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美等1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第33卷2018年第9期 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老年人出游动机模型探索 周奇美',张朝枝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珠海519082: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老龄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带来巨大挑战,和谐的人际 的社会问题36刀。研究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 交往产生的社会支持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结伴出游 人口是自杀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老年人自杀率 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会支持需要的人际交往机会,是一种重要的 高与情感交流受阻a密切相关。要解决老年人自 积极老龄化应对方式。文章以深度访谈法在界涌村收集老年人 杀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结伴出游行为的数据,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了理论建 强化老年人之间的邻里情感与相互依靠,为老年 构。研究发现,老年人结伴出游的结伴动机由熟人同行、情感交 人营造亲密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谐的人际交往中 流、情面、从众组成,出游动机由找乐子、逃离、弥补人生遗憾、打 发时问、追求赠品、日常购物构成。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共同激 产生的社会支持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 发结伴出游行为,“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发 社会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重要 的深层原因。文章结合Dann以及Crompton的出游动机理论, 作用o:缓解老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1:减缓 建构了一个结伴出游动机模型,弥补了以往动机模型中无法解 老年人的情绪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 释重游者动机的缺陷,认为出游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 感z.。陪伴关系(companionship)是社会支持的重 的行为中获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伴出游行 要维度。Rook认为,陪伴比情感、工具性支持等 为中得到满足。 其他社会支持维度能更有效隔绝压力,与同伴产生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结伴动机;出游动机;结伴出游动机 的陪伴关系提供较高的友谊满意度,而降低孤独 模型 感。陪伴关系对老年人也具有重要意义。同辈之 [中图分类号]F59 间一致的价值观、兴趣和经验有利于维持老年人士 [文献标识码]A 气或精神面貌%,老年人由于孤独更需要持续的陪 [文章编号]1002-5006(2018)09-0070-13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9.012 伴关系。与人结伴的老年人能获得更高的情感体 验,陪伴可以修复身体状态、减少老年人心脏问 引言 题的发病率。可见,结伴行为是提高老年人生活 质量、缓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陪伴关系还包括了以愉悦为目的的结伴休闲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给国家 活动,休闲中的陪伴关系提供了一种激发和享受 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影响。老龄化危机不仅 来自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的挑战,,也来自个体 乐趣的媒介四,是快乐的最基本来源之一阿。旅游 老龄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挑战。我国超过13的 是当今老年人群体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在 老年人处于社会隔离之中同,社会隔离时间过长而 旅游中倾向于结伴出游四,78%以上的老年人与家 导致的自我封闭症状容易产生老年人自杀等严重 人或朋友结伴出游m。结伴是老年人的典型行为 特征,但结伴行为产生的结伴关系对老年人的重要 性被学者们大大低估阿。老年旅游研究领域,大部 [收稿日期]2017-12-29:[修订日期]2018-03-14 分学者是在对包团旅游的描述性统计中发现,老年 [作者简介]周奇美(1977一),女,湖南新化人,博士研究生,研 人偏爱结伴出游的现象3网。目前的研究还不能与 究方向为老年人旅游行为.E-mail:1397595922@qq.com:张朝枝 老年人结伴出游的典型性相匹配,有必要对老年人 (1973一),男,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遗产旅游与国家公园管理、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管理,E-mai 结伴出游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建设“老有所 zhchzhic@mail.sysu.edu.cn,通讯作者。 乐”的“幸福晚年社会”作出知识贡献。 ·70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奇 美 等 | 因 伴 而 游 ,还 是 因 游 而 伴 ?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老年人出游动机模型探索 周奇美1 ,张朝枝1,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519082;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275) [摘 要]老龄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带来巨大挑战,和谐的人际 交往产生的社会支持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结伴出游 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会支持需要的人际交往机会,是一种重要的 积极老龄化应对方式。文章以深度访谈法在界涌村收集老年人 结伴出游行为的数据,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了理论建 构。研究发现,老年人结伴出游的结伴动机由熟人同行、情感交 流、情面、从众组成,出游动机由找乐子、逃离、弥补人生遗憾、打 发时间、追求赠品、日常购物构成。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共同激 发结伴出游行为,“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发 的深层原因。文章结合Dann以及Crompton的出游动机理论, 建构了一个结伴出游动机模型,弥补了以往动机模型中无法解 释重游者动机的缺陷,认为出游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 的行为中获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伴出游行 为中得到满足。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结伴动机;出游动机;结伴出游动机 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8)09-0070-13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8.09.0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1-3],给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影响[1]。老龄化危机不仅 来自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的挑战[1, 4],也来自个体 老龄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挑战。我国超过1/3的 老年人处于社会隔离之中[5],社会隔离时间过长而 导致的自我封闭症状容易产生老年人自杀等严重 的社会问题[3,6-7]。研究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 人口是自杀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6]。老年人自杀率 高与情感交流受阻[3, 6]密切相关。要解决老年人自 杀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6, 8], 强化老年人之间的邻里情感与相互依靠[3],为老年 人营造亲密的人际关系氛围[8]。和谐的人际交往中 产生的社会支持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 社会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重要 作用[9-10]:缓解老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11-12];减缓 老年人的情绪孤独感[13];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 感[12-13]。陪伴关系(companionship)是社会支持的重 要维度[14]。Rook[15]认为,陪伴比情感、工具性支持等 其他社会支持维度能更有效隔绝压力,与同伴产生 的陪伴关系提供较高的友谊满意度,而降低孤独 感。陪伴关系对老年人也具有重要意义。同辈之 间一致的价值观、兴趣和经验有利于维持老年人士 气或精神面貌[16],老年人由于孤独更需要持续的陪 伴关系[17]。与人结伴的老年人能获得更高的情感体 验[17],陪伴可以修复身体状态[18]、减少老年人心脏问 题的发病率[19]。可见,结伴行为是提高老年人生活 质量、缓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陪伴关系还包括了以愉悦为目的的结伴休闲 活动[15],休闲中的陪伴关系提供了一种激发和享受 乐趣的媒介[20],是快乐的最基本来源之一[15]。旅游 是当今老年人群体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在 旅游中倾向于结伴出游[21],78%以上的老年人与家 人或朋友结伴出游[22- 23]。结伴是老年人的典型行为 特征,但结伴行为产生的结伴关系对老年人的重要 性被学者们大大低估[15]。老年旅游研究领域,大部 分学者是在对包团旅游的描述性统计中发现,老年 人偏爱结伴出游的现象[23-29]。目前的研究还不能与 老年人结伴出游的典型性相匹配,有必要对老年人 结伴出游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建设“老有所 乐”的“幸福晚年社会”作出知识贡献。 [收稿日期]2017-12-29;[修订日期]2018-03-14 [作者简介]周奇美(1977—),女,湖南新化人,博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老年人旅游行为,E-mail:1397595922@qq.com;张朝枝 (1973—),男,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遗产旅游与国家公园管理、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管理,E-mail: zhchzhi@mail.sysu.edu.cn,通讯作者。 ⋅⋅ 70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Nebert01认为,对动机的理解可视为对现实行 是从群体中得到的社会收益。 为方式的说明,要完成对社会事实的解释,需要对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不难看出,以社会互动、 社会行动的动机进行分析。在旅游领域,动机是一 情感交流为目的的社会交往是结伴动机最重要的 个重要的解释旅游行为的研究话题。是以,要对 维度。此外,结伴动机还存在一些经济和心理维 老年人结伴出游现象做准确而恰当的解释,有必要 度,如省钱4,、增加安全感1别、减少孤独感m列 研究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的动机。同时,还应把动 等。