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李珍,等:用于DNA编码的部分字 ·187· (a)分散分布 (b)分布在双链两端1 (c)分布在双链内端2 (d)分在双链一端】 ()分布在双链端2 ()分布布双链中间1 (g)分在双链中问2 图2任意两等长DNA序列错误匹配情况 Fig.2 All mistakes in DNA sequences 1)当洞分散分布在DNA双链中,其形式如图2 割,其切割可分为齐式切割和非齐式切割(如图3), (α)所示,容易导致产生伪解并且不容易去除. 这2种切割形式可用如下例子进行说明。 2)当洞集中分布在DNA双链两端时,其形式 ATTACCC GGTGAGGGCCC 如图2(b)、(c)所示 左右两端分别选取下链和上链,将包含洞的部 TAATGGG AGATCGCT G GG 分用外切酶切去,即出现类似移位杂交的形式.对于 这种形式,在试管中加入游离的核苷酸和聚合酶进 GGGTGAGGGTAG 行聚合酶链式反应,从而实现完全匹配,反复操作, CCCATC 直到所有这种形式的移位杂交全部实现完全匹配 GTAAGGG 然后将这些完整双链固定在充满聚丙烯酰胺凝胶体 图3齐式切割与非齐式切割 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加热至94℃并保持恒温,用 Fig.3 Blunt cuts and unblunt cuts 94℃缓冲液与玻璃板充分均匀混合,发生变性反应, 例2切割之后通过凝胶电泳实验将切割所得 再用94℃缓冲液冲洗玻璃板,冲洗后留在玻璃板上 的DNA片断去除(因为在凝胶电泳中,由于较大的 的即为改良后的DNA单链分子,从而实现对编码的 DNA片断会被构成凝胶的琼脂糖纤维网的障碍所 优化. 阻滞,因而较小的线性片段比较大片断移动得快,且 3)当洞集中分布在DNA双链一端时,其形式 完整双链比不完整双链迁移快,故完整双链最先到 如图2(d)、(e)所示. 达阳极,凝胶中剩余的DNA片段可被去除,到达阳 在出现洞的一端时选取下链(因为聚合酶链式 极的完整双链通过测定长度将长度小于给定长度的 反应的方向为),将包含洞的部分用外切酶切去,同 DNA双链去除),得到的即为理想的DNA双链分 上述情况一样,加入游离的核苷酸和聚合酶进行聚 子,然后执行2)中所述操作,得到的即为理想的 合酶链式反应,从而实现完全匹配,剩余操作同2) DNA单链分子. 中所述,不再赘述 DNA序列的不完全匹配包含以上4种情况,通 4)当洞集中分布在DNA双链中间时,其形式 过对其讨论可知,2)~4)这3种情况可以改良或去 如图2()、(g)所示. 除,从而实现对DNA编码的优化.也就是说,对于 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包含洞的部分进行切 DNA编码中的不完全匹配问题,可以从最大程度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