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又称为“远古智人”,过去曾被称为“古人”,生活在旧石器 时代中期,在大约距今25万年至4万年之间。考古发现所见我国境内的早期 智人的材料比较丰富,有了比猿人更广泛的分布。 70年代末期,在陕西大荔甜水沟的砂相砾层中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 化石,属于一位年龄不到30岁的男性青年,定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顶 低矮,眉脊粗壮,骨壁很厚,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 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 不突出,脑容量达1120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大荔人遗址出土 石制品181件,以石英岩或燧石为原料,用锤击法制造,形体较小,加工比 较粗糙。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古菱齿象、犀牛等近十种。大荔人属于 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形态的代表。据测定,大荔人 的时代在距今23-18万年之间。 许家窑人”于70年代中期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和与其紧临的河北阳原 侯家窑发现,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又 大的遗址。这一带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顶骨11块、枕骨2块、附有4 颗牙齿的左上颌骨1块、右侧下颌枝1块、牙齿2枚。这些化石材料分属10 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其年龄既有幼儿,又有年过半百的老人,平均寿 命在30岁左右。化石材料表明许家窑人的头骨骨壁较厚,顶骨内面较复杂, 颅顶较高,头骨最宽大的部分比较靠上,吻部不太突出,下颌枝低而宽,牙 齿粗大,齿冠结构比较复杂,其纹饰和北京猿人的牙齿相近。总的看来,许 家窑人的体质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又比较接近于现代人。有的专家推 测许家窑人是北京猿人向智人过渡的一个类型,是曾在周口店地区居住数十 年之久的北京猿人后裔外迁的一支。所发现的文化遗物中,石制品、骨器和 哺乳类动物化石的数量都很多。许家窑人的石制品至今所发现的有3万多 件,其类型虽然和北京猿人的石器属同一传统,但在技术上却大有进步。例 如用厚石片加工而成的龟背状刮削器,其形状劈裂而平直,背部隆起,周围 边缘为刃口,可用于剥皮、刮肉、加工兽皮等操作。还有一种短身圆头形的 刮削器,圆弧形的刃缘多经过精细的加工。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 刻器、钻孔器、砍斫器和石球等多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石球。这一带 遗址中发现的石球有1500多件,最大的重1284克,最小的只有112克。当 时制造石球要先拣取较好的砾石,打击成粗略的球形,再反转打击去掉棱, 使它成为荒坯,然后左、右手各持一个荒坯对敲把坑疤去掉,做成滚圆的石 球。这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材料推测, 石球在使用时要用棍棒或绳兜进行投掷。用这种方法狩猎有很大威力,能猎 取比较凶猛的和距猎人较远的野兽。凡是发现石球的遗址都伴生有人类吃过 的较大型动物的骨骼化石,许家窑一带就有300多匹野马的遗骨,还有披毛 犀、羚羊等大型或奔跑迅速的动物。许家窑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动物骨骸数以 吨计,但未见一具完整的个体,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头骨也没有发现,而全部 是人们食肉以后又砸碎的抛弃物。显然,大量的石球不仅反映了石器制造技 术的进步,而且反应了当时狩猎业的迅速发展。许家窑人的时代距今10万年 左右。 丁村人”是50年代初期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共有20多处旧二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又称为“远古智人”,过去曾被称为“古人”,生活在旧石器 时代中期,在大约距今 25 万年至 4 万年之间。考古发现所见我国境内的早期 智人的材料比较丰富,有了比猿人更广泛的分布。 70 年代末期,在陕西大荔甜水沟的砂相砾层中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 化石,属于一位年龄不到 30 岁的男性青年,定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顶 低矮,眉脊粗壮,骨壁很厚,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 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 不突出,脑容量达 1120 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大荔人遗址出土 石制品 181 件,以石英岩或燧石为原料,用锤击法制造,形体较小,加工比 较粗糙。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古菱齿象、犀牛等近十种。大荔人属于 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形态的代表。据测定,大荔人 的时代在距今 23—18 万年之间。 “许家窑人”于 70 年代中期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和与其紧临的河北阳原 侯家窑发现,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又 大的遗址。这一带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顶骨 11 块、枕骨 2 块、附有 4 颗牙齿的左上颌骨 1 块、右侧下颌枝 1 块、牙齿 2 枚。这些化石材料分属 10 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其年龄既有幼儿,又有年过半百的老人,平均寿 命在 30 岁左右。化石材料表明许家窑人的头骨骨壁较厚,顶骨内面较复杂, 颅顶较高,头骨最宽大的部分比较靠上,吻部不太突出,下颌枝低而宽,牙 齿粗大,齿冠结构比较复杂,其纹饰和北京猿人的牙齿相近。总的看来,许 家窑人的体质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又比较接近于现代人。有的专家推 测许家窑人是北京猿人向智人过渡的一个类型,是曾在周口店地区居住数十 年之久的北京猿人后裔外迁的一支。所发现的文化遗物中,石制品、骨器和 哺乳类动物化石的数量都很多。许家窑人的石制品至今所发现的有 3 万多 件,其类型虽然和北京猿人的石器属同一传统,但在技术上却大有进步。例 如用厚石片加工而成的龟背状刮削器,其形状劈裂而平直,背部隆起,周围 边缘为刃口,可用于剥皮、刮肉、加工兽皮等操作。还有一种短身圆头形的 刮削器,圆弧形的刃缘多经过精细的加工。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 刻器、钻孔器、砍斫器和石球等多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石球。这一带 遗址中发现的石球有 1500 多件,最大的重 1284 克,最小的只有 112 克。当 时制造石球要先拣取较好的砾石,打击成粗略的球形,再反转打击去掉棱, 使它成为荒坯,然后左、右手各持一个荒坯对敲把坑疤去掉,做成滚圆的石 球。这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材料推测, 石球在使用时要用棍棒或绳兜进行投掷。用这种方法狩猎有很大威力,能猎 取比较凶猛的和距猎人较远的野兽。凡是发现石球的遗址都伴生有人类吃过 的较大型动物的骨骼化石,许家窑一带就有 300 多匹野马的遗骨,还有披毛 犀、羚羊等大型或奔跑迅速的动物。许家窑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动物骨骸数以 吨计,但未见一具完整的个体,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头骨也没有发现,而全部 是人们食肉以后又砸碎的抛弃物。显然,大量的石球不仅反映了石器制造技 术的进步,而且反应了当时狩猎业的迅速发展。许家窑人的时代距今 10 万年 左右。 “丁村人”是 50 年代初期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共有 20 多处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