但通常认为,结伴动机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获 机作为一个建构过程,动机的建构是产生整个休闲 得、情感需求的满足、群体认同的渴望以及道德伦 和旅游行为的一个过程,但多数旅游研究聚焦于 理压力密切相关@。 动机本身而忽略动机的建立过程3m3。McCabe认 以往的研究对结伴动机范畴的界定还比较含 为,由于未能把动机当作一种建构过程,导致大部 糊,并且,现有研究将结伴动机作为群体出游动机 分旅游研究从未能接近经验结果,如把动机作为一 的附属品,结伴动机被隐藏在群体出游动机的背 个建构物,可以避免以往动机研究中的缺陷。本文 面,未得到深入解释。此外,如Cohen等所言,旅 结伴出游行为中的动机研究也将被作为一种建构 游行为的复杂性只能在游客决策的过程中得到捕 的过程,即除了研究动机本身,还将研究动机形成 捉,动机刺激实际行为的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因素。 结伴动机刺激结伴出游行为的机制具有研究的价 结伴出游行为中的动机存在两种类型:结伴动 值且被忽略,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研究目的是研究 机与出游动机。结伴者的结伴动机不同于出游动 结伴出游动机的内容以及刺激结伴出游行为的机制。 机,有必要区分两者的差别。老年人如因结伴动 机而激发结伴出游行为,市场经营者就应该提供更 1.2出游动机研究 多的人际交流机会与氛围,反之,则需要提供与出 出游动机的研究汗牛充栋。在众多的研究中, 游动机相匹配的旅游产品。从理论意义以及现实 二分法占据了重要位置,经典的研究包括Dann和 意义出发,对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作区分都是必 Is0-Ahola两位学者做的探讨。Dann在1977年的 要的。 研究中提出,旅游动机存在于双生概念“失范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3个研究问题如下:(1) (anomie)和“自我提升”(ego-enhancement)中,前者 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中的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分 是“摆脱”的需要,后者是“认同”的需要。对Dann从 别是什么?(2)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激发的结伴出 社会学视角进行的探讨,引发了Iso-Ahola的回应。 游行为机制是什么?(3)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交织 Iso-Ahola认为,出游动机只是一个心理概念,从心 而成的结伴出游动机的本质又是什么? 理学的视角把出游动机提炼成“接近”“避免”或“追 寻”“逃离”两个维度。Crompton!却认为,出游动机 文献综述 是社会心理以及文化的综合,提出旅游者存在逃离 日常环境、放松、探索和评估自我、声望、回归、提升 1.1结伴动机研究 亲属关系、促进社会互动7个社会心理动机,还存在 以往的研究首先从社会群体视角探讨了结伴 新奇和教育2个文化动机。 s动机(motivations of being companions)。Crompton!倒 老年人出游动机的研究聚焦于西方老年人群 把与家庭、朋友、包团游团友结伴出游者视为社会 体。学者们发现西方老年人主要的出游动机为身 群体,指出游客与人结伴是为了达成社会交往,比 体健康s49、增长知识s469,0、体验新事物.55☑、地 如享受与人分享的快乐、领会朋友的观察等。后续 位追寻网等自我实现与成就动机阿,以及休息和放 的研究者们从运动节庆旅游啊、邮轮旅游3等不同 松5485列、逃离51.到、社会交往5.952、乡愁49☑等动 旅游类型的结伴行为中发现,旅游者与陌生人结伴 机。以上出游动机并不仅仅为老年人所特有,也适 是为了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身份认同以及追求 合于非老年人旅游者。事实上,老年人具有不同于 共同的体验。还有学者考虑到了长期独居的居住 非老年人的出游动机。Horneman等s发现,老年人 环境导致结伴需求的产生,Laesser等m分析了瑞士 存在一些独有的出游动机,比如,在健康状况好的 独居者的结伴出游动机认为,独居者与陌生人结伴 时候出游以及参观多年来一直想去的地方。研究 的动机是追求社会互动,并指出结伴出游者看重的 老年人群体时需要考虑老龄化因素。 ·71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Weber[30]41认为,对动机的理解可视为对现实行 为方式的说明,要完成对社会事实的解释,需要对 社会行动的动机进行分析。在旅游领域,动机是一 个重要的解释旅游行为的研究话题[27]。是以,要对 老年人结伴出游现象做准确而恰当的解释,有必要 研究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的动机。同时,还应把动 机作为一个建构过程,动机的建构是产生整个休闲 和旅游行为的一个过程[31],但多数旅游研究聚焦于 动机本身而忽略动机的建立过程[31-32]。McCabe[31]认 为,由于未能把动机当作一种建构过程,导致大部 分旅游研究从未能接近经验结果,如把动机作为一 个建构物,可以避免以往动机研究中的缺陷。本文 结伴出游行为中的动机研究也将被作为一种建构 的过程,即除了研究动机本身,还将研究动机形成 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因素。 结伴出游行为中的动机存在两种类型:结伴动 机与出游动机。结伴者的结伴动机不同于出游动 机[33],有必要区分两者的差别。老年人如因结伴动 机而激发结伴出游行为,市场经营者就应该提供更 多的人际交流机会与氛围,反之,则需要提供与出 游动机相匹配的旅游产品。从理论意义以及现实 意义出发,对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作区分都是必 要的。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3个研究问题如下:(1) 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中的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分 别是什么?(2)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激发的结伴出 游行为机制是什么?(3)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交织 而成的结伴出游动机的本质又是什么? 1 文献综述 1.1 结伴动机研究 以往的研究首先从社会群体视角探讨了结伴 动机(motivations of being companions)。Crompton[34] 把与家庭、朋友、包团游团友结伴出游者视为社会 群体,指出游客与人结伴是为了达成社会交往,比 如享受与人分享的快乐、领会朋友的观察等。后续 的研究者们从运动节庆旅游[35]、邮轮旅游[36]等不同 旅游类型的结伴行为中发现,旅游者与陌生人结伴 是为了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身份认同以及追求 共同的体验。还有学者考虑到了长期独居的居住 环境导致结伴需求的产生,Laesser等[37]分析了瑞士 独居者的结伴出游动机认为,独居者与陌生人结伴 的动机是追求社会互动,并指出结伴出游者看重的 是从群体中得到的社会收益。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不难看出,以社会互动、 情感交流为目的的社会交往是结伴动机最重要的 维度。此外,结伴动机还存在一些经济和心理维 度,如省钱[34, 38]、增加安全感[21, 38-39]、减少孤独感[21, 34] 等。但通常认为,结伴动机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获 得、情感需求的满足、群体认同的渴望以及道德伦 理压力密切相关[40]。 以往的研究对结伴动机范畴的界定还比较含 糊,并且,现有研究将结伴动机作为群体出游动机 的附属品,结伴动机被隐藏在群体出游动机的背 面,未得到深入解释。此外,如Cohen等[41]所言,旅 游行为的复杂性只能在游客决策的过程中得到捕 捉,动机刺激实际行为的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结伴动机刺激结伴出游行为的机制具有研究的价 值且被忽略,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研究目的是研究 结伴出游动机的内容以及刺激结伴出游行为的机制。 1.2 出游动机研究 出游动机的研究汗牛充栋。在众多的研究中, 二分法占据了重要位置,经典的研究包括 Dann 和 Iso-Ahola两位学者做的探讨。Dann[42]在1977年的 研究中提出,旅游动机存在于双生概念“失范” (anomie)和“自我提升”(ego-enhancement)中,前者 是“摆脱”的需要,后者是“认同”的需要。对Dann从 社会学视角进行的探讨,引发了Iso-Ahola的回应。 Iso-Ahola[43]认为,出游动机只是一个心理概念,从心 理学的视角把出游动机提炼成“接近”“避免”或“追 寻”“逃离”两个维度。Crompton[44]却认为,出游动机 是社会心理以及文化的综合,提出旅游者存在逃离 日常环境、放松、探索和评估自我、声望、回归、提升 亲属关系、促进社会互动7个社会心理动机,还存在 新奇和教育2个文化动机。 老年人出游动机的研究聚焦于西方老年人群 体。学者们发现西方老年人主要的出游动机为身 体健康[45-49]、增长知识[45-46, 49-50]、体验新事物[47, 51-52]、地 位追寻[49]等自我实现与成就动机[45],以及休息和放 松[45-48, 51]、逃离[47-51, 53]、社会交往[45-47, 49-52]、乡愁[49, 52]等动 机。以上出游动机并不仅仅为老年人所特有,也适 合于非老年人旅游者。事实上,老年人具有不同于 非老年人的出游动机。Horneman等[53]发现,老年人 存在一些独有的出游动机,比如,在健康状况好的 时候出游以及参观多年来一直想去的地方。研究 老年人群体时需要考虑老龄化因素。 ⋅⋅ 71
周奇美等1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第33卷2018年第9期 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以西方老年 结伴出游动机做进一步探讨。老年人结伴出游动 人为对象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老年人 机是否具有研究的意义呢? 一些研究者对中国老年人的旅游动机做了验证。 研究者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在某些方面的动机与西 1.3老年人结伴动机、出游动机研究的必要性 方老年人无异,如身体健康m、增长知识、体验新 老年人结伴动机具有典型性。对于老年人来 事物a45等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动机,6列,以及 说,群体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有趣,也是 休闲和放松m.545网、逃离2,、社会交往m,45和 感情和心理健康的方式。因而,老年人偏向于结 乡愁m.0等动机:也存在不同于西方老年人的出游 伴出游。如前所述,老年人结伴行为具有的规模 动机,如减少孤单、发现社会进步o、对过去苦难 性和典型性使得老年人结伴动机的研究可以有效 经历和一年辛劳的奖赏,如等。可见,有必要将中 地解释老年人结伴行为所蕴含的意涵,对揭示老年 国老年人旅游者置于中国的文化情境中加以研 人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究。Hsu等6进行了尝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了北 老年人的出游动机具有独特性。老年人的出 京和上海的老年人旅游者,从文化、心理、社会等维 游动机主要为休息和放松阿、访问亲友等社交动 度建构了一个老年人出游动机模型。这个模型中, 机、文化动机阿、健康动机伍、自我提升动机阿 中国老年人的出游动机由外部条件和内在需求两 等,而年轻人更多的是逃离日常生活动机6、运动动 个部分组成:老年人出游动机受社会进步、个人的 机。有学者认为年龄效应引发了老年人的独特动 经济状况、个人可支配时间、个人健康状况感知和 机,如在健康状况好的时候旅行、参观一直想去的 可获得的健康养护等外部条件影响:老年人旅游者 地方、打发自由时间、逃离冷天气5o6e0、减少孤 具有改善身心健康、逃离日常、社会化、学习、高自 单等。由年龄引起的身体衰老、心理回归、死亡临 豪感和爱国主义、奖赏和乡愁等内在需求。HsU等 近感等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动机 识别出了中国老年人不同于西方老年人的独特动 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出游动机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机,比如自豪和爱国主义、奖赏动机,在一定程度上 结伴是老年人典型的出游行为,老年人的出游 拓展了老年人出游动机的研究。但模型中未能探 动机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往研究着重从老年人群 讨出游动机的形成过程,即除了外部条件之外,还 体的出游动机探讨老年人行为,对结伴动机有所遗 存在哪些影响旅游动机的直接或间接的变量,出游 漏,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的比较研究也需得到更多 动机又是如何激发出游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有必 探讨。 