 游客 B地 数量 生活 游 数 C地 生活 入境旅游 水平 入境旅游 水平 度降低;中部由于吉林积极 游客服务质量对外 入境 邻近效应 开放 游客之服务质量点对外 入 开放 的后发追赶行为,有效接受 特 程度 特 程度 了邻近省区多年的高值辐 /服务企业其他影响 服务企业其他影 、管理 因素 管理 因素 射,从而取代长三角,连同 周围的辽宁、黑龙江形成最 图9邻近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机制 显著的高值集聚区,说明邻 Fig.9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 neighbor region 注:实线箭头表征正向影响:虚线箭头表征正/负向影响。 近多点持续辐射配合积极的 追赶行为可以有效增强服务质量的溢出效应:西部新疆、四川尽管出现了显著高值离散态 势,但由于不能提供持续的强辐射,未带动西部实现显著高值集聚,反而形成滇一川、新 青一藏两大显著低值集聚区。 (6)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以低量型为主,其中低质低量型数量常年多于高质低量型: 高量型较少,其中低质高量型数量近年反超高质高量型。就三大地带质一量态势演变而 言,东部情况最好,但出现数量型粗放发展趋势;中部数量态势不佳,但质量提升显著; 西部情况最差,部分省区不仅数量态势不佳,质量态势也下降。省区尺度,表现出9种演 变类型,波动型省区数量远高于稳定型,而波动主要源自质量方面。总体上中国入境旅游 质量与数量的发展没有实现良好协调,还未真正进入服务质量驱动与竞争阶段。 (⑦)旅游服务质量受游客特征、旅游企业管理等微观因素影响。这一观点在众多研究 中得到了反复验证。而本文通过定量方法论证了人境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设施、劳动力供 给、经济生活水平等区域因素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区域特 征。而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入境旅游收入及接待量水平相关关系不强,进一步佐证了上述 质一量态势研究的主要结论。 综合本文分析,绘制了邻近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机制图(图9),包含区域内和 区域间两个层面。区域范围内,入境旅游接待设施、服务业劳动力供给、经济生活水平 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是提升当地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积极影响因素,而入境游客数量、入境 游客特征、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区域范围外,邻近地区的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彼此相互影响,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过程中,如果空间传导机制顺畅,先进地 区的标杆效应和后进地区的学习效应得以有效实现,产生空间溢出,那么这种邻近效应 (neighbouring effect)将会推动地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的良好转换,从而带动整个 区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反之不然。 本文得到的管理启示包括:①建立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服务质量 稳定持续提升,减小波动性。②形成服务质量竞争格局,培育质量型核心竞争力,加强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理 学 报 68卷 同时,由西南内陆向南部沿 海扩散。上述规律性变化对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提 升极为不利,需要加快培育 高值型,特别是高值集聚型 发展方式。 (5) 三大地带入境旅游 服务质量局部空间相关关系 差异大,东部高值集聚区比 重较大,但受到高接待量影 响,浙江、广东、福建落入 低值区,导致以上海、山东 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显著程 度降低;中部由于吉林积极 的后发追赶行为,有效接受 了邻近省区多年的高值辐 射,从而取代长三角,连同 周围的辽宁、黑龙江形成最 显著的高值集聚区,说明邻 近多点持续辐射配合积极的 追赶行为可以有效增强服务质量的溢出效应;西部新疆、四川尽管出现了显著高值离散态 势,但由于不能提供持续的强辐射,未带动西部实现显著高值集聚,反而形成滇—川、新 —青—藏两大显著低值集聚区。 (6) 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以低量型为主,其中低质低量型数量常年多于高质低量型; 高量型较少,其中低质高量型数量近年反超高质高量型。就三大地带质—量态势演变而 言,东部情况最好,但出现数量型粗放发展趋势;中部数量态势不佳,但质量提升显著; 西部情况最差,部分省区不仅数量态势不佳,质量态势也下降。省区尺度,表现出9种演 变类型,波动型省区数量远高于稳定型,而波动主要源自质量方面。总体上中国入境旅游 质量与数量的发展没有实现良好协调,还未真正进入服务质量驱动与竞争阶段。 (7) 旅游服务质量受游客特征、旅游企业管理等微观因素影响。这一观点在众多研究 中得到了反复验证。而本文通过定量方法论证了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设施、劳动力供 给、经济生活水平等区域因素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区域特 征。而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与入境旅游收入及接待量水平相关关系不强,进一步佐证了上述 质—量态势研究的主要结论。 综合本文分析,绘制了邻近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机制图 (图9),包含区域内和 区域间两个层面。区域范围内,入境旅游接待设施、服务业劳动力供给、经济生活水平、 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是提升当地入境旅游服务质量的积极影响因素,而入境游客数量、入境 游客特征、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区域范围外,邻近地区的入境旅 游服务质量彼此相互影响,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过程中,如果空间传导机制顺畅,先进地 区的标杆效应和后进地区的学习效应得以有效实现,产生空间溢出,那么这种邻近效应 (neighbouring effect) 将会推动地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势能差的良好转换,从而带动整个 区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反之不然。 本文得到的管理启示包括:① 建立入境旅游服务质量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服务质量 稳定持续提升,减小波动性。② 形成服务质量竞争格局,培育质量型核心竞争力,加强 图9 邻近空间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机制 Fig. 9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bound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 neighbor region 注:实线箭头表征正向影响;虚线箭头表征正/负向影响。 1698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