要做进一步探讨。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将结伴动机、出游动机两 与结伴动机表现出来的社会互动、情感交流等 强烈的社会属性不同,出游动机除具备社会属性 者的关系用图形进行了表征(图1)。结伴动机与出 外,还存在心理、文化等不同维度。显然,结伴动机 游动机互相交织,共同激发了结伴出游行为。 与出游动机存在差异。有学者注意到了结伴动机 出游动机 微发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 与出游动机的差异性表现。Chang!对中国台湾包 Travel motivations To motive elderly to travel 团游客的研究中发现,有些游客并没有特别的出游 with companionship groups 动机,与朋友或亲人结伴是选择包团出游的原因。 Chang还识别出了包团游客的5个出游动机:逃离 家、看不同的文化、看当地特色吸引物、去海外购 老年人 结伴动机 物、家庭团聚等。但Chang未能对结伴动机的内涵 出游动机 Accompany 及与出游动机的差异机制做进一步挖掘。据此,引 Elderly travel motivations motivations 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问题,即对结伴动机与出游动 机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两者进行比较,也需 要厘清结伴出游者的出游动机。 在人群上,以往研究忽略了老年人群体。大量 图1结伴动机、出游动机关系图 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结伴出游是老年人区别于非老 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ompany motivations 年人的典型特征2m.5621,但较少研究者对老年人 and travel motivations ·72·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奇 美 等 | 因 伴 而 游 ,还 是 因 游 而 伴 ?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以西方老年 人为对象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老年人[26], 一些研究者对中国老年人的旅游动机做了验证。 研究者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在某些方面的动机与西 方老年人无异,如身体健康[27-28]、增长知识[54]、体验新 事物[28, 54-56]等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动机[54, 56-57],以及 休闲和放松[27, 54-58]、逃离[27-28, 54-55]、社会交往[27-28, 54-59]和 乡愁[27, 60-61]等动机;也存在不同于西方老年人的出游 动机,如减少孤单[28]、发现社会进步[60]、对过去苦难 经历和一年辛劳的奖赏[27, 60]等。可见,有必要将中 国老年人旅游者置于中国的文化情境中加以研 究。Hsu 等[61]进行了尝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了北 京和上海的老年人旅游者,从文化、心理、社会等维 度建构了一个老年人出游动机模型。这个模型中, 中国老年人的出游动机由外部条件和内在需求两 个部分组成:老年人出游动机受社会进步、个人的 经济状况、个人可支配时间、个人健康状况感知和 可获得的健康养护等外部条件影响;老年人旅游者 具有改善身心健康、逃离日常、社会化、学习、高自 豪感和爱国主义、奖赏和乡愁等内在需求。Hsu 等 识别出了中国老年人不同于西方老年人的独特动 机,比如自豪和爱国主义、奖赏动机,在一定程度上 拓展了老年人出游动机的研究。但模型中未能探 讨出游动机的形成过程,即除了外部条件之外,还 存在哪些影响旅游动机的直接或间接的变量,出游 动机又是如何激发出游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有必 要做进一步探讨。 与结伴动机表现出来的社会互动、情感交流等 强烈的社会属性不同,出游动机除具备社会属性 外,还存在心理、文化等不同维度。显然,结伴动机 与出游动机存在差异。有学者注意到了结伴动机 与出游动机的差异性表现。Chang[33]对中国台湾包 团游客的研究中发现,有些游客并没有特别的出游 动机,与朋友或亲人结伴是选择包团出游的原因。 Chang 还识别出了包团游客的 5 个出游动机:逃离 家、看不同的文化、看当地特色吸引物、去海外购 物、家庭团聚等。但Chang未能对结伴动机的内涵 及与出游动机的差异机制做进一步挖掘。据此,引 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问题,即对结伴动机与出游动 机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两者进行比较,也需 要厘清结伴出游者的出游动机。 在人群上,以往研究忽略了老年人群体。大量 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结伴出游是老年人区别于非老 年人的典型特征[21, 25-28, 62-63],但较少研究者对老年人 结伴出游动机做进一步探讨。老年人结伴出游动 机是否具有研究的意义呢? 1.3 老年人结伴动机、出游动机研究的必要性 老年人结伴动机具有典型性。对于老年人来 说,群体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有趣,也是 感情和心理健康的方式[36]。因而,老年人偏向于结 伴出游[21]。如前所述,老年人结伴行为具有的规模 性和典型性使得老年人结伴动机的研究可以有效 地解释老年人结伴行为所蕴含的意涵,对揭示老年 人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老年人的出游动机具有独特性。老年人的出 游动机主要为休息和放松[64-65]、访问亲友等社交动 机[64-65]、文化动机[65]、健康动机[25, 66]、自我提升动机[25] 等,而年轻人更多的是逃离日常生活动机[64]、运动动 机[65]。有学者认为年龄效应引发了老年人的独特动 机,如在健康状况好的时候旅行[53]、参观一直想去的 地方[53]、打发自由时间[67]、逃离冷天气[50, 68-70]、减少孤 单[28]等。由年龄引起的身体衰老、心理回归、死亡临 近感等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动机 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出游动机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结伴是老年人典型的出游行为,老年人的出游 动机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往研究着重从老年人群 体的出游动机探讨老年人行为,对结伴动机有所遗 漏,结伴动机与出游动机的比较研究也需得到更多 探讨。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将结伴动机、出游动机两 者的关系用图形进行了表征(图1)。结伴动机与出 游动机互相交织,共同激发了结伴出游行为。 图1 结伴动机、出游动机关系图 Fig.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ompany motivations and travel motivations ⋅⋅ 72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2 研究设计 谈,访谈过程中征得受访者同意使用手机录音。第 一阶段采用了开放式访谈,话题集中在个人的旅游 2.1案例地概况 经历与感受、结伴出游的动机、体验、同伴的选择以 基于研究问题,文章选择了老年人结伴出游行 及结伴出游中印象最深的事、人或时刻,并根据情 为较为典型的界涌村为案例地。界涌村位于广东 境适时追问。在研究的第二阶段采用了半结构式 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北端,常住人口约1630 访谈,访谈主题主要是理论类属发展尚未充分的问 人,流动人口约8500人,55岁以上本地老人约300 题:(1)某些结伴出游原因的追问。重点关注“既然 人。年满55岁的界涌村民可领取村里派发的养老 是购物游为何还去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别人去 金,鉴于此,本文将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定为55岁。 了,自己也想跟着去?”。(2)出游障碍。重点关注 按此标准,界涌村5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是 “‘走得动'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走不得动’又意 18%。201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 味着什么?”“为什么一边觉得时日无多,一边又觉 17.3%m,同年广东省的老龄化程度比全国低2.7个 得没事做”等问题。(3)社会情境的问题。老年人的 百分点四。由于无法获得60岁以上界涌村老年人 社会交往情况、老年后朋友圈的变化、与外地人或 口的准确数据,在此只能估计界涌村的老龄化程度 本地人的交往等。 与广东省大体相当,界涌村可以作为广东省老龄化 30名受访者中有25名老年人,男性8人,女性 背景下的一个典型案例地。 17人:55-59岁7人,60-69岁15人,70岁以上3人0 在界涌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都具有较丰富的 其他信息提供者5人,分别为2名股份公司管理者 旅游经历,这得益于村属企业每年春节前组织的福 2名居委会成员以及1名村史了解者。为了方便编 利旅游。福利旅游线路通常为湖南、北京、华东、广 码资料的整理,本文对每位受访者进行编号,依次 西等国内热门路线,近年扩大到了越南、泰国等东 为JYL01,JYL02,…,JYL30。 南亚地区。老年人休闲时间多,一年一次的福利旅 游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出游需求。自2010年始,村里 2.3资料分析方法 老年人中出现了一种重游率高、日常化的旅游形 资料分析采用了Charmaz的建构扎根理论方 式。这种旅游以一日游为主,行程范围在珠三角 法。建构扎根理论从建构主义出发,认为形成的扎 内,偶尔有2-3天的邻近省市旅游,比如桂林、三亚 根理论来自研究对象、研究者对现实的共同建构。 等地。旺季时每周都有成团。这种旅游由老年人 笔者认同社会现实来自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建构, 自发组织,结伴者均为村里的熟人。旅行社在村内 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访谈法来达成这种建构,并试 安排2个本村老年人作为内部联络者,组织老年人 图从研究对象的意义世界中解释其行为逻辑,这种 成团、统一安排老年人集合等事项。 研究取向与建构主义扎根理论不谋而合。因而,文 章选取了建构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数据。 2.2数据收集过程 研究者在访谈结束后即将录音逐字转译为文 笔者在界涌村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调研过 本,并及时对数据编码。建构扎根理论中初始编码 程中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一共访谈了 和聚焦编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可以选择主轴编 30位受访者,笔者分别于2016年1月26日一31日 码或理论编码,在理论的建构方面强调生成性和灵 访谈了6位老年人、2016年6月16日一26日访谈了 活性。根据理论建构的需要,笔者在分析中使用了 20位受访者、2016年12月5日回访了1位并新访谈 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3个编码过程。 2位老年人,并在2016年12月31日参与了1次结伴 2.3.1初始编码 出游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又访谈了2位老年人。 初始编码要与数据具有较高的契合度,Charmaz 笔者尽量选择在自然情境下开展访谈。比如: 认为编码不能失去原始数据的信息又要有一定的 先在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人熟络,赢得受访者信任 浓缩度。按照以上准则,本文共得到250个初始 后邀请其在相对安静的空间单独访谈;或选择在早 编码。 晨爬山时间段或者傍晚时段,单独陪同老年人散步 2.3.2聚焦编码 的过程中进行访谈;或得到邀请去访谈者家中访谈。 聚焦编码是对初始代码的筛选过程,目的是挑 笔者对每位受访者开展了30-60分钟的深度访 选出重要的、出现次数频繁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 ·73.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2 研究设计 2.1 案例地概况 基于研究问题,文章选择了老年人结伴出游行 为较为典型的界涌村为案例地。界涌村位于广东 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北端,常住人口约 1630 人,流动人口约 8500 人,55 岁以上本地老人约 300 人。年满55岁的界涌村民可领取村里派发的养老 金,鉴于此,本文将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定为 55 岁。 按此标准,界涌村 5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是 18%。2017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 17.3%[71],同年广东省的老龄化程度比全国低2.7个 百分点[72]。由于无法获得 60 岁以上界涌村老年人 口的准确数据,在此只能估计界涌村的老龄化程度 与广东省大体相当,界涌村可以作为广东省老龄化 背景下的一个典型案例地。 在界涌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都具有较丰富的 旅游经历,这得益于村属企业每年春节前组织的福 利旅游。福利旅游线路通常为湖南、北京、华东、广 西等国内热门路线,近年扩大到了越南、泰国等东 南亚地区。老年人休闲时间多,一年一次的福利旅 游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出游需求。自2010年始,村里 老年人中出现了一种重游率高、日常化的旅游形 式。这种旅游以一日游为主,行程范围在珠三角 内,偶尔有2~3天的邻近省市旅游,比如桂林、三亚 等地。旺季时每周都有成团。这种旅游由老年人 自发组织,结伴者均为村里的熟人。旅行社在村内 安排2个本村老年人作为内部联络者,组织老年人 成团、统一安排老年人集合等事项。 2.2 数据收集过程 笔者在界涌村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调研过 程中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一共访谈了 30 位受访者,笔者分别于 2016 年 1 月 26 日—31 日 访谈了6位老年人、2016年6月16日—26日访谈了 20位受访者、2016年12月5日回访了1位并新访谈 2位老年人,并在2016年12月31日参与了1次结伴 出游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又访谈了2位老年人。 笔者尽量选择在自然情境下开展访谈。比如: 先在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人熟络,赢得受访者信任 后邀请其在相对安静的空间单独访谈;或选择在早 晨爬山时间段或者傍晚时段,单独陪同老年人散步 的过程中进行访谈;或得到邀请去访谈者家中访谈。 笔者对每位受访者开展了30~60分钟的深度访 谈,访谈过程中征得受访者同意使用手机录音。第 一阶段采用了开放式访谈,话题集中在个人的旅游 经历与感受、结伴出游的动机、体验、同伴的选择以 及结伴出游中印象最深的事、人或时刻,并根据情 境适时追问。在研究的第二阶段采用了半结构式 访谈,访谈主题主要是理论类属发展尚未充分的问 题:(1)某些结伴出游原因的追问。重点关注“既然 是购物游为何还去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别人去 了,自己也想跟着去?”。(2)出游障碍。重点关注 “‘走得动’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走不得动’又意 味着什么?”“为什么一边觉得时日无多,一边又觉 得没事做”等问题。(3)社会情境的问题。老年人的 社会交往情况、老年后朋友圈的变化、与外地人或 本地人的交往等。 30 名受访者中有 25 名老年人,男性 8 人,女性 17人;55~59岁7人,60~69岁15人,70岁以上3人。 其他信息提供者5人,分别为2名股份公司管理者、 2名居委会成员以及1名村史了解者。为了方便编 码资料的整理,本文对每位受访者进行编号,依次 为JYL01,JYL02,……,JYL30。 2.3 资料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了 Charmaz 的建构扎根理论方 法。建构扎根理论从建构主义出发,认为形成的扎 根理论来自研究对象、研究者对现实的共同建构。 笔者认同社会现实来自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建构, 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访谈法来达成这种建构,并试 图从研究对象的意义世界中解释其行为逻辑,这种 研究取向与建构主义扎根理论不谋而合。因而,文 章选取了建构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数据。 研究者在访谈结束后即将录音逐字转译为文 本,并及时对数据编码。建构扎根理论中初始编码 和聚焦编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可以选择主轴编 码或理论编码,在理论的建构方面强调生成性和灵 活性。根据理论建构的需要,笔者在分析中使用了 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3个编码过程。 2.3.1 初始编码 初始编码要与数据具有较高的契合度,Charmaz[73]59 认为编码不能失去原始数据的信息又要有一定的 浓缩度。按照以上准则,本文共得到 250 个初始 编码。 2.3.2 聚焦编码 聚焦编码是对初始代码的筛选过程,目的是挑 选出重要的、出现次数频繁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 ⋅⋅ 73
周奇美等1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第33卷2018年第9期 表1逐行编码 Tab.1 Initial line-by-line coding 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 原始访谈资料(摘录)Extract of visitors interview 随性Live as one likes 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有时间就去,得闲就去 卖情面Qinmian 不够人就去,没固定的,每个月都去一次 免费游Free tour 最近一次99块,有时候近的地方免费的,不收钱的,公司贴车货 赠品适用于老年人The gifts a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还有东西送,什么都有,有鸡有油有面送 与本村人结伴Being companions with villagers 有赞助商,购物补贴业务货、组织费,公司赚不了多少钱的,全部都是本村人 从众s动机Group-oriented motivations 有的大家做朋友的喜欢的也会跟着一起去 群体压力引发购买行为The reference group's influence 有时候也好烦的,上完深就叫你购物。都不是好喜欢,是没办法 非强制购物Non-compulsory shopping 胸物不想买就不买,不会强迫买,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JYL2) 要求分析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挑选出最能反映数 案例地,第4次后,发现模型中的类属发展得相当丰 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还要发展类属。研究者 富,未发现新的重要的类属和关系,认为理论已经 需要不断比较数据、编码、文献,对数据进行分类、 饱和。 综合,发展出与数据契合的一套类属家族,为理论 编码阶段做准备。 3 研究发现 本文对初始编码加以筛选、修改与概念化,根 据结伴出游动机的主线一共得到83个聚焦编码,在 3.1结伴动机 聚焦编码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得到11个类属(表2)。 结伴动机由熟人同行、情感交流、情面、从众构 2.3.3理论编码 成。熟人同行是结伴出游最重要的动机,如“没有 理论编码是整合性的,目的是找到类属之间的 朋友不去的,都是一起去”(JYL10)、“如果没有村里 逻辑关系,使分析变得连贯。研究者需要按照一定 面的熟人就是不去的”(JYL30)。出游是为了与朋 的逻辑建构类属之间的关系,促成理论的自然生 友聊天,增加情感交流,如“可以跟朋友聊天才去 成。笔者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 (JYL2)。调研中还发现,老年人纯粹为了情面而参 存在不同的激发模式,故而按照各自的逻辑线,将 加结伴出游。如:卖人情的情况,“有时间就去,得 11个类属分别整合成图2和图3,形成了两个动机 闲就去,不够人就去”(JYL2);买人情的情况,“旅游 激发过程的因果解释模型。最后,笔者对图2和图3 公司来是找不到的,(我老公)叫他们过来,会给面 进行比较、整合、提炼,发展出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 子”(JYL8)。老年人中也存在明显的从众动机,如 游动机模型(图4)。 “别人去了我也去”(JYL3),“趁热闹”(JYL1)。 2.3.4理论抽样、理论饱和度检验 结伴动机被激发的前因。直接的原因是社会 理论抽样是为了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而进行的 交往需求无法满足引发的个体失范,群体压力是结 抽样2,目的是从发展不充分的类属中找出下一 伴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外来人口的冲击导致社 阶段抽样样本。研究者在第一阶段挑选了有结伴 区出现陌生化趋势,社区邻里交往减少导致邻里关 出游体验的6位老年人作为访谈样本,访谈完成后 系疏远,熟人社会变得离散化,社会断裂造成个体 即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5个聚焦编码,发展出“结 失范。这种失范引发情感疏离,激发了情感交流动 伴动机”“老龄化动机”“消费动机”“心理需求动机” 机;社区陌生化的倾向也激发了熟人交往的需求; 4个重要的类属。笔者提出了初步的主类属“结伴 老年人处在传统情理社会场域,存在买或卖情面的 出游动机的形成机制”,经过分析认为,第一阶段调 动机:同辈群体的压力在讲面子的社会情境下得到 研结果中缺乏结伴出游动机形成机制中的前因、影 扩大,引发从众动机。 响因素、限制条件等类属,因此调整了第二阶段的 结伴动机激发结伴出游行为。结伴出游是结 抽样对象,除继续访谈老年人外还将访谈对象扩充 伴动机刺激的直接结果,出游条件则为结伴出游行 到了村里面的管理者。整个研究中,资料收集与资 为提供了经济条件和行为惯性条件。因结伴动机 料分析过程是互相交织的,以理论抽样扩充访谈数 激发的结伴出游者最关心是否有伴以及与谁在一 据,一完成访谈即对数据进行编码,并重复资料收 起,在一起干什么不是很在意,因此在行为方式上 集与分析过程,直到理论饱和。笔者一共4次往返 表现出明显的小圈子现象,在旅游过程中较少与生 ·74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奇 美 等 | 因 伴 而 游 ,还 是 因 游 而 伴 ?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要求分析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挑选出最能反映数 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还要发展类属。研究者 需要不断比较数据、编码、文献,对数据进行分类、 综合,发展出与数据契合的一套类属家族,为理论 编码阶段做准备。 本文对初始编码加以筛选、修改与概念化,根 据结伴出游动机的主线一共得到83个聚焦编码,在 聚焦编码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得到11个类属(表2)。 2.3.3 理论编码 理论编码是整合性的,目的是找到类属之间的 逻辑关系,使分析变得连贯。研究者需要按照一定 的逻辑建构类属之间的关系,促成理论的自然生 成。笔者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 存在不同的激发模式,故而按照各自的逻辑线,将 11 个类属分别整合成图 2 和图 3,形成了两个动机 激发过程的因果解释模型。最后,笔者对图2和图3 进行比较、整合、提炼,发展出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 游动机模型(图4)。 2.3.4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抽样是为了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而进行的 抽样[73]128,目的是从发展不充分的类属中找出下一 阶段抽样样本。研究者在第一阶段挑选了有结伴 出游体验的6位老年人作为访谈样本,访谈完成后 即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5个聚焦编码,发展出“结 伴动机”“老龄化动机”“消费动机”“心理需求动机” 4个重要的类属。笔者提出了初步的主类属“结伴 出游动机的形成机制”,经过分析认为,第一阶段调 研结果中缺乏结伴出游动机形成机制中的前因、影 响因素、限制条件等类属,因此调整了第二阶段的 抽样对象,除继续访谈老年人外还将访谈对象扩充 到了村里面的管理者。整个研究中,资料收集与资 料分析过程是互相交织的,以理论抽样扩充访谈数 据,一完成访谈即对数据进行编码,并重复资料收 集与分析过程,直到理论饱和。笔者一共4次往返 案例地,第4次后,发现模型中的类属发展得相当丰 富,未发现新的重要的类属和关系,认为理论已经 饱和。 3 研究发现 3.1 结伴动机 结伴动机由熟人同行、情感交流、情面、从众构 成。熟人同行是结伴出游最重要的动机,如“没有 朋友不去的,都是一起去”(JYL10)、“如果没有村里 面的熟人就是不去的”(JYL30)。出游是为了与朋 友聊天,增加情感交流,如“可以跟朋友聊天才去” (JYL2)。调研中还发现,老年人纯粹为了情面而参 加结伴出游。如:卖人情的情况,“有时间就去,得 闲就去,不够人就去”(JYL2);买人情的情况,“旅游 公司来是找不到的,(我老公)叫他们过来,会给面 子”(JYL8)。老年人中也存在明显的从众动机,如 “别人去了我也去”(JYL3),“趁热闹”(JYL1)。 结伴动机被激发的前因。直接的原因是社会 交往需求无法满足引发的个体失范,群体压力是结 伴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外来人口的冲击导致社 区出现陌生化趋势,社区邻里交往减少导致邻里关 系疏远,熟人社会变得离散化,社会断裂造成个体 失范。这种失范引发情感疏离,激发了情感交流动 机;社区陌生化的倾向也激发了熟人交往的需求; 老年人处在传统情理社会场域,存在买或卖情面的 动机;同辈群体的压力在讲面子的社会情境下得到 扩大,引发从众动机。 结伴动机激发结伴出游行为。结伴出游是结 伴动机刺激的直接结果,出游条件则为结伴出游行 为提供了经济条件和行为惯性条件。因结伴动机 激发的结伴出游者最关心是否有伴以及与谁在一 起,在一起干什么不是很在意,因此在行为方式上 表现出明显的小圈子现象,在旅游过程中较少与生 表1 逐行编码 Tab. 1 Initial line-by-line coding 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 随性Live as one likes 卖情面Qinmian 免费游Free tour 赠品适用于老年人The gifts a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与本村人结伴Being companions with villagers 从众动机Group-oriented motivations 群体压力引发购买行为The reference group’s influence 非强制购物Non-compulsory shopping 原始访谈资料(摘录)Extract of visitors interview 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有时间就去,得闲就去 不够人就去,没固定的,每个月都去一次 最近一次99块,有时候近的地方免费的,不收钱的,公司贴车费 还有东西送,什么都有,有鸡有油有面送 有赞助商,购物补贴业务费、组织费,公司赚不了多少钱的,全部都是本村人 有的大家做朋友的喜欢的也会跟着一起去 有时候也好烦的,上完课就叫你购物。都不是好喜欢,是没办法 购物不想买就不买,不会强迫买,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JYL2) ⋅⋅ 74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表2聚焦编码 Tab.2 Focused coding 类属Categories 次级类属Sub-categories 聚焦编码Focused coding 出游动机 为赠品而出游 为赠品出游(JYL2)、无赠品不出游(YL23) Travel motivations 日常购物 偏好日用品(JYL3)、理性购物(JYL1)、群体压力引发购物(JYL23)、矛盾的旅游购 买心理(YL11) 弥补人生遗憾 弥补可能的人生遗憾(YL8)、切实的人生遗憾(YL9)、旅游是老年化应对方式 (JYL11) 打发时间 打发时间(YL1)、打麻将的替代物(JYL10)、无聊生活的调剂品(JYL28)、日常休 闲活动(JYL4)、日常交往的延伸(JYL10) 逃离 逃离家务(JYL1)、逃避日常生活(JYL1)、逃离后心情变好(JYL2) 找乐子 搞笑中找乐子(JYL3)、去多一点地方找乐子(JYL19) 结伴动机 情感交流 没事干引发交流需求(JYL1)、情感交流(JYL2)、友谊的吸引(JYL2) Motivations of 情面 卖情面(JYL2)、买情面(JYL8)、购物品成为人情往来的中介(JYL28) being companions 熟人同行 村人同行(YL4)、熟人同行开心(YL1)、有伴好玩(JYL5)、熟人结团流动(JYL30) 从众 不去白不去(YL6)、别人去我也去(YL3)、凑热闹(YL1) 出游条件 经济独立 本地人分红有钱(FBL2)、村籍带来分红(JGR2)、经济前提(JYL7) Travel conditions 旅游习惯 旅游习惯的培养(JYL4)、旅游需求的激发(JYL4) 过日子的追求 方便、划算 花小钱包吃包玩(YL28)、省车费购物方便划算(JYL20 The pursuit of maximum 节俭 不要钱(JYL1)、便宜(JYL3) efficiency in daily life 老龄化压力 健康压力 潜在的健康压力(JYL8)、其实的健康压力(JYL9) Ageing pressure 时间压力 面临死亡的时间压力(JYL24)、面临年龄限制的时间压力(YL26) 老年享福观 敏老传统 轍老传统(JYL28) The concept of enjoying旅游成为孝道的表达 子女支持力度(JYL1)、子女按远近资助(YL3)、子女资助金额(YL4) a happy life in old age 限制条件 客观旅游障碍 经济限制(JYL5)、时间限制(JYL3)、,年龄限制(JYL4)、家庭责任得(JYL4)、气候障 Travel constraints 碍(JYL22)、身体原因(JYL24)》 主观旅游障碍 独自外出的障碍(YL2)、价值观念引发障碍(YL9)、缺少游伴(JYL10)、语言、心 理障碍(JYL22) 群体压力 面子的压力 要给熟人面子(JYL8) Pressure from 同辈群体压力 参照群体压力(JYL2) reference group 社交需求无法满足 代沟 旅游生活习惯代沟(JYL9)、工作方式理解代沟(YL9)、新技术学习障碍引发代沟 Lack of social needs (JYL22) 邻里交往减少 与外地邻居无交流(YL28)、本地邻里交往减少(JYL11) 社会交往减少 日常生活半径小(JYL30)、社交空间窄(YL10) 熟人陌生化 熟人陌生化(JYL4)、熟人陌生化的前因(JYL7) 现代性失范 倦怠 例行化的日常生活(JYL30)、休闲类型不多(JYL28)、休闲类型比较单一(JYL4) Moderntity anomie 生活空洞化 老年人成了闲人(YL1)、老龄带来的时间空洞(JYL3) 意义缺失 无所事事(JYL10)、无所寄托(JYL8) 矛盾Conflicts 空闲时间增加 不想干农活(JYL7)、本地人不种菜(JYL9)、外地人种菜(YL9) 休闲能力不足 休闲设备不足(JYL16)、缺乏旅游技能(JYL6)、没地方去(JYL10)》 人互动。由此可见,结伴动机是群体出游行为的重 老年人普遍觉得没事做,打发时间而出游的动机明 要解释项,同伴之间的亲密交往是重要的,出游行 显。有些受访者出于对赠品的热爱而去旅游,如 为是结伴需求获得满足的一种表征形式。 “我和老公都想去,可有一次没有鸭只有鸡(送),就 不太想去了(JYL23)”。有些老年人的主要动机是 3.2出游动机 购买日用品,“昨天去中山2块钱送你去购物,买了 出游动机由逃离、找乐子、打发时间、弥补人生 200块,牙膏洗面奶洗发水,正缺这些东西 遗憾、追求赠品、日常购物构成。老年人日常生活 (JYL20)”。 沉闷,逃离需求大。老年人出去旅游是为了开心一 出游动机被激发的前因。老年人休闲时间多、 下,在旅游中找点乐子。许多老年人担心年龄大走 休闲需求增加,而休闲能力不足,是出游动机被激 不动而产生弥补人生遗憾的出游动机。时间一方 发的原因。一方面,失范激发了打发时间、找乐子、 面对老年人是一种压力,另一方面却是一种负担。 逃离等出游动机。现代性造成老年人生活空洞化、 ·75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人互动。由此可见,结伴动机是群体出游行为的重 要解释项,同伴之间的亲密交往是重要的,出游行 为是结伴需求获得满足的一种表征形式。 3.2 出游动机 出游动机由逃离、找乐子、打发时间、弥补人生 遗憾、追求赠品、日常购物构成。老年人日常生活 沉闷,逃离需求大。老年人出去旅游是为了开心一 下,在旅游中找点乐子。许多老年人担心年龄大走 不动而产生弥补人生遗憾的出游动机。时间一方 面对老年人是一种压力,另一方面却是一种负担。 老年人普遍觉得没事做,打发时间而出游的动机明 显。有些受访者出于对赠品的热爱而去旅游,如 “我和老公都想去,可有一次没有鸭只有鸡(送),就 不太想去了(JYL23)”。有些老年人的主要动机是 购买日用品,“昨天去中山 2块钱送你去购物,买了 200 块 ,牙 膏 洗 面 奶 洗 发 水 ,正 缺 这 些 东 西 (JYL20)”。 出游动机被激发的前因。老年人休闲时间多、 休闲需求增加,而休闲能力不足,是出游动机被激 发的原因。一方面,失范激发了打发时间、找乐子、 逃离等出游动机。现代性造成老年人生活空洞化、 表2 聚焦编码 Tab. 2 Focused coding 类属Categories 出游动机 Travel motivations 结伴动机 Motivations of being companions 出游条件 Travel conditions 过日子的追求 The pursuit of maximum efficiency in daily life 老龄化压力 Ageing pressure 老年享福观 The concept of enjoying a happy life in old age 限制条件 Travel constraints 群体压力 Pressure from reference group 社交需求无法满足 Lack of social needs 现代性失范 Moderntity anomie 矛盾Conflicts 次级类属Sub-categories 为赠品而出游 日常购物 弥补人生遗憾 打发时间 逃离 找乐子 情感交流 情面 熟人同行 从众 经济独立 旅游习惯 方便、划算 节俭 健康压力 时间压力 敬老传统 旅游成为孝道的表达 客观旅游障碍 主观旅游障碍 面子的压力 同辈群体压力 代沟 邻里交往减少 社会交往减少 熟人陌生化 倦怠 生活空洞化 意义缺失 空闲时间增加 休闲能力不足 聚焦编码Focused coding 为赠品出游(JYL2)、无赠品不出游(JYL23) 偏好日用品(JYL3)、理性购物(JYL1)、群体压力引发购物(JYL23)、矛盾的旅游购 买心理(JYL11) 弥补可能的人生遗憾(JYL8)、切实的人生遗憾(JYL9)、旅游是老年化应对方式 (JYL11) 打发时间(JYL1)、打麻将的替代物(JYL10)、无聊生活的调剂品(JYL28)、日常休 闲活动(JYL4)、日常交往的延伸(JYL10) 逃离家务(JYL1)、逃避日常生活(JYL1)、逃离后心情变好(JYL2) 搞笑中找乐子(JYL3)、去多一点地方找乐子(JYL19) 没事干引发交流需求(JYL1)、情感交流(JYL2)、友谊的吸引(JYL2) 卖情面(JYL2)、买情面(JYL8)、购物品成为人情往来的中介(JYL28) 村人同行(JYL4)、熟人同行开心(JYL1)、有伴好玩(JYL5)、熟人结团流动(JYL30) 不去白不去(JYL6)、别人去我也去(JYL3)、凑热闹(JYL1) 本地人分红有钱(FJBL2)、村籍带来分红(JGR2)、经济前提(JYL7) 旅游习惯的培养(JYL4)、旅游需求的激发(JYL4) 花小钱包吃包玩(JYL28)、省车费购物方便划算(JYL20) 不要钱(JYL1)、便宜(JYL3) 潜在的健康压力(JYL8)、真实的健康压力(JYL9) 面临死亡的时间压力(JYL24)、面临年龄限制的时间压力(JYL26) 敬老传统(JYL28) 子女支持力度(JYL1)、子女按远近资助(JYL3)、子女资助金额(JYL4) 经济限制(JYL5)、时间限制(JYL3)、年龄限制(JYL4)、家庭责任碍(JYL4)、气候障 碍(JYL22)、身体原因(JYL24) 独自外出的障碍(JYL2)、价值观念引发障碍(JYL9)、缺少游伴(JYL10)、语言、心 理障碍(JYL22) 要给熟人面子(JYL8) 参照群体压力(JYL2) 旅游生活习惯代沟(JYL9)、工作方式理解代沟(JYL9)、新技术学习障碍引发代沟 (JYL22) 与外地邻居无交流(JYL28)、本地邻里交往减少(JYL11) 日常生活半径小(JYL30)、社交空间窄(JYL10) 熟人陌生化(JYL4)、熟人陌生化的前因(JYL7) 例行化的日常生活(JYL30)、休闲类型不多(JYL28)、休闲类型比较单一(JYL4) 老年人成了闲人(JYL1)、老龄带来的时间空洞(JYL3) 无所事事(JYL10)、无所寄托(JYL8) 不想干农活(JYL7)、本地人不种菜(JYL9)、外地人种菜(JYL9) 休闲设备不足(JYL16)、缺乏旅游技能(JYL6)、没地方去(JYL10) ⋅⋅ 75
周奇美等1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 第33卷2018年第9期 社交需求无法满足引发失范 结伴动机 Anomie was caused Accompany by a lack of social needs motivations 行动结果 社会交往减少 熟人同行 Outcome Decrease in Traveling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结伴出游 acquaintances Travel with 邻里交往减少 companionship 情感交流 Decrease in groups seeking for tight neighborhood interaction interpersonal 熟人陌生化 relationship 群体压力 出游条件 Defamiliarization between acquaintances Group pressure Travel conditions 情面Qingmian 面子 经济独立 代沟 从众Conformity Face Economic Generation gap independence 同辈群体 Peer group 旅游习惯 Travel habits 图2结伴动机激发的结伴出游行为机制 Fig.2 A model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which is motived by motivations of being companions 出游动机 休闲时间多, Travel motivations 休闲需求增加 Increase in leisure time and needs 心理需求动机 Psychological needs 失范 逃离 Anomie Escape 出游条件 现代性失范 找乐子 Travel Modernity anomie Seeking for pleasure conditions 老龄化压力失范 行动结果 Ageing anomie 老龄化动机 Outcomes Ageing motivations 结伴出游 打发时间 Travel with 自我提升 Killing time companionship Ego enhancement groups 弥补人生遗憾 Making up for the 旅游障碍 老年享福观 个人休闲 life regrets Travel 能力不足 constraints Concept of enjoying a happy life in old age Lack of 消费出游动机 leisure Shopping motivations 过日子的追求 ability Seek for maximum 追求赠品 efficiency in daily life Seeking for free gifts 日常购物 Daily shopping 图3出游动机激发的结伴出游行为机制 Fig.3 A model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which is motived by travel motivations 意义缺失。年轻人工作繁忙以及与老年人间的代 游形式出现时,容易成为大多数老年人打发时间的 沟使得年轻人无暇或无意顾及老年人的需求,老年 选择项。受老了要享福的老年观影响,花点小钱开 人出现时间过剩感。老年人大多缺乏休闲能力,如 开心、找乐子很合情理。界涌村老年人的生活半径 何打发时间成为头疼的事。当一种便宜、方便的旅 在村内,一年难得出远门,烦闷的日常生活环境引 ·76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奇 美 等 | 因 伴 而 游 ,还 是 因 游 而 伴 ?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意义缺失。年轻人工作繁忙以及与老年人间的代 沟使得年轻人无暇或无意顾及老年人的需求,老年 人出现时间过剩感。老年人大多缺乏休闲能力,如 何打发时间成为头疼的事。当一种便宜、方便的旅 游形式出现时,容易成为大多数老年人打发时间的 选择项。受老了要享福的老年观影响,花点小钱开 开心、找乐子很合情理。界涌村老年人的生活半径 在村内,一年难得出远门,烦闷的日常生活环境引 图2 结伴动机激发的结伴出游行为机制 Fig. 2 A model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which is motived by motivations of being companions 图3 出游动机激发的结伴出游行为机制 Fig. 3 A model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which is motived by travel motivations ⋅⋅ 76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失范 自我提升 Anomic Ego enhancement 不平衡状态 State of disequilibrium 5 人际交往 打破日常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reak from routine 7 停留在家等场所 结伴动机 出游动机 非旅游活动、单独 Stay in home locale Accompany Travel 出游Non-tourism 入 motivations motivations activity travel alone 结伴出游行为Travel with companionship groups 延续日常交往 打破日常交往 Keep dail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reak from dail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Q 熟人结伴 陌生人结伴 Travel with acquaintances Travel with strangers 图4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 Fig.4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role and relationships of respondents'mo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发了逃离的需求。另一方面,“自我提升”激发了老 综合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的前因(图2、图3), 年人弥补人生遗憾以及追求赠品、日常购物等动 可发现“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 机。很多中国老年人把旅游作为与俗世做最后告 发的两大深层次的原因,这与Dann的二元旅游动机 别的方式,引发了弥补人生遗憾的动机。界涌村的 理论相一致。 老年人虽然经济上独立,但仍保留节俭的习性,追 求赠品与日常购物的出游动机明显。 3.3结伴出游动机模型 出游动机与旅游障碍共同激发结伴出游行 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Dann将社会学概念“失 为。存在出游动机的老年人出游需求高,但受限于 范”与旅游联系起来。Dann2认为,现代人生活在 旅游障碍而选择以结伴方式出游。旅游障碍是老 “失范”的社会,社会交往隔离是普遍现象,人类为 年人出游中选择结伴的重要因素。界涌村老年人 了填补因“失范”而引发的社会交往需求,选择离开 存在健康、年龄、气候、安全、语言、无熟人陪伴等旅 原有的生活环境去寻求新的社会互动,度假在一定 游障碍。Nimrod认为,老年人的旅游障碍是可商 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基于此,Dann把“失范”看 谈性的,老年人会采用“改变旅游方式”等应对策略 作激发出游行为深层次的一个因素。Dann还发现, 处理面对的限制。界涌村老年人面对旅游障碍最 人有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在日常生活环境,人的 重要的应对策略是熟人结伴出游,与熟人结伴提升 社会地位无法迅速提升,个体会转变策略,通过旅 了安全感、提高了旅游体验,大大削减了出游障碍 游获得自我认同和地位提升。因此,Dann认为,“自 造成的影响。这个结论也印证了Gao和erstetter 我提升”是激发出游行为的另一深层原因。 的研究,其认为中国老年女性通过与朋友结伴出游 Dann的二元旅游动机理论对一般旅游者的动 来缓和旅游障碍。 机具有强的解释力,但“失范”无法解释旅游者的重 ·77.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发了逃离的需求。另一方面,“自我提升”激发了老 年人弥补人生遗憾以及追求赠品、日常购物等动 机。很多中国老年人把旅游作为与俗世做最后告 别的方式,引发了弥补人生遗憾的动机。界涌村的 老年人虽然经济上独立,但仍保留节俭的习性,追 求赠品与日常购物的出游动机明显。 出游动机与旅游障碍共同激发结伴出游行 为。存在出游动机的老年人出游需求高,但受限于 旅游障碍而选择以结伴方式出游。旅游障碍是老 年人出游中选择结伴的重要因素。界涌村老年人 存在健康、年龄、气候、安全、语言、无熟人陪伴等旅 游障碍。Nimrod[74]认为,老年人的旅游障碍是可商 谈性的,老年人会采用“改变旅游方式”等应对策略 处理面对的限制。界涌村老年人面对旅游障碍最 重要的应对策略是熟人结伴出游,与熟人结伴提升 了安全感、提高了旅游体验,大大削减了出游障碍 造成的影响。这个结论也印证了Gao和Kerstetter[75] 的研究,其认为中国老年女性通过与朋友结伴出游 来缓和旅游障碍。 综合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的前因(图2、图3), 可发现“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 发的两大深层次的原因,这与Dann的二元旅游动机 理论相一致。 3.3 结伴出游动机模型 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Dann将社会学概念“失 范”与旅游联系起来。Dann[42]认为,现代人生活在 “失范”的社会,社会交往隔离是普遍现象,人类为 了填补因“失范”而引发的社会交往需求,选择离开 原有的生活环境去寻求新的社会互动,度假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基于此,Dann把“失范”看 作激发出游行为深层次的一个因素。Dann还发现, 人有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在日常生活环境,人的 社会地位无法迅速提升,个体会转变策略,通过旅 游获得自我认同和地位提升。因此,Dann认为,“自 我提升”是激发出游行为的另一深层原因。 Dann的二元旅游动机理论对一般旅游者的动 机具有强的解释力,但“失范”无法解释旅游者的重 图4 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 Fig. 4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role and relationships of respondents’mo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travel behavior ⋅⋅ 77
周奇美等1因伴而游,还是因游而伴9 第33卷2018年第9期 游动机。“失范”所激发的旅游者倾向于离开熟悉的 结论与讨论 日常环境,在异地寻求新的社会关系和心理优势获 得的满足感,但对目的地相对比较熟悉的重游者的 4.1结论 动机,仅仅用“摆脱日常”或追求“陌生”意义上的 研究发现,老年人结伴出游的结伴动机由熟人 “失范”难以解释,因此,存在一种建立在“熟悉”或 同行、情感交流、情面、从众组成,出游动机由找乐 “延续日常”基础上的“失范”。出游动机的建构是 子、逃离、弥补人生遗憾、打发时间、追求赠品、日常 一个过程,Dann模型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 购物构成。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共同激发结伴出 考虑到“自我提升一失范”从产生到满足是一个动 游行为,“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 态变化、不断循环的过程。 发的深层原因。结合Dann以及Crompton的出游动 Crompton试图解决Dann理论中出现的第二个 机理论,笔者建构了一个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 问题。Crompton从社会心理-文化的视角提出了 机模型,认为旅游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的 人的出游动机从产生到满足的经典动态均衡模 行为中获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 型。模型中揭示了人打破日常的行为促使个体从 伴出游行为中得到满足。 日常生活造成的不均衡状态转化为均衡状态,这是 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旅游是不均衡转化为均衡状 4.2讨论 态的一种选择项。但是,Crompton未能指出起始环 旅游动机“熟悉”和“陌生”兼具。旅游有打破 中的不均衡状态是如何产生的。此外,Crompton认 日常的需求,但也不应该忽略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为,打破日常环境是获得内心平衡的前提条件,其 的,人只有生活在群体中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 将“打破日常”定义为“位于不同的地点或从工作生 积极、稳定和安全的人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 活环境中改变主要的社会情境或两者兼具”5。 需求,结伴行为产生的结伴关系是人类亲密关系 可见,Crompton把不同的物理环境或不同的社会情 最基本的组成要素5,。因而,在熟悉的交往环境 中但离开日常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成为人类通过旅 境视为“打破日常”定义的本质。笔者认为 游获得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Cohent0认为,现代人 Crompton的理论否认了在相同的社会情境下出游 虽然追求新奇和陌生感,但大部分游客追求的是基 也能获得平衡状态的可能性,其理论无法解释在熟 于熟悉感上的变化和新奇体验。界涌村案例的分 悉的社会情境下出游的行为。 析结果印证了Cohen的观点。结伴出游拥有熟悉与 界涌村的案例中,老年人结伴出游是在熟悉的 陌生兼具的气质,完全的陌生感是刺激的却又是压 人际交往环境中开展的,即社会情境没有改变,依 力巨大的,熟悉感是沉闷的但却是舒适安全的,陌 照Crompton的定义这是没有打破日常的一种旅游 生中带点熟悉感或熟悉中带点陌生感是令大多数 方式。显然,Crompton的模型无法解释这种熟人结 人舒适的状态。旅游的本质是二元一体的,既有搁 伴出游现象。鉴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Dann“自我 置熟悉追求陌生的人际关系的一面,也有远离陌生 提升-失范”模型和Crompton的出游动机动态均衡 寻求熟悉的人际关系的一面。正如lso-Ahola所 模型,提出了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图 指出的,个体可能采取逃离日常人际关系环境的方 4)。在模型提炼阶段,笔者综合了陌生人结伴现象 式释放压力,也可能在新的地方与熟人进行人际互 与熟人结伴出游现象,以拓宽模型的解释力。笔者 动而获得内心的奖励。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 认为,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的行为中得 扩大了Crompton经典出游动机模型的解释边界, 到,也可以从人际交往关系的寻求中获得。结伴动 即:旅游需求的满足既可从打破日常的出游中获 机与出游动机直接激发结伴出游行为。结伴动机 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伴出游行 和出游动机的满足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 为中得到满足。 的熟人结伴出游行为中得到满足,也可以从打破日 结伴出游有助于缓解老年人个体失范现象,增 常人际交往环境的陌生人结伴行为中得到满足。 进老年人福祉。与大学生、白领等群体因生活意 “失范”与“自我提升”引发了个体内心的不平衡状 义、忙碌、标准化生活、焦虑等现代性个体失范不 态,结伴出游是个体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均衡状态的 同,老年人失范主要为社会交往不足导致的情感性 一种选择项。 失范。两种因素导致老年人情感性失范:一方面是 ·78·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奇 美 等 | 因 伴 而 游 ,还 是 因 游 而 伴 ?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游动机。“失范”所激发的旅游者倾向于离开熟悉的 日常环境,在异地寻求新的社会关系和心理优势获 得的满足感,但对目的地相对比较熟悉的重游者的 动机,仅仅用“摆脱日常”或追求“陌生”意义上的 “失范”难以解释,因此,存在一种建立在“熟悉”或 “延续日常”基础上的“失范”。出游动机的建构是 一个过程[31],Dann模型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自我提升-失范”从产生到满足是一个动 态变化、不断循环的过程。 Crompton试图解决Dann理论中出现的第二个 问题。Crompton[44]从社会心理-文化的视角提出了 人的出游动机从产生到满足的经典动态均衡模 型。模型中揭示了人打破日常的行为促使个体从 日常生活造成的不均衡状态转化为均衡状态,这是 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旅游是不均衡转化为均衡状 态的一种选择项。但是,Crompton未能指出起始环 中的不均衡状态是如何产生的。此外,Crompton认 为,打破日常环境是获得内心平衡的前提条件,其 将“打破日常”定义为“位于不同的地点或从工作生 活环境中改变主要的社会情境或两者兼具”[44]415。 可见,Crompton把不同的物理环境或不同的社会情 境 视 为“ 打 破 日 常 ”定 义 的 本 质 。 笔 者 认 为 Crompton 的理论否认了在相同的社会情境下出游 也能获得平衡状态的可能性,其理论无法解释在熟 悉的社会情境下出游的行为。 界涌村的案例中,老年人结伴出游是在熟悉的 人际交往环境中开展的,即社会情境没有改变,依 照Crompton的定义这是没有打破日常的一种旅游 方式。显然,Crompton的模型无法解释这种熟人结 伴出游现象。鉴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Dann“自我 提升-失范”模型和Crompton的出游动机动态均衡 模型,提出了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图 4)。在模型提炼阶段,笔者综合了陌生人结伴现象 与熟人结伴出游现象,以拓宽模型的解释力。笔者 认为,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的行为中得 到,也可以从人际交往关系的寻求中获得。结伴动 机与出游动机直接激发结伴出游行为。结伴动机 和出游动机的满足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 的熟人结伴出游行为中得到满足,也可以从打破日 常人际交往环境的陌生人结伴行为中得到满足。 “失范”与“自我提升”引发了个体内心的不平衡状 态,结伴出游是个体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均衡状态的 一种选择项。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研究发现,老年人结伴出游的结伴动机由熟人 同行、情感交流、情面、从众组成,出游动机由找乐 子、逃离、弥补人生遗憾、打发时间、追求赠品、日常 购物构成。结伴动机和出游动机共同激发结伴出 游行为,“失范”和“自我提升”是结伴出游行为被激 发的深层原因。结合Dann以及Crompton的出游动 机理论,笔者建构了一个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 机模型,认为旅游动机的满足既可以从打破日常的 行为中获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 伴出游行为中得到满足。 4.2 讨论 旅游动机“熟悉”和“陌生”兼具。旅游有打破 日常的需求,但也不应该忽略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的,人只有生活在群体中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14]。 积极、稳定和安全的人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 需求[59],结伴行为产生的结伴关系是人类亲密关系 最基本的组成要素[15, 20]。因而,在熟悉的交往环境 中但离开日常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成为人类通过旅 游获得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Cohen[60]认为,现代人 虽然追求新奇和陌生感,但大部分游客追求的是基 于熟悉感上的变化和新奇体验。界涌村案例的分 析结果印证了Cohen的观点。结伴出游拥有熟悉与 陌生兼具的气质,完全的陌生感是刺激的却又是压 力巨大的,熟悉感是沉闷的但却是舒适安全的,陌 生中带点熟悉感或熟悉中带点陌生感是令大多数 人舒适的状态。旅游的本质是二元一体的,既有搁 置熟悉追求陌生的人际关系的一面,也有远离陌生 寻求熟悉的人际关系的一面。正如 Iso-Ahola[43]所 指出的,个体可能采取逃离日常人际关系环境的方 式释放压力,也可能在新的地方与熟人进行人际互 动而获得内心的奖励。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 扩大了 Crompton 经典出游动机模型的解释边界, 即:旅游需求的满足既可从打破日常的出游中获 得,也可以从延续日常人际交往环境的结伴出游行 为中得到满足。 结伴出游有助于缓解老年人个体失范现象,增 进老年人福祉。与大学生、白领等群体因生活意 义、忙碌、标准化生活、焦虑等现代性个体失范不 同,老年人失范主要为社会交往不足导致的情感性 失范。两种因素导致老年人情感性失范:一方面是 ⋅⋅ 78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由于老年期个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频次都较年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时大幅减少,造成人际交流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年 [1] Li Jianmin,Du Peng,Gui Shixun,et al.How should we deal 轻人需兼顾工作及家庭鲜有时间顾及老年人的情 with the challenge of ageing issues in the new era []Population Research,2011,(4):30-44.[李建民,杜鹏.桂世勋等.新时期的老 感需求,造成代际交流减少。社会交往缺乏导致的 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口研究,2011,(4):30-44】 孤独感是老年人老龄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人际 [2] Wang Zhibao,Sun Tieshan,Li Guoping.Regional differences 交往减少导致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高涨。老年 and evolution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J].Population 人通过结伴缓解社会交往中的情感需求,减少孤单 Research,2013,37(1):66-77.[王志宝,孙铁山,李因平.近20年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U.人口研究,2013,37 感。结伴行为增加了老年人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活 (1:66-77J 动参与,缓解了老年人的个体情感失范状态,增进 [3] Zhang Yi.Diseases of age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了老年人福祉。 ageing society [J].Population Research,2011,35(4):37-43.[ 结伴出游还有助于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缓解 翼.老龄疾病与健康老龄社会建设: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过 老龄社会压力。老年人对“熟悉”体验具有典型 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U.人口研究2011,35(4):37-43]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A Guide 性。有研究表明,“熟悉”是许多超过50岁的人最看 [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4. 重的一种体验B,从熟悉中得到的舒适和安全提供 [5]Zhang Wenjuan,Liu Ruiping.Determinants of social isolation 了探索和新奇追寻的平台。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群 of the Chinese elderly [J].Population Research,2016,40(5):75- 体中与熟人结伴出游是联络感情、保持心理健康的 91[张文娟,刘瑞平.中因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分析U】. 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结伴能在一定程 人▣研究,2016,40(5):75-91.】 [6]Huang Runlong.Liu Min.Analysis on the elderly suicide in 度上克服出游中的年龄、健康和心理障碍,有效获 China from 1987 to 2010[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 得家人、亲友以及邻居等结伴者的情感支持,提升 (4):95-100:181.[黄润龙,刘敏.1987一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自 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积极的老龄化应对 杀死亡的研究分析U).人口与发展2013.(4):95-100181J 方式。 [7]Wang Wulin.Suicid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1):83-89.[王武林.中因老年 界涌村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在老年人消费能力 人口自杀问题研究U】.人口与发展,2013,(1):83-89] 范围内,满足老年人群体人际交往和出游需求的旅 [8]Jin Ling.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for elderly and 游方式即结伴出游,对于推动积极老龄化,关爱老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J].Population Economics,2011,(2): 年人,缓解老龄社会压力,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 8591.[金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 要的借鉴意义。 人口与经济,2011.(2):85-91J [91 Han Buxin,Li Juan,Chen Tianyong.A Re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M].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5 研究局限性 Technology Press,,2013:14.[韩布新,李娟.陈天勇.老年人心理健 康研究报告M.北京:中因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 作为一项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的探索性研究, [10]Gao Yuexia,Xu Cheng,Liu Guoen,et al.Social support and 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Evidence from Nantong[J.小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4):73-81.[高月 (1)案例地的代表性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一个 霞,徐程,刘国恩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 典型的珠三角“城中村”作为案例地,某些研究结论 研究一基于南通的实证[U.人口与发展,2013,(4)73-81J 可能无法外推至所有老年人群体,比如邻里关系、 [1]Krause N.Social support,stress,and well-being among older 熟人陌生化等,但老年人群体情感性失范的判断以 adults[J].Journal of Gerontology,1986,41(4):512-519. 及结伴出游能弥补情感失范的结论依然具有普 [12]Liu Susu,Ouyang Zheng,Wang Haitao.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elderly:A convoy model 适性。 perspective[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6,22(⑤):90-97. (2)模型的理论适用性检验问题。本研究提出 [刘素素,欧阳铮,王海涛.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研究概述:基于护 的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是对老年人结 航模型的视角U.人口与发展,2016,22(5):90-97J 伴出游行为现象的提炼,在理论上具有推广至其他 [13]Wu Jie,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loneliness and 非老年人群体的可能性,但并未有经验证据做出验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4):984-986:1004.[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 证。这是未来的研究中值得跟进与完善的一项重 观幸福感的关系[U.心理科学杂志,2008,31(4):984-986:1004.] 要工作。 [14]Lakey B,Cohen S.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measurement[A]// ·79.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由于老年期个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频次都较年轻 时大幅减少,造成人际交流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年 轻人需兼顾工作及家庭鲜有时间顾及老年人的情 感需求,造成代际交流减少。社会交往缺乏导致的 孤独感是老年人老龄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人际 交往减少导致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高涨。老年 人通过结伴缓解社会交往中的情感需求,减少孤单 感。结伴行为增加了老年人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活 动参与,缓解了老年人的个体情感失范状态,增进 了老年人福祉。 结伴出游还有助于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缓解 老龄社会压力。老年人对“熟悉”体验具有典型 性。有研究表明,“熟悉”是许多超过50岁的人最看 重的一种体验[36],从熟悉中得到的舒适和安全提供 了探索和新奇追寻的平台。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群 体中与熟人结伴出游是联络感情、保持心理健康的 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36]。老年人结伴能在一定程 度上克服出游中的年龄、健康和心理障碍,有效获 得家人、亲友以及邻居等结伴者的情感支持,提升 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积极的老龄化应对 方式。 界涌村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在老年人消费能力 范围内,满足老年人群体人际交往和出游需求的旅 游方式即结伴出游,对于推动积极老龄化,关爱老 年人,缓解老龄社会压力,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5 研究局限性 作为一项老年人结伴出游行为的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 (1)案例地的代表性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一个 典型的珠三角“城中村”作为案例地,某些研究结论 可能无法外推至所有老年人群体,比如邻里关系、 熟人陌生化等,但老年人群体情感性失范的判断以 及结伴出游能弥补情感失范的结论依然具有普 适性。 (2)模型的理论适用性检验问题。本研究提出 的结伴出游视角下的旅游动机模型是对老年人结 伴出游行为现象的提炼,在理论上具有推广至其他 非老年人群体的可能性,但并未有经验证据做出验 证。这是未来的研究中值得跟进与完善的一项重 要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Li Jianmin, Du Peng, Gui Shixun,et al.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ageing issues in the new era [J].Population Research,2011,(4):30-44.[李建民,杜鹏,桂世勋等.新时期的老 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J].人口研究,2011,(4):30-44.] [2] Wang Zhibao, Sun Tieshan, Li Guop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evolution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J]. Population Research,2013,37(1):66-77.[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近 20 年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J].人口研究,2013,37 (1):66-77.] [3] Zhang Yi. Diseases of age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ageing society [J].Population Research, 2011, 35(4):37- 43.[ 张 翼.老龄疾病与健康老龄社会建设: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过 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人口研究,2011,35(4):37-43.]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4. [5] Zhang Wenjuan, Liu Ruiping. Determinants of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Chinese elderly [J].Population Research, 2016,40(5):75- 91.[张文娟,刘瑞平.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16,40(5):75-91.] [6] Huang Runlong, Liu Min. Analysis on the elderly suicide in China from 1987 to 2010[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 (4):95-100;181.[黄润龙,刘敏.1987—2010 年我国老年人口自 杀死亡的研究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4):95-100;181.] [7] Wang Wulin. Suicid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1):83-89.[王武林.中国老年 人口自杀问题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3,(1):83-89.] [8] Jin L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for elderly 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J].Population & Economics,2011,(2): 85-91.[金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1,(2):85-91.] [9] Han Buxin, Li Juan, Chen Tianyong. A Re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M].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3:14.[韩布新,李娟,陈天勇.老年人心理健 康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4.] [10] Gao Yuexia, Xu Cheng, Liu Guoen, et al.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Evidence from Nantong[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3,(4):73-81.[高月 霞,徐程,刘国恩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 研究——基于南通的实证[J].人口与发展,2013,(4):73-81.] [11] Krause N. Social support, stress, and well- being among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86, 41(4):512-519. [12] Liu Susu, Ouyang Zheng, Wang Haitao.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elderly:A convoy model perspective[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22(5):90- 97. [刘素素,欧阳铮,王海涛.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研究概述:基于护 航模型的视角[J].人口与发展,2016,22(5):90-97.] [13] Wu Ji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the elderly[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4):984-986; 1004.[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 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杂志,2008, 31(4):984-986; 1004.] [14] Lakey B, Cohen S.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measurement[A]